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肯定想不到,他憑藉《寄生蟲》為韓國電影摘得首座金棕櫚這事兒,居然能上中國的新浪熱搜。
如果你比較關注電影的話,這幾天肯定也被《寄生蟲》的各種好評新聞刷屏。畢竟,它是今年坎城電影節場刊的最高分作品,拿獎大熱門。
從昨晚起,藝綻君在的一個影迷微信群裡就各種預測今年金棕櫚大獎歸屬,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數奉俊昊了。凌晨兩點多發獎時,更有許多鐵粉熬夜翻牆看直播。
公布結果時,群裡簡直炸啦!氣氛如同過年,祝福和慶幸的聲音不斷,很多人都恨不得出門放掛鞭炮。
影迷群截圖
有人說,這不僅是韓國電影的高光時刻,也是亞洲電影的高光時刻,能夠見證歷史,他們也與有榮焉。
奉俊昊導演要是知道他在中國這麼受歡迎,肯定也會很感動吧?
除去奉俊昊本身在中國知名度高以外,這次《寄生蟲》拿獎關注程度這麼高,原因更在於影片本身口碑特別棒,坎城九位評委全票一致通過,實至名歸。
《寄生蟲》在坎城一放映,幾乎就以零差評的口碑徵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影評人和影迷。
場刊評分,黃色那一欄是《寄生蟲》
《綜藝》評價:「《寄生蟲》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堪稱完美,是真正強有力的金棕櫚候選者。」
《The Digital Fix》評價:「說太多會劇透《寄生蟲》的秘密,破壞觀影樂趣,但請放心,奉俊昊的階級諷刺讓這部電影成了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之一。」
一位豆瓣網友看完後說:「整體水平絕不遜於《殺人回憶》,甚至是奉俊昊生涯最佳。」
影片由韓國國寶級實力演員宋康昊領銜主演,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階級差異、貧富分化的故事。
主角是一個一家四口全是無業游民的底層家庭,這家人靠著摺紙盒掙點錢,宋康昊演一家之主爸爸。後來,寄託了全家希望的大兒子偽造學歷,去一個有錢人家做家教,還推薦自己的妹妹去做美術老師。故事從這裡開始刺激起來,一個底層貧困家庭和一個上層富裕家庭之間會碰撞出怎樣激烈、甚至血腥的火花呢?
奉俊昊說:「階級之間的這種衝突,或者稱之為富人和窮人的兩極分化,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問題,也是在韓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部電影涉及收入不平等的問題,但它也是一部犯罪驚悚片和一部黑色喜劇。」
某種程度上說,《寄生蟲》和去年李滄東在坎城大熱的《燃燒》相似,探討的都是階層問題。
而且因為是類型片,《寄生蟲》的受眾群體會更大,更能被觀眾get和欣賞,片中對階層的諷刺既幽默又深刻。
看這張海報,幾位主演,有的赤腳,有的穿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這麼赤裸裸。
《寄生蟲》實現「零的突破」,對韓國電影的意義也非同一般。
不同於中國和日本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獲得坎城電影節提名,韓國電影直到2000年林權澤的《春香傳》才首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此後相繼有樸贊鬱、洪尚秀、李滄東、金基德等大導對金棕櫚發起最後的衝擊,但總是差一口氣。
去年李滄東的《燃燒》在坎城場刊打出有史以來的最高分3.8分,但最終顆粒無收,被認為是韓國電影距離金棕櫚最近的一次。今年奉俊昊終於不負眾望拿到大獎,也算是彌補了李滄東的遺憾。連續兩年制霸坎城電影節場刊,也直接顯示了韓國電影在全球影壇的真正崛起。
相信很多影迷都是通過奉俊昊接觸到韓國電影,甚至感受到電影的巨大魅力了吧?
