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降價」也可以這麼清新脫俗?

2020-12-19 全球紡織網

無印良品,「降價」也可以這麼清新脫俗?

2019-04-22 14:46:48 來源:銷售與市場

  由於受新款iphone高定價的影響,導致了蘋果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務數據不及預期。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蘋果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堪稱史上最大力度的「以舊換新」活動,並且輔以各種優惠券,試圖挽救銷量下滑的局面。為了刺激消費者,iphone8/8 plus在京東的售價甚至調低了1000元以上。

  但是,有這麼一個品牌,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裡已經進行了十餘次降價。不過與蘋果不同的是,它從未承認自己的「降價」行為。

  這是怎麼一回事?

  「新定價」——有便宜的理由

  2015年2月,無印良品的官方公眾號發了這麼一條推文:無印良品在2014年10月精選了約百種生活必需品,進行價格調整;並於今年年初又精選了多款服裝商品,展開新一輪的「新定價」活動。

  為什麼要「新定價」?

  1.降低了進口關稅。由於無印良品直接選擇在中國內地生產貨物,這樣就不需要關稅了;同時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籤訂了特惠關稅合約,使得從這些地方進口的貨物關稅也更低了。

  2.高效的庫存管理。無印良品通過更高效的庫存管理辦法,減少了配貨的繁瑣流程,讓流通環節的成本得到了降低。

  3.擴大了生產規模。由於訂單數量的增長,使得工廠可以使用更低的價格生產,讓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不得不說,無印良品的這條推文不僅讓降價本身變得清新脫俗,而且還順勢為品牌打了一次Call,讓消費者覺得這只是無印良品的讓利活動。

  但實際上,哪個品牌會嫌自己的利潤太多了?哪個品牌又會真的願意讓利消費者?真相其實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越來越不滿無印良品的高定價了。

  為了調和這種不滿情緒,無印良品不得不採取「降價」的辦法。只不過為了更體面,採用了「新定價」這個詞而已。

  「新定價」——都要有「新理由」

  2016年1月,無印良品的官方公眾號又發了一條推文:為了讓更多的客戶可以更加方便,用更優惠、更貼心的價格選購無印良品的商品,通過無印良品的提案獲得更多美好生活的提示,無印良品一直在努力為商品「新定價」。

  沒錯,這次的理由是為消費者的美好生活而新定價。隨後的2017年和2018年,也基本上沿襲「為美好生活而新定價」的思路,只是稍微做了一些調整。

  2017年降價的理由是,讓顧客在需要的時候用合適的價格買到合適的商品;2018年的理由是,生活還在繼續,改良便也在繼續。也就是說,儘管每年給「新定價」找的理由都各不相同,但實際上不過是噱頭而已。在無印良品看來,降價的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姿勢一定要優雅。

  時間到了2019年,無印良品在「新定價」上又發明了一個新詞,叫做「價格的重新審視」。簡單來說,就是從2019年1月18日開始,無印良品對那些明星商品的價格進行了新的審視,希望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消費者手裡。

  不禁要說,降價竟然能被無印良品玩得這麼高雅,也是一門營銷藝術了。

  無印良品為什麼要採用「新定價」?

  2015年之前,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可以說是一路高奏凱歌,就連無印良品的前社長松井忠三也這樣說道:「中國大陸39個城市的134家無印良品店(截止到2015年5月),平均15.9個月收回投資。」但是進入2016年後,以名創優品和網易嚴選為代表的新時尚品牌先後誕生,前者主打線下,後者則以線上為突破口。也就是說,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到了競爭對手。

  眾所周知,無印良品在日本其實是「低價高質」的代名詞,也就是一家開在超市附近的雜貨鋪。但是在中國,卻因為「崇洋媚外」的思想,再加上「極簡」「性冷淡」「品位」的標籤,無印良品瞬間獲得了一大批中產階級的追隨。

  只不過,這樣的把戲正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中國消費者觀念的轉變,逐漸地被拋棄。事實上,無印良品在中國消費者的眼中,也早已從神壇跌入凡間。

  2018年9月,無印良品北京巴溝的門店因拒絕工商抽檢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因為在消費者看來,你不配合工商部門的抽檢,那一定是商品質量有問題,心裡有鬼。而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在北京和上海的公司已經因為產品質量等問題遭受了四次處罰。所以,在內外因共同的打擊下,無印良品的「降價」行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定價就是定生死,無印良品不敢承認降價

  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繼存店(即開店滿一年以上的門店),總體銷售額下降4.1%,連續兩個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

  為什麼無印良品不直接通過大幅降價刺激銷量呢?畢竟,降價行為對產品銷量的提振作用,是立竿見影的。是因為降價帶來的負面作用,也是相當嚴重的。消費者會覺得企業遭遇了困難,不得已才採取降價行為渡過難關。更重要的是,降價行為會讓消費者的忠誠度降低,品牌的價值會受損。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那些因為價格而吸引來的客戶,最後往往會因為更低的價格離你而去。因此,品牌商們往往不願意通過直接降價的方式刺激消費者。但是,又迫於業績的壓力,不得不變相地推出各種「降價措施」。

  無論是「以舊換新」還是優惠券抑或「分期付款」,其實都是變相地調低價格。只不過,無印良品的這個「新定價」更高級,也算是給國內品牌樹立了一個典範吧。

 

