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國曾計劃建立一個三峽省,但最終沒有建立,這是為何?

2020-12-22 不見長安舊少年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詩人筆下的三峽,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的險阻之地,又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絕美風光之地。無數人從那裡經過,沉醉於流水愁深,感慨於山高路險,感傷於猿聲之哀。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腹地,西起重慶,東至宜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地帶,如今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熱門的旅遊景點。中國的三峽工程更是規模空前的水利工程,也是舉世矚目的壯舉。多年前,我國曾計劃建立一個三峽省,但最終沒有建立,這是為何?

關於三峽工程

先來聊聊三峽工程。三峽建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向世界展現其智慧的一張名片。

有關三峽水利工程的設想,早在1919年,孫中山先生便提出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民政府也一直在籌備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並沒有建成

新中國成立後,三峽的建設也一直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國家各級領導人先後視察三峽地帶,認為三峽水電站這個水利樞紐若能建起來,必定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大大改善交通,造福人民,還能充分利用長江的水資源。國家於是開會表決是否建設三峽工程,最終投票表決通過。之後,國家便成立相關研究小組,開始制定各種方案

這不是一項小工程,當中要考慮水電站的選址、地質條件、對氣候和地質的影響、地區移民等問題,技術上的難題更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關卡。從開始考察選址,再到制定初步計劃,調節各方的問題,就需要很長的時間。

然而移民才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

計劃籌備三峽省

三峽工程從開始籌備之初,便備受爭議,爭議之一便是當地的移民問題。三峽地區自然條件宜人,人口並不少。工程開始之後,水位會大幅度上漲,淹沒許多耕地、房屋以及大大小小的城鎮。如何妥善安置這些地區大概130多萬的人民,成了重中之重。

當時在1984年7月的會議上,為了加快建設三峽工程,妥善解決移民問題,會議初步決定建立三峽特區,四川和湖北兩個省份凡有要遷移的民眾,都歸三峽特區管轄。

但是我國初步進行改革開放,建立了好幾個經濟特區引進外資和人才,三峽處於腹地,難以像廈門、深圳等沿海經濟特區一樣,引進外資發展經濟。並且設立三峽特區的目的是為了安置移民,與其他經濟特區的性質有根本上的不同,容易混淆。

於是籌備三峽特區變成了籌備三峽省1985年,三峽省籌備小組成立,計劃用一年的時間籌備三峽省。

按照當時的計劃,三峽省的管轄範圍包括一個市和三十個縣,省會定在湖北宜昌。三十個縣包括四川涪陵地區和萬縣地區的南川縣、豐都縣、武隆縣、秀山縣、酉陽縣、黔江縣、開縣、梁平縣等,湖北宜昌地區的宜昌縣、宜都縣、枝江縣、遠安縣、興山縣、長陽縣、巴東縣等。

然而這樣的劃分遭到一些人的反對,要實行起來也困難重重首先,四川和湖北兩個地方雖然距離不遠,但文化、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的差異還是比較大,如果把兩個地區劃到一起,人民則較難融合到一起。

其次,湖北的西部地帶會被劃入三峽省,而湖北西部恰好是較富庶較發達的地區,這樣一來,湖北的經濟必定大受打擊

最後,便是經濟實力的問題。划進三峽省管轄的三十個縣,湖北西部富庶地區的實際上佔少數,有不少的縣是貧困縣。人口大約有1700多萬,而農村人口多達1600萬,其中500萬屬於貧困人口,需要政府的幫扶。

而作為一個省級地區,如果沒有幾個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帶動,是很難發展下去的。三峽省只有宜昌一個城市作為省會,而宜昌的發展水平顯然不如附近的成都、武漢等。這樣看來,三峽省建立後如何發展經濟,是一個超級大的難題。

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三峽工程的計劃。計劃不可能永恆不變,總要隨著各種情況來調整。最初三峽蓄水位為150米,但實際情況證明,以這樣的水位,大型輪船無法通過,這便會大大降低通航性能。因此,重慶市建議把水位提高到180米。這樣需要遷移的民眾就多了70幾萬,這對於像個搖籃裡的嬰兒的三峽省來說,壓力是很大的。

隨著計劃的調整,有些原先打算遷移的地區,可能不用遷移了。結合種種問題來看,三峽省是否能夠建立,存在許多問號。

最終,1986年,國家決定撤銷建立三峽省的計劃,政府將應當遷移的民眾安排到了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湖北庫區外、四川庫區外等地區生活。

建立重慶直轄市

國家最終沒有建立三峽省,但是選定了重慶作為直轄市,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四川省的人口達到一億,管轄的面積很大,有221個縣屬於四川省管轄範圍內,再加上地形複雜,管理的難度很大有人便提議把四川劃為兩個省,一個以成都這個省會城市為核心,另一個以重慶這個發展不錯的大城市為核心。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提議並沒有被採納。

