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

2020-12-13 騰訊網

三國演義裡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

《三國之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人物我們也都很熟悉,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電影創作,是不是恰恰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簡單的故事和熟悉的人物呢,三國的故事資源是異常豐富的,該片的編劇兼導演李仁港先生,沒有被三國傳奇故事的宏闊歷史風雲所束縛和牽引,而是獨闢蹊徑地鎖定了趙子龍這個人物。

利用趙子龍這個人物,完成了一個關於三國時代裡,一個名叫趙子龍的人如何在戰場上成就了常勝將軍的美名,又如何宿命般,在戰場上找回失去的回憶的悲劇,電影以卸甲命名,或許指的是趙子龍從此卸甲,告別戎馬生涯,無疑透露著悲壯和悽涼,而全片將英雄拉下了神壇,英雄和普通人一樣,有愛恨情仇有歡喜哀樂。

一部看似戲作的英雄輓歌

趙子龍從來都不是什麼常勝將軍,但是沒有勝又何來敗,從曾經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少豪氣,說出我堅信命運在我手中,到最後重回鳳鳴山,在殘陽裡對著佛像感慨道,既然一切命中早已註定,那又何須執著,更是道盡了一生的滄桑,仿佛一切都在我們的人生中,同樣的上演又落幕,曾說等到在地圖上殺一個大圈的時候,就會天下太平,可當一切又回到原點,一個圈過後,才發現原來一直都還在原地。

浪花淘盡英雄淚,付諸笑談風雨中

最後趙子龍孤身一馬,衝向百萬大軍,轉頭放蕩不羈的狂笑,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又重回到了我們眼前,影片在羅平安的獨白中落幕,三國終於統一,可是卻不是魏,不是蜀,不是吳,而是晉,在電影中,鎧甲作為一種生命意象,意味著責任、義務、危機和苦難,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場戰爭,生命的過程就是戰場的徵途,它必然要走出一個終點,又回到起點的圓圈,然後看著他人的戰鬥,而退出自己的戰場。

結語

《見龍卸甲》在通過特效手段、音樂和人物關係等方式塑造多面人物形象的同時,也為人物賦予了家國情懷,英雄氣節,手足義氣等多種中國傳統的人倫美德,使趙雲、諸葛亮、曹操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有了飽滿的精神和多面的美感,也讓《三國演義》這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有了一種新的解讀方式。

