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太陽挺好,天也沒那麼冷,我帶著女兒去樓下透透氣。我們小區前院有個水池,冬天水都放幹了,漏出池底的一片鵝卵石。
我和幾個家長坐在旁邊的廊凳上閒聊著,女兒則在水池裡鼓搗起石頭來,沒一會附近的幾個小男孩和小女孩兒都被女兒比劃著的鵝卵石吸引過去了。
我有些好奇,便湊上前去,只見女兒在地上給他們說,「這個就是太陽,特別熱,旁邊的這個地球,我們都在這上面。」
聽著女兒講這些東西我當時都傻眼了,旁邊的寶媽也被吸引過來,「你姑娘從哪學的這些知識啊,我沒記錯她才4歲吧?」
我雖然驚訝,但去知道原因,看這寶媽一臉的驚訝,我就交了實底,「孩子都是看電視學的。」結果剛才還滿臉驚訝的寶媽瞬間沒了興致,「看電視還是算了,對孩子眼睛不好。」
這種反應在我意料之中,我也沒說什麼,如果早在去年,我肯定會對這個寶媽的想法深表贊同,不過現在我對孩子看電視有了不同的看法。
孩子不能看電視,影響太大,在我懷孕之後就和老公約法三章過,孩子在家絕不看電視,也不開電視。當時都恨不得把家裡的電視收拾起來。理由很簡單,孩子看電視傷眼睛。
小錦鯉出生之後,直到前年年底,我們家幾乎都麼怎麼看過電視,包括春晚我們都沒看過直播,孩子一歲多之後一直對家裡的電視很感興趣,結果我們從來沒妥協過讓她知道那是什麼。
除此之外,電腦、手機、pad基本都沒讓孩子碰過,對此我和丈夫自認為做得很到位,為此我也很自豪。直到前年年底,我帶女兒去逛商場,結果好巧不巧,商場外面的大熒幕在播放動畫片,一下子把女兒眼睛吸引住了,問她爸那是什麼,老公隨口就說是電視,結果女兒回家後就吵這要看電視。
當時我我就覺得完了,兩年多的努力白費了。不過還是老公看的比較透徹,「要我說啊,看電視這件事也沒那麼嚴重,再說了你能保證家裡沒電視,你還能保證她在別處不看電視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決定重新思考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
不讓孩子看電視,我們到底在擔心什麼?
相信很多家長和我都有一樣顧慮和擔心,可我們究竟想沒想過我們不讓孩子看電視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怕得近視眼?怕孩子學壞?怕孩子成癮?
我仔細想過之後得到了我的答案,我最擔心的是孩子因為看電視而沉迷其中,落後其他孩子。
因此很多家長和我一樣,對孩子看待那是這件事情開始嚴防死守,不過很快也都陷入我一樣的困境,越對孩子緊張,孩子就越反抗。
其實仔細想想,這事不難理解,我們小時候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又有哪個孩子沒有過和家長搶電視的經歷呢?周末偷偷看電視,之後各種方式給電視降溫,想必也是很多人的回憶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潘多拉效應作祟
「潘多拉效應」,又稱「禁果效應」,主要是由「好奇心」+「逆反心理」等心理實質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不禁不為,愈禁愈違」的心理現象。
你越不讓我做什麼,我就越要做什麼,這種情形放在孩子要看電視這件事上十分明顯。
家長越想控制孩子,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就會越反抗,越想看,和家長鬥智鬥勇,在這場熬心血費腦力的博弈中,最終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父母傷心,孩子被耽誤。
想想我們小時候有多少次是為了「報復」父母的管教而熬夜看電視的,你就懂了。
2、用錯方式
還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和孩子講條件,和孩子達成協議,做到某些事情或者成績如何就給孩子什麼獎勵,看電視往往也是其中一種。
「做完作業就獎勵你看十五分鐘電視。」類似的話我們肯定沒少聽過。家長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等價交換也能讓孩子認可,不過久而久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在孩子眼中,「看電視」只是一種獎勵,而不會意識到看電視長久都會對眼睛有傷害,在這種認知下,孩子每次看電視自然會找機會多看一會兒是一會兒。
在「不看白不看」這種心理作用下,孩子會逐漸成癮,說到底,讓孩子對電視上癮的根本原因不在電視,而是家長對孩子看電視的態度。
家長的態度不改變,即便沒有電視,孩子還會對電腦、手機、pad等其他物品上癮。
孩子適當的看電視其實有很多好處
當我意識到看電視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的時候,我就知道,「堵不如疏」,何況細想下來看適當的看電視對孩子來說很有好處。
現在,我對女兒看電視的態度完全變了。並且我發現,我在孩子看電視這件事上花的心思收益遠比我想的要多得多。
1、吸收知識
在孩子的認知方面,很多電視節目對孩子的知識獲取是很非常幫助的,比如女兒了解的地球、太陽、公轉等知識,都是來自於電視。還有一些科學實驗、地理知識等等。
2、孩子有了「自制力」
通過對孩子看電視時間和節奏上的嚴格把控,小錦鯉現在已經有了出色的「自制力」。每天規定看多久,什麼時間看電視孩子都能嚴格遵守。
當然,這個過程是最難的,也是我最耗精力的,但是好在,我堅持住了底線,孩子也逐漸形成了習慣。自制力也不僅體現在看電視這件事上,生活中很多其他方面也都有良性反饋。
3、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了提升
孩子在看多一定的兒童節目之後,在社交方面也很有幫助,和其他小朋友有共同話題,很容易打成一片,也能聊到一起去。
4、家長可以適當放鬆
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件好事,雖然每次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不長,但每次看電視這段時間都是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很多寶媽也能趁此機會歇一歇,享受片刻安寧。
當然,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的是內容問題。電視本身沒毛病,但在如今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電視的內容資源也良莠不齊,很多東西並不適合孩子。
更多時候,家長擔心的還是電視播出的內容。
讓孩子看電視,家長也要注意這幾點原則
1、資源內容家長審核把控
我國沒有嚴格的電視分級制度,因此很多電視內容(包括動畫也好)其實模稜兩可,而孩子本身有不具備足夠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把關,嚴格審核孩子的電視資源。
2、控制好看電視的時長
家長們不願意讓孩子看電視的另一個重點原因就是擔心看電視影響孩子的視力,看電視的時長又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家長一定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到時間即刻停止。
家長可以準備鬧鈴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計算時間,養成習慣。
3、看過電視後和孩子多溝通
看電視是一種單向輸出的方式,即電視輸出內容,孩子接受內容,很少有互動的機會,長此以往裡可能會影響孩子對於知識的吸收以及表達能力。
所以家長最好在孩子每次看過電視之後勤和孩子溝通,一問一答重現電視內容,這樣不僅利於孩子的知識吸收,也能鍛鍊其表達能力。
4、培養孩子其他的愛好
其實讓孩子看電視並不像很多家長的想的那樣恐怖,說穿了也只是一種愛好而已,想到這一層就容易了,不想讓孩子看電視成癮,多培養一些其他的愛好也就萬事大吉了。
比如運動、琴棋書畫等等,孩子有了其他愛好,自然也不會把看電視當做唯一的消遣,加上父母多陪陪孩子,孩子自然也不會守著電視不離開。
很多時候恰恰是我們自己把孩子推給電視、推給手機的。「我這忙呢,你先自己玩會兒去。」類似的話相信不少家長都說過吧。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看電視從來不都是最優的選擇。
同樣的,電視也沒那麼可怕,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看電視才能發揮電視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