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趣話春節九大習俗 翹首喜迎2011年春節

2020-12-25 齊魯網

  自古至今,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重要意義。她預示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始。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人們充滿喜悅,用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來迎接這個節日的到來,那麼在春節期間都有哪些民間習俗?不同的習俗又有哪些特點呢?

  春節的習俗千千萬,但是隨著這一百年來的社會進步,有些習俗很明顯的已經與我們廣大的觀眾朋友們拜拜了,越來越遠了。留下來的習俗可以說基本上都是什麼,很有意思的,而且沒有什麼迷信因素。

  春節習俗一:放炮仗

  開門一定要放炮仗。中國人放炮仗有多少年歷史了? 那多了去了,好幾千年了。王安石的《元日》中說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就描繪了那個時候的老百姓,家家戶戶怎麼樣,都得放炮仗。

  春節習俗二:貼畫雞

  中國古代正月初一是雞日,不是人日,正月初七才能輪到您人呢。為什麼要把正月初一送給了雞呀?這雞有五德,雞被稱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裡就說到「」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頭上有冠」。冠,冠是什麼啊?考試考上來的,那人家讀過書的,明白吧。所以是為「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 「敵在前敢拼」,是為勇德。有食物從來不擅自自己吃,只要街上哪怕有一粒米,趕緊「咕咕咕咕」,趕緊招呼同類都過來,就一粒米,我沒吃,對不對。這是什麼?這是仁德。即使這樣,守業不失時,天明報曉,你們都睡著了,人家給您打著更呢,這是為信德。為什麼把第一天叫雞呀,咱們說「吉慶有餘」,為什麼要把這諧音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雞有五德。

 

  春節習俗三:貼門神

  中國人貼門神那有悠久的歷史,兩千多年前貼的是神荼、鬱壘,神荼、鬱壘;但是等到了兩漢的時候就改成貼「成慶」了;等到了唐朝以後,那貼的有假人、有真人,假人是鍾馗,專門管捉鬼的。要是貼真人,那就貼的都是咱山東人秦瓊秦叔寶,外帶尉遲敬德,給您站崗、放哨、查路條啊,替您打更,您踏實睡覺,這是一定要貼門神。

  現在我看了,每年春節我一看各家貼的門神,挺可樂。有的貼得對,有的貼得呀,就不敢恭維了。門神有三種:一是什麼,大門門神。大門的門神得左右式各一張,您要大門就一個門的,那就只能貼鍾馗,一定要很大。第二種是街門門神。這街門門神有的地兒貼一張飛、貼一李逵,也有貼關公和張飛的,無所謂。第三類是屋門門神。屋門門神要貼麒麟送子。說我們家裡就兩個老人,八十多歲了,那也得貼麒麟送子,這不論年齡。所以您貼門神,您要請門神的時候,知道吧,您得會請,不能瞎請。

  春節習俗四:貼春聯

  然後第四個習俗是貼春聯。以前是貼桃木符,拿一塊桃木一貼,嚇唬鬼的。直到了宋朝新年,那餘慶佳節,這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春聯。現在,應該說春聯發展的已經非常非常得紅火了,春聯其實也有很多,可分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等。

  春節習俗五:貼「福」字

  第五個,不適宜貼春聯的地兒,那就得貼「福」字。在屋門、影壁、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一般來講,其實都是正著貼的。後來呢就有倒著貼的了,典型的呢,就是那年春晚,那個「福」字拿倒了,說你這「福」怎麼倒了?就是「福到了」嘛。

  春節習俗六:貼窗花

  還有一種是什麼呢,那就是貼窗花了。窗花,就是我們講的剪紙藝術。剛才咱們講的那都是貼木頭上的。窗戶上得貼窗花。把窗戶、玻璃貼「福」字,外頭亮兒都看不見了,所以這玻璃上一定要貼窗花。

  春節習俗七:貼年畫

  還有呢,牆上呢,你不能到處貼滿了這個「福」字。一面牆只能貼一個「福」字。其他的地兒就得貼年畫,就得貼年畫,中國的年畫之鄉有好幾個,咱們山東也有,像天津的楊柳青啊,都是很有名的。

  春節習俗八: 墜掛千

  其實這個貼掛千原來不是叫「掛千」,寫的掛千,一定要寫上「掛、千」,你沒聽說過哪個天津人講貼「掛千(一聲)」,一定要叫「掛千(四聲)」。原來就是掛的錢。就是圓形方孔銅錢。一串叫一貫,一千個銅錢。一貫,意思(是)自己家裡很有錢。後來就改成在紅紙上寫一些個吉祥語,一尺來長,然後在那燈籠下面,在燈下面掛一串。所以一定要叫「掛千」,掛千有小掛千,有大掛千,過去其實就是真的錢。這貼掛千肯定是天津衛的習俗,天津衛現在還是比較流行。

