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方式有千千萬,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食物中毒、煤氣中毒、金屬中毒……但有一種你不一定知道那就是——「水中毒」。
近日,一則「一次性喝水過多致水中毒」的新聞衝上了熱搜!廣東深圳,一女子為做B超喝水憋尿,一次性飲水3200ml後出現噁心嘔吐、手腳抽搐等症狀,就診後發現為「水中毒」,搶救4小時才脫險。
水是生命之源,及時補充水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你出門在外時,父母會說:多喝水;你抱怨身材不好時,朋友會說:多喝水;你感冒時,醫生還是會說:多喝水。
聽起來沒毛病啊!我們平時聽到的也是「8杯水」的概念。然而,飲水並非多多益善,飲水過多甚至會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機體水的攝入量超過了排水量,以致於水分在體內瀦留,打破了水電解質平衡,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
過多的水會稀釋人體內的鈉離子濃度,所以在醫學上又稱為稀釋性低血鈉。
其典型症狀表現:頭暈眼花、嘔吐、四肢疲軟等等;嚴重時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一般來講,水中毒的病因包括以下幾點:
不同原因導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如失血、休克、創傷及大手術等;
腎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
機體攝入水分過多或者接受過多的靜脈輸液。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母乳餵養的6個月以內的嬰兒不需要額外餵水,如奶粉餵養也不宜過稀過多,否則極易造成嬰兒水中毒。
因各種原因攝入過多水分時,機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使尿液形成和排出增加,保持「進出平衡」。
但短時間內攝入過多,超過尿液形成和排出速度時,則水分在體內瀦留,引起一系列不良後果。
水中毒一經診斷,需立即停止水分攝入,程度較輕者,機體排除多餘水分後即可緩解,嚴重者,需同時應用利尿劑以促進尿液排出。
根據16年發布的膳食指南,中國居民日均推薦飲水量為1500-1700毫升(約7-8杯水),再加上膳食中的湯、粥、奶,每天共計水攝入應在2700-3000毫升之間——如果在炎熱區域或者從事體力勞動,飲水量還要增加。
一天要攝入接近3升水,那一口氣喝兩三升可以嗎?
當然不行…要考慮機體代謝體液的「帶寬」——腎功能;短時間內過快、過量地攝入大量水分,腎臟過濾、重吸收的效率跟不上,就容易出現電解質失衡乃至水中毒——馬拉松選手賽後大量喝水,常導致水中毒。
喝水應該遵循適量、多次、習慣性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
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處理,以保障雙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