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鍋菜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種菜式。它最先是在湖南、湖北、江西一帶流行,後被川廚引進並提升,形成了系列乾鍋菜餚,如乾鍋雞雜、乾鍋雞、乾鍋兔、乾鍋蛙、筒筍雞等。
乾鍋菜是相對於火鍋而得名。火鍋湯汁很多,以適應涮燙各種原料;而乾鍋菜湯汁相對較少,一般作為菜品直接上桌食用。最先乾鍋菜的形式是在廚房裡將菜炒好,裝入生鐵鍋中再上桌食用。為了避免菜餚冷卻後影響口感,就用小火加熱保溫,並用木鏟鏟動,防止粘鍋。後來,乾鍋菜逐漸演變成將主料食完後,再利用剩餘的湯汁(或加湯)燙食其它原料或由廚師加入其它原料加工好後食用。這就有些類似火鍋的就餐形式。
製作乾鍋菜時,主料一般不碼芡,成菜也不勾芡,並且成菜後湯汁較少、油脂較多、香味濃鬱。乾鍋菜的味型一般有酸辣味、泡椒味、麻辣味、孜然麻辣味、魚香味等。乾鍋菜可根據不同的主料配以不同的輔料,起到口感互補的作用,如雞雜配以小青紅尖椒、兔肉配以土豆、雞配以筒筒筍等。根據主料的性質,就可做出脆嫩鮮香的乾鍋菜(乾鍋雞雜)、幹香滋潤的乾鍋菜(乾鍋兔)、味濃軟的乾鍋菜(筒筍雞)等。下面,就把三種較為流行的製法和技術關鍵告訴大家。
乾鍋雞雜:
一般乾鍋雞雜都調成泡椒味,成菜雞雜脆嫩鮮香、酸辣可口。其製法是:將雞雜(雞腸、雞心、雞肝等)治淨後分別改刀,放入加有料酒的沸水鍋中汆一水,撈出。炒鍋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燒熱,投入泡薑片、蔥節、泡椒節、野山椒、小青紅椒節熗香,下入雞雜略炒,烹入料酒,摻入少許鮮湯,調入精鹽、胡椒粉、白糖、雞精、味精,炒至汁水將幹且雞雜成熟時,起鍋裝入生鐵鍋內,即可上桌。
技術關鍵:
根據雞雜中各種原料的不同性質來分別進行刀工處理。如雞腸切成長段(因雞腸汆水後收縮較大),雞心、雞肝用滾刀片成大片(因雞心、雞肝的體積較小),雞肝去筋膜後剞花刀(因雞肝體積較小,若切成片則更小)。
雞雜放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後,既能除去部分異味,又能保持原料的脆嫩。
製作乾鍋雞雜時,火力要大,摻湯量要少,炒制時間要短。若炒制時間太長,則易造成雞雜變得老、韌、綿。
上桌後若需加熱則使用小火,起到保溫的作用,並要用木鏟不停地鏟動。
主料食完後,若需再加入其它原料,則一般由廚房加工完成,如加入雞血、雞雜以及一些蔬菜原料。
乾鍋兔:
一般乾鍋兔都調成孜然麻辣味,成菜兔肉乾香滋潤、土豆鬆軟、麻辣鮮香、孜然味濃。其製法是:將土豆去皮後切成塊,放入四成熱的油鍋中炸至成熟且表皮略硬時,撈出;兔肉斬成小塊,用精鹽、姜蔥汁、料酒醃漬入味後,下入熱油鍋中炸至外酥內嫩且熟時,撈出。炒鍋置火上,注入色拉油燒熱,投入幹辣椒節、花椒、薑片、蒜片、蔥節熗香,下入郫縣豆瓣炒香出色,下入兔肉塊、土豆塊,烹入料酒,摻入少量鮮湯,調入精鹽、白糖、味精、雞精、孜然粉,炒至水分將幹且入味後,撒入熟芝麻和熟碎花仁,起鍋裝入一生鐵鍋內,即成。
技術關鍵:
輔料選用土豆這種含水量較少的原料,有利於保持菜餚幹香滋潤的特點,並且土豆也服孜然這種調料。
製作時使用色拉油、菜油,還可用加有香料、豆瓣炒過的老油,使成菜具有五香味。
製作乾鍋兔時宜使用中火,須將菜餚的汁水收幹,使兔肉變得幹香滋潤,並且孜然粉加得較多。
食用時一般不需再加熱。食完後若需再加入其它原料,既可由廚房加工完成也可加入紅湯後涮燙其它原料。
筒筍雞
