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分清男女界限,千萬不能大意,從小建立起孩子的性別意識

2020-10-29 懷上了

中國人向來是談性色變的,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唯一缺少的就是性教育,這就會使孩子從小就搞不清男女界限,而我們經常說的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種明確的性別教育就要多灌輸給孩子,如果總是使用一些隱晦的表達方法,那麼非常容易使孩子產生混淆。育兒專家表示,建立孩子的性別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能幫助他建立更健康的人生觀以及愛情觀。但是在生活當中我們很少發現有家長會把孩子的性別意識當回事。

兒子性別意識容易混淆,總是喜歡穿裙子

小張的兒子今年4歲了,最近小張特別的發愁,她發現最近兒子非常喜歡打扮自己,每次去了超市總吵著要小張去買那些花花綠綠的髮夾,然後回到家中也很喜歡照鏡子。有一次小張不在家,等回到家之後,竟然發現兒子在偷偷穿小張的裙子,這可把小張嚇壞了,平常小張兒子喜歡臭美,小張也沒太拿這個當回事,現在小張居然發現這麼小的兒子竟然喜歡穿裙子,那還了得,小張非常害怕自己兒子的性別意識混淆了,一定會給他以後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小張一直在想原因,因為兒子並不是生下來就像女孩那樣喜歡臭美,後來她想到有一段時間兒子放在表妹家待了一陣子,小張知道表妹是一個非常愛美的人,後來小張打電話問表妹情況時,表妹說兒子在她家時,表妹經常給他化妝,表妹覺得給男孩化妝並沒有什麼,但是就是因為小表妹這種不輕易的舉動使小張兒子習慣了化妝,所以他覺得每天照在鏡子面前打扮自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孩子性別意識容易混淆,會帶來哪些後果呢?

1.容易產生自我性別轉換

心理學家表示,三個月大的孩子就會產生性別意識。在這個時期,如果不建立孩子正確的性別意識,會使孩子產生自我性別轉換的後果。我們都知道在當今社會中有很多跨性別者,這些跨性別者有的是天生的,但是有的卻是後天的,如果在家庭教育當中不注重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就會容易使孩子對性別產生混淆,比如說男孩子喜歡穿女裝,思想偏女性化,這會對他的人生帶來很嚴重的影響。

2.容易使心理性早熟

雖然說我們國家是一個談性色變的國家,但是對於青少年的性教育正在逐步到位當中,所以關於性少年性早熟產生的不良影響,也有著一個合理的控制,但是如果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混淆了性別意識,那麼就非常容易使孩子發生心理性早熟,過早的性早熟會使他們好奇一些和性有關的行為,很容易在少年的時候就做了錯事。

3.容易埋下犯罪的種子

當孩子性別意識薄弱時,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很多異常的行為,比如說在和其他孩子交往中出現了過度的行為尺度,這會給孩子埋下犯罪的種子,這種模糊的性別意識會指引他們走向錯誤的方向,不僅對他們的行為帶來錯誤的指導,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首先要建立起孩子的界限感

1.異性父母要注重與孩子保持距離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是從古到今的道理,異性父母一定要注重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第1個異性。如果異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過於緊密超過了一個限度,那麼就會使孩子模糊性別的界限感,社會上有很多女孩子已經20多歲了,還在和父親一起洗澡的,這樣的行為出現這是非常不恰當的。

2.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要適當

異性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一定要適當,如果想要讓孩子從小有一個明顯的性別界限感,作為家庭裡的父親在女兒到了一定的年紀時,就要注重和女兒保持距離,不要和女兒過於親密。家庭中的母親在與兒子交流時,也不要過度親密,使兒子過於依戀母親,這樣也能避免兒子以後產生戀母情結。

3.從小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身體敏感部位

人類身體敏感部位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在我們的國家不能把性教育放在明面上談,但是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各位家長可一定要把性教育當回事,要讓孩子從小就認識身體的敏感部位,讓孩子把這些部位當成普通的身體組成的一部分,這樣孩子才不會對敏感部位過於好奇。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呢?

1.從了解兩性身體構造開始

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前提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以及異性的身體構造,這樣孩子才能從身體表面上判斷出性別差異,並且孩子也不會對異性的身體構造產生好奇的心理。父母可以多給孩子放一些有關兩性的科學健康教育片,然後邊看邊給孩子解說,讓孩子理性看待兩性身體構造的不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性別和異性有什麼差異。

2.教育孩子理性看待身體變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身體也會發生改變,很多孩子由於無法客觀正視自己身體的改變,而出現轉換性別的念頭。所以要教育孩子理性看待身體的變化,給孩子灌輸科學生理知識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孩子出現了轉換性別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會給他的一生帶來不良的影響。

