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12-14 中國江西網

本報記者 李 歆

泰和縣老營盤鎮利用地處山區、自然條件較好的優勢,充分發揚蜜蜂養殖的傳統,通過廣泛吸收群眾加入、擴大蜜蜂養殖規模、打造蜂蜜特色品牌、拓寬蜂蜜銷售渠道,帶動當地集體收入增加、群眾脫貧致富。8月14日,記者走進老營盤鎮小莊村,探究這一產業如何成為當地群眾的「甜蜜」之源。

42歲的謝春平是老營盤鎮竹山村村民,從廣東務工回鄉的他一直賦閒在家。隔壁小莊村的鑫峰蜜蜂專業合作社了解到他的情況後,邀請他加入蜜蜂專業合作社,表示將提供養殖方法和技術指導。謝春平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養殖蜜蜂,經過幾年的養殖,他的養殖基地越做越大,收入也逐年增加。

「因為從沒養過蜜蜂,剛開始我抱著懷疑的態度,不太敢投入。後來,鑫峰蜜蜂合作社的負責同志好幾次熱情地邀請我去參觀他們的養殖基地,還手把手地教給我技術,我才慢慢有了信心。」謝春平說,「現在,每當豐收時,附近十裡八鄉都有人開車前來基地購買蜂蜜,我的收入也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真是要感謝他們!」

深居群山之間的老營盤鎮,也曾困於產業發展無門。原有的蜜蜂養殖戶雖多,但分散於各處,不成規模。2019年,該鎮向上級部門申請了扶貧產業項目資金30萬元,投入到本鎮有養殖基礎且發展勢頭較好的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由這些創業致富能人作為帶頭人,吸納分散的養殖戶,以「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開啟了養蜂產業抱團發展之路。

在曾經的貧困村小莊村,村支書劉唐祝帶頭創辦了鑫峰蜜蜂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8名黨員為核心,充分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吸收包括9名貧困人員在內的30名村民共同加入,逐年擴大蜜蜂養殖規模。為走好市場化道路,他們註冊了「營盤雪蜂」商標,以純天然、無汙染、品質優良的蜂蜜,在當地打響了特色品牌。

像謝春平這樣受帶動而從事養蜂產業的當地居民,在老營盤鎮不在少數。各村的合作社不僅帶動本村村民,也同時發展周邊有意投身養蜂產業的群眾加入。合作社教會了他們養殖技術,並時刻密切關注社員的養殖動態。今年疫情期間,謝春平家的基地裡出現了蜜蜂的剋星——爛仔病,劉唐祝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刻來到他的基地提供技術支持,指導他對蜜蜂巢脾進行消毒,成功地遏制了爛仔病的進一步蔓延。

「2010年至今,我們已經發展了4個養殖基地,共計有4000多箱蜜蜂,年產值達到150萬元。」劉唐祝自豪地說,「忙的時候,我們會請村裡的貧困人員來幫我們割蜜、洗蜂箱。閒暇時,我們就會組織技術人員帶領他們學習養殖蜜蜂技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離開老營盤鎮前,記者特地去瞻仰了鎮內的老營盤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蒼松翠柏間,紀念碑默然肅立,記錄著當年黨和紅軍在群眾支持下打敗頑敵的英雄壯舉。如今,在滿山的花叢、飛舞的蜂群中浮現出的群眾的笑臉,正映照著新時代共產黨人帶領群眾走上致富「甜蜜」路的拳拳初心。

