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動生產線發力,殲-20產量超出國人預期,開始測試野獸模式

2020-12-22 前沿崗哨

近日,殲-20先後以兩種狀態亮相:一是2021號黃皮機攜帶2個2400升副油箱進行低空試飛;二是一架塗裝後的殲-20機翼兩側掛載了雙聯複合武器掛架試飛。從表面現象來看,殲-20正在從最基礎隱形空優作戰定位擴展使用範圍,包括要提升遠程空優作戰能力和開啟「野獸模式」。事實上,擴展使用範圍真正的驚喜是說明殲-20脈動生產線正在發力,該機裝備數量已經多到了需要拓展多任務模式的階段了。

在殲-20服役之後,關於「脈動生產線」大幅提升產量的推測不斷,甚至有人說在2020年已經開啟了4條脈動生產線。事實上,殲-20想在三年時間上馬四條生產線根本不現實,就算有這麼多生產線也會因為發動機產能限制而失去作用。靠譜一點的估計是,殲-20在2017年擁有一條生產線,到2018-2019年建成第二條生產線,到2020年可能會建成第三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一年產量在12架左右,目前總產量應該在50架左右。殲-20產量真正發力應該在2021年以後,考慮到渦扇-10發動機的產能限制,還得等渦扇-15發動機進一步成熟,不可能像F-35一樣大批量生產。


如果目前有3條殲-20生產線運轉,那麼每個月的產量就高達3-5架,部隊裝備的殲-20數量越來越多,已經超出了奪取制空權所需隱形戰機的最低數量。因此,殲-20因為列裝數量的增加必須擴大範圍,不能僅僅作為空優戰鬥來使用了,開始用還未交付部隊的戰機來測試多任務掛架。

殲-20保持隱身狀態最大的不足就是載彈量不足,而且只能攜帶4枚霹靂-15和2枚霹靂-10E。在機翼外掛2套複合掛架可以讓殲-20掛載的空空飛彈火力增加一倍,更重要的是可以掛載空地攻擊飛彈,讓殲-20變身多功能戰鬥機。


很多人認為殲-20外掛飛彈後就會破壞隱形性能,實際上仍有一個誤區。殲-20就算在機翼掛上大量飛彈其雷達反射面積也要比三代機低得多,同樣擁有不對稱優勢,F-35早已經用機翼掛載攻擊彈藥了;殲-20在承擔對地攻擊任務時還可以使用低空突防的方式,實際上可以對下視雷達保持隱身性能;殲-20還可以使用防區外攻擊飛彈來打擊目標,自己並不需要承受太高的風險。

在奪取制空權時,除了要面對隱形戰鬥機外,殲-20可以利用霹靂-15空空飛彈的大射程獲得不對稱優勢,也可以和預警機和友機協同提升攻擊效能。因此,殲-20配備複合掛架可以讓戰機空戰效能增加近一倍,還可以變身為多功能戰鬥機,意義非常重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殲-20會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裝備渦扇-10改發動機的殲-20,該機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擁有更大的航程,可以同時發揮遠程奪取制空權和多功能戰鬥機作用;第二種是裝備渦扇-15的殲-20,該機才是專職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可以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隱身性能快速直入戰場奪取制空權。

總之,殲-20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空中武器平臺,會進一步擴大使用範圍,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殲-20戰機的一大優勢是使用開放式架構,未來可以無限改進,有可能出現各種衍生機型,甚至有可能發展成為準五代機。


