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中國價格策略:不打折直接降

2020-12-19 紅商網

  日本零售品牌無印良品,近日宣布在中國展開新一輪的「新定價」活動,即部分商品降價,這是自2014年10月以來,無印良品開展的第五次降價。

  支撐無印良品實現降價的最重要原因是,該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規模的迅速擴張。至今年年底,無印良品將在中國擁有200家門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

  這一切,是現任無印良品上海總部董事總經理的山本直幸,在2008年剛剛來到中國任職時,所沒有預料到的。

  2008年,山本直幸作為無印良品在中國負責產品採購的貿易公司總經理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的無印良品上海總部辦公室,就在南京西路門店,門店的後面有一個區域作為辦公區域」,從日本總部初到中國的山本直幸看到後,心裡很驚訝,「哇,這就是中國總部啊。」(無印良品上海總部即負責無印良品產品在中國銷售推廣的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

  三年後,山本直幸調任無印良品上海總部,從管理經理、營業經理到現在的董事總經理,經歷了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員工數量從30餘名到如今仍在繼續招聘的150餘名,也親歷了辦公地點的兩度搬遷。

  9月1日,山本直幸在3天前剛剛入駐的位于越洋廣場的辦公室,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越洋廣場坐落於上海市中心最繁華區域之一的靜安寺板塊。

  山本直幸說,新定價並不是中國所特有,此前在日本也曾經做過,「因為打折促銷會讓消費者產生『不打折不購買』的心理設定,這樣不僅我們很累,顧客其實也很累」,所以才有了直接降價的策略。

  2005年進入中國的無印良品直到2014年才開始了首次降價,山本直幸解釋說,這緣於中國銷量的變化。

  無印良品提倡保持物品原來的樣子,商品沒有太多的裝飾,它誕生在日本對於商品過度消費的批判時期。山本直幸認為,近幾年得益於中國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越來越成熟、更加理性」,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開始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同。

  在最初進入中國的幾年裡,無印良品發展很慢,直到2011年時,它在全國也不過38家門店。但在最近3年內,無印良品卻保持著每年超過30家的新增門店速度,今年則會達到40家,為有史以來門店數量增加最多的一年。

  銷量的增加使得中國市場有了改變進貨流程的可能。「以往,中國市場的商品均從日本進口,即便有些是在東南亞國家生產,但也需要折回日本進行分貨。隨著中國市場的訂貨量越來越大,中國公司可以從東南亞產地直接進貨,這樣一來,不僅省去了物流費用,同時也可以通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籤訂的特惠關稅合約,免除關稅。」

  2014年首批服裝用品的降價便是受益於此。此外,無印良品加大了在中國本土的產品生產,以食品為例,為了擴大該品類商品,無印良品目前很多商品均採用「日本配方本土生產」的方式。

  降價後的商品,若刨去消費稅、匯率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與日本本土價格已經相當。按照山本直幸的計劃,無印良品在中國會於2018年實現與日本基本同價。