相關焦點

  • 長白山下養蜂人:追花逐蜜的「甜蜜」事業
    鈕利岑是浙江長興的一名養蜂人,養蜂20多年來一直過著跟花期、四處走的生活。每年5月到7月中旬,他都會帶著妻子來到吉林長白山養蜂採蜜,用他的話說,長白山的椴樹蜜好,而且沒有環境汙染。養蜂是一個「甜蜜」事業,但過程的艱辛也是外人看不到的。鈕利岑說,養蜂人終年四處奔波,除了住宿簡陋、蚊蟲叮咬外,還要承受寂寞,沒有電視,沒有娛樂,只有幾個養蜂人聊聊天。鈕利岑說,在長白山的這兩個多月裡,大概能賺2萬多元。
  • 平順縣常龍伏:山中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秦愛國 秦風明 報導)養蜂一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甜蜜的事業」,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辛勤勞作的養蜂人。5月5日,湛藍的天空宛如一塊美麗的藍寶石,和煦的陽光讓人倍感溫暖舒服。面前一字擺開的數排蜂箱,成群結隊的蜜蜂飛進飛出,「嗡嗡嗡」聲不絕於耳,養蜂就是常龍伏老兩口如今的「甜蜜事業」。同行的西溝村委主任趙愛亮向我們介紹:「老常現在是我們西溝鄉的養蜂能手、脫貧致富的典範。」
  •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走進溫州文成——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年12月08日 03:42:04來源:浙江在線從此,他守著青山秀水,懷揣致富夢想,成了這份「甜蜜事業」的領頭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周光彬與蜜蜂結下的不解之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08-2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養蜂人的「甜蜜」故事
    人們從走出校門,踏向社會的那一刻起,面對生活,選擇事業和所走的道路各有所愛,不盡相同。仲春二月,荔枝花開,北寶高等級公路北流新豐鎮水垌村4公裡長的路段的公路兩旁,來自區內外的30多家蜂農在該處安營紮寨,大打蜂蜜採收大戰。密集的蜂蜜採集場(點),成了一幅靚麗風累,吸引著眾多人們的視線。
  • 一頂帳篷,100多箱蜜蜂,以四海為家——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吳劍平和妻子是來自江西撫州的養蜂人。見到吳劍平時,他在泰安大汶口一處村頭安營紮寨,夫妻倆剛剛收完蜂王漿,正把一個個蜜蜂幼蟲小心翼翼放入成排的塑料容器裡,以便蜜蜂向裡面分泌蜂王漿。吳劍平45歲,22年前開始養蜂。每年三月份離家,隨著油菜花的花期從江西轉場到安徽,再隨著槐花和荊條花的花期轉戰到山東泰山、淄博等地,一直到10月份以後才返家。
  • 「90後」深山養蜂人的「甜蜜」生活
    22歲的曲濤濤是位深山養蜂人,他的家鄉河南省洛寧縣羅嶺鄉賈村位於豫西崤山腹地,適宜養蜂。曲濤濤從小就跟養蜂的父輩們進入大山,積累了製作蜂箱、收集蜂群、採集蜂蜜等養蜂經驗。由於家庭負擔重,增收渠道單一,曲濤濤曾長期外出務工,但養蜂的手藝一直沒有荒廢,在雲南等地打工時,他從當地養蜂人那裡繼續學習養蜂知識。
  • 「窗口」看小康(61)丨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看文成如何讓蜜蜂成...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12月8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61期報導《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 淮濱:「甜蜜」養蜂人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李貴柱 符浩 賈晗 郝昱瑋)日前,記者在淮濱縣張莊鄉周空村看到,80多個蜂箱整齊的擺放在草地上,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前自由的飛舞,連空氣中都散發著「甜蜜」的香味兒。這裡的養蜂人任傳業正勤勞的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
  • 肇源養蜂人釀出的「甜蜜」事業
