無印良品再爆質量問題 是水土不服還是跌下神壇?

2020-12-24 紅商網

  連續11次降價,中國市場增長乏力

  最先感受到無印良品頹勢的,是公司的銷售員工。記者走訪北京朝陽大悅城無印良品門店,肉眼可見僅幾名員工。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工作日生意較差,周末來的客人多一些,但已經不像幾年前一樣人滿為患,現在的生意也遠遠比不上樓上的優衣庫。

  這家門店僅僅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一個縮影。2019年3月22日,無印良品官方微信宣布,要「延續價格的審視,為中國做出改變」,並表示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中國需要」的商品,極度表達對中國消費者的誠意。

  此次,床品價格降到560元,降幅為36%。同時降價的還有T恤,從78元降到58元;部分文具商品,吊牌價35元,折後價18元,降幅近50%。這已經是五年裡,無印良品第11次降價。

  中國市場曾經讓無印良品嘗到甜頭。財報顯示,2015財年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的銷售額為 3075 億日元(約 182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8%。東亞市場(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韓國)銷售額達到 830 億日元(約 49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 47.2%。

  此外,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財報顯示,無印良品2018財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完成的4096.97億日元銷售額中,東亞市場(除日本)銷售額達到1223.40億日元,而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750.92億日元,佔到東亞市場(除日本)銷售額的61.38%。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南京西路開出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三年後在北京西單大悅城開出第二家店。起初在進入中國之後,無印良品經歷了長達7年的蟄伏期。2010年,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新增店鋪數量僅為8家,2011年店鋪數量為12家。

  從2012年起,無印良品在中國以每年30-50間店鋪的速度擴張。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其中中國大陸最多,達到256家,佔海外門店的一半以上。大部分歐洲、中東國家和地區,門店數量僅為個位數。

  不過,儘管門店數量不斷增加,但無印良品在中國交出的成績單並不好看。財報數據顯示,2008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單店營收為234萬美元,而2018年,該數字僅增長12.5%,錄得263萬美元。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收入佔比在2017年達16.23%,當年中國大陸的門店數為200家。至2019年,門店數增加了56家,但中國大陸銷售佔比卻只增長了1.21%。

  業內人士表示,從無印良品的門店布局情況來看,在日本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成為戰略核心,每年30家以上的開店速度也堅決表達了無印良品的決心。品牌理念錯位、缺乏產品開發、海外供應鏈不強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坑,無印良品的水土不服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來源:新京報 記者 張澤炎