今年整50歲的奉俊昊,絕對算是韓國影壇的旗手、領軍人物。
從2000年長片《綁架門口狗》開始,19年來他執導的個人長片(不算合拍)也就7部,兩隻手就能數過來,而且基本沒咋失過手,每部都值得一看。他的拍片節奏穩紮穩打,耐心十足,創作題材和風格卻可謂勇猛精進,每部作品都會有一定的突破,犯罪、科幻、怪獸等各種類型都能玩得轉,不像有的導演總是自我重複。光是這種勤勉又勇敢的創作態度,就值得佩服。
那奉俊昊到底是什麼風格呢?用專業術語說,就是「社會問題意識」和「類型創作規則」的完美融合。通俗講,就是他總是拍反映韓國社會問題的類型片。
奉俊昊畢業於韓國名校延世大學的社會學系,這一專業讓他先天就長懷憂國憂民之心,把攝影機當作手術刀一樣,去解剖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這一點他也是深深自覺的,他曾說「導演的工作,就是反映他所處的時代」,抱著這樣的理念拍電影,作品在觀察社會上的廣度和深度必然高出普通類型片導演一大截。
而且,由於他拍的是類型片,所以儘管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在討論政治、歷史、社會,但不會像藝術片那樣觀影門檻高,反而非常通俗好看,群眾基礎廣,看完後能引發強烈共鳴和思考。
這部帶有荒誕幽默色彩的黑色喜劇是奉俊昊的長片處女作,他將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編織成一出荒誕的鬧劇。
小狗雖是矛盾焦點,但圍繞在其周圍的人才是奉俊昊想展示的重點。有人煩狗,有人吃狗,有人救狗,世態和人心就在大家對狗的不同態度中間體現出來。
天才是什麼?天才就是處女作後僅三年,就拍出了這部真正能被稱為神作的《殺人回憶》。
電影根據上世紀80年代震動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成,講的是同時代這樁連環強姦殺人案後,小鎮警員和來自漢城的警官聯合破案的故事。
把連環殺人案拍好的電影有很多,但沒有一部在刻畫時代上超過《殺人回憶》。當時韓國出於軍政府的嚴苛統治下,社會氣氛沉重壓抑,遊行示威不斷,勞苦大眾的生活既貧窮又愚昧。黑暗無力的環境是滋生暴力的溫床,也會進一步導致真相和正義遲遲不能來臨。兩位警察在經過了嚴刑逼供、玄學探案、科技大法等各種手段的苦苦求索之後,仍然沒能抓住真兇。
藝綻君至今記得看到《殺人回憶》結尾時的震撼和不甘。一部懸疑片到最後居然沒結果,這種挑戰類型片模式、堅決不滿足觀眾心理需求的拍法,誰敢?
宋康昊最後那個直視銀幕的複雜眼神,是投向真兇的,也是投向每一個人的。
中國導演這些年有好多拍中國版《殺人回憶》或者向該片學習、致敬的,但遺憾的是,至今都沒有迎來我們自己的《殺人回憶》。
其實拍完《殺人回憶》後的奉俊昊已經影史留名,足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就像很多一輩子就一部成名作的導演一樣。但他開始挑戰重工業怪獸商業片,這部《漢江怪物》就是成果。
影片曾是韓國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片中,由於美軍停屍房違規向漢江中倒入大量變質甲醛,漢江水中生物突變,一個傳統韓國家庭遭遇不幸。
雖然是商業片,奉俊昊卻拍得非常反商業。如果好萊塢來拍,肯定是一通上天入地的大場面特效打鬥後,英雄slay全場,怪獸束手就擒,婦女兒童得到解救。但《漢江怪物》裡,真正的怪物不是那隻造型可怖的巨獸,而隱隱約約地指向了社會:腐敗的官僚機構、無能的韓國警察、自私不負責任的美國人……
一個比《殺人回憶》更陰鬱、怪誕的故事。
智障兒子捲入到一樁殺人案中,愛子心切的母親為了給他平反多方奔走,卻被一個目擊者告知兒子確實殺了人。崩潰之下,母親居然殺掉目擊者,推罪給無辜的人……
影片雖然在叩問時代的力度上不如《殺人回憶》,但對複雜人性的開掘卻別有深度。女主角身上有著聖母和魔鬼的一體兩面,對兒子的深愛和對無辜者的加害讓人感受到這一角色的厚度。
片尾母親在曠野中孤獨起舞,則是全片最攝人心魄的一幕,足以入選影史最優舞蹈片段集錦。
從這部作品起,奉俊昊開始進軍好萊塢,這部全明星陣容的英語科幻片可以看出他在創作上的野心和不固步自封。
影片其實是一個反烏託邦故事,地球氣候異害死了大部分人類,倖存者在一輛循環運行永不停歇的「雪國列車」上苟活,從末節車廂到首節車廂,階層和生活環境由低到高壁壘森嚴。
為了生存和尊嚴,末節車廂的反抗者們開始向權力階層開戰,最後卻陷入了一個無法破解的死循環。雖然電影有點主題先行,一些邏輯硬傷也很難圓,但對階級統治的諷刺、對人性善惡的剖析,仍舊使其成為一部具有啟發性和令人欽佩的作品。
拍完《雪國列車》和《玉子》兩部國際大製作後,奉俊昊又回歸了韓國電影市場,《寄生蟲》便是他近10年來首部純韓語電影。看來還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和文化中,更能拍出優秀的作品呀。
相信對於奉俊昊這樣的傑出導演來說,《寄生蟲》和《殺人回憶》一樣,不會只是結束。他年齡也不大,還有時間和機會迎來更偉大的作品,讓我們保持期待吧。
-END-
你怎麼看待奉俊昊這次獲獎?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