最終決定,提升重慶市為直轄市,脫離四川省的管理。

重慶市本就是四川的第二大城市,被提升為直轄市之後,在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下,發展迅速,更是帶動整個西南地區的發展,對三峽地區的發展更是功不可沒。重慶市漸漸地成為了成渝城市群的核心,發展的速度和前景不亞於深圳。

如果在八十年代真的建立了三峽省,那麼可能就不會有九十年代的重慶市了,長江三峽地帶的發展可能也不會那麼好。

「碧雲朝卷四山景,流水夜傳三峽聲。」巫山雲雨,暮雲深處,三峽還是那個三峽,無數詩人在字句間留下三峽的清麗景色,如今還是刻在流水山巒處。而後人的建設,為三峽地區撞上了一個發動機,讓它乘著時代的高鐵,不斷向前飛馳去。

相關焦點

  • 籌備中的三峽省,計劃管理了30個縣,為何最終沒有成立?
    對於重慶市,相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因為重慶市屬於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與此同時,重慶市還是川渝城市群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許大家並不知道,在重慶市建立之前,我國在80年代曾經籌劃建立一個三峽省,但最終並沒有建立。如果當初建立了三峽省,可能就不會有90年代的重慶市了。
  • 那個差一步省會設在宜昌的三峽省為何沒有成立?和重慶有一定淵源
    說起中國城市的規劃歷程,那是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我國的城市規劃基本在明朝之後就形成了雛形,只有少數的城市因為自身的資源以及發展需求有了一些改變,當然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有像平原省短暫的存在一段時間,隨即便取消了,還有河北的省會也曾幾度易主,最終確定為石家莊,城市的起伏隨著發展的趨勢,這也實屬正常,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是當年差一步成立的省份三峽省的故事
  • 我國已有三峽大壩,為何還在雅魯藏布江修水電站?印度反對什麼?
    那麼我國為何要在雅魯藏布江建立水電站得?水電站是如何工作得?印度又為何會反對此事呢?雅魯藏布江位於我國西藏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得大河之一,蘊藏著巨大得水能資源。位於雅魯藏布江得大拐彎處得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全球第一大峽谷,既是世界上最深得大峽谷,又是世界上最長得大峽谷。這兩個世界之最還曾獲得過兩項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得認證。
  • 日本曾打算邀請5萬猶太人來我國東北建國,這一計劃為何失敗?
    日本侵略者在東三省無所不用其極,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侵略計劃,比如「河豚計劃」。光看名字,如果不把它和侵略者聯繫起來,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是與食物有關的什麼計劃。而日軍之所以給行動起名為「河豚」,就是因為河豚這種動物,既是一種美味同時也帶有劇毒。所謂「河豚計劃」,是日本侵略者為了吸引猶太人來東北定居的計劃。
  • 商圈迷局|沙坪垻宏大商圈拓展計劃,三峽廣場是否做到了?
    三峽廣場「三峽景觀園」建成時場景三峽廣場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的主城區第二商圈,主要是因為其建立的基礎,是相當不錯的,三峽廣場可以追溯到建於一百多年前清朝的雙巷子,此後在此基礎上,80年代又建了全市最早的工人俱樂部,第一席棚電影院和第一個水果市場。正是在此基礎上,三峽廣場成為重慶時尚光鮮的第二商圈。
  • 建立我國輕罪體系的構想
    為了適應我國輕罪化的立法態勢,緩解司法實踐中案件堆積如山的司法困境,我國在刑事程序法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點改革,其中建立速裁程序、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為當下緩解司法效率低下的主要措施。本質上講,這種以傳統三階段訴訟模式為藍本構建的刑事速裁程序還沒有擺脫舊有訴訟思維的桎梏,已經不能適應立法輕罪化發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轉變固有思維,尋求更為可行的速裁模式。如建立一種全新的一站式的訴訟模式,實現刑事訴訟階段的跨越式發展。
  • 清華大學創辦之初,為何是美國出錢建立?
    (用心創造快樂,分享最精彩的歷史故事清華大學創辦之初,為何是美國出錢建立?清華大學是莘莘學子追去的夢想,作為國內頂級一流大學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希望,而且也是一個科技、文化、經濟等等方面最高的代表,雖然目前國內學眾多,但是其他學校但是很難望其項背。
  • 庫德人是中東第四大民族,為何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如此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卻始終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因此總是被土耳其人、伊朗人等其他民族欺負。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庫德人是中東第四大民族,為何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庫德這個民族。庫德人是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傳是古代米底亞人的後代。
  • 如果三峽省成立,重慶不直轄!四川和重慶的發展會更好嗎?
    上世紀我國為建設三峽工程,為了有效管理三峽工程主區域和解決三峽工程沿岸移民安置問題,提出「三峽省」的設想,但最終三峽省方案被否定,轉而重慶直轄解決三峽問題,如果三峽省成立,重慶不直轄,重慶和四川的經濟發展會是什麼樣的呢?
  • 深度:當年山東大學為何沒有遷往河南,鄭州大學又是如何建立的?
