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了解黃疸的「6種色號」
寶媽們挑口紅,有沒有被眼花繚亂的色號搞成「選擇障礙」的經歷?談起山楂紅、硃砂橘、姨媽色等等,愛美的寶媽們是不是也會驚叫:Oh my god,買它買它!
挑口紅,選色號,寶媽們都很關注,如果新生寶寶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家也需要關注黃疸的「色號」。同樣都是新生兒黃疸,不同的「黃」往往代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疾病發展階段、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
很多寶媽都會問大夫,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是否需要幹預?是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出現黃疸?等著自然消退就可以嗎?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這是需要醫生綜合評估的問題,寶媽們面對黃疸切不可大意。大家不妨拿出挑選口紅色號的火眼金睛,先初步分辨一下孩子的黃疸「色號」。
首先強調的是,判斷是否存在黃疸和黃疸的顏色,必須在自然光線下,可以在餵哺時利用母親的乳房皮膚顏色作參照物,初步判斷寶寶是否存在黃疸。如果寶寶皮膚比較紅,掩蓋了黃色,可以用手指輕輕按壓滑動,查看按壓過的皮膚是否呈現黃色。
其次,我們就要關注黃疸的顏色了,筆者總結了以下6種情況,也可理解為黃疸的「6種色號」,僅供參考。
1.淡黃色——淺淺的一層黃色,且黃裡透紅,如範圍局限在顏面、胸部,黃疸出現在生後2~3天,寶寶一般情況也比較好,生理性黃疸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會慢慢消退,不需要特殊處理。
2.金黃色——黃色鮮明,如橘皮一樣,範圍廣泛,一般代表黃疸的程度較重,膽紅素值較高,需要到醫院檢查血清膽紅素,根據直接、間接膽紅素的值,進行合理的幹預治療。
金黃色/圖片由作者提供
3.紅黃色——皮膚紫紅,紅中泛黃,指腹按壓皮膚並滑動,可見按壓後的皮膚呈黃色,見於黃疸伴紅細胞增多症。糖尿病母親嬰兒、壓力性紫癜等較常見。這種黃色容易被紅色掩蓋,紅細胞破壞較多,膽紅素產生多,黃疸易進展。
4.黃白色——膚黃,但不透紅,範圍廣,口唇及指趾甲顯得蒼白,這種情況往往是黃疸伴有貧血,多見於溶血病,新生兒最常見的是ABO和Rh母嬰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病。還有巨大頭皮血腫、顱內或腹腔內出血等導致的失血後紅細胞破壞增多。這種黃疸進展較快,需要對黃疸和貧血共同幹預,應立即就醫,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
黃白色/圖片由作者提供
5.蒼黃色——皮膚呈灰黃色,黃而發青,一般見於新生兒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寶寶會有不吃、不哭、不動、反應低下等病情嚴重的表現,需要緊急搶救。
6.暗黃色——黃色晦暗,無光澤,嚴重者黃中泛綠,見於肝後性黃疸,如膽汁淤積、膽道梗阻等,這種黃疸的主要特點就是黃疸持續不退,生後一個多月了,越來越黃,化驗直接膽紅素和膽汁酸升高明顯。需要明確病因,根據病因採取治療措施,我們平時常用的藍光照射不適用於此類黃疸。這種黃疸進展略慢,易被延誤,一旦肝損嚴重,則失去治療機會。
暗黃色/圖片由作者提供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黃疸顏色的語言描述,所能表達的程度有限,圖片因為技術影響,也不能完全還原本色。而黃疸病因複雜,且互相交叉,臨床評估要結合胎齡、日齡、體重、高危因素、膽紅素值等綜合判斷,家長們切記注意觀察、及時就診,不要憑單一經驗判斷處理。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李月蘭 河北省保定第七醫院新生兒科
責任編輯:李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