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殲-20先後以兩種狀態亮相:一是2021號黃皮機攜帶2個2400升副油箱進行低空試飛;二是一架塗裝後的殲-20機翼兩側掛載了雙聯複合武器掛架試飛。從表面現象來看,殲-20正在從最基礎隱形空優作戰定位擴展使用範圍,包括要提升遠程空優作戰能力和開啟「野獸模式」。事實上,擴展使用範圍真正的驚喜是說明殲-20脈動生產線正在發力,該機裝備數量已經多到了需要拓展多任務模式的階段了。
在殲-20服役之後,關於「脈動生產線」大幅提升產量的推測不斷,甚至有人說在2020年已經開啟了4條脈動生產線。事實上,殲-20想在三年時間上馬四條生產線根本不現實,就算有這麼多生產線也會因為發動機產能限制而失去作用。靠譜一點的估計是,殲-20在2017年擁有一條生產線,到2018-2019年建成第二條生產線,到2020年可能會建成第三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一年產量在12架左右,目前總產量應該在50架左右。殲-20產量真正發力應該在2021年以後,考慮到渦扇-10發動機的產能限制,還得等渦扇-15發動機進一步成熟,不可能像F-35一樣大批量生產。
如果目前有3條殲-20生產線運轉,那麼每個月的產量就高達3-5架,部隊裝備的殲-20數量越來越多,已經超出了奪取制空權所需隱形戰機的最低數量。因此,殲-20因為列裝數量的增加必須擴大範圍,不能僅僅作為空優戰鬥來使用了,開始用還未交付部隊的戰機來測試多任務掛架。
殲-20保持隱身狀態最大的不足就是載彈量不足,而且只能攜帶4枚霹靂-15和2枚霹靂-10E。在機翼外掛2套複合掛架可以讓殲-20掛載的空空飛彈火力增加一倍,更重要的是可以掛載空地攻擊飛彈,讓殲-20變身多功能戰鬥機。
很多人認為殲-20外掛飛彈後就會破壞隱形性能,實際上仍有一個誤區。殲-20就算在機翼掛上大量飛彈其雷達反射面積也要比三代機低得多,同樣擁有不對稱優勢,F-35早已經用機翼掛載攻擊彈藥了;殲-20在承擔對地攻擊任務時還可以使用低空突防的方式,實際上可以對下視雷達保持隱身性能;殲-20還可以使用防區外攻擊飛彈來打擊目標,自己並不需要承受太高的風險。
在奪取制空權時,除了要面對隱形戰鬥機外,殲-20可以利用霹靂-15空空飛彈的大射程獲得不對稱優勢,也可以和預警機和友機協同提升攻擊效能。因此,殲-20配備複合掛架可以讓戰機空戰效能增加近一倍,還可以變身為多功能戰鬥機,意義非常重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殲-20會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裝備渦扇-10改發動機的殲-20,該機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擁有更大的航程,可以同時發揮遠程奪取制空權和多功能戰鬥機作用;第二種是裝備渦扇-15的殲-20,該機才是專職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可以利用超音速巡航能力和隱身性能快速直入戰場奪取制空權。
總之,殲-20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空中武器平臺,會進一步擴大使用範圍,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殲-20戰機的一大優勢是使用開放式架構,未來可以無限改進,有可能出現各種衍生機型,甚至有可能發展成為準五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