相關焦點

  • 2020年殲-20服役多少架?最新消息顯示一個數字,這明顯低於預期
    殲-20隱身戰鬥機據媒體最新報導,中國空軍殲-20隱身戰鬥機將在2020年底服役100架,根據長期跟蹤殲-20隱身戰機的軍事分析人士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殲-20服役了28架。2019年,將會增加32架,到年底將有60架殲-20正式在役。該數據明顯低於此前評論人士的預期,按照此前被廣泛報導的內容,成為為殲-20至少準備了2條脈動生產線,如果馬力全開,一年下來將至少能夠產出50架以上。按照目前的預測,一年僅有30到40架的產能。
  • 1個月究竟能造幾架殲20?第四條生產線將開啟,產能直逼F35
    自從咱們的殲20服役以來,其生產速度和部署方向就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迄今為止,外界預計殲20目前共有3條線脈動生產線,其中2條線用俄制31F-sep3發動機,一條線用國產太行發動機,每月最多可以生產三架隱形戰機,每條大約年產12架殲20,一年也就是36架,目前為止至少20架服役。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重型機殲20年產量就高達1團半,輕型機殲10年產2團,成飛快趕上洛克希德公司了。
  • 飛機的「脈動生產線」和普通流水線有什麼區別
    隨著飛機需求量的增長和研製任務增多,這樣停車場式的飛機裝配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生產的要求,所以飛機裝配生產線需要有所改變。   於是航空公司借鑑了福特汽車公司的汽車流水線,改造出了「脈動生產線」。飛機總裝脈動生產線就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周期、滿足客戶要求的裝配生產形式。整條生產線由4部分組成:脈動主體、物流供給系統、可視化管理系統、技術支持。
  • 迄今為止僅有一次大象漫步,殲20到底產了多少架?
    近日殲20戰機也流出了「大象漫步」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也放出了一個信息:這型戰機的量產工作已經進行到了相當的深度。圖為殲20殲20的產量一直是外界比價關心的問題。由於保密工作的優秀,殲20的產量一直撲朔迷離。一直到2019年,外界也只能通過該機曝光的編號推定該機產量已經超過20架,具體數目更是無從得知。
  • 多條飛機總裝配脈動生產線 9個重點型號飛機進入批量生產
    不知道大家對於落後的生產線是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在之前,我們製造汽車,很多都是手工參與,造飛機也是手工的,即使是在現在,有很多高新技術裝備也是手工完成,這不是開玩笑,可以看看現在的一些俄羅斯的生產線,落後破敗不說,人工參與過多,直接導致生產速度跟不上,雖然我們現在很多方面超過了俄羅斯
  • 國外脈動裝配生產線的應用與發展
    F-35脈動生產線波音777生產線。脈動裝配生產線是一種先進的裝配生產線,目前主要用於航空領域。脈動裝配生產線可以設定緩衝時間,對生產節拍要求不高,當生產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整個生產線可以不移動,或留給下個站位去解決,當飛機的裝配工作全部完成時,生產線就脈動一次。始于波音脈動裝配生產線的概念最早出現航空領域。美國波音公司應用精益製造原則創造的飛機裝配方式。
  • 價格比四代機還便宜,殲20如何應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的數據F35戰機從2011年開始量產後,產量已經保持逐年遞增的狀態,年產量已經由2011年的9架增加到2019年的131架,2020年的預計產量更是會達到160架以上。各型F35戰機的價格表而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驕傲的宣布,已經成功控制了F35戰機的生產成本,目前1架F35A戰機的首架只有7790萬美元;艦載型的F35C由於產量較低,因此售價維持在9440萬美元;而F35B因為結構最複雜,目前的價格依然在1億美元以上,但是依然比許多第四代戰機要便宜許多。
  • 運20加速服役戳破牛皮
    由此可以看出,陝飛總裝脈動生產線在技術上很可能超過了國內其他三條總裝脈動生產線,即西飛的「飛豹」戰鬥轟炸機、洪都的L15高級教練機和成飛的殲10總裝脈動生產線。此外,我國飛機部件生產現在也開始採用脈動生產線,如生產運20大型運輸機起落架系統的就是脈動生產線,再如成飛的複合材料機翼也是在脈動生產線上進行。
  • 殲20號稱中國最先進,飛行一小時要花多少錢?難怪號稱大國才能用
    殲20號稱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其性能也超越了F22位列世界頂級戰機,那麼殲20飛一小時需要花多少錢呢?,其製造成本自然不會便宜,美軍F22的造價高達1.5億美元,如果再算上研製成本,這款戰機的造價更是高達2億多美元,高昂的造價令美國空軍也難以接受,所以這款戰機最終產量只有187架。
  • 英《衛報》關注摩拜、ofo:人們接受度超出預期
