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16歲女孩日寫兩千首詩的信息網絡給我推了,但我沒有深入了解,因為沒興趣。
說實話,我是真看不懂,第一反應就是某某工廠日均生產量,我也很難理解她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我唯一能夠想到的是,現如今大多數父母都有壓迫孩子幹什麼的行為,打著為了孩子將來,為了贏在起跑線上的幌子,來滿足自己那虛榮心。
「看,我家的孩子多牛X。」
當然,有的父母是真心想要為了孩子好,但凡事急不得,要順其自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一定要過問孩子的意思,看他有沒有這個興趣,但很多父母從來都是自以為是,一意孤行,強迫孩子幹這幹那,一定要這樣做,一定要那樣做,甚至給孩子打造「天才」的人設,這樣拔苗助長的行為,往往適得其反。
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人生,還他們一個童年,大多數孩子童年都喜歡跟夥伴們嬉戲玩耍,只有小部分孩子思想比較超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人各有命,上天註定,你可以引導孩子,但千萬不要強求孩子做什麼。
剛開始這條消息出來的時候,很多網友質疑,日產3000首詩?不用吃飯上廁所、睡覺嗎?後來,其父母站出來回答道,絕對沒有誇大,完全是實話實說,實事求是,在一天24小時候之內,女兒寫靜下心來寫2000首詩,那是信手捏來,隨隨便便的事情,有些時候甚至2500首,3000首,會去突破,不一定的。
從父母的言語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他們的那份驕傲、自滿、得意,這無可厚非,但我想知道,2000首詩,它能夠說明什麼,2500首又怎樣,3000首又如何?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沒有任何意義,簡直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我相信寫一首詩,不需要多久,行雲流水三下五除二就寫出來了,尤其是好詩,更是如此,你看曹植,七步成詩,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雖說做詩隨隨便便,但這需要一個契機,比如說曹植的《七步詩》,他寫這首詩的契機就是曹丕,如果沒有曹丕的壓迫,給他的那些經歷,曹植如何能夠做出這樣的一首詩?做不出的。
所以,一天寫上千首詩,真的沒有這個必要,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勞心傷神,浪費時間精力,這樣的詩寫出來了也如同嚼蠟,索然無味,一個活生生的人為何要成為一個寫詩的機器,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無疑於傀儡啊,每天被數量牽著鼻子走,其父親還說「突破」二字,我也是笑了,何為突破,你真的知道嗎?
我怕就算是她自己寫完之後,也不知道這一天寫了個什麼鬼吧,三千首,數你都經得數。
做詩從來不是為了作詩而做詩,而是想要作詩而作詩,不過是真情流露有感而發罷了,是發至內心的,是讚美,是感嘆,是慘澹,是輝煌。
最後還是想誇一句,汝之秀,李白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