一般筒筍雞都調成麻辣味,成菜雞肉鮮香軟、筒筍脆爽、麻辣味濃。其製法是:筒筒筍用溫水泡漲後切成節;土烏雞宰殺後治淨,斬成塊,放入高壓鍋中壓好後撈出。炒鍋置火上,注入老油燒熱,投入幹辣椒節、花椒、薑片、蒜片、蔥節熗香,下入郫縣豆瓣炒香出色,投入八角、三柰、桂皮炒出香味,下入烏雞塊、筒筍節,烹入料酒,摻入鮮湯,調入精鹽、白糖、味精、雞精,燒至雞塊、筒筍入味時,撒入芹菜節,翻勻起鍋裝入一生鐵鍋內,即成。
技術關鍵:
土烏雞一定要放入高壓鍋中壓制後,口感才好;筒筒筍泡漲後需反覆漂洗,以除去澀味。
炒豆瓣時宜用小火,並不停地鏟動,防止焦煳;加入香料的目的是使菜餚具有五香味。
燒制筒筍雞時宜使用中火,成菜後湯汁也相對多一些,使雞肉中汁水豐富、鮮香。
食用時可用小火加熱保溫。食完後若需加入其它原料,一般是加入紅湯後再涮燙。
乾鍋菜是相對於火鍋而得名,其調味靈活多變,烹製方法多樣,湯汁較少,油脂較多,香氣濃鬱。乾鍋菜的製作方式是先把菜烹好,再轉裝在鍋仔中上桌食用,同時隨鍋配火爐用小火加熱保溫,使鍋中菜餚保持最佳口感,為防止菜餚粘鍋,下面一般都墊有洋蔥絲,有時還需要用鏟子不時鏟動。後來,乾鍋菜逐漸演變成將主料食完後,再利用剩餘的湯汁(或加湯)燙食其它原料或由廚師加入其它原料加工好後食用,這就有些類似火鍋的就餐形式,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乾鍋鴨頭等。製作乾鍋菜時,主料一般不碼芡,成菜也不勾芡,並且成菜後湯汁較少、油脂較多、香味濃鬱。乾鍋菜的味型一般有酸辣味、泡椒味、麻辣味、孜然麻辣味、魚香味等。乾鍋菜要根據不同的主料配以不同的輔料,起到口感互補的作用,但總的來說,以芳香類或塊莖類輔料為多,如香芹、洋蔥、香菇、竹筍、土豆等,葉類蔬菜則較少應用。
乾鍋菜餚一般以香辣味為基礎味,在香辣味的基礎上再根據不同的菜餚靈活運用,一般情況下使用乾鍋醬和香辣油即可。
香辣乾鍋醬的製法:
鍋放花生油2000克燒熱,下蔥薑末各200克炒香,再下泡椒茸300克、郫縣豆瓣醬1000克小火煸炒出香,下辣妹子辣椒醬250克、叉燒醬125克、海鮮醬、排骨醬各240克、阿香婆牛肉豆豉醬650克、美樂香辣醬700克、蔥姜味豆豉醬250克、熟芝麻100克炒勻出香即可。
乾鍋豬蹄
做法:
先把滷豬蹄塊在熱油鍋裡稍炸,然後倒出來瀝油。另把青椒節、紅椒塊和煮好的雪豆入盆,與乾鍋醬、乾鍋油一起配成乾鍋料,待用。
淨鍋放菜油燒熱,先下薑片、蒜片、大蔥節、花椒和幹辣椒節炒香,在倒入配好的乾鍋料炒幾下後,加入豬蹄塊並調好味,炒至香味濃時便起鍋,裝在乾鍋裡上桌。
椒香乾鍋小黃魚
原料:
冰鮮小黃魚1000克,黑豆芽600克,鮮青紅美人椒100克,香菜30克。
調料:
鹽6克,味精15克,大廚四寶味香素5克,薑片20克,蔥段20克,白酒8克,生粉70克,色拉油800克,特製香鍋底料220克。
特製香鍋底料製作:
炒鍋洗淨置中火,放入菜籽油200克、牛油30克,煉好油後待冷至三成熱時,下餈粑辣椒100克、郫縣豆瓣醬20克、豆豉30克、姜米、蒜米各15克,小火煸炒10-15分鐘至出香,撒入香料粉8克(八角3克、排草2克、孜然1克、茴香2克,入淨鍋炒香後磨成粉)翻炒1分鐘即成。
做法:
小黃魚用剪刀把魚肚剪開,去掉內臟將魚洗淨,碼入鹽、薑片、蔥段、白酒,拍生粉待用。鮮青紅美人椒切成斜刀塊。
炒鍋置中火,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小黃魚離火浸炸3一5分鐘至幹香金黃撈出待用。黑豆芽汆水(加少許色拉油)至斷生後放入乾鍋盆中墊底。
淨鍋置中火上,入色拉油260克燒至三成熱時,放入鮮青紅美人椒煸炒出香後,放入特製香鍋底料炒香,放入炸好的小黃魚翻炒均勻調入鹽、味精、味香素,澆上少許白酒炒香,盛入乾鍋中,撒香菜即成乾鍋小黃魚。
等小黃魚吃完後,可加湯涮菜(葷、素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