    肇源養蜂人釀出的「甜蜜」事業 2020-11-2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位年輕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大學畢業時,帶著清晰的自我發展規劃,陳澤恩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彭陽縣的小石溝村,開始了他的「甜蜜事業」。   陳澤恩養的蜂,是中華蜜蜂,又叫中蜂。說起蜜蜂養殖,年輕的他立刻顯出成熟和老到。他打開蜂箱,密密麻麻的土蜂赫然出現在眼前。他說,土蜂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長,並且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適合山區定點養殖。
  • 【今日頭條】「與蜂共舞」釀造「甜蜜生活」——堅守在蓋州大山深處的養蜂人鄭天升
    而養蜂人鄭天升帶領村民像蜜蜂一樣忙碌「與蜂共舞」釀造了「甜蜜生活」。在這個初夏時節,大山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滿目的綠色,一派生機盎然,來感受養蜂人鄭天升夫婦二人的忙碌生活。在世界公認的十大壽命長的人之中,養蜂人的壽命最長。」鄭天升這樣告訴記者。談及自己的「養蜂史」,他不禁感慨。鄭天升愛上養蜂事業還得從他父親說起。鄭天升家住小石棚鄉的大山深處的鍋峪村。
  • 新鄭養蜂人趙留萬「與蜂共舞」 脫貧路上釀造甜蜜生活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端木曉偉)在新鄭市具茨山管委會白廟村,一個個蜂箱整齊擺放在大樹下,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前飛舞,連空氣中都飄散著一股「甜蜜」味兒。而這裡的養蜂人趙留萬正像勤勞的蜜蜂一樣,忙著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
  • 「蜂口奪蜜」養蜂人,「甜蜜」背後不容易 姐妹花記者走進「蜜蜂...
    接著,記者和養蜂農們一起用鑷子將臺基中的蜂王幼蟲取出來,放到特定的容器中,這是挖漿的第二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但開取30秒之後,記者就感受到了與養蜂人的差距:當記者取完一排臺基抬頭看時,對面坐著的養蜂人已經快要取完第三排了,簡直不眨眼睛都看不清其手勢和動作。取蟲是為了挖漿。
  • 傳承百年的甜蜜家族事業——匠心蜂農的養蜂故事
    有人問: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是什麼?有人說是婚姻介紹所,有人說是婚慶公司,也有人說是婦產科。在接觸蜂農之前,我的想法也是如此。蜂農顧名思義是指養蜂的農民。他們遠離城市喧囂,久居深山密林,每天與蜜蜂為伴,像小蜜蜂一樣勤勞,與小蜜蜂一起做著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為人們奉獻最甜的蜜。今天我向大家講述養蜂人——曾老伯,曾老伯年近50,養蜂20多年,是地道的蜂農,出身於養蜂世家,已經傳承了近百年。曾老伯的蜂場位於革命老區的江西于都縣祁祿山鎮橫龍村。祁祿山鎮總面積258000畝,山林面積就有23000畝,佔89%,森林資源非常豐富。
  • 深山養蜂人
    大山深處,張昌明用勤勞的汗水換來了收穫,用心「釀造」著甜蜜人生。  張昌明是萇池鎮紅崖底村人,曾是一名手藝精湛的木匠。2010年,張昌明開始摸索養蜂技術。借著村周邊植被豐富、環境良好的自然條件,張昌明在深山中紮根,成了一名養蜂人。  同樣是技術活兒,做木匠和養蜂大不相同。
  • 泰順「蜂王」嚴立超:「甜蜜大王」的扶貧事業
    養蜂人嚴立超,就是典型。  作為泰順農村鄉土人才代表,嚴立超20多年致力於蜜蜂養殖事業,從低保戶搖身成了「養蜂大王」,養殖場越做越大,他又開始想著為村民們「謀福利」,教學養蜂,又送技術又送蜂。問他過去,他談堅守,說起緣由,因為熱愛。  正值全面建成小康之年,記者來到泰順縣司前鎮徐宅村養蜂基地,與「蜂王」嚴立超進行了場對話,帶你了解這項「甜蜜事業」背後的扶貧故事。
  • 崇義殘疾養蜂人「養出」甜蜜人生
    原標題:崇義殘疾養蜂人11年「養出」甜蜜人生  客家新聞網訊 陳洪明、李啟峰報導:4月28日,大雨密布崇義縣橫水鎮大密村,坐在輪椅上的魏開明,坐在自家屋簷下,指揮家人如何為蜂箱遮雨。說起魏開明的養蜂人生,還得從1997年說起。
  • 追逐四季花期 釀造一世「甜蜜」
    曾有一首現代詩這樣描述養蜂人:「只能不停地遷徙,去守住下一片初晴花季。」在南海丹灶羅行社區西杜村,今年67歲的冼自富就是這樣的養蜂人,終其一生如同蜜蜂一般辛勞,追逐著四季花期,只為做好這份「甜蜜事業」。 養蜂採蜜43年蜜蜂成為一生「摯友」 甜是人最簡單、最初始的體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養蜂人從出不了門,到過上「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位養蜂人從出不了門,到過上「甜蜜」生活 2020-09-21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