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一世違反諾言被斬首後,克倫威爾是如何管理英國的?

2020-12-13 軍霞說旅遊

英國是在宗教戰爭中沒有參戰的唯一強國。幸運的英國人,你會這樣說。但是他們當時也在經歷自己的野蠻時期,不過它的結局卻不像德國人那樣可怕。

你也許記得,英國國王約翰1212年不得不在一封重要的信裡即在大憲章裡,向他的貴族們鄭重許諾:他和他的繼承者們將絕不事先不徵求上層人士和伯爵們的同意就採取什麼行動。大約400年之久,英國國王們也一直都遵守了這一諾言。但是後來來了一位被斬首的瑪麗·斯圖亞特的孫子查理一世國王,他不想遵守這一諾言。他不樂意徵求貴族們和聚集在議會裡的市民們的意見。他要稱心如意地進行統治,而尤其令他稱心如意的事便是多花錢。

這根本就不合英國人民的心意。那裡有許多特別嚴厲、虔誠的新教徒,人們稱他們為清教徒,這大致就是純粹的人的意思。他們一開始就憎惡一切奢華和舒適的生活。他們的在反國王鬥爭中的領袖是一個貧窮的貴族,奧立佛·克倫威爾,一個異常虔誠和勇敢的武士,有堅強的意志力,也冷酷無情。他率領他的經過嚴格訓練和有堅定信仰的軍隊經過長期戰鬥俘獲了國王查理一世,並將他提交給一個軍事法庭受審。

國王被判處死刑並在1649年被斬首,因為他沒遵守國王們的諾言並濫用了自己的權力。從此克倫威爾就在英國掌權,不是作為國王,而是像他自稱的那樣作為「國家的保護人」。他不僅這樣稱呼自己,他也是這樣做的。所有這些伊莉莎白已經開創了的事業,在美洲的英國殖民地以及在印度的貿易公司,強大的艦隊和大規模的海上貿易,這對他來說也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他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加強英國在所有這些事務方面的實力,並儘可能削弱鄰近的荷蘭人。

當他死後國王們又在英國掌權時,執政便不再困難。國力不斷強盛,但是迄今為止不再有哪個國王敢於違背這封重要信件的舊有諾言。法國國王們的日子比較好過。那裡沒有什麼重要信件,而且他們要統治的也是一個富裕的、人口稠密的國家,連可怕的宗教戰爭都未能毀掉這個國家。但是尤其是在三十年戰爭時期聰明之極的大臣、紅衣主教黎塞留是法國真正的統治者,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至少和克倫威爾為英國所做的貢獻相等,也許更多。

他善於剝奪騎士和上層貴族們的種種發言權。他巧妙和機警地漸漸剝奪了這些國家的權貴們的權力。他像一名優秀的棋手,善於利用一切態勢,立刻從小利益中謀取更大的利益。就這樣,他漸漸把全部權力弄到自己手中,並且如你已看到的那樣,也為法國在歐洲贏得了權力。由於他在三十年戰爭中為打敗德國皇帝出了力,由於西班牙變得貧困、義大利被肢解以及英國還不怎麼強大,所以法國在黎塞留死時堪稱當時唯一有實力的國家。

