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正在失去中國市場?定價高出日本一倍,多次出現降價舉動

2020-12-22 聚富財經

中國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海外企業十分看好的地方,得益於人口眾多,在消費這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國內有這樣一個品牌,剛進入市場時受到了廣泛追捧,在國內擁有200多家店鋪,但是因為在本土與國內市場定價不一,因此也讓消費者逐漸對這一品牌失去興趣,企業發展遭遇了難題。

這一品牌就是無印良品,成立之初的理念是回歸本質。正是因為這一理念的誕生,無印良品發展的十分迅速,沒過多久就在日本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無印良品又將目光放向全球,為的就是更好的將品牌發展壯大。

早在2005年的時候,無印良品進入到中國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在在國內已經屬於十分知名的大眾品牌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到中國市場的無印良品,一直將自己定義為「高品質、小奢侈」的品牌,並且伴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無印良品甚至走向了中高端路線,在國內市場的定價也超出了日本國內的價格,這樣的情況消費者自然是不願意接受的。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所了解,無印良品在日本是屬於比較平價的產品,但是在國內市場的定價卻貴出日本一倍之多,根據統計顯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能夠佔據公司整體營收的20%之多。其實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和中國消費者過於「瘋狂」的購物狀態也是有關係的。

那時候無印良品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店外都是排著長隊等待購買的人群。看到在國內市場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無印良品自然也就制定了和日本不同的定價方案。剛開始依舊有消費者願意購買,不過最近這幾年無印良品的生意每況愈下。

伴隨著國內本土品牌的崛起,不僅在質量上與無印良品相媲美,價格相對來說還更加便宜。對於這樣的情況,無印良品只能無奈採取降價的措施來吸引客戶。也正是從2015年開始,無印良品在國內市場已經先後進行十多次降價的舉動了。其實從降價的舉動就能夠看出,無印良品還是十分重視國內市場的,並且想在國內市場佔據更多的份額。

雖然實行了多次降價的舉動,不過在國內的銷售業績並沒有出現很好的反轉。從2018年的財報統計來看,無印良品的整體營收出現了下滑的局面,因此無印良品也只能將目光放在了印度市場之中。

