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打破砂鍋

  近日,河南長垣縣一家KTV發生火災,起火原因竟是電熱器烘烤空氣清新劑致其爆燃。此事引發人們對常用空氣清新劑的重新認識。請關注——空氣清新劑是否真能清新空氣?

  12月15日凌晨,河南省長垣縣皇冠KTV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傷,起火原因竟是電熱器烘烤空氣清新劑致其爆燃。監控視頻顯示,空氣清新劑1分鐘內連爆近10次。此事引發人們對日常所用空氣清新劑的重新認識。

  空氣清新劑不僅會爆炸,還有毒

  如果不是長垣火災,很少有人想到空氣清新劑會是一種易燃易爆物品。河南省科學院陳榮峰研究員介紹,液體空氣清新劑其實是一種氣霧劑,其中的拋射劑,也叫推進劑,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兩類。前者為氟烴類物質(如氟利昂),後者為低級飽和性碳氫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類(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壓縮性氣體增加氣霧劑罐中的壓力的產品。國外還有使用氮氣、二氧化碳、低氧化氮氣等代替拋射劑的產品。由於許多氣霧劑和噴霧劑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質,無論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都可能發生爆炸。根據燃點的不同,氣霧劑和噴霧劑可分為不燃性、難燃性、微燃性、弱燃性和強燃性5個等級。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在出售這類氣霧劑和噴霧劑時,必須標明其危險性級別。

  其實,空氣清新劑不僅會爆炸還有毒,這更是少有人了解的。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為了防止居室產生汙濁空氣,往往用「香」來除臭。單從名字上看,空氣清新劑應該能使空氣清潔、氣味清新。其實不然,空氣清新劑名不符實,它是靠香味遮掩異味。

  市面上的空氣清新劑樣式很多,既有噴霧的,也有固體揮發和液體揮發的;香型也很多,從單花香型(茉莉花、玫瑰花、桂花、鈴蘭花、梔子花、百合花等)、複合香型到瓜果香型(蘋果、菠蘿、檸檬、哈密瓜等)、青草香型、「海岸」香型、「香水」香型(素心蘭)等,不一而足。除了產品說明描述的「大自然空氣」外,一些產品還特別強調有去甲醛功效。

  其實,不論是哪種空氣清新劑,都無外乙醚、香精等成分,罐裝產品中還加入了丙烷、丁烷、二甲醚等化學成分。陳榮峰說,作為20世紀開始應用於環境衛生領域的一種化工產品,使用這種空氣清新劑只能通過噴發彌散的香氣來暫時掩蓋室內異味,卻不能真正改善空氣的質量,因為它的成分不能分解有害氣體,難以真正清新空氣。而人體吸入帶有某種馨香氣體的揮發性溶劑後,很快被吸引並侵入神經系統,使人產生「鎮靜」感。

  空氣清新劑實際是掩蓋異味

  藥物依賴專家分析,這種藥效與中樞神經鎮靜劑相近,當嗅者體驗到某種感受後,會產生精神依賴。成癮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溶劑,強制性的每日重複吸入,結果引起慢性中毒。像原子筆油和油漆清除劑中的溶劑,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消化不良、血尿、肝腫大的原兇,甚至還可以誘發癌症。

  研究發現,甲醛可溶於水,一旦水分蒸發,甲醛又逐漸被釋放到空氣中。因此,水對甲醛的去除只是暫時的。但是有些空氣清新劑在噴灑到室內後,室內的甲醛濃度的下降趨勢比水要明顯和持久。空氣清新劑對其他空氣無機汙染物(氨、二氧化硫、硫化氫)的淨化效果與甲醛類似,但對多數有機汙染物(苯、二甲苯)幾乎沒有淨化作用。

  空氣清新劑還會造成二次汙染。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專家就通過對市面上常見的空氣清新劑進行檢測發現,絕大部分空氣清新劑,超過40%的成分是萜類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會與空氣中的臭氧反應,生成甲醛和粒徑小於0.1微米的超細微粒(PM0.1)。