2頁 [1] [2] 下一頁 

設計師小眾品牌興起 無印良品在華「五降身價」挽留消費者

無印良品在華兩年內五輪降價

無印良品進軍印度市場 將擴張Muji Books吸引年輕人

淮海755重生:從東方商廈到無印良品全球旗艦店

無印良品原會長松井忠三分享企業管理和經營哲學

搜索更多: 無印良品

相關焦點

  • 日本廉價商品在中國成輕奢品 無印良品打折消費者不買帳
    但是北京青年報記者市場走訪發現,實體門店裡的顧客寥寥,打折搶購潮並未出現。北京服裝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趙洪珊分析,這說明價格敏感型消費行為比例下降,消費者心理越來越成熟。  「姆雞」打折顧客依然寥寥  昨天,在王府井大廈4層的無印良品賣場,超過半數以的貨品都處於打折銷售狀態。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Q2至2018年Q2,其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但是讓無印良品更寒心的是,業績如此不好卻不僅僅因為價格原因,因為無印良品已經降價了整整9次了,從2014年10月起,無印良品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基本達到每年兩次。
  • 無印良品業績放緩頻降價 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難挽頹勢
    2月5日,無印良品官方微信發布了最新打折信息,涉及襯衫、風衣、沙發、棉被被套、燈具系列等產品。在打折促銷的同時,無印良品也在中國市場持續降價,進行價格調整。1月19日,無印良品公布了在國內的新一輪降價活動,這也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降價。在品牌痴迷打折促銷的背後卻是業績持續放緩,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品牌在中國可比銷售額僅增加0.8%,2016財年前兩個季度增速僅在5%左右。
  • MUJI 無印良品敢在中國如此「有恃無恐」
    現如今在中國,無印良品儼然與星巴克一起成了生活方式品牌的代表,代表了文青或新中產階級的消費理念。當然,這份高級感與其高昂定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小到幾十塊上百的收納盒,大到一千塊的板凳,都遠遠超出了我們對於日常用品的價值認知。拋開性價比不談,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定價的巨大差異也不免讓人質疑其價格的合理性。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錯誤印象,我們接下來逐步梳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帶大家一起來看無印良品這家公司本質的DNA。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似乎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頹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自2014年10月,無印良品在中國推行「新定價」策略後,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產品定價已迎來10輪下調。 無印良品至今還有很多到店的顧客,其實是那種從一開始就抱著不買心態來逛的。「我就是來看看,買是買不起的」。遠高於一般家居渠道的售價,確實拉高了無印良品的客群分層。但是設計、材質、工藝、品質一流的家居用品,又讓無印良品深受消費者和中國同行的讚美和認同。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
  • 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了
    其實,開拓新業務成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頻繁使用的策略,前後推出書店、酒店、輕食快餐、家裝服務、便利店等多個業務,但至今每種業務僅有一兩家門店,並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也難以大量複製。除了無印良品,此前優衣庫、森馬、國美、滴滴也紛紛跨界「賣菜」。早在2002年,優衣庫就在日本投入重金,開啟生鮮蔬菜的電商+實體的商業模式。
  • 無印良品再調低中國區商品售價 降幅超過1000元
    自從無印良品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諸如此類的消費者心聲不絕於耳。為了更「親民」,無印良品從 2014年10月開始在中國推出了「 新定價 」策略,在每年年初、年中或年末均會下調價格。從目前的頻率來看,基本達到每年兩次。前不久,無印良品又一次宣布降價,其中有商品的降幅超過了1000元。8月底,無印良品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其在中國的新一輪新定價活動正式開啟。
  • 無印良品在華困局:產品問題頻出 品牌定位動搖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2019年以來無印良品第4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此外,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2019財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5.7%至308.2億日元,但經營利潤同比下滑4.2%至33.4億日元。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無印良品近幾年在中國市場上表現平平,或與其戰略失誤有關。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對眾多海外品牌而言,中國市場都是顯而易見的香餑餑,無印良品也不例外。近幾年,日本市場人口老齡化現象逐漸加深,本土門店數量日漸飽和,都讓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業務推進困難重重,對無印良品而言,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才是其業務增長的關鍵動力。相比於營收貢獻率僅在2.5%左右的美國市場,中國市場自然是無印良品海外開拓的重中之重,無印良品社長松琦曉也表示,公司會繼續投資中國。
  • 無印良品,破產了?
    明明我每次去逛無印良品,人都很多 線上網店購買單品也總是缺貨 怎麼,「無印風」在美國不吃香麼? 不過,狂人在去年發現 無印良品部分商品已經重新定價 例如文具、香薰機、護膚品等產品 而這,也側面印證了無印良品 開始對產品價格策略進行了再思考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中國對無印良品來說,是最重要的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對鈦媒體說到。在山本直幸的直接領導下,從他任職的2011年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開啟了高速擴張的模式。業績上的貢獻讓無印良品更加重視中國市場,而對於它不熟悉的酒店業務,無印良品自然不會輕舉妄動。松崎曉就曾表示,MUJI HOTEL 的構想在十年前就已經提出,可挑戰在於,無印良品如何降低發展新業務的試錯成本。
  • 粉絲逃離的無印良品,到底做錯了什麼?
    楊晶告訴鋅刻度,以前覺得無印良品的服裝、家居用品在品質上很難找到替代品,而且在風格上面非常鮮明,「當時雖然價格比較高,但依然願意買單。現在,無印良品降價頻繁,但產品的品質明顯不如從前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已經連續11次降價。有媒體報導指出,無印良品降價策略是為了「討好」中國市場消費者,但粉絲似乎並不買帳。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2015年前後,無印良品因中國市場消費文化的鼎盛期,也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刻。這一時期,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門店規模更是達到了百餘家。上海門店開業時,消費者排隊的隊伍甚至超過了百米。 但在此之後,無印良品開始由盛轉衰,旗下產品多次被曝光質量問題。今年七月,美國子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在中國市場也屢屢受挫,價格飽受爭議。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無印良品開始走下坡路呢?
  • 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重挫,對小米來說是不祥之兆?
    無印良品在中國遭遇重挫,對於定位為「科技界無印良品」的小米是一個不祥之兆。文/劉步塵無印良品去多了,許多人會漸漸生出一個疑問:到底和優衣庫什麼區別?事實上,當人們帶著「文化」的眼光看無印良品,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它當作「極簡主義」的典範;當人們摘掉「文化」的眼鏡看無印良品,猛然發現它和優衣庫其實沒什麼不同。近期,關於「無印良品或將兵敗中國」的傳言四起。據媒體報導,從去年開始,無印良品價格一降再降,但中國消費者仍不買帳,人們不禁驚呼:「無印良品的冬天來了!」
  •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
    繼一大波奢侈品牌下調在中國的商品售價之後,無印良品或許只是另一個領域裡,以價格策略來爭奪市場的品牌之一。據零售業內人士透露,無印良品目前或許正在放緩在中國內地的開店步伐,之前杭州某人氣不錯的大型購物中心想引其入駐,但無印良品方面開出要求商場給予裝修補貼的條件,否則就不進駐,「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它對於目前市場的銷售預期並不樂觀。」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人們不禁要問:無印,你的良品去哪了?價格虛高,區別對待日本和中國市場,你的初心又去哪了?你召得回水,還能召的回消費者的心嗎?在這樣的大戰略之下,無印良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中,無印良品一直都是其最成功也最受消費者歡迎的企業,其反品牌戰略可謂是無印良品的不二法門。然而,在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的時候,卻一反自己在日本的戰略,選擇了所謂的"高端化"策略,把自己打造成為中國城市中產和文藝青年顯示生活方式和格調的品牌。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在初期以洗鍊簡約的消費哲學撞入了國內市場,又與新中產追求簡約的生活方式互相塑造,無印良品原本的「無標籤」理念,在中國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溢價資本,以相對輕奢的價格,成為了一個與小眾市場惺惺相惜的象徵性價值紐帶。
  • 無印良品:我價格都降了9次,為什麼中國人還是不買帳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寒冬,哪怕是降價也沒有在中國市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甚至在降價之後出現了同比首次下滑2.2%,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半財年收入下滑0.2%。在世界成功的無印良品複製到中國來已經失去了優勢,難道僅僅是因為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