    中國企業不僅打破「停車樁」思維枷鎖,首創了「無樁單車共享」模式,讓公共自行車這一概念重新煥發活力。3月13日消息,《衛報》表示對於共享單車服務興起背後的製造業物流感到驚嘆,特別是摩拜稱其在中國的工廠已經安裝了生產線,每天生產5萬輛自行車。
  • 美專家:蘇57強於殲20!若一對一單挑,殲20打F-22几几開?
    俄羅斯國防工業接團消息人士近日透露,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蘇-57在測試期間演練了無人駕駛模式,很多人非常的不解,這款戰機還沒有服役,現在就開始測試無人駕駛了,這是奔著實戰去的?
  • 把殲-20技術給殲-16,殲-16就能打過F-35戰鬥機嗎?
    尤其是對於中國軍迷來說,因為中國目前現役的隱身機只有殲-20,並且殲-20目前的產量較小,在中國周邊200多架F-35戰鬥機的包圍下,總讓人覺得殲-20有些不夠用。那麼,能否將殲-20戰鬥機上的部分先進技術拿到殲-16戰鬥機身上,讓殲-16戰鬥機具備和F-35戰鬥機對抗的能力呢?當前殲-16戰鬥機和F-35戰鬥機差在哪裡?目前中國空軍的殲-16戰鬥機能打得過F-35隱身戰鬥機嗎?
  • 中國新生產的殲-20將換裝國產發動機而不再使用俄制發動機
    上圖:去年下半年網際網路上出現一張軍事愛好者拍攝的殲-20照片,機號是「2021」。圖片來源:微博。 2019年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新建成第四條生產線,去年六月殲-20B的改進型號開始批量生產。每條生產線月產能為1架。
  • 硬管加油尚待時日—殲20戰機進行空中加油測試
    近日,社交媒體公布了殲20戰機進行空中加油測試的圖片,雖然圖片比較模糊,但殲20戰機、運20加油機及軟管加油的模式還是清晰可見的。
  • 2021年第一架運-20交付,未來運-20總產量有望超過300架
    不僅研製速度快,而且運-20的生產速度同樣很快,這主要得益於西飛的脈動生產線。根據公開資料介紹,西飛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條脈動生產線,即殲轟-7飛機脈動生產線,相信運-20應該也採用了脈動生產線。相比傳統飛機製造的固定式生產線,脈動生產線採用了節拍式裝配、標準化定位、可視化管理,每一位工人在固定站位上只負責一組裝配動作,使得飛機製造變得像汽車製造一樣簡單。
  • 商丘市430不鏽鋼管市場的淡季需求或超出預期
    商丘市430不鏽鋼管市場的淡季需求或超出預期   無錫新同巨鋼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商丘市430不鏽鋼管等材料為主的公司,資源充足,品種齊全,庫存量大。
  • 北約將中國殲10命名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兇猛霸氣
    實際上,中國戰鬥機的研製是從引進、仿製逐漸過渡到自主研製的,比如說殲6、殲7、殲15等,這些都是通過先引進蘇/俄戰機,經過一些小的變動設計就被引入生產線或是直接引入生產線。這些戰機的北約代號就會跟蘇/俄戰機出現重複,向我們比較熟知的米格17也是叫壁畫,米格19也叫農夫,米格21則被北約命名為「魚窩」,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 越南宣布自主研發隱身戰機,殲20疑成假想敵,真拿五代機當白菜?
    對於五代機的研發,越南《青年報》報導稱,周邊國家開始陸續裝備更先進的戰機,尤其是殲20的成功,讓越南空軍所有戰機全部落伍。由此看來殲20或許正是越南空軍追趕的目標,甚至可能被視作對抗假想敵。在五代機中,F-22誕生最早,其採用較為穩妥和保守的正常式氣動布局,與殲20採取的相對激進的鴨翼布局和採用了可活動翼面的蘇57相比,F-22在氣動方面的技術難度與跨度確實相對小一些,風險略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KFX隱身戰機項目也是正常式氣動布局,符合越南的水平和要求。
  • 殲20升級版攜新型塗裝登場!新航發引強烈關注:到底是不是WS15?
    但近日網絡上有一張改進版的殲20照片,從照片上看這架殲20從最初的原始狀態,已經變成泛著金屬光澤的隱身塗裝,這說明已經將機身全面建造完畢,準備交付給部隊。 資料顯示,我國是在1997年開始研發殲20戰機,在2011年進行首飛,2107年正式服役,現如今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是我國空軍奪取制空權的核心武器,一架高質量的戰機是空軍發展主要力量。
  • 轟20從頭開始研發,如果將殲20機體擴大,能成為隱身轟炸機嗎?
    由於重量和多方因素的共同影響,殲20和WS15發動機搭配的總重量就已經達到了38噸重,與45隻差7噸,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將殲20戰機改裝成隱身轟炸機嗎?根據其研發層次的所需時間的不同,其裝備最終發動機的時間可能要比其首飛的時間提前7年左右。其實和殲20在同樣過程中的時間約為相差不多。由於各種性能的考量,供45噸級的隱身戰轟本身所要裝備的引擎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