  專家指出,空氣清新劑實際上是掩蓋了異味,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異味,所以釋放到空氣中,本身就是一種汙染物質,會在去除某種汙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時引入新的汙染物(如氟利昂等)。更為嚴重的是,現已在空氣清新劑中發現了苯系物(如苯、甲苯等)。因此,除非特殊需要,建議居民為安全起見,儘量減少空氣清新劑的使用。

  室內或車內慎用空氣清新劑

  專家建議公眾正確認識空氣清新劑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危害。在夏秋季節日照強烈,易於生成臭氧的季節,非必要情況下儘量不要使用空氣清新劑。即便必需使用空氣清新劑,也應注意以下四點:室內或車內有嬰幼兒、哮喘病人、過敏體質者及過敏性疾病的人時應當慎用;噴灑或點燃空氣清新劑時,最好暫時撤離現場,待大部分氣溶膠或顆粒物質沉降後再進入室內,進入前應打開門窗通風換氣;為廁所和浴室除臭,應選用氣體空氣清新劑;如果發現車內有異味,車主應及時到汽車美容店進行消毒和除味。駕駛半年內的新車應經常開窗通風,以釋放車內有害氣體。

  專家還給我們提供了健康的空氣消毒法:首先是自然通風法。居室和車內每天均應有一段時間開窗通風,最佳時間為上午9時、下午3時左右,一般要通風10—30分鐘。其次是紫外線照射法。居室內無人時,可在每個房間(15平方米左右)安裝一隻30瓦的低臭氧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以上,可殺滅室內空氣中90%的病原微生物。第三是食醋消毒法。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種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菌能力,可用做家庭室內的空氣消毒。每10平方米可用食醋100—150克,加水兩倍,放碗內用文火慢蒸30分鐘,煮沸燻蒸時,最好將門窗關閉。每日燻蒸1—2次,連續燻蒸3日。第四是艾卷消毒法。可以在關閉門窗後點燃艾卷燻,每25平方米用1個艾卷,半小時後再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空氣清新劑到底能否使用?專家特別強調,並不能認為市面上所有的空氣清新劑都有毒害作用。他只是建議,室內或車內的空氣,如果沒有很大感官上的不適感,建議最好慎用空氣清新劑。如果選擇較為知名的空氣清新劑品牌,其成分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烴,或許會可靠一些。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空氣清新劑真能「清新」空氣?
    空氣清新劑因為其所含的香味能給人的嗅覺器官帶來清新舒適的感覺,再加上價格便宜,使用便捷,而成為很多家庭淨化空氣的首選之物,然而,空氣清新劑真的能清新空氣嗎?徐女士以前喜歡在衛生間裡放一小盒空氣清新劑,「我們家衛生間沒有窗戶,想去去味兒」。
  • 空氣清新劑究竟是清新空氣還是危害健康
    帶你真正了解空氣清新劑空氣清新劑的成分:主要是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組成。部分罐裝產品還加入了丙烷、丁烷、二甲醚等化學成分,作為揮發性的有毒物質在揮發香味的同時對人體造成傷害。空氣清新劑的原理:通過散發的香氣暫時掩蓋室內異味,帶有芳香氣體的揮發性溶劑被人體吸收後,很快侵入神經系統,使人產生「鎮靜」感,卻不能真正改善空氣品質。因為它的成分不能分解有害氣體,難以真正清新空氣。
  • 空氣清新劑難得「清新」著名化學專家:少用慎用
    業內專家指稱,所謂空氣清新劑,其實使用之後空氣並不清新,且長期使用,反而對身體有害。  多數包裝不標成分  記者近日走訪了徐東沃爾瑪及徐東平價兩家超市,發現多種品牌空氣清新劑,有液體、有固體。價格最低的一款固體清新劑僅需2.5元,而最高的賣到22.5元。
  • 空氣清新劑:不起眼的隱形殺手
