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磁極移動了2250公裡,從加拿大到西伯利亞,地球磁場再次逆轉?

2020-12-14 科學新視界

在中學階段的物理課上,我們會初步了解磁場,除了電磁場之外還有更大的地磁場。我們在地球上生活,地球本身就擁有著強大的磁場。大氣層和水,是地球誕生生命的兩個條件。在太陽系誕生之初,八大行星中的火星和金星也擁有大氣層和水,它們和地球只差了一個條件,才擁有了不同的命運,那就是磁場。

有了磁場,地球可以牢牢吸附住大氣層和水,不至於飄散到太空中。那地球的磁場從哪裡來,總不能是憑空出現的吧?這個問題至今都沒有準確答案,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發電機理論」,我們來簡單說一下。

地球的構造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地殼、地幔層和地核層,地球核心主要由鐵和鎳構成,溫度較高。當它在對外釋放高溫和熱量時,外核部分的液態物質在不停地流動,這些物質裡有部分磁性物質,可以將其視為一個磁流體發電機。所以電流出現了,磁場也出現了。磁場穩定了之後,它就慢慢擴大,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地磁場。

不過在研究地磁場的時候,科學家也得出了一個有點嚇人的結論,地磁場不是穩定不變的,它在過去的500萬年裡,至少發生了10次逆轉!上次磁場逆轉發生在78萬年前,那時候的人類還處於石器時代,逆轉過程耗時2.2萬年。

火山熔巖和地層沉積物中,都保留了磁極逆轉的證據,科學家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才得出了這個結論。在最後的3000年裡,磁極逆轉的速度明顯加快。原本科學家認為,地磁場完成逆轉的時間不會超過1萬年,新的結論一出來就推翻了原有的理論。這麼長的時間有利於我們為下一次地磁逆轉做準備,事實上,地球磁場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偏移。

還記得霍金的預言嗎?他告訴人們要儘快離開地球,這裡面也有地磁場的原因。大量證據表明,從19世紀開始,地球的磁場變得越來越弱,大約減弱了十分之一,在南大西洋地區尤為明顯。5000年前的北磁極還在加拿大北部,靠近格陵蘭島。5000年後的北磁極,已經移動到了西伯利亞地區。科學家計算了路程,移動了2250公裡,至今都沒有停止。

按照這樣的路線,北磁極在未來將穿過中國。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科學家也說不準,但應該不是什麼好事。生物的生存環境以「穩定」為第一要求,假設生物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環境裡,那對生物來說就是災難。當磁場逆轉之後,地球的環境也會發生變化,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地磁場將削弱不少。

首先是宇宙射線,大氣層不能阻擋全部的宇宙射線,剩下的會長驅直入,人體被照射後可能會生病,有的生物抵抗不了,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也一樣。還有各種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也會增加,這對生物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還不至於到滅絕的地步,認為生物會因此滅絕是錯誤的,只能說會有一些麻煩。

其實地磁場對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人體處於靜磁場中,可以促進鈣離子的活性,幫助骨細胞的增殖和分裂。有的神經系統在進行分泌物質時,也會受到磁場的影響。

