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日前,《玉林市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圍繞爭當全區鄉村振興示範市和排頭兵發展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創新機制,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協同推進,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打造一支數量足、結構優、素質高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加快引進聚集高素質人才
《方案》提出,我市要以重大工程、重大平臺等為載體,每年引進20名以上農業企業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農業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村電商帶頭人等農業農村創新人才,引進10個以上帶動能力強、集群效應明顯的農業產業項目。
同時,圍繞我市農業產業發展,實施「基層柔性引才聚力」計劃,柔性引進市外優秀農業科技人才,開展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研究協同攻關,推進農業科技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鼓勵支持市外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到我市基層開展服務活動。深入實施「玉生回歸」工程,通過「問計博士」「博士沙龍」等形式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依託駐外人才工作站、商會協會、流動黨委等平臺,在區外玉林籍務工經商人員集中的城市,實施「在外英才雁歸」計劃,開展在外英才招引活動。向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的成功創業人士推薦鄉村發展項目,引導他們帶技術、帶資金、帶項目返鄉創業就業。
此外,實施「大學生基層創業就業」計劃,健全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長效機制,落實基層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激勵辦法,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
提升鄉村人才隊伍素質
《方案》要求,全面建立高素質農民培養制度,重點培養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以上。同時,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行動,組織鄉土人才示範培訓和鄉村財會人員開展輪訓,每年培養各類鄉土人才1000人以上、農村財會人員500人以上。
開展「基層人才定向培養」行動,鼓勵有條件的職業中專院校開設、加強涉農專業建設,重點培養應用型農業人才。建立定向培養農村基層急需人才機制,加強與區內外高校合作,爭取更多農業農村人才定向培養項目支持。建立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培養長效機制,依託廣西醫科大學玉林校區、玉林師範學院,每年定向培養一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全科免費定向師範生。
開展「農村後備人才培養」行動,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提升「頭雁計劃」,注重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等人員中選優育強「一肩挑」村黨組織書記,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年度全員輪訓。實施農村中青年幹部培養「風華計劃」,篩選優秀農村中青年幹部列入農村幹部庫。實施農村後備人才培養「青藍計劃」,建立健全村級後備人才培養、選拔、管理、使用機制。
鼓勵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
《方案》要求,要開展「千名專家服務千村」活動,圍繞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整合全市各領域專家人才資源,每年組織衛生、農業、教育、科技等領域專家人才服務基層1000人次以上,著力解決鄉村振興中遇到的難題。
開展「科技特派員精準幫扶」活動,加大對科技特派員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特派員的評價激勵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職稱評聘、幹部選拔和單位考核等的重要因素。每年選派科技特派員100名以上,實現鎮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建立領導幹部關心關愛鄉村振興人才制度,發現和推薦擔當作為的鄉村振興人才,優先提拔使用,樹牢鮮明導向。(陸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