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此次降價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基本款服裝產品,包括雙側紗織睡衣、男女內褲、文胸系列,以及部分收納生活類產品,降價幅度為20%左右,其中一款香薰機降價幅度則達近30%。
無印良品中國稱,這是對品牌部分明星商品的價格進行了重新審視後,希望將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因此進行了再一次「新定價」。
在大約4年的時間裡,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9次,而這一次將是其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同時這一舉動被業內解讀為,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畢竟從其財報上來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早就走向了下坡路了。早在二季度業績公布時,日本多家投行已經對無印良品的中國前景看淡,認為該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諸多挑戰。
果不其然,據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公布了2018~2019財年Q3(2018年9月至11月)財務簡報顯示。單看第三財季,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額增長了10.8%,同店銷售額下降了4.1%,延續了上一財季的下降趨勢。
此外財務簡報還顯示,前三季度(2018 年 2 月~ 11 月),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為 536.35 億日元(約合 33.47 億元人民幣),同店銷售額下降 1.5%。中國拖累了良品計畫整個海外事業部的業務,使得海外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 0.2%。
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這一次能否如願讓人不得不大大的打上一個問號。更關鍵的是,屢次降價的無印良品還有「越講越貴的」傳言,有消費者稱無印良品的五層亞克力收納,售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幅上漲,這般操作實屬難懂。
而且無印良品近日在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屢屢受挫。2018年9月,MUJI某門店工作人員拒絕配合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進行商品抽檢工作,引起大眾的關注。隨後,當地工商局在其官網通報了無印良品服裝質量抽檢結果,共10批次服裝不合格。
2018年10月,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這意味著無印良品店以後在國內只能叫MUJI或者無印良品。
而且日前爆發的「致癌門」,無疑再度為無印良品蒙上了一層陰影。日前,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無印良品的一款榛子燕麥餅乾被發現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除了產品質量不過關,商標敗訴等問題,還面臨著競爭對手多、競爭壓力大的問題,例如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和小米有品等品牌,這些競爭對手和無印良品在定位和風格上都極其相似,產品也涵蓋日常生活中的各大品類,且背後都有巨頭依靠。如此一來,無印良品的日子更顯艱難了。
(文章來源: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