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無印良品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再爆質量問題 名創優品卻要 IPO 了?
    無印良品的現實困境7月19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經檢測發現在11件不合格家具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主要問題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 「無印良品」也在官方微博@無印良品MUJI 發表了情況說明,鄭重向消費者致歉,表示願為購買不合格家具的顧客提供退換貨服務。
  • 粉絲逃離的無印良品,到底做錯了什麼?
    誕生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無印良品,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其推崇的堅持與共鳴更是成為眾多粉絲和企業的精神引領。而近幾年來,無印良品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產品質量問題、降價消息頻出、本土化隱疾爆現,甚至其母公司曝出巨額逃稅的醜聞,這些都與其品牌調性產生了嚴重的背離。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跌下神壇,那個「自然、當然」皆自在的它到底做錯了什麼?
  • 無印良品、宜家緣何跌落家居神壇
    家居新零售樣本無印良品和家居巨人宜家正步步從神壇跌落。2019年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抽檢結果,無印良品、宜家攜手登上質量黑榜,無印良品上榜的主要原因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宜家則是因兩款兒童家具「孔及間隙」不合格而上榜。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這已是宜家2019年第三次被檢出產品不合格。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其實,無印良品在內地出現質量問題絕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6月29日市工商局通報的不合格服裝名單中,無印良品一款軍綠色「棉彈力燈芯絨瘦長褲」,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也就是說水洗後易掉色。而一周後,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新一批服裝質量抽檢結果,無印良品的服飾產品被檢不合格,同一款燈芯絨短褲又出現了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
  • 評論:無印良品、宜家緣何跌落家居神壇?
    家居新零售樣本無印良品和家居巨人宜家正步步從神壇跌落。2019年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抽檢結果,無印良品、宜家攜手登上質量黑榜,無印良品上榜的主要原因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宜家則是因兩款兒童家具「孔及間隙」不合格而上榜。記者發現,這已是宜家2019年第三次被檢出產品不合格。
  • 無印良品中國區利潤8年來首降,多次被曝質量問題
    其自身也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關注,長江商報記者粗略梳理發現,自2017年以來的近三年時間裡,無印良品被曝質量問題十餘次。經營利潤下滑,質量問題引發關注,同業競爭加劇、商品數次調價無印良品被質疑「走下神壇」,這家來自日本的品牌還能在中國紅多久?長江商報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聯繫無印良品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
  • 無印良品中國區利潤8年來首降多次被曝質量問題欲涉足家裝市場
    其自身也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關注,長江商報記者粗略梳理發現,自2017年以來的近三年時間裡,無印良品被曝質量問題十餘次。經營利潤下滑,質量問題引發關注,同業競爭加劇、商品數次調價無印良品被質疑「走下神壇」,這家來自日本的品牌還能在中國紅多久?長江商報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聯繫無印良品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
  • 無印良品再曝家具質量問題 材質檢測有問題
    近日,備受文藝青年推崇的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流通領域家具類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通報顯示,無印良品有6件家具均存在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的問題。 好測居粗略統計了一番,這已經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被曝出質量問題。早在201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便發布報告稱,無印良品多批次進口食品出現不合格的問題。
  • 無印良品上榜「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
    其中無印良品與聯邦家私、林氏木業、水星家紡、小米衛浴、新錦成陶瓷、富亞塗料、亞薩合萊門鎖、悍高五金、佳諾威木業一道,成為「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主角。2020第四屆中國家居品牌大會在現場公開發布中稱,無印良品上榜「2019-2020中國家居十大質量黑榜」的原因是「半年內兩次產品抽檢不合格」。
  • 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
    其自身也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關注,記者粗略梳理發現,自2017年以來的近三年時間裡,無印良品被曝質量問題十餘次。經營利潤下滑,質量問題引發關注,同業競爭加劇、商品數次調價無印良品被質疑「走下神壇」,這家來自日本的品牌還能在中國紅多久?記者通過電話和郵件聯繫無印良品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
  • 宜家、無印良品跌落神壇?
    結果顯示11件不合格家具樣品中,6件來自無印良品,2件來自宜家,還有3件來自北歐藝家、美松愛家、清豐祥龍林家具有限公司。無印良品主要問題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標稱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MUJI無印良品」品牌的一款櫸木衣架,標稱主要材質為櫸木實木,實際材質是水青岡;一款胡桃木實木椅,標稱主要材質為胡桃木,實際材質是黑核桃;一款客廳餐廳兩用沙發椅,標稱主要材質為胡桃木,實際材質是膠合板;一款邊桌臺,標稱主要材質為胡桃木,實際材質是黑核桃;一款組合式木架,標稱主要材質為白橡木,實際材質是纖維板。
  • 無印良品質量問題上黑榜 多次質量抽檢不合格!
    無印良品上榜原因:半年內兩次產品抽檢不合格2019年7月17日,標稱商標為MUJI無印良品的6款產品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不合格名單,問題包括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耐磨性不合格、耐液性不合格等。從無印良品官網上搜索羽絨薄被,顯示面料為聚酯纖維100%,填充物為羽絨80%,羽毛20%,售價1200元人民幣。2018年「拒絕工商抽檢」多次登上質量「黑榜」和此次拒絕回應「異曲同工」的是,2018年無印良品被爆出「拒絕工商抽檢」。
  • 無印良品門可羅雀,誠心道歉的背後,卻是質量問題接連不斷
    實際上,這樣的門店最早傳入中國的卻是一家來自日本的品牌,叫做無印良品。但是在中國品牌不斷湧現之後,無印良品還能佔據多少市場呢?從2018年無印良品的銷售情況來看,東亞市場的銷售額為1200多億日元,而在中國的銷售額則為750多億日元。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無印良品在東亞地區銷售額的一半。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如今,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無印良品的身影越來越常見,在有的地方,它甚至毗鄰路易威登一起開店,看似繁華盛景,但實際上,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多年發展中已問題纏身,也已告別了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期,慢慢走下神壇。2016年之後,無印良品中國同店銷售增速從將近40%下滑至5%以下,便是最直觀的證明。
  • 無印良品,「降價」也可以這麼清新脫俗?
    不得不說,無印良品的這條推文不僅讓降價本身變得清新脫俗,而且還順勢為品牌打了一次Call,讓消費者覺得這只是無印良品的讓利活動。  但實際上,哪個品牌會嫌自己的利潤太多了?哪個品牌又會真的願意讓利消費者?真相其實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越來越不滿無印良品的高定價了。  為了調和這種不滿情緒,無印良品不得不採取「降價」的辦法。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近三年被爆十餘次質量問題,五年間連續降價11次。一時間,無印良品變無印「涼」品。最後為自救決定在中國轉戰新業態做生鮮市場。反觀純競對企業名創優品,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市值近70億美元。同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則作為被告,於2019年11月敗訴原告中國版「山寨」無印良品Natural Mill,並需賠償原告「中國山寨」共計40萬餘元。
  • 質量問題頻發,銷售業績慘澹:無印良品,真的要涼了嗎?
    正解局出品無印良品又曝質量問題。就在最近,北京市監局抽檢,無印良品6件產品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自2014年至今,無印良品已經11次降價。然而,消費者並不買帳,無印良品業績陷入瓶頸。曾經在中國颳起陣陣旋風的無印良品,真的涼了嗎?1. 質量問題頻發 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其中11件不合格產品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
  • 五年前,她把文具換成了全套的無印良品
    文 | 壹默瞭然01 我的朋友西西曾是無印良品的鐵粉,說這個牌子的東西簡單好看又好用,連家裡的文具都是全套的無印良品。自2005年進入國內,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之後,到2016年底,無印良品的門店達到了200家。那一年,大概是無印良品最好的時光。
  • 究竟是無印良品還是MUJI?
    在各大電商的平臺上「無印良品」的旗艦店讓「MUJI無印良品」的中心位收到了動搖,很多消費者會檢索無印良品,然後置頂旗艦店進行購物,但是可以收到貨物後並非是MUJI的產品。經過後續調查發現,其店鋪的設計風格和MUJI相似,且商品也相似度超高,不過尷尬的是,MUJI對該公司網店承認不侵權,也持有中文的無印良品商標,但是不是同一個品牌。其實,MUJI在市場上的處境不只有這個。無印並非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