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需要灌輸嗎?從幾歲開始?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10-06 父母世界

在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強化「男孩像個男孩,女孩像個女孩」的概念,還是應該順其自然,尊重和配合孩子內在的生長動力呢?
 
凝凝2歲生日的那天,小姨送給她一個會走路的娃娃。沒想到凝凝一甩手就扔在地上,說:「我不喜歡娃娃!」凝凝媽媽的頭疼病又犯了:「女兒不喜歡娃娃,女兒不喜歡帶小花圖案的衣服,女兒簡直不像個女孩……我該怎麼辦?」


那麼,凝凝到底該不該像個女孩呢?女孩又「應該」是什麼樣呢?爸爸媽媽有沒有必要為了讓女兒「像個女孩」而做些什麼呢?



孩子的性別意識伴隨著成長逐步確立。

  

孩子大約在兩歲半到三歲之間,開始形成「我是男孩還是女孩」的概念。這時,他們會經常提到自己的性別,並且很介意別人說錯他(她)的性別。同時,他們還會通過一些外部特徵,來判別身邊的人是男人還是女人。女孩可能會興奮地對媽媽講「男生是站著小便的」,而男孩則會煞有介事地告訴爸爸「只有女人才穿裙子」。


但是,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並不真正理解性別的具體差異,更不知道性別是固定不變的。於是,一個3歲的小女孩可能會在洗澡時站在那裡小便,然後興奮地對媽媽宣布:「我也站著小便了,我是男生了!」




四五歲,是孩子性別意識逐漸明確的年齡。他們會通過與其他孩子的接觸,感受到很多與性別有關的差異,開始形成對性別的相對抽象的理解。因此,他們會開始對很多和性別有關的問題感到好奇,會對之前發現的很多現象刨根問底:「為什麼男人會長鬍子?為什么女生沒有小雞雞?」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孩子自認為對性別的問題已經很明白了,因此他們開始產生害羞的心理。他們雖然還會對一些性別差異感到好奇,但是興趣已經大減,也會羞於當眾討論這種問題了。


性別教育,有計劃推進還是順其自然?


性別意識不是我們不關注,它就不存在。它就像時間概念、金錢觀念一樣,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而然形成並且逐步確立。那麼,對於這個不是很緊迫,甚至顯得有些邊緣的概念,我們究竟應該花些力氣幫孩子對號入座,還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向,自由生長呢?


幹預派:準確明晰的性別差異是健康人格的組成部分,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形成。這一派的觀點是必須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認同,否則會影響到孩子長大之後的社會交往、交友、戀愛、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心理的發展。準確的性別認同,是孩子健康人格的組成部分。



自然派:性別意識的說法有些危言聳聽,順其自然就好了。這一派的態度是,家長沒有必要在性別意識上花費心思,船到橋頭自然直。


《寶貝世界》的觀點:我們應該承認男孩女孩與生俱來的差異,並且幫助他們形成最基本的性別概念。但是這種「幫助」應該是順應孩子的自身成長特點,自然、溫和而靈活的。此外,我們也應該看到,「雙性化」已經成為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的別樣本領。因此,我們在幫助孩子形成相應的性別特徵的同時,可以鼓勵他(她)吸收異性的優勢特徵,增強競爭力。


教育孩子,不是給機器人裝程序,度的把握很重要。


適度的性別意識教育會幫助孩子分清自己的性別,使他們了解一些男女最基本的生理差異、性格特徵和生活習慣差異,這將有利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和社會化的發展。

  • 通過自然的方式,幫助孩子形成性別認同。


父親強有力的臂膀帶給孩子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母親溫暖的懷抱帶給孩子的最安心的感覺,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於是,男孩自然地接受和認同父親,女孩則會喜愛和認同母親。因此,在性別意識培養上,爸爸媽媽不必特意表演成什麼樣的形象給孩子看,只要家庭關係和夫妻關係是健康和諧的,孩子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家庭中男性和女性各自的特點和相互關係。
檢索頭腦中的固化模式,靈活處理性別差異。




孩子從很小就是開始在玩具、玩伴、愛好和性格方面具有性別差異,但是這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遵守的固定模式。誰說男孩不能玩兒過家家,不能給小娃娃換尿布,誰說女孩不能「駕駛」遙控汽車在房間裡穿梭,不能揮舞著玩具工具在電腦、櫥柜上擰來擰去?在一些外部表現,特別是在興趣愛好上,我們沒必要按照傳統的、固化的模式去影響甚至限制孩子。女孩今天多玩玩積木、汽車,也許會為今後減少很多「馬路殺手」,而男孩子多做些細膩的工作,會為我們的社會增加很多好爸爸。
鼓勵孩子在發揮自己「優勢特徵」的同時,也向異性夥伴學習。


