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2016年6月7日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位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信息化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2016年7月15日《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中小學裝備的意見》(支持探索建設綜合實驗室、特色實驗室、學科功能教室、教育創客空間等教育環境)、2016年10月12日教育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272號建議的答覆(正在修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擬安排「開源硬體項目設計」等創客教育內容,旨在通過開源硬體項目的設計、實施與作品創作,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可持續學習能力)、教育部到2017年2月6日印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即STEA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有機融為一體,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精神。加快推進我省中小學學校創客空間建設,促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全面發展,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學校創客空間建設為著力點,有效整合資源,逐步構建優質高效的創客教育生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創新素養。
(二)基本原則。
育人為本原則。學校創客空間建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開放共享普惠原則。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和開源技術,構建開放的創客生態環境,讓學生充分參加創客活動,共享創客資源,分享創意和成果。推動區域和校際合作,面向學生無差別開放,擴大學生受益面;
安全性原則。安全是學校創客空間建設的直接目的,學校創客空間內配套的設施設備都有應考慮到學生使用的安全性,不能存在安全隱患。
(三)發展目標。按照「科學規劃、頂層設計、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全省學校創客空間基礎建設、研究機構、網絡服務平臺、創客競賽活動平臺,建立健全競賽活動制度和師資培訓制度。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學校創客空間基礎建設。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組織專家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制定《貴州省中小學創客空間建設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本著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意見》從中選擇一個或多個適合本校特點的項目,安排合適的功能用房,配備必要的軟硬體設備設施,完成學校創客空間基礎建設;
(二)完善學校創客空間師資隊伍建設。各地要充分重視創客師資隊伍建設,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培養創客教師,滿足學校創客空間對師資的要求。
鼓勵學校各學科立志於創客教育的教師主動轉型,充實到創客師資隊伍中來;
(三)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各地結合自身創客教育開展情況,系統規劃與特色兼顧,同時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創客教育評價機制,保障創客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四)完善競賽制度。通過開展多項目、系列化的創客競賽活動,引導師生廣泛參與,以競賽帶培訓,以競賽促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工作指導。學校創客空間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雙創」政策的重要一環,是推進創客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明確部門職責,安排專人負責,切實抓好學校創客空間建設;
(二)統籌協調推進。省教育裝備管理中心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協調,加強對發展學校創客空間建設的指導和支持;在建設過程中,各地要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資源,有效整合,協調推進學校創客空間建設;
(三)加強隊伍建設。各地教育部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加快創客教育教師隊伍及專家團隊建設和培養,適應創客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
(四)落實經費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創客空間建設列為創新教育的重點項目,確保建設資金投入,滿足學校創客空間基礎建設需要,以及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師資問題需要。要出臺有力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拓寬經費籌措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學校創客空間建設,助推創客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