好了,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些了,歡迎大家給小編評論點讚。

相關焦點

  • 查理一世: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查理一世完全不聽勸告,反而求國會同意他的徵稅方案。查理一世的王后對英國議會也很不滿,她勸說丈夫逮捕那些不聽話的議員。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派人拘捕了國會中言行激進的議員。這年8月,克倫威爾擊潰了保王軍,9月,佔領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查理一世再次被抓獲了。查理一世沒想到自己又失敗了,這次他真的束手無策了。英國議會組成了一個高等法庭,對查理一世進行了審判。
  • 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臺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逃出倫敦後,在諾丁漢集起忠於他的貴族武裝王軍。王軍與終於議會的議會軍多次交戰。儘管忠於也會的軍隊兵員較多。但它們是由英國各縣地方武裝聯合組成的,裝備和軍服,各式各樣,作戰能力也參差不齊。議會軍與王軍作戰最初時往往是勝少負多。
  • 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
    但後者並沒有改變封建專制制度,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則標誌著人類歷史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對歐洲和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背景      查理一世(1600-1649年),英國和愛爾蘭國王,是斯圖亞特王朝開始者詹姆斯一世的繼承人。25歲登基,在位24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由國會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引發的。
  • 資本主義崛起第一個獻祭的國王 悲情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的崛起對封建君主產生了巨大衝擊,而第一個受到衝擊的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而早在16世紀的時候,英國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希望加強王權、削弱教會,擺脫教宗的控制,進行了宗教改革。等到了英王查理一世時,英格蘭已經確立新教為國教,不受天主教的節制。 查理一世在繼位後迎娶了法國國王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但這位英國王后是天主教徒,這讓信仰新教的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對查理一世產生不滿。
  • 克倫威爾是怎樣取得英國政權的?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1658)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出身於英國亨廷頓郡的一個鄉村地主家庭,曾入劍橋大學學習法律,是虔誠的清教徒。1642年,英國內戰開始,克倫威爾站在國會革命陣營方面。初期,國會軍一再失利,克倫威爾親自組建了一支騎兵部隊,並在馬斯頓草原戰役中打敗了國王軍,取得了內戰以來國會軍的第一次大勝,他的騎兵部隊被譽為「鐵騎軍」。1645年,國會接受克倫威爾提出的軍隊改革方案,授權他建立「新模範軍」。這支軍隊以鐵騎軍為基礎組建,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 420年前的今天克倫威爾出生,殺了皇帝,死後300年不得安寧
    1617年(18歲),由於父親病故,克倫威爾中斷學業,回到家鄉。1620年(21歲),克倫威爾與倫敦一位富翁的女兒結了婚,一心經營莊園。 1625年(26歲),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因債臺高築,要求增稅,遭到議會拒絕。查理一世一怒之下,將議會解散,進入到無議會的統治時期。王權和議會間的矛盾,變得激化。
  • 約翰·庫克:判決英王查理一世死刑的檢察長
    查理一世處死後10年,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闢。庫克和克倫威爾、大法官布拉德肖成為查理二世排除在特赦之外的三個人。但是克倫威爾和布拉德肖已經去世,歷史的重壓將由庫克獨自承擔。
  • 歷史微閱讀: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
    一、背景查理一世(1600- 1649 年),英國和愛爾蘭國王,是斯圖亞特王朝開始者詹姆斯一世的繼承人。25歲登基,在位24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由國會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引發的。英國國會是13 世紀末開始形成的,分上議院和下議院兩院。上議院由世襲貴族和主教把持,下議院內絕大多數是新貴族、資產階級和律師。
  • 英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砍頭的國王:查理一世在斷頭臺上
