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過大雨後,會出現這樣兩類人:
一類是選擇抬頭看天,那他看到的就是絢麗多姿的彩虹,萬裡的晴空;一類是選擇低頭看地,那他看到的就是泥濘不堪的道路,無限的絕望。
王陽明三十五歲之前仕途順利,可三十五歲之後迎來了人生的一場大雨,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暴雨。
明朝中葉,皇帝朱厚照頑劣,劉謹等宦官弄權。王陽明上書勸諫皇帝不要阻塞言路,觸怒宦官劉瑾,被打四十廷杖,貶謫為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
王陽明離開京城後,劉謹派了殺手半路截殺王陽明,王陽明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遁水而去,好不容易逃得性命。途中又遇上颶風,一日夜間被大風颳到福建邊境。
最後王陽明決定先到南京探望父親,再赴任貴州,回到家中看到本來就該享清福的父親,王陽明心酸了,淚水奪眶跪在地上說「是孩兒不孝,讓父親擔心了」王華並沒有責怪王陽明而是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做的沒錯,斥責奸佞本就是我們讀書人的大義所在。記住了孩子'立定腳跟做事,咬緊牙關做人'」這句話讓王陽明一下子明白了。
第二天便啟程前往龍場驛站,去面對自己未知的命運。在這裡人因為不曾開化,不通文字,性情暴戾,近乎野民。他生怕自己不明不白死在這些人手裡所以做事小心翼翼。
沒有一個像樣的房屋王陽明便自己塔起了小屋,因為水土不服,帶來的隨從都病倒了。王陽明一邊照顧他們一邊研究與當地人如何溝通,傳授他們知識和自己所能知道的技術。
王陽明時常靜坐,思考自己苦苦追尋的聖賢之道,終於有一天夜裡,他大徹大悟,「聖人之道,本心自足!」
王陽明「心學」就此誕生,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陽明與當地居民關係非常融洽,居民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這一切,為他日後得以迅速復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王陽明在「大雨過後」,選擇了「抬頭看天」。
不久之後,王陽明就告別了龍場,踏上了輝煌而充滿傳奇的人生之路。
可見,「大雨過後,抬頭看天」的智慧,是一種隱忍等待的韌勁,通過反求自身,以心去參悟生命,從而使內心無比強大,又慈悲善良。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不要低頭看地,而是抬頭看天,就會發現全新的天空!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更曾說過:「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知行合一》中還蘊含著更多智慧,在閱讀過程當中,會發現很多道理我們都聽過,但是知易行難,不過根據王陽明的觀點,如果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則不是真正的知。
不同的年齡段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認知,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學習運用心學則是在利我們人生的器。
很多人說古人的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看不明白,這本書含有注釋,淺白易懂,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明白。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