目前地球磁場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偏移,但還是比較穩定的。下一次地磁逆轉會在什麼時候發生,我們還不確定。我們能做的就是經常監測磁極的運動,早做準備。地磁場的逆轉會有一段時間的紊亂期,希望我們能用科技的力量,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地球磁極逆轉曾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 科學家:磁極或將再次逆轉
    如果地球的南北磁極出現逆轉,究竟會對地球和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眾所周知,地球的磁場就像盾牌一樣保護著地球不受來自太陽的太陽風(帶電粒子流和輻射)影響。然而,地磁場在強度和方向上並不穩定,它有翻轉或逆轉自身的能力。
  • 地磁北極「異常快速」移動赴俄 已穿越本初子午線
    儘管地磁北極移動速度降低,但已經比100年前快了近3倍。此外,數據顯示,由於地磁北極的移動,地球磁場的強度將繼續減弱,大約每100年減弱5%。據CNN報導,外界普遍認為,磁場減弱可能是地球磁極即將逆轉的一個信號。當地球磁場減弱到全部磁性的10%左右時,磁場方向將發生約180度的翻轉,隨後磁性將沿翻轉後的方向再度加強。
  • 地球磁場北極繼續漂移:已穿過本初子午線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近年來,地球磁場北極一直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漂移,現在它已經穿越了本初子午線。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16日報導,在過去20年裡,地磁北極一直在以每年34英裡(約合55公裡)左右的速度離開它原先位於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家」,向西伯利亞地區移動。美國國家環境信息中心和英國地質勘查研究所12月10日發布的最新地球磁場模型顯示,這一移動過程將繼續,不過速度可能會放慢至每年25英裡。
  • 地幔磁通量變化或導致地磁北極移動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地球磁場北極近年來漂移速度過快,可能由地幔與地核交界處負磁通量強弱變化造成。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利茲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歐洲航天局衛星收集數據建立模型分析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刊載於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
  • 地球磁場150年裡減弱10%:你感覺到了嗎?
    這會為科學家了解從發生在地球深處的事件到太陽活動引發的太空天氣等許多自然過程提供新線索。巨大的「氣泡」:地球表面的保護膜地球的磁場向太空綿延約58000千米。導電的地核就好比是一個巨大的電磁鐵,地球磁場就是它在旋轉過程中產生的。
  • 地球磁極正在逐漸漂移!目前磁北極已經穿越本初子午線!
    眾所周知,地球磁場可以保護地球不受太陽風的影響,保護人類的正常生活,它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陽風是一種帶電粒子流,它們從太陽的日冕釋放到行星際空間。這些微粒主要是質子和電子,它們以每秒200—900公裡發射出去。經過地球時可以和地球的磁層相互作用,而地磁場可以通過偏轉帶電粒子來引導太陽風避免它直接轟擊在地面上,通過引導,大多數太陽風可以繞過地球。
  • 深入研究地球磁場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結果顛覆認知
    想像一下,在地球內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形狀是長方形,與地軸重合,磁鐵的磁極靠近地球的地理磁極。但是,這個磁體被翻轉了,磁體的南極靠近地球的地理北極,磁體的北極靠近地球的南極。磁力線從磁體的北極到南極。這是地球磁極和地理磁極之間的一種變化。綠色的圓圈代表地球。
  • 地球磁北極繼續漂移,已穿越本初子午線,它會完全翻轉嗎?
    當太陽耀斑爆發的時候,太陽風會以每秒800公裡的速度從日冕層吹向四周的太空,如此高速的太陽風到達地球的時候,如果沒有磁場,就會將地球的大氣吹跑,長此以往,地球就沒有了大氣層,所有依賴大氣層生活的物種都將會滅亡!
  • 磁鐵為什麼有吸力,地球為什麼有磁場,它們的能量從哪兒來?
    另外,地球本身也是個大磁鐵,由於地球磁場的存在,大部分的侵入地球的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場屏蔽了,使地球的生物和環境免受太陽風的侵害,那麼,地球磁場怎麼產生的呢?簡單的答案就是地殼的熔融態物質通過對流運動形成電流,通過電流進而形成地磁場,當然,地磁場的成因比較複雜,目前尚無定論。
  • 地球磁場「分裂」地球出現了異常!
    例如,需要大量的水,與太陽有適當的距離,以及保護地球的大氣等,這些只是生命誕生的最基本條件,其中包括地球的磁場又顯得格外重要。 由於地球磁場的存在,我們的地球大氣將不受空間帶電粒子的影響,並將逐漸消失。像火星一樣,它實際上更典型。由於沒有磁場,火星直接導致大氣洩漏到宇宙中。調節氣候和保護行星是困難的。
  • 地球磁場—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但是,除了這些顆行星之外,在太陽系的其餘行星當中,水星還是可以稱得上是有較強磁場的一顆行星了。水星磁場與地球磁場還有一些很相像的地方,那就是磁軸與自轉軸並不重合,兩者互相交而形成一個夾角,水星的這個角度是11°,而地球則是 11°多。磁軸指的是北磁極和南磁極點之間的連線。
  • 「昏昏默默」般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幾乎每個星球都有磁場
    Maxwell磁場和電流電荷的電流都產生磁場,並且由於磁場B場而產生力。磁場是由移動電荷和電流引起的所有移動的帶電粒子都會產生磁場。 移動的點電荷,例如電子,產生複雜但眾所周知的磁場,這取決於粒子的電荷、速度和加速度。
  • 科學家發現,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有可能會引發一些未知的變故
    可能有人擔心,地球磁場的不斷減弱會不會最終也讓地球同火星一樣,徹底失去磁場的保護?其實這個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地球的磁場不會消失,但是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的異常和不斷減弱,仍然讓科學家感到了危機,這個危機就是南北極磁場的對換。地磁逆轉在地球漫長的歲月裡,並不是沒有發生過,而且是發生了很多次。似乎地磁的逆轉也有一定的周期性,時間到了之後,就會發生一次磁極逆轉。
  • 地球磁極面臨大反轉? 專家:磁場正在迅速減弱
    由於巨型渦流的力量足以逆轉其他渦流的方向,因此極有可能令地磁場南北極就此開始大翻(反)轉。另外通過對1980年~2000年的地球磁場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存在很大的地理差異: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磁場變化較小,非洲、歐洲和大西洋的變化非常大,變化最大的地區是非洲南端,在這個地區的磁場極性與正常的極性剛好相反。  遼寧日報:這是否預示著出現另一次地磁翻轉的開始?
  • 這顆行星的磁場控制範圍遠達700萬公裡,比地球強百倍,原因未詳
    地球之所以是一個生命星球,必須感謝地球磁場的存在,因為正是地球的磁場屏蔽了太陽風對地球大氣層的衝擊,保護著地球有一個完好的大氣層,才使得地球的生命物種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磁場的話,那麼太陽風將會漸漸剝離地球的大氣層,導致大氣層大氣變得更加稀薄,以至於不再適合生物生存。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在這根線上的主要是異性相間地沿著赤道分布,而且這些磁極以平均每年約17千米的速度沿著赤道向西移動。雖然這些較弱的磁極所產生的磁場強度只有南北磁極所產生的地磁場強度的約10%,但它們應該和南北磁場具有相同的起源,而且這些弱磁極的運動,也應該和南北磁極的運動一起,構成一個整體的地球內部磁場變化的不同方面。
  • 已衰減50%,地球這一地區磁場強度衰減嚴重,衛星經過都要關機
    像是磁鐵礦一類的物質其「居裡溫度」為700℃,這個溫度僅需要在地下25公裡就可達到,而地球核心的溫度更是高達4000℃,遠高於磁鐵礦700℃的「居裡溫度」,不可能產生磁性,因此「鐵磁體假說」無法成立。時間到了20世紀,又有科學家提出了「電荷旋轉假說」。
  • 「科學·航天」地磁場,我們地球家園的保護傘
    磁場是最熟知的自然現象之一:從指南針、磁鐵、磁卡、磁化杯、醫用核磁設備到磁懸浮列車;從蜜蜂、信鴿、……到人類肌膚;從地球、太陽、……到星際空間,磁場幾乎無處不在。地磁場包括基本磁場和變化磁場兩個部分。基本磁場也叫正常場,是地磁場的主要部分,佔地球磁場的99%以上,它起源於固體地球內部,是一種內源磁場,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