相關焦點

  • 降價後的MUJI或許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
    核心提示: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而這距離上一次2017年的秋冬降價,只隔了四五個月。 來源: 杭州網—杭州日報 記者 王莉莉 一向「高冷」的無印良品(MUJI),似乎正越來越親民。
  • 中國市場屢遇坎坷無印良品降價促銷
    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 讓無印良品丟失「優越感」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善變的消費者?
    你買過無印良品嗎?相信肯定很多人會回答:當然買過了。巧了,我也是。但是如果問及你最近一次去無印良品消費過的經歷,可能會有不少人已經記不清了。之前關於無印良品新一輪降價的新聞炒的沸沸揚揚,最近在一個周末中我無意路過無印良品,發現在店裡的顧客相比印象中的無印良品,相差了很多。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已經在華完成九次降價了。但如今有媒體稱,儘管經歷九次降價,但是不然中國消費者仍然認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很「貴」。關於降價的原因,無印良品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由於近年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庫存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減少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分攤到每件商品的成本降低,才導致了「新定價」活動的興起。所謂新定價,無印良品在官方微博給出的定義是「持續檢視商品的開發及設計,對商品的價格進行重新審視」。
  •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日前有報導稱,日本「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在今年8月以後,對中國市場銷售的衣物等約260多個品類的商品平均下調價格20%,「希望以價格優勢擴大消費層,迅速佔領中國市場。」
  • 9次降價也賣不動,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無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宣布明年降價超20% 中國網友聽說後炸了
    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店裡,一個數字大掛鍾可以賣到650元,一雙棉拖鞋128元,一件一字領女士T恤1498元……《北京商報》曾報導稱,無印良品的國內定價比日本貴一倍。據《第一財經周刊》報導:2015年12月,無印良品上海淮海755旗艦店開業時,連續幾天,排隊的人多到要限制入場。開業第一天,這家店的銷售額也刷新了無印良品在中國單店單日的銷售紀錄。截至2016年10月,無印良品已在中國擁有187家店鋪,預計年底要開出第200家店。不過,最近一則關於無印良品要降價的消息,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中國頻繁降價 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Ltd. (7453.T)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本宣布,再度下調MUJI無印良品大中華市場價格。   據悉,這是MUJI無印良品自2014年來持續開始實行「新定價」降價策略後的第五次降價。此前最近一次中國降價為1月中旬農曆年前。   此次降價包括,家電、家居等類別產品售價下調10-30%不等。降價幅度平均達20%。
  •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8月26日,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了。一貫以簡約文藝範稱道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有著「高冷」的價格。而外表高冷的無印良品,卻已經是第7次在中國降價了。
  • 無印良品業績放緩頻降價 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難挽頹勢
    1月19日,無印良品公布了在國內的新一輪降價活動,這也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降價。在品牌痴迷打折促銷的背後卻是業績持續放緩,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品牌在中國可比銷售額僅增加0.8%,2016財年前兩個季度增速僅在5%左右。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錯誤印象,我們接下來逐步梳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帶大家一起來看無印良品這家公司本質的DNA。
  • 無印良品產品價格要與日本接軌?第九次降價最高降幅40%
    無印良品官方網站  中國網財經9月10日訊(記者 段思琦)無印良品官方網站近日顯示,自8月24日起開始實行第九次新定價  中國網財經記者聯繫無印良品官方客服,對方表示,就是新的價格,並不是一次促銷,具體以官網上顯示的價格為準。  無印良品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此次降價主要集中在鞋包衣物及家具家居用品,涵蓋基礎款T恤、羽絨服、唇膏、地毯、收納和空氣淨化器等500多件產品,差價約在15-1180元之間,降價幅度在14%-40%,其中家居類產品降價幅度高達40%。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2001年,無印良品在中國就深陷商標糾紛。一家名為「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擁有持有第24類織物、布、毛巾、床罩等品類的「無印良品」商標的中國內地使用權,導致日本MUJI無印良品無法在這些商品中使用「無印良品」商標。
  • 無印良品為何頻出次品?
    但業內人士並不這麼認為。朱悅指出,無印良品近年來業績受挫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分流消費者、品牌定位錯位以及本地供應鏈能力相對不足等。朱悅表示,不同於其在日本打造的大眾品牌定位,無印良品在中國成了代表消費升級的中高端生活方式品牌,是中高檔購物中心商業地產的標配。
  • 無印良品又要降價了?最高達300元,包括加溼器、懶人沙發等爆品
    無印良品又要降價了!據了解,這一次,會有將近300個商品進行價格調整。其中還包括了許多熱銷產品。例如懶人沙發、香氛加溼器、床套、化妝棉等等。這些商品的平均降價力度大概在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0元)左右,而像床墊、吸塵器等大件降價幅度會高出平均值,大概為300元人民幣。不過,這一次價格下調主要集中在日本當地,但也有分析認為,國內也會隨之進行調整。對此,有網友表示:「這次MUJI真的是要走下中產階層了。」
  • 無印良品人設崩塌,文藝青年的情懷如何安放?
    這樣的新聞,放普通家居市場上的店家,甚至都不能激起一點水花,但放無印良品身上,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可不是什麼普通家居品牌,是無印良品啊!無印良品是無數文藝青年心中的「白月光」一號品牌,是家居市場現在大行其道的性冷淡風的引領者和佼佼者。更致命的是,其品牌名稱也就是它所標榜的品牌理念——無印的良品,等於「無品牌標誌的高品質產品」。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如此一個高價的戰略,動輒定價上百、上千,這樣的居家用品想要和無印良品的低價實惠形象掛鈎實在是困難。其實,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之初就錯了。這樣低端商品把自己作為高端引入中國的玩法,之前也有不少品牌幹過,只是像無印良品幹的這麼長時間的還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最近無印良品也做了10多輪降價,但是其本身的價值和價格嚴重不成比例的現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