    查理一世在他的父親詹姆斯一世去世後於1625年登上王位。他和他的父親一樣,崇尚封建專制王權,把議會視為眼中釘。1642年,英國內戰終於爆發了。經過幾年的混戰,到了1648年12月,第二次內戰以王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國王查理成為國會軍的階下囚。1649年1月,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成立特別法庭,審判國王。克倫威爾在處置國王的問題上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 一個歷史事件和查理一世走上斷頭臺有很大關係,這個事件是什麼?
    今天我要講的歷史事件,查理一世被處死的始末。其實查理一世給被處死的時候,與一個事件有很大的聯繫。這個事件是「普萊德清洗」。提到這個事件,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克倫威爾。可以說,查理一世能夠走上斷頭臺,克倫威爾有很大的功勞。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我們就成英國內戰的終結說起吧。我們都知道英國的內戰是有保王黨挑起來。在保王黨軍隊一路凱歌進攻的同時。就在1645年6月14日,在納西比荒原上進行最後的決戰。
  • 克倫威爾對於英國的貢獻,你了解多少?
    克倫威爾從小就受到這種薰陶,長大後幾乎也成為了一名清教徒。由於父親病故,他從劍橋大學輟學回到家中幫助母親料理農莊。英國當時的社會環境非常黑暗,這讓身為清教徒的克倫威爾大為不滿,藉助英王查理急需資金的機會,克倫威爾走出了家鄉,從此參與政治並最終當上了英國的「護國主」!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查理一世收藏展
    克倫威爾把國王近兩千件的遺物全部出售,用來償還債務、籌集資金。有的被當作禮物,宮廷布商得到掛毯,宮廷水管工得到巴薩諾的《洪水》,其他的又被歐洲各國大使互相爭搶。西班牙大使得到提香的查理五世肖像,法國大使則得到《以馬忤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
  • 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臺?選錯另一半導致的悲劇
    然而,查理一世之死卻和這三點都無關。事實上,英國人對查理一世的評價並不算低,許多人認為他有很多的優秀品質,比如他為人隨和,是個忠誠的丈夫和慈祥的父親。在戰場上,查理一世也稱得上是一位勇敢且優秀的指揮官。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查理一世並不算差,為什麼英國人要將自己的國王送上斷頭臺呢?其實根本原因是出在宗教信仰的分歧上,或者也可以說是出在選錯另一半上。
  • 英國版「上梁不正下梁歪」,查理一世上斷頭臺,與其父也有關係?
    那麼,這位鼓吹「君權神授」與議會鬥爭,並因此上了斷頭臺的國王,他的這套是如何養成的?故事還要從他父親詹姆斯一世說起...查理一世被斬首關於查理一世的名字,想必大家在初中階段的歷史課本上就有所耳聞。在英國「光榮革命」一課中,查理一世就是冷血、專制的代言人,似乎愛好就是收稅,為此多次和議會不和。
  • 英倫、歐陸的興革之查理二世,一個「快樂」的國王
    這句話象徵著英格蘭的氣質,以及清教主義的失敗—既然6年的戰爭動亂是要罷黜查理一世,現在卻又不流滴血地讓他兒子復闢。整個狂歡的夏天,英國人麇集到白宮向英王致敬。一名目擊者說:「男人、女人、孩童都是那麼渴望能夠瞻仰國王陛下聖顏,並親吻其手祈福,所以他一連多天犧牲進餐的餘瑕…國王極願滿足民眾,無一例外,一一接見。」
  • 從「叛國者」之子到國王:「享樂主義者」查理二世的成功之路
    公元1649年1月30日,以奧利弗·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議會派徹底擊敗保王黨勢力,克倫威爾作為「模範新軍」的領袖,聯合英國議會,以「叛國罪」的名義將時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同年5月,經過一番激烈辯論,克倫威爾在威斯敏斯特宮宣布英吉利共和國成立,政體為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制,新一屆政府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執政。
  • 查理一世被砍頭、查理二世太荒淫,英王儲怕沾同名先王「晦氣」名字...
    據《中國日報》報導1969年被冊立為英國儲君的查爾斯王子已經為「接班」等待了36年,雖然女王依然健朗,但王室一直在為「改朝換代」做秘密準備。按慣例,他登基時應該稱為「查爾斯三世」,但查爾斯卻覺得自己這個名字「彩頭」不好,希望在登基時能使用「喬治」這個名號。
  • 查理一世:殞命的英國國王「紀錄片」
    【紀錄片.BBC.查理一世:國王殞命.Charles.I.Downfall.of.a.King.S01.2019】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又譯作查爾斯一世。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歷史學家Lisa Hilton查理一世的生平和動蕩的17世紀英國。全片共3集。
  • 1642年,國王查理決定不再向議會妥協,英國內戰爆發
    所有這些因素加上一些更加致命的問題,使得其在任的幾年中,英國政治舉步維艱。實際上,從詹姆斯一世開始,17世紀歐洲各國的君主制普遍面臨危機,而不僅僅是英格蘭。而在多國幾乎同時爆發政治危機之時,經濟大蕭條也橫掃整個歐洲,政治與經濟問題往往不分家,可要理清這其中的具體聯繫,似乎並不容易。
  • 心理學解讀克倫威爾:你們不喜歡我,但喜歡我的人頭
    其實本篇文章解讀的對象並不是克倫威爾,但克倫威爾是個重要的引子。所以,我們現在要來介紹一下他。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出生於英國亨廷登郡,英吉利共和國首位護國主(1649年5月—1658年9月3日在任),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