3.和孩子一起了解兩性性別差異

男性和女性不僅在身體構造上是不一樣的,在思想與行為上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不僅要讓孩子了解兩性身體構造的差異,也要了解兩性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這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理性認識兩性的不同,而能更好的接納自己的性別。從小讓孩子明白,女性就是比較臭美的,而男性則是比較淘氣,這樣就不會出現男孩子喜歡穿裙子的現象了。

其實關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刻不容緩的,但是很多家庭卻沒有重視到這一點,他們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哪懂得什麼性別上的差異呀,有關性的東西只有成年人才會想到,其實不然。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性產生好奇了,首先是從自己身體開始,然後慢慢轉移到觀察他人,如果在這個期間不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性別意識的話,那麼難免會對他以後的思想產生誤導。

最後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大家還有其他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教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這個年齡是最佳時期
    2 歲左右,就開始有性別區分意識。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慢慢注意到男女性別的差異,會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到底有什麼不同了。這時是絕佳的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的時期。家長可以通過介紹不同身體部位的名稱,以及每個身體部位的功能,幫孩子更好地辨認身體部位。通過這一系列的認識身體過程,孩子也可以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性別意識。繪本講解、和異性父母一起共浴,都是很好的認識異性身體的方法。
  • 兒童性教育從小要注重 幫助孩子認識身體部位建立性別意識
    讓娃從小建立安全意識,更應該從了解身體開始!而且隨著娃在不斷地成長,簡單的科普顯然不能滿足他們求知的小腦袋,還需要更多專業而不乏趣味的知識、遊戲,甚至親自體驗感知來收穫認知。通過繪本和有效的親子共讀,才能讓娃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更加愛護身體、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 女廁設男童便池引爭議,孩子的性別意識需要從小培養
    對此,商場負責人表示,在女廁設置男童便池本意是為了方便帶孩子的媽媽。這件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網友投票顯示,很多人認為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非常重要。殊不知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就有了越來越多的自我意識。成長到一定年齡的孩子就會產生相應的好奇心,但是有些東西是不適合現在這個年紀的孩子去了解的,因此家長就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樣的,在孩子換衣服的時候,異性父母一定要懂得避嫌,不能只教育孩子避開異性父母換衣服、上廁所。
  • 孩子沒有隱私保護意識?可能是你的引導多事不對
    近日,有家長問我:我家孩子6歲半了,對男女界限並不明白,有時候會光著身子亂跑,講了很多遍,上廁所、換衣服的時候要關門,可孩子還是沒有一點隱私保護意識,是我引導的方式不對嗎?這位家長提到的隱私是指身體部位(器官)的隱私,是人體出於禮儀、得體、受尊重,在公共場合和常規環境中,要被遮蓋的部位。孩子對身體部位的隱私意識與家長是否向孩子傳授了與性有關的性別認同、隱私觀念,以及家庭成員之間涉及隱私的行為習慣有關。如果孩子缺乏隱私概念,家長要先反思。
  • 家有兒女,爸爸能不能幫女兒洗澡?培養孩子性別意識重要嗎?
    ,我家女兒幼兒園的時候就有專門類似的課程,老師特意編排了一個舞蹈,告訴孩子們哪些地方是隱私,背心和短褲覆蓋的地方是陌生人不能碰的。著名男模張亮之前就說過要從小培養女兒自我保護意識,保持界限感,只能親腦門和手背。
  • 「為什麼媽媽前面鼓起兩個包」, 到了這個年齡,性別意識要培養了
    慧慧一聽,咻的一下紅了臉,被這麼小的孩子問這種問題,肯定會害羞的。不過慧慧轉念一想,兒子都3歲了,剛好借這個機會給兒子普及一下性別知識,不能再耽擱了。這種時候,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者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而隨便敷衍了事,也不要以為這些事情孩子長大之後自然就會懂,一定要認真嚴肅地告訴孩子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儘早培養他們的性別意識以及「女大避夫,男大避母」的意識。一、孩子什麼開始有性別意識?
  •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
    要不要讓女兒嘗試著站著尿尿讓她自己發現錯誤?「我到底該怎麼辦?」 3歲的孩子性別意識處於模糊的狀態,並沒有真正地意識到異性差別。因此,他們在發現異性的身體差異之後,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男孩想做女孩,女孩想做男孩,只是好奇心在作怪。父母對這種行為並沒有必要過分焦慮,更不能輕易貼標籤,因為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心理誤區,甚至會傷到孩子的自尊。
  • 教會孩子正確認知性別,家長的態度很關鍵,讓孩子認知並接納自我
    ,直到要上小學,卻發現很多問題,孩子從外表看雖然非常秀氣愛乾淨,但是他專門和女孩子玩,經常被其他的男孩子恥笑,還被貼上娘娘腔的標籤,學校裡一些比較調皮的男孩總是欺負他,除了日常交友的一些問題,孩子在生活上也有一些障礙,比如從小會模仿姐姐,上廁所的時候,孩子不知道要站著尿尿。
  •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今天我們主要結合具體案例講一講在性別認同的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對策。所謂性別認同,就是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以及性別所具有的含義。性別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區分男女,並把自己歸入其中一類。有心理研究表明,4個月起,嬰兒就能區分男女聲音;1歲左右,可以區分照片中的男女;3歲前後,基本都能明確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不過對於認識「性別是一種不能改變的事實」尚需時日。