    為避免悲劇重演,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清新劑?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空氣清新劑上註明使用注意事項記者走訪了我市一些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空氣清新劑,有固體和液體之分,而在液體空氣清新劑的說明中也明確提及產品含有石油氣和壓縮氣體。
  • 使用空氣清新劑或產生甲醛
    然而相關實驗表明,使用空氣清新劑會造成室內空氣汙染,會產生甲醛等有害汙染物。9日,記者採訪發現,在市區一些超市,空氣清新劑銷售情況都還不錯。山東大學環境科學專家建議,在家中不用或者少用空氣清新劑,頻繁使用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清新空氣、去除異味最好的方法是開窗通風。」專家稱。
  • 空氣清新劑可引發身體不適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最重要
    今天上午,記者採訪發現,市場上銷售的空氣清新劑主要有固體和液體兩種。固體清新劑的成份一般都標明為香料、海 藻膠、表面活性劑,但並未註明是何種香料。液體空氣清新劑一般不註明成份,但在瓶體一般都寫有「清除異味,淨化空氣」等字樣,其淨化空氣的原理是,噴出的微粒與臭氣微粒結合,產生中和作用,使臭味徹底消失;有些空氣清新劑則明確標明「抗菌除臭配方」。
  • 空氣清新劑被指會產生有毒物質 用後反而不清新
    很多人用過空氣清新劑  但「香水有毒」,你還用嗎?實驗證明:使用空氣清新劑後空氣汙染物的確不減反增,秋冬臭氧含量高更易二次汙染空氣清新劑,不僅不能淨化空氣,還能生成新的汙染物?實際調查告訴我們——空氣清新劑賣的俏,可無人聽說過清新劑有毒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走訪了南京市區的多家大型超市,商家對於空氣清新劑的銷售都很支持,給足了銷售櫃檯。在家樂福大行宮店,記者看到一整面牆的櫃檯都在賣空氣清新劑。
  • 空氣清新劑或有毒?多數市民不知情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空氣清新劑可能有「毒」,研究者檢測了14個品牌的26盒空氣清新劑,發現其中的萜類化合物與空氣中的臭氧反應,會生成甲醛、過氧化物、二次有機溶液等有害物質,對室內空氣品質造成影響,甚至能引起室內症候群。為此,記者走訪了解到,南昌多數市民並不知道空氣清新劑可能有「毒」一事。
  • 空氣清新劑真的能讓空氣清新嗎?對人體有害嗎?聽化學專家告訴你
    如果房間裡或者車裡氣味難聞,空氣品質糟糕,最方便和便宜的選擇就是噴空氣清新劑。不過最近網上有傳言說這空氣清新劑是一種化學物品,長期吸入,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在車上使用的時候,甚至會引起頭暈噁心想吐的症狀。果真如此嗎?
  • 空氣清新劑裡的化合物和臭氧反應,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
    超市貨架上的空氣清新劑數量還真不少,四排貨架放得滿滿的,品種也是各種各樣。有罐裝噴霧的、盒裝固體的,還有瓶裝固體的,香型更是有十來種之多,最主要的就是茉莉香、檸檬香、薰衣草香等香型,在瓶身上記者並未看見文章中指出的元兇萜類化合物,成分也只是標明了香精、表面活性劑、成膠劑這三種,盒裝的價格在三四塊錢左右,罐裝的也沒有超過十二塊錢的。    「什麼?空氣清新劑有毒?
  • 空氣清新被指只是好聞 不能改善空氣品質
    時下,空氣清新劑成了一般家庭或一些高級休閒場所淨化空氣環境、提高空氣品質最常見的方式,有人質疑「空氣清新劑並不『清新』,長期使用反而對身體有害」。昨日,記者走訪銷售市場發現,噴霧空氣清新劑的成分是個謎。
  • 汽車空氣清新劑成分分析配方檢測
    汽車停放或者行駛過程中多數是為密閉的,這樣就會造成車內氣味很重,因各種食物殘留碎屑或者其他物件帶有氣味,人如果進入車內就會很刺鼻或難受,因此發明了汽車空氣清新劑。