    鄭州大學但不為眾人熟知的是,其實早在鄭州大學建校之前,河南就有曾有機會擁有一所中國的頂尖大學——山東大學。曾計劃搬往河南的山東大學1954年,時高教部(即今教育部)為改進我國的高等教育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決定將一批沿海省市的高校內遷中西部省市。這些高校包括交通大學、上海第一醫學院和山東大學等高水平大學,最初的考慮是將山東大學遷往河南鄭州。
  • 履職故事匯丨省人大代表李志英向患者「取經」 為青少年建立視力...
    「您孩子有沒有躺著看手機的習慣?平時運動多嗎?」1月8日星期三,下午,在省人大代表、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副院長李志英的辦公室,來找她「聊天」的人不少。辦公室門口,掛著「省人大代表聯絡室」「名醫工作室」兩塊牌子。每周三下午2時30分至6時,聯絡室定時向外開放。李志英本是婦產科專家,來找她傾訴或諮詢的一部分卻是眼科問題。「他們是醫院體檢中心、眼科診室推薦過來的,我要向他們『取經』。」李志英解釋。
  • 三峽遊走向縱深 唱響大三峽旅遊黃金品牌
    12月10日-11日,第十一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多項重要活動在重慶萬州區集中開展,包括長江三峽旅遊發展論壇暨企業家座談會、2020世界大河歌會、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2020年渝鄂輪值主席會議等,期間籤約20個文旅項目,協議金額216.8億元。  「天然畫廊」「人間仙境」,被打上這樣烙印的長江三峽是我國最早向世界推薦的黃金旅遊線路之一。
  • 建立我國政策評估制度體系
    整體來看,政策評估在我國仍處於起步階段。由於沒有專門的法律和完善的評估制度,導致政策評估工作的客觀性、獨立性不強,政策評估職責和目的不明確,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難以落實,評估經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嚴重製約了政策評估工作的規範發展,影響了政策質量的提高。實踐證明,政策評估對完善有關改革方案和政策、提高改革決策和政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斥資664億修建水電站,其難度超越三峽大壩,計劃於3年後竣工
    自古以來我國在許多工程中就有驚人的表現,如著名的都江堰足以證明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現在很多海外遊客被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建築所吸引,特別是在中國世界聞名的三峽水庫,但我國計劃建設另一座水電水庫, 這個水庫預計建設的高度達到295米,比被稱為世界最大規模的三峽水庫高110米。
  • 三峽大學:2019年計劃招生5300人 新增3個專業
    31個省(市、區)計劃招生5300人  2019年,我校在全國31個省(區、市)74個專業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計劃為5300人,較2018年約增加350人,在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計劃均有所增加,具體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為準。  2019年我校招生政策與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無重大調整。
  • 「阿克蘇諾貝爾」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個多元化工生產基地
    阿克蘇諾貝爾公司(Akzo Nobel) 與寧波化學工業區在今天(10月12日)籤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根據這份協議,阿克蘇諾貝爾將在該區建立一個面積達到50公頃的多元化學品生產基地,落成後這將是該公司在世界上規模**大的生產基地之一。
  • 國土只有我國的150分之一,人口不足我國一個縣,卻建有118個省
    國土只有我國的150分之一,人口不足我國一個縣,卻建有118個省!小國熱衷建省,人口不足200萬,卻有118個省,為的是給蘇聯添堵?
  • 鉤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
    其中一個有關經濟全局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計劃與市場的關係。劉國光贊成這個提法,說這個提法簡明扼要,同時也提出一個意見,如果只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提「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有計劃」這個方面可能容易被人忽略,而「有計劃」對於社會主義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江澤民說:「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也就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從一開始就是有計劃的,這在人們的腦子裡和認識上一直是很清楚的,不會因為提法中不出現『有計劃』三個字,就發生了是不是取消了計劃性的疑問」。
  • 是誰最早發現三峽大壩彈性變形的?
    如果三峽大壩真的存在安全風險,那也應該有安全風險應急預案,並且及時向公眾說出來,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工程能萬無一失。 我們億萬人理解三峽大壩,三峽工程方面也要理解大眾的擔心,相互理解,及時公布,才能有更好的溝通,以及更多的支持。
  • 關於建立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人本道德基礎分析
    關於建立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 人本道德基礎分析 □  李亦博   信用特別是個人信用作為評判一個人、一個單位,乃至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標準或準則,它不僅僅是個人道德、社會道義的概念,而且更是社會經濟行為的普適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