  還有,家裡一定要準備什麼,一定要準備一盆「二米飯」。二米飯一定要有白米飯、一定要有小米,做一盆飯,不許吃。可以吃,不許吃完了,不許吃乾淨了。 我今年吃的什麼呀?還前年的糧食呢, 用一盆飯往那兒一擱,這叫有金有銀,金銀滿盆。年年有富餘,正月初一吃的是頭一年的糧食,別反過來,寅吃卯糧,。

  春節習俗九: 吃隔年飯

        沒吃完呢。意思是很富餘、很興旺、很發達。這都是春節的習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英語話春節:年味十足的傳統習俗(雙語)
    原標題:英語話春節:年味十足的傳統習俗(雙語)   據說,春節起初源於人們在農曆臘月祭祀先祖,在那期間,人們為了祭祀會做大掃除,沐浴換衣等等。後來人們開始在那一天敬奉神明。春節期間正好各種農耕活動結束,人們有空餘時間。最開始的祭祀日期由於農耕活動並不固定,直到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才固定下來。祭祀神明和先祖的傳統延續下來,但並不像以前那樣浩大。春節也是春天的開始,所以人們會舉辦各種儀式迎接春天的到來。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展覽選取了50件寓意美好的展品,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等三個篇章,介紹了「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我館通過展覽,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您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 春節來歷及習俗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春節習俗及受歡迎春節禮品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韓國春節最受歡迎商品:白色信封(裝壓歲錢)、禮品包裝盒 韓國春節習俗: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對於春節的年俗就一直沒有間斷,每年春節,兩岸中國人從沒有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初春祭神祈年的傳統。 臺灣春節的中國老傳統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過年寫春聯、貼春聯,是兩岸中國人共有的習俗。春節前後,島內人士上至書法名家下至小學生紛紛揮毫,用一副副紅色春聯迎春納福。  春節前夕,80位書法名家會聚臺北圓山大飯店大廳,現場潑墨,書寫春聯。每套春聯包括對聯、橫批、吉祥句等,紅紙翰墨充滿年節味道。書法家們的精湛技藝,讓參觀者們駐足讚嘆。
  • 【春節習俗】中國人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小編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春節的知識,家長們可以講給孩子聽哦!
  • 5本關於春節的繪本 給孩子講講過年習俗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當準備和孩子去講述春節的那些習俗時,才發現自己了解的太少了,除了「年獸」,其他的還真說不上來幾個。還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後面買春聯、貼門帘,還記得三十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講故事,不管是灶王爺,還是門神,還是財神,關於習俗的傳說真是百聽不厭。小編最近一直在找關於春節習俗的繪本,準備年前給孩子講一講。給大家推薦5本。第一本:《過年啦》
  • 春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最新2020春節手抄報文字春節的習俗介紹
    2020年春節就要到了,很多學生也開始放寒假了,相信很多老師都已經布置了春節手抄報製作了,那麼春節手抄報內容要寫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新年剪紙 記者陳薪宇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春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飲食習俗你知道多少?一起來看看春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歡迎查閱!春節傳統飲食習俗1、春節傳統飲食習俗之吃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2、春節傳統飲食習俗之吃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
  • 春節習俗有哪些?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春節習俗有哪些?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 2017年春節民俗盤點 全國各地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習俗,實際上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意味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輕鬆和期盼。提起春節的過法,人們腦海中通常會想到年夜飯吃餃子、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大拜年等習俗。但是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續至今。
  • 【我們的節日·春節】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關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你了解多少呢?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節的由來及習俗吧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
  • 中國的春節習俗故事
    春節習俗故事 「春節」的起源 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 【春節+】紅紅火火過大年!春節的這些習俗,你get了嗎?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符號,是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節日,傳統的節日習俗活動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讓我們一起探尋春節習俗,尋覓那讓人眷戀的年味吧~  春節是個團圓節,對中國人來說,承載著太多的東西。綿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種無須解釋的文化,融入人們的血脈。即便背井離鄉多年,亦是魂牽夢縈。
  • 2018年,各地的春節習俗,知行翻譯帶你領略
    「二十三,糖瓜粘,還有七天要過年」,可是小強卻感覺不到年味,小強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都會懷念那個曾經快樂的,熱鬧的大年。今天,跟著小強一起,去找回自己丟失的「那些年」!京之春節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初一吃餃子」就開始了。待到天明,家裡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
  • 中國春節習俗大盤點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春節越來越疏遠淡漠,尤其對很多的春節習俗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所以部編教材極為重視對兒童進行了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如《春節童謠》引導學生感受到傳統佳節春節習俗的美好。還有寫對聯,磨豆腐、炸麻花、爆玉米花、吃年夜飯……這些習俗,是喚起心底濃濃的年味的最好方式。 ↓↓↓小年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是:祭灶。傳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灶神菩薩回天庭的日子,灶神菩薩都會向玉皇大帝稟告每一戶人家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日本留學;日本過春節的習俗
    日本留學;日本過春節的習俗            去日本留學,在日本過春節習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