  • 化學空氣清新劑對人體和健康有害嗎?
    化學空氣清新劑對人體和健康有害嗎?,很多人都習慣把它作為消除家裡異味或者清新空氣的主要幫手,尤其是在很多家庭的衛生間裡,空氣清新劑、芳香劑等更是成了「常住居民」。
  • 空氣清新劑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安全隱患
    每當室內或者車裡的空氣品質糟糕時,人們都會想盡辦法改善空氣,而被大家所熟知的空氣清新劑是最便捷的選擇。不過最近呢,網上有傳言,說這個空氣清新劑是一種化學物品長期吸入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在車上使用時,甚至會引起頭暈、嘔吐等症狀。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車裡用空氣清新劑,到底是好還是壞?
    當空氣不好時,很多人就喜歡買一個空氣清新劑,然後就覺得空氣變清新了,心情也變好了。尤其是在車裡,很多人會放空氣清新劑,但是有些人聞到車內的氣味,就會感覺到頭暈腦脹,甚至會感覺到頭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車裡放空氣清新劑,為什麼有些人會頭暈?車裡用空氣清新劑,到底是好還是壞?用空氣清新劑,會清香怡人很多有車的朋友,都喜歡在車裡放空氣清新劑,尤其是在空調處,吹空調時,空氣清新劑會散發到車內,覺得車內的氣味會更好聞一些。
  • 香水有毒 空氣清新劑有機化合物可致癌
    【太平洋家居網 行業頻道】家居用品防甲醛已經是老生常談,在甲醛還是防不勝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消除氣味的空氣清新劑,竟然也會有毒?這幾天,網上一條消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條消息說,家裡常用的空氣清新劑,不僅不能淨化空氣,還能生成新的汙染物。空穴來風,作為消費者必須看清每一樣產品。空氣清新劑也有毒?
  • 空氣清新劑不清新 市民當心「香料有毒」
    房間、車上有異味,內江很多市民都會選擇使用一些芳香劑,或噴灑一些空氣清新劑。然而,聞起來處處芳香撲鼻,是否就真的一勞永逸解決了問題?或許,僅僅只是用一種芳香蓋過了原本的異味,異味不僅沒有除去,反而更添危害——     王娟是一位愛香人士,喜歡用空氣清新劑、芳香劑等有香味的產品為房間「增味」。一次表妹來家裡做客,進了她剛剛噴灑過空氣清新劑的房間,頓時咳嗽得流出了眼淚。
  • 網傳空氣清新劑竟然有毒?!廣電獨家實驗告訴您是真是假
    每當室內或者車裡的空氣品質糟糕時,人們都會想盡辦法改善空氣,而為大家熟知的空氣清新劑是最便捷的選擇。不過,最近網上有傳言,空氣清新劑是一種化學物品,長期吸入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在車上使用時,甚至會引起頭暈、嘔吐等症狀。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的《關注》實驗室,就為您一探究竟。
  • 警惕空氣清新劑有毒 過多使用會致人噁心頭疼
    >作者:伊巍   來源:魯中晨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空氣清新劑 萜類化合物 有毒 噁心 致人 [提要]山東理工大學一名化學系副教授表示,清新劑不能清新空氣,如果使用過多的話,反而會讓人噁心頭疼。
  • 空氣清新劑最開始的作用不是除味,而是……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除掉周圍環境裡的味道,特別是房間的味道,我們經常會使用空氣清新劑,但是你知道嗎?空氣清新劑在最開始的推廣時期,電視廣告上宣傳的卻不是它最主要的功能——除味。故事要從寶潔公司講起。當時市場上還沒有特別好用的空氣除味劑,寶潔公司的一名藥劑師在實驗室裡試驗一種被稱為HPBCD的物質時,發明了這種噴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