  • 孩子性別意識開始覺醒,你是怎麼做的?
    孩子突如其來的「害羞」是正常的,這說明ta正在樹立性別意識:家長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小題大做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很容易出現性別認同障礙。那麼怎麼幫孩子做好性別認同呢?我們下一篇文章見!歡迎關注搜索關注羽熹童書!
  • 千萬別慌,從小性別教育要抓牢
    而對孩子來說,這種性別環境是有些偏移的,因為少了男性榜樣的影響,身邊的女性就成為了他們模仿的對象。這種性別認識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定型,即使孩子在未來接觸了很多的異性小夥伴和同學,也很難讓他的女性化行為得到糾正。2、家長的包辦和溺愛家長的包辦和溺愛,讓男孩子完全沒有冒險的機會,這等於是讓孩子失去了認識世界的機會。
  • 孩子「教養」事關重大,養娃不能「隨便他」,規則意識要從小培養
    但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永遠不願意"配合"呢?這跟家長"隨便他"的態度密不可分。孩子"教養"事關重大,養娃不能"隨便他",規則意識要從小培養。熊孩子是怎麼煉成的《卡爾威特的教育》中寫:一種好的習慣在孩子幼小時很容易形成,但在他們長大後就很難養成。
  • 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可能是性別認知障礙,家長要細心留意
    當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時,以下這些特徵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了心思非常敏感大家可能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喜歡洋娃娃或者是首飾的男孩子,在性格上會更加的敏感和謹慎。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非常仔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待他人時也會表現得非常的細緻小心。尊重性別差異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有了反性別的喜好,他們對於性別就不會存在著偏見。
  • 從小培養女兒的性別意識,張亮的說法你贊成嗎?網友又是怎麼說
    其實談到在與女兒親密互動時,父親底能不能與女兒親嘴,一直以來是倍受爭議的問題,比如小貝克漢姆在與女兒親密互動時,父女倆親嘴是家常便飯,而且小貝克漢姆的太太也沒加阻攔,反而對媒體稱家族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不可以,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表現。
  • 如何幫助四五歲孩子樹立性別意識
    孩子到了四五歲,性別教育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特別是現實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性的活動受到控制。比如,對男孩子來說,媽媽洗澡時他就不能進到浴室裡去了;需要擦屁股時,就要自己解決;爸爸也不能當著女孩子的面站著撒尿,洗澡時也不能讓女孩子看見……總之,要幫助孩子樹立性別意識。那該怎麼做呢?第一,要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性別。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容易在很多事情上吃虧,越早建立規則意識越好
    社會想要和諧的運行,必須要在規則之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要遵守規則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服務,孩子最初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他們橫衝直撞,碰壁之後才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家長如果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越早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越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 13歲兒子幫媽媽搓背引熱議,孩子的性教育,從建立界限開始
    所以性教育到底該怎麼去建立,到底該怎麼跟孩子進行溝通?性教育要從建立界限開始。之前網上就有一則讓人大跌眼鏡的消息:單親母親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母子倆相依為命,本身關係比較親近一些也正常。但是孩子已經13歲了,母親竟然還要求孩子在洗澡的時候給她搓背。
  • 今天娃差點丟了,心有餘悸,看孩子千萬別大意
    03 帶孩子要時刻警醒還有,我自己最近帶孩子真的是筋疲力盡。但是,對於孩子,真的不能大意。最近總看到小孩出問題的新聞。有時真的是一兩分鐘的事兒。以後不能離開孩子了,在家裡也不能完全放心的。看孩子真的是要時刻注意,還有有很強大的預見性。稍有疏忽可能就後悔已晚。
  • 孩子的性別教育,父母一定不能缺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無數人點讚
    所以家長們不必焦慮,孩子有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要做的是在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同時,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管男孩、女孩,性別意識的培養都很重要。一般來說,孩子對性別的區分有兩個敏感期:6個月-3歲,和3歲-5歲。
  • 孩子性別倒置行為,父母態度輸在起跑線,教導性別認知從小抓起
    我們作為父母,必須正確培養孩子的三觀及性別意識,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還可以減少傷害的風險……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顯示,一歲左右的孩子對性別的意識非常的模糊,而當寶寶3到5歲時,孩子的性別意識就變得非常敏感。因此,對於孩子來說,儘早啟蒙與其認知認識水平相對應的性別意識更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