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在宗教戰爭中沒有參戰的唯一強國。幸運的英國人,你會這樣說。但是他們當時也在經歷自己的野蠻時期,不過它的結局卻不像德國人那樣可怕。
你也許記得,英國國王約翰1212年不得不在一封重要的信裡即在大憲章裡,向他的貴族們鄭重許諾:他和他的繼承者們將絕不事先不徵求上層人士和伯爵們的同意就採取什麼行動。大約400年之久,英國國王們也一直都遵守了這一諾言。但是後來來了一位被斬首的瑪麗·斯圖亞特的孫子查理一世國王,他不想遵守這一諾言。他不樂意徵求貴族們和聚集在議會裡的市民們的意見。他要稱心如意地進行統治,而尤其令他稱心如意的事便是多花錢。
這根本就不合英國人民的心意。那裡有許多特別嚴厲、虔誠的新教徒,人們稱他們為清教徒,這大致就是純粹的人的意思。他們一開始就憎惡一切奢華和舒適的生活。他們的在反國王鬥爭中的領袖是一個貧窮的貴族,奧立佛·克倫威爾,一個異常虔誠和勇敢的武士,有堅強的意志力,也冷酷無情。他率領他的經過嚴格訓練和有堅定信仰的軍隊經過長期戰鬥俘獲了國王查理一世,並將他提交給一個軍事法庭受審。
國王被判處死刑並在1649年被斬首,因為他沒遵守國王們的諾言並濫用了自己的權力。從此克倫威爾就在英國掌權,不是作為國王,而是像他自稱的那樣作為「國家的保護人」。他不僅這樣稱呼自己,他也是這樣做的。所有這些伊莉莎白已經開創了的事業,在美洲的英國殖民地以及在印度的貿易公司,強大的艦隊和大規模的海上貿易,這對他來說也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他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加強英國在所有這些事務方面的實力,並儘可能削弱鄰近的荷蘭人。
當他死後國王們又在英國掌權時,執政便不再困難。國力不斷強盛,但是迄今為止不再有哪個國王敢於違背這封重要信件的舊有諾言。法國國王們的日子比較好過。那裡沒有什麼重要信件,而且他們要統治的也是一個富裕的、人口稠密的國家,連可怕的宗教戰爭都未能毀掉這個國家。但是尤其是在三十年戰爭時期聰明之極的大臣、紅衣主教黎塞留是法國真正的統治者,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至少和克倫威爾為英國所做的貢獻相等,也許更多。
他善於剝奪騎士和上層貴族們的種種發言權。他巧妙和機警地漸漸剝奪了這些國家的權貴們的權力。他像一名優秀的棋手,善於利用一切態勢,立刻從小利益中謀取更大的利益。就這樣,他漸漸把全部權力弄到自己手中,並且如你已看到的那樣,也為法國在歐洲贏得了權力。由於他在三十年戰爭中為打敗德國皇帝出了力,由於西班牙變得貧困、義大利被肢解以及英國還不怎麼強大,所以法國在黎塞留死時堪稱當時唯一有實力的國家。
好了,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些了,歡迎大家給小編評論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