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還有七天要過年」,可是小強卻感覺不到年味,小強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都會懷念那個曾經快樂的,熱鬧的大年。今天,跟著小強一起,去找回自己丟失的「那些年」!
京之春節
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後會盡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大年初一吃餃子」就開始了。待到天明,家裡的晚輩都要給長輩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則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那時街上隨處可見頭插紅花的姑娘、手舉風車的小夥兒,還有身掛大串山裡紅、手裡抖著空竹的孩子,過年那幾天,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滬之春節
除夕夜,合家團聚,吃年夜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鐘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初一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合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他們增加一歲。
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親友賀年。初四,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裡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像大元寶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
蘇之春節
春節除貼桃符、門補、春聯外,還有在新年掛鍾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於唐代。江蘇的新女婿到嶽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選在年初三。初三稱為小年朝,也不能掃地、乞火、汲水、與元旦風俗相同。初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掃地的風俗,認為一掃地要把財氣掃掉。年初二即使掃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門,而是堆在屋角邊,一直要到正月半,稱為「聚財」。
魯之春節
大年初一零點開始這個時間鞭炮齊鳴,節日的歡樂傳遍千家萬戶。天一放亮,婦女們便忙著煮餃子,有的地方要鳴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燒火,意味著新的一年響響亮亮,節節增高。
吃罷餃子,該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輩給長輩拜,平輩之間再相互拜;而後近拜,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
陝之春節
陝西人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裡,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晉之春節
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
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
瓊之春節
在海南的鄉下,春節來臨的前幾天是大衛生、大清潔的日子,俗稱「採屋」(海南話),且要挑選吉日才能「採」。按照習俗,一把掃帚不可同時掃兩間屋,家有幾間屋便做幾把大掃帚,一把掃帚也不可重複用兩次,掃過就得扔,不可留著用,這很講究。
「彩蛋到了」
Dear,小強如果沒有講到你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可以在評論區給大家講講你記憶中的春節的樣子,在新的一年裡,希望大家財運旺,桃運旺,事業旺,一切都是旺上加旺。
Ps:年後第一天,系統會在本文評論區中隨機抽取一名幸運客戶,贈送一次免費翻譯的機會。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哦,說不定新年第一份大禮就是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