孩子可以在和異性夥伴的交往、遊戲中,了解到對方的特點,也可以通過對爸爸媽媽行為習慣的觀察,感受不同做事方式的差異。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一起發現異性的值得學習的地方,幫助孩子掌握那些可以「拿來」的好東西。

  • 增加孩子身邊的男性化因素,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在孩子童年生活中缺乏男性化因素,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這無論對男孩還是女孩,都是一種性別角色的缺失。因此,我們應該尋找機會給孩子增加男性的氣息。增加爸爸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度,選擇有男教師的幼兒園;或者男教練主持的興趣班;媽媽在很多時候表現的堅韌、爽朗一些;給孩子看些具有男性色彩的圖畫書和電影。



  • 即使孩子性別傾向不是那麼明顯,也不必大驚小怪。


孩子的發展千差萬別,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不依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如果你的兒子喜歡連衣裙和布娃娃,如果你的女兒愛和男生摻乎,一起騎車、摔跤、奔跑、爬樹……隨他們去吧!這可能只是成長中的小插曲,甚至會成為對他(她)日後發展極為有益的體驗。

相關焦點

  • 沒工作交不起社保的貧民,到了60歲應該怎麼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沒工作交不起社保的貧民,到了60歲應該怎麼辦?聽聽專家怎麼說近些年來,我國的養老問題成為社會發展中一大不可忽視的問題。關於養老問題,我們需要進行妥善的解決,只有養老問題解決好,年輕人才沒有後顧之憂,才可以更好地為國家的政治經濟建設做貢獻。
  •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這麼做是害了孩子,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抱抱?這麼做是害了孩子,來聽聽專家怎麼說先給大家講這麼一個小故事:盆友的朋友是一位健壯英俊的男士,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看他總是一個人行動就有很多人問他:「條件這麼好為什麼身邊沒有一個美好的女生呢?」
  • 奶粉到底喝到幾歲?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讓你少花錢!
    基本上到了寶寶1周歲之後,考慮到母親需要再次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寶寶也漸漸地大了,可以吃到更為豐富的食物種類,不單單只是依靠乳製品來滿足身體的各項功能的需要了。媽媽們就會考慮給孩子補充母乳之外的乳類產品。而對於一直是採用混合餵養或者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們的媽媽爸爸就更得了解孩子的吃奶粉的問題了。那麼,針對奶粉到底喝到幾歲?
  • 「蒙汗藥」真的存在江湖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並且解藥隨處可見
    「蒙汗藥」真的存在江湖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並且解藥隨處可見小哲聊史/文小編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用一種叫做蒙汗藥的東西來讓人暈倒的劇情,並且這種藥大多是用紙包住的粉末,就像是白面一樣,並且只要有人食用到或者是吸入鼻子內部就會神志不清最後大睡過去。但是這畢竟是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東西,並且在年代那麼久遠的時候,真的會有這種厲害的東西嗎?
  • 天壇公園丹陛橋真能「強身健體」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事實真的如此嗎?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專家明確指出,夏季暑溼嚴重,躺在石板上易得陰暑證。每天下午6點半開始,一些遊客帶著床單,來到丹陛橋上。與前天下午相比,昨天下午躺在丹陛橋上的人明顯少了很多。幾乎天天來的遊客告訴記者,人數最多的時候能有數十人同時躺著,幾乎沒有空位置。前天下午記者探訪時,仍有20多位遊客躺著。但昨天下午,只有10多位躺著的遊客了。幾位遊客告訴記者,以前只要天氣好,傍晚就會帶著床單來丹陛橋上躺一會兒。
  • 【險商大咖說】如何合理配置資產 聽聽專家怎麼說
    【險商大咖說】如何合理配置資產 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12-09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胎夢暗示寶寶「性別」?尤其是動物?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
    導讀:胎夢暗示寶寶「性別」?尤其是動物?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胎夢暗示寶寶「性別」?尤其是動物?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子幼兒園回來後坐著尿尿」了解後是男女混廁,寶寶的性別意識...
    了解後得知幼兒園的廁所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帘子遮擋住跟小區裡其他的寶,媽了解情況,發現就連甲級乙級的公辦幼兒園也有這種情況,這樣真的好嗎?小小值找到了一個街頭採訪的視頻,聽聽現在的家長對男女不分廁的看法吧。
  • 孩子要分清男女界限,千萬不能大意,從小建立起孩子的性別意識
