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兩列中歐班列蘇州自貿區專列緩緩駛出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分別前往俄羅斯和德國,此次的兩列班列滿載的都是來自蘇州自貿區蘇州片區企業的貨物。這是蘇州中歐班列充分擴展戰略通道資源,精準幫助蘇州本地企業的新舉措。同日,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海關監管區正式投入運營。
此次首發的兩列中歐班列蘇州自貿區專列,滿載數控工具機、家用電器、通訊基站、醫療器械等數十個工業產品,共計172個標箱,貨重超過1100噸,貨值近1億元。貨物均來自蘇州自貿片區內的生產及貿易企業。
據了解,中歐班列蘇州自貿區專列的開行「靈感」,來自一次次深入企業的走訪。「企業普遍反映,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導致國外口岸通關、物流環節滯緩,國際物流價格成倍上漲。」蘇州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中歐班列運營的蘇州市國際班列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說,在此背景下,中歐班列蘇州自貿區專列應運而生。
對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來說,中歐班列以時效快、全天候、分時貨運輸的獨特優勢專門開行自貿區專列,無疑是雪中送炭。「受疫情影響,蘇州三星原本通過海運和空運運輸的貨物都受到了很大影響。」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是韓國三星在海外最大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公司中方副總經理劉志剛表示,因為自貿區專列的開行,現在已不再為「發貨難」而犯愁。
精準響應企業需求,讓中歐班列成了復工企業公認的「營養線」「保障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蘇州中歐班列以其高質量、常態化穩定開行,全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源,有力保障了國際貨運暢通,有效幫助企業全力保市場、保訂單、保履約、降成本、防風險。繼3月份開行數、貨櫃量、貨值同比實現增長後,5月6日,蘇州市國際班列貨運有限公司又被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國際物流工作專班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繫企業。
蘇州海關副關長劉衛言表示,蘇州海關將進一步優化中歐班列物流監管,支持自主選擇通關模式,支持海鐵聯運,打造親民親商的通關服務體系;進一步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支持利用中歐班列開展跨境電商、郵件運輸業務,營造安全便利的國際貿易環境;進一步培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蘇州企業AEO認證,支持建設保稅監管場所開展「保稅+出口」貨物貨櫃混拼,搭建融合創新的發展合作平臺;依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繼續加強海關與鐵路、場站、中歐班列承運人、貨代等相關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電子數據傳輸交換,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信息支持。
「我們不僅要著眼於當下保障國際貨運暢通,更要著力提升中歐班列能級」。蘇州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斌介紹說,同日啟用的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海關監管區,就是希望為蘇州中歐班列插上騰飛的翅膀。
據悉,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項目由市政府與國鐵上海局集團合作共建,是江蘇省、蘇州市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自貿區等戰略疊加機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重要平臺。項目總規劃面積3331畝,以國家一級鐵路物流基地為核心,重點建設佔地1280畝的水路(鐵路)對外開放口岸,總投資65.8億元,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際貨櫃年吞吐量10—15萬個標準貨櫃。該項目已先後被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交通部列入中歐班列樞紐節點、鐵路場站對外開放項目、多式聯運示範工程。作為項目的核心,海關監管區於今年1月通過南京海關驗收,2月完成海關編碼註冊登記。這不僅彌補了蘇州主城區海關監管區的空白,更意味著蘇州開放再出發、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又添新平臺。
一個旨在建設成為全球互聯互通、多方互動互贏的開放型國際物流中心,正在京杭大運河畔崛起。據悉,新城投資公司主動接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疏運體系建設,常態化運營「蘇州—蘆潮—洋山港」海鐵聯運班列,開通「蘇州—洋山港」貨櫃河海直達航運線並實現「五定化」運營。規劃年通過能力44萬TEU的貨櫃港池規劃方案已獲江蘇省交通廳專家論證通過,未來將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內河貨櫃作業區之一。
作為物流「新秀」,雖剛投入使用,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項目已引起世界知名物流企業的關注。德國杜伊斯堡港口股份公司、新加坡新中聯集團、白俄羅斯國際運輸公司、哈薩克斯坦鐵路國有股份公司、荷蘭GVT物流集團及上海港、中遠海運、招商局集團等國內外大型港口、物流企業,紛紛投來「橄欖枝」。
「我們將繼續強化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樞紐功能,進一步擴展中歐班列的戰略通道作用,全力承運海運、空運轉移貨源,支持穩定國際供應鏈和復工復產。同時要充分發揮鐵路物流和內河航運的通道優勢和融合優勢,在更高層面上主動接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輻射,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集疏運體系建設,切實構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橋梁。」 新城投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