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從其誕生的那天起,「飲」和「食」就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吃與喝的搭配上,我們必須感謝歷史上的那些吃貨先輩們,正是他們的苦心孤詣和孜孜以求,才讓我們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作為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酒文化已經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喝酒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活動,而喝酒同樣少不了一些可口的菜餚。
喝醬酒吃什麼下酒菜,看上去是一個簡單的常識性問題,任何一個吃貨隨口都能報上一大串菜名:花生米、茴香豆、拍黃瓜、醬牛肉。醬香酒的下酒菜是很有講究的。醬香酒度數比較高,一般都是53度,適量飲用好處多多。但是,下酒菜怎麼挑,也是很有學問,挑得好才能吃得舒服。
花生米
花生,可以說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百搭下酒菜,無論是高端宴席還是街邊小攤,不管是商場精英還是工薪一族,愛它的人數不勝數。花生,在酒桌上還有個別稱叫「東方不敗」,因為從喝酒開始到結束,它基本能一直在桌上,很少會空盤。
花生米同樣可以測試一個人的酒量,是千杯不醉還是一杯就倒,看怎麼吃的花生米就知道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用筷子夾著吃,並且手也不晃就證明酒量很好,跟這樣的人喝酒就要小心了,絕不可正面對抗。如果喝著喝著就用勺子或者直接用手抓著吃了,那就證明酒量不好,跟這樣的人喝酒就要適可而止。
油炸花生、酒鬼花生、醋溜花生……「生生」不息,把它放在下酒菜的第一位,應該沒有酒友會反對吧?
醬牛肉
「小二,上一壺好酒,切三斤牛肉。」這句話是不是十分熟悉?
牛肉一直以來,就是一道十分經典的下酒菜。俗話說:「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有酒有肉也是諸多酒友一直來的追求。滷牛肉、醬牛肉、幹牛肉……一口牛肉三口酒,是一種難得生活享受。
拍黃瓜
拍黃瓜和炸花生在酒桌上有異曲同工的妙處,黃瓜用刀拍散,拌以蒜泥或少許辣椒,清脆爽口解油膩,而且還能去除嘴巴異味。很多人喝酒的時候,沒肉可以,但沒黃瓜不行!
老闆,給我上一份「雷劈青龍」!
啥是雷劈青龍?
拍黃瓜啊!必須是拍的,切的不要!
(是不是很符合廣大酒友的現狀)
豆腐解酒的唯一途徑是乙醇脫氫酶,只要產品或食品中含有這個成分就可以解酒。而豆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大豆中含有的蛋白肽和酒精結合後產生乙醇脫氫酶和水。在喝醬酒時,或者喝酒之後適量的吃點豆腐,有助於將酒中的醛類物質排出體外。
涼拌豬耳
滷好的豬耳朵切薄片,撒一些蔥白,香菜,淋一些生抽,肉皮脆嫩有彈性,裡面的軟骨嚼著嘎嘣爽脆,飯局上有了這道菜,酒你都要多喝上兩杯。當然,除了豬耳,豬頭肉、滷鴨脖、滷鴨掌、滷雞爪等滷味,也深得不少酒友歡心。(說起滷肉類,你是不是流口水了)
扇貝
扇貝含有的營養成分豐富,其蛋白質含量可以與雞蛋媲美,而且扇貝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不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反而能使肝臟功能快速恢復,喝醬香酒後食用,扇貝中的牛磺酸和肝汁酸結合,能活化肝臟的解毒作用,起到很好的解酒功效。(當然最重要的是好吃)
說了這麼多了,還不趕緊叫上你的好友,一起相約小酒桌,點上最愛的下酒菜,觥籌交錯之間,釋放出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