我是千層雲,如果你也喜歡電影,請關注小編,小編致力於分享好電影給您,感謝您的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三國演義》一部智慧型的經典名著,三百多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裡面雖也有一些瑕疵,也有很多人物、事件偏離了史實,但仍不減人們對它的喜愛和傳承。全書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氣勢恢弘的戰爭畫面。
  • 網絡電影裡的一股清流,神話版三國《魔國志》打造新三國世界
    ,電影劇情、剪輯、演員演技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但是從電影的場景布局、動作特效、改編創意等方面可以明顯感覺到導演是真的有用心在做電影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回宇繼《魔遊記》系列後又一個新電影系列《魔國志》,該系列是以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為藍本進行改編拍攝,目前該系列已經拍了兩部,《魔國志I之黃巾之亂》和《魔國志II之討伐董卓》
  • 從電影《超人》看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對美國產生的影響!
    電影是表達社會文化的重要的方式之一。美國電影也正是美國文化在銀幕上的折射鏡。好萊塢電影對英雄主義之所以情有獨鍾,背後自有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澱。縱觀美國歷史和社會便不難發現,這種濃厚的英雄主義情結的出現絕非偶然。本文將試從《超人》系列電影分析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存在的原因以及其對美國產生的影響。英雄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 熊貓胖大回歸電影題材無限流,新書《電影世界十連抽》八十萬字了
    沒想到之後天降系統,開啟了一個在諸多電影世界做任務的冒險人生。主角性格有些奇葩,個人感覺非常摳門。作為曾經的籃球天才,雖然一場車禍失去了更進一步的可能,但之前積累的身家還是不少的。再加上父母、繼母等長輩也是大富豪,其生活方面就更是不愁了。
  • 網文大神熊貓胖大回歸電影題材無限流,新書《電影世界十連抽》你...
    沒想到之後天降系統,開啟了一個在諸多電影世界做任務的冒險人生。 主角性格有些奇葩,個人感覺非常摳門。作為曾經的籃球天才,雖然一場車禍失去了更進一步的可能,但之前積累的身家還是不少的。再加上父母、繼母等長輩也是大富豪,其生活方面就更是不愁了。
  • 電影《趙子龍》今日上線愛奇藝 賀軍翔細膩演繹英雄成長史
    一直以來,歷史人物及他們的故事都是文藝工作者重要的創作基石與靈感來源,其中,三國時期的故事更因其強烈的戲劇張力備受青睞,成為電影市場裡的常客。這些人和事,經過時光洗禮、沉澱,具有獨特的魅力與神秘感。因此,即使是在影視類型越來越豐富的當下,觀眾對於歷史題材作品依然保有較高的期待。
  • 三國文化的精髓與魅力:英雄、智慧、倫理
    英雄文化——三國文化的主旋律三國文化突出的外觀印象是其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歷史文獻中 「英雄」一詞據學者考證最早源於西漢末年班彪《王命論》。而到東漢末至三國時期,開始頻頻見諸歷史文獻。《後漢書·仇覽傳》云:「今京師英雄四集,志士交結之秋,雖務經學,守之何固」。這裡的「英雄」僅僅是指有政治氣節與抱負的學者士子。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各獎項的得獎理由撮要
    電影以母子同桌吃飯為基調,從最簡單的母子關係到親人關係到鄰人關係等等一環一環互相緊扣相連,力行回歸到傳統而基本的人倫關係,可見編導深沉卻殊不簡單的思想和視野。電影在平凡處盡現不平凡,場面刻劃追求寧淡致遠,允為登峰造極的香港電影作品。
  • 三國是影視劇高發階段,30多部,這是最全的
    在影視劇方面,三國題材遍地開花,除了《三國演義》和新《三國》這種長篇大作外,還有不少以三國人物為主的影視劇,或正劇或演繹,豐富多彩,因此,三國時期是影視劇最為高發的「時段」,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內的一些關於三國的電影作品,大約有30多部影視作品聚焦過這一歷史時期。除了新老兩版本的三國,其餘的都是選取了重要人物或是重要事件而展開講述的。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
    電影《赤壁》火爆後,這版電視劇又在日本受到關注,據說不少日本妹子剛看完金城武的盛世美顏,一時不能接受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不過看了幾集後,就被唐國強老師的霸氣和對角色多層次的塑造所折服,變成只認這版諸葛亮了。胡玫執導、趙立新主演的《曹操》,高希希執導、陳建斌和陸毅等主演的《三國》,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等,這些中國拍攝的三國題材都曾引進日本,引發熱議。
  • 94央視版《三國演義》和中日往事|日本|三國|曹操|紅樓夢|央視|...
    不久,傳出了福建電視臺、電影藝術家孫道臨、乃至日本影視界都預備拍《三國》的消息,央視於是中止了拍攝計劃。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各家的拍攝工作都未能如期展開。1989年,得知各方罷拍後,央視重啟了三國的拍攝計劃。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編劇李一波(中)與央視版《三國演義》總導演王扶林(左)及央視著名導演蔡曉晴(右)聚會,回憶起當年創作《三國演義》劇本時的情景。
  • 水滸傳:人中之龍——天壽星混江龍李俊
    而在活出人樣的人裡面,最了不起的一種,是為人中之龍。龍,是華夏文明的圖騰,風從虎,雲從龍,龍就像天上的雲一樣,變幻無方。另一部名著《三國演義》裡,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曾經以龍來比喻英雄「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聚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
  • 三國的宇宙•在成都,滿足你對三國文化的所有想像——三國迷...
    * 在這個「三國宇宙」裡,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三國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詮釋,但始終都指向了天府文化內涵的包容與開放,昭示著天府文化的核心精神對現代生活方方面面的浸潤和影響。
  • 美國為何喜歡塑造個人英雄主義,如漫威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個人英雄主義是美國文化的產物,也是美國人引以自豪的核心所在,不管是美國電影還是動畫,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個人英雄主義高於集體的表現,要想了解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從美國的歷史說起。我認為這和美國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美國的主流文化是喜歡各種影視作品來表現個人的英雄氣概,動畫也不例外。建立僅僅兩百多年後,今天的美國白人已經根深蒂固,大部分都是來自英國的央格魯撒克遜人,他們比較喜歡兩種主義,一種是冒險主義,另一種是個人英雄,現在世界大體上穩定了,沒有那麼多地方為他們提供冒險主義的環境,去探索搶財寶,當然個人英雄主義也開始流行了。
  • 《全戰:三國》官方分享《三國演義》英文資料
    前者的靈感來源於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後者則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   對於三國的歷史,也許很多國內玩家可能也已經是耳熟能詳了,但是對於很多國外玩家而言,可能並不非常熟悉。因此在近日,《全戰:三國》開發團隊也在遊戲官推上,推薦了一個專門講解《三國演義》和三國相關歷史的音頻節目網站。
  • 花之生涯之諸葛亮和關羽:日本人為何狂熱喜愛三國?
    日本人自己的《三國志》《三國演義》的開頭,大家都很熟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日本人所熟知的三國故事——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裡,開篇卻是直接從一個人說起:後漢建寧元年。距今約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個旅行者。
  • 三國演義;在三國中睿智的不一定只有諸葛亮,可能還有他
    這句臨江仙就是在三國演義中的開頭詩句。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三國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考慮一個問題,就是三國裡最睿智的人是誰?是諸葛孔明嗎?要說最勤快最辛苦也最忠貞的人,應該就是諸葛孔明了。但是要說諸葛亮是最睿智的恐怕未必,蜀漢偏居蜀地,以傾國之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五次北伐,兩齣祁山,皆功虧一簣,最終自己夙夜未眠,油枯燈盡,出師未捷身先死。那麼,三國裡最睿智的人是雄才大略的魏武大帝曹操嗎?三國演義中曹操可以稱得上一代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