    中國人向來是談性色變的,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唯一缺少的就是性教育,這就會使孩子從小就搞不清男女界限,而我們經常說的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種明確的性別教育就要多灌輸給孩子,如果總是使用一些隱晦的表達方法,那麼非常容易使孩子產生混淆。育兒專家表示,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能幫助他建立更健康的人生觀以及愛情觀。
  • 孩子有必要貼三伏貼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但是給孩子貼三伏貼真的有必要嗎?有哪些症狀的孩子適合貼三伏貼?戳視頻,聽聽專家怎麼說↓【來源:CCTV1綜合頻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聽聽專家怎麼說
    人民網南寧7月10日電 7月9日本應是一個普通的周六,卻因為暑假來臨,使得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手術室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四個門對門的手術間同時開啟,楊體泉戴著護腰和助手在四個手術間穿梭,麻醉師、手術護士密切配合他們的高效率,由於配合熟練、流水作業,幾分鐘就完成一例。僅當天上午就「修理」了24根小雞雞。為了不影響平時手術室使用安排,也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就醫需求,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外科自2013年起就有這個傳統,在暑假的周末為小朋友統一做包皮環切手術。
  • 穿透視褲帶兒子逛街惹爭議,娃的性別意識,你注意培養了嗎?
    另外,對於娃的性別意識要不要培養?什麼時候培養?怎麼培養?很多家長也一直很關注。要不要培養性別意識?其實,娃的性別意識,在3歲後就要開始建立了,當然了,真正有性別意識是在青春期2、3-5歲,娃開始區分什麼樣的情感、態度、行為是屬於自己的,處在逐步穩定性別的階段
  • 兒童性教育,幾歲開始合適
    但面對那麼多血淋淋的事實,你還要繼續拖延嗎?1和孩子談談「性」,有好處!性,並不是一個應該避諱的話題。甚至良好的性教育,和諧的互動,會讓孩子擁有更健康的性觀念,對人生之路有好處。很多人會問:寶寶幾歲了我們開始性教育呀?說早了 Ta 又不懂!
  • 「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導讀:「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聽聽專家怎麼說最近幾年,結婚的彩禮錢成了我們經常要提到的重大事情,老一輩純真的愛情已經不復存在,而這種天價彩禮的現象甚至慢慢快要演化成習俗了,而這樣的習俗也使得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雖然不能全是因為彩禮的問題,但是彩禮的數額真的是解決農村光棍問題之一要考慮的。當然了,農村不管農村光棍多,剩女也是比比皆是。那麼,就有人問農村單身男女國家有補貼嗎?
  • 寶媽課堂:關於寶寶餐具,聽聽兒童專家怎麼說!
    關於寶寶餐具,聽聽兒童專家怎麼說!關於寶寶餐具,聽聽兒童專家怎麼說!那麼,寶寶餐具選的對不對,聽聽兒童專家怎麼說:1、喝水的用具選擇不鏽鋼的不鏽鋼材質餐具的一大特色就是這種餐具不容易滋生細菌,而且表面光滑,清潔起來很方便,不鏽鋼材質餐具的花絮元素比一般的餐具的化學元素少,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不鏽鋼材質餐具的導熱性能快,寶寶在使用中容易燙手發生意外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nbsp&nbsp&nbsp&nbsp孩子亂塗鴉,家長該咋辦&nbsp&nbsp&nbsp&nbsp如何保護孩子天性,又不讓家成「大花貓」?
  • 媽媽上廁所,該把兒子隔開嗎?專家:娃到這個年齡,已有性別意識
    針對這種情況,專家表示孩子三歲就開始有性別意識,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樣的。男生應該和男生一塊洗澡,女生應該和女生一塊洗澡。除此之外,家長在換衣服的時候也應該及時的避開孩子,只有家長這樣做,孩子才能有保護自己隱私和尊重別人隱私的概念。
  • 寶寶頭髮又稀又黃是缺鋅的表現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明明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又濃又黑,但是慢慢地就開始變得又稀又黃了,是營養不良還是缺鋅了?具體是什麼原因,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有的小寶寶1-2歲頭髮己經又濃又黑了,而有的寶寶可能5-6歲才開始轉變成烏黑。3、和營養不良有關有些寶寶挑食、偏食,飲食比較單一,未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導致營養不良,這種情況下也會出現頭髮稀黃的現象。
  • 私立醫院生孩子能用醫療險報銷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私立醫院生孩子能用醫療險報銷嗎?600萬保額的產品要比200萬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疫情後,公眾的醫療風險保障意識也不斷增加。據專家透露,近期上市的一款長期醫療險產品可覆蓋投保人20年的醫療責任,解決了部分投保人因年齡、身體變化無法繼續續保醫療險產品的難題。買了醫療險,住院前後門急診不報銷?專家指出,目前大多數醫療險產品都包含了住院前門急診的報銷。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澎湃問吧 2018-03-08 09:22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