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做產品,定價是十分關鍵的。無印良品在包裝和質量上都是有著可取之處的,因此還是有著自己的競爭優勢的。只不過在定價上與日本本土價格不一,這樣的舉動確實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也正是無印良品會逐漸失去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中國市場屢遇坎坷無印良品降價促銷
    1月24日消息,無印良品陷入「質量門」後宣布,將在中國實行第十次降價。有觀點認為,其此舉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刺激銷售,挽救業績。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印良品前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左右,都沒能緩解無印良品在中國的放緩趨勢。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在中國重新定價,4年降價9次,依然挽回不了敗局?
    不管是中國區銷售,還是東南亞市場,無印良品似乎已經疲軟,甚至份額在逐漸萎縮。是什麼導致無印良品的退敗?自2014年10月,無印良品在中國重新定價,4年下降9次。甚至到2020年,無印良品致力將中國產品售價降至日本同樣水平。
  • 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
    事實上,無印良品在日本只是一家大眾雜貨店,來到中國後搖身變為高端品質的象徵。不過,近兩年,由於本土類似風格品牌,如名創優品、NǒME、網易嚴選等家居用品集合店湧現,無印良品產品價格逐漸走下「神壇」,數次對商品重新定價。記者粗略統計發現自2014年以來的近五年時間內,無印良品已經連續11次降價「討好」中國消費者。
  • 無印良品的困局:爆產品含致癌物 十次降價難擋中國市場銷售放緩
    事實上,從無印良品的中國戰略來看,一直以來,中國市場的確與無印良品的日本本土市場有著極大的差異。   十次降價   在日本,無印良品隨處可見。便利店、地鐵小店、甚至在部分自動販賣機中,都可以見到其商品,「無印良品」四字,含義便是「沒有商標的優質物品」。這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下行有關。
  • 無印良品宣布明年降價超20% 中國網友聽說後炸了
    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店裡,一個數字大掛鍾可以賣到650元,一雙棉拖鞋128元,一件一字領女士T恤1498元……《北京商報》曾報導稱,無印良品的國內定價比日本貴一倍。開業第一天,這家店的銷售額也刷新了無印良品在中國單店單日的銷售紀錄。截至2016年10月,無印良品已在中國擁有187家店鋪,預計年底要開出第200家店。不過,最近一則關於無印良品要降價的消息,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 9次降價也賣不動,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今年8月底,無印良品宣布進行第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最高達到了四成。但很明顯,降價並沒有為無印良品帶來其期待中的效果。在日本大獲成功的無印良品,到底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市場上做錯了什麼?二、為啥降價那麼多還是沒人買?
  • 無印良品的失望與失意
    如今,提起無印良品,粉絲的心態是很尷尬的。作為將精緻美學、日式生活方式帶入中國的品牌,無印良品的「良品」形象正在坍塌。無印良品近日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6款家具材質「以次充好」的事件,與以往的質量「小毛病」相比明顯升級到「嫌欺騙消」。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已經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失意之下,品牌形象更讓人失望。
  •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
    無印良品在中國第7次降價,MUJI價格不再高冷?8月26日,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了。一貫以簡約文藝範稱道的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有著「高冷」的價格。而外表高冷的無印良品,卻已經是第7次在中國降價了。
  • 無印良品,「降價」也可以這麼清新脫俗?
    不得不說,無印良品的這條推文不僅讓降價本身變得清新脫俗,而且還順勢為品牌打了一次Call,讓消費者覺得這只是無印良品的讓利活動。  但實際上,哪個品牌會嫌自己的利潤太多了?哪個品牌又會真的願意讓利消費者?真相其實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越來越不滿無印良品的高定價了。  為了調和這種不滿情緒,無印良品不得不採取「降價」的辦法。
  • 積壓200億日元庫存,無印良品歐美市場所有門店暫停營業
    價格錯位,頻繁降價造成品牌定位磨損但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也正面臨重重危機。其中最為致命的就是,部分消費者對無印良品的喜愛正在慢慢下降。無印良品是一家崇尚無品牌標誌的日本雜貨品牌,2005年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但與日本本土不同的是,相較無印良品在日本大眾消費的定位,在中國無印良品卻是以中高端產品、輕奢作為品牌定位,一件簡單的襯衫,售價就達到300多元人民幣。而之所以一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定價貴,主要是受當時關稅、長途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影響。
  • 無印良品中國頻繁降價 背後的玄機究竟是什麼?
    近日,日本服飾、雜貨、百貨集團Ryohin Keikaku Co. Ltd. (7453.T)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本宣布,再度下調MUJI無印良品大中華市場價格。   據悉,這是MUJI無印良品自2014年來持續開始實行「新定價」降價策略後的第五次降價。此前最近一次中國降價為1月中旬農曆年前。
  • 日本廉價商品在中國成輕奢品 無印良品打折消費者不買帳
    有知情者說,這個價格已經與日本本地售價相仿了,就高了17.8%。  然而與大規模降價場面形成反差的是,賣場裡顧客寥寥。  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耿女士是鐵桿姆雞粉,趁午休之際前來逛店,無印良品大降價的情況讓她感到有點意外,「之前怎麼沒聽朋友說呢?」
  • 無印良品中國區利潤8年來首降多次被曝質量問題欲涉足家裝市場
    事實上,無印良品在日本只是一家大眾雜貨店,來到中國後搖身變為高端品質的象徵。不過,近兩年,由於本土類似風格品牌,如名創優品、NǒME、網易嚴選等家居用品集合店湧現,無印良品產品價格逐漸走下「神壇」,數次對商品重新定價。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發現自2014年以來的近五年時間內,無印良品已經連續11次降價「討好」中國消費者。
  • 無印良品中國區利潤8年來首降,多次被曝質量問題
    事實上,無印良品在日本只是一家大眾雜貨店,來到中國後搖身變為高端品質的象徵。不過,近兩年,由於本土類似風格品牌,如名創優品、NǒME、網易嚴選等家居用品集合店湧現,無印良品產品價格逐漸走下「神壇」,數次對商品重新定價。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發現自2014年以來的近五年時間內,無印良品已經連續11次降價「討好」中國消費者。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
  • 頻頻降價消費者仍不買單 無印良品還是「貴」了
    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已經在華完成九次降價了。但如今有媒體稱,儘管經歷九次降價,但是不然中國消費者仍然認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很「貴」。關於降價的原因,無印良品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由於近年降低進口關稅、優化庫存管理、擴大生產規模和減少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分攤到每件商品的成本降低,才導致了「新定價」活動的興起。所謂新定價,無印良品在官方微博給出的定義是「持續檢視商品的開發及設計,對商品的價格進行重新審視」。
  • 降價後的MUJI或許才是真正的「無印良品」
    核心提示: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第八次大降價,而這距離上一次2017年的秋冬降價,只隔了四五個月。 來源: 杭州網—杭州日報 記者 王莉莉 一向「高冷」的無印良品(MUJI),似乎正越來越親民。
  • 無印良品業績放緩頻降價 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難挽頹勢
    2月5日,無印良品官方微信發布了最新打折信息,涉及襯衫、風衣、沙發、棉被被套、燈具系列等產品。在打折促銷的同時,無印良品也在中國市場持續降價,進行價格調整。1月19日,無印良品公布了在國內的新一輪降價活動,這也是無印良品自2014年以來的第6次降價。在品牌痴迷打折促銷的背後卻是業績持續放緩,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最新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品牌在中國可比銷售額僅增加0.8%,2016財年前兩個季度增速僅在5%左右。
  • 8月1日起無印良品260多個品類商品降價20%
    日前有消息稱,無印良品計劃自今年8月1日開始在中國對260多個品類的商品降價20%,而目的則是「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擴大消費層」。這個以銷售生活雜貨、服飾類商品為主的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受到不少中產階級、文藝青年的喜愛,雖然常常被與快時尚相提並論,但其價位比起快時尚品牌來要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