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客家人不一樣的春節習俗,領略當地客家不一樣的年文化!

2020-12-20 佛山富業vlog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管身在何處,四方遊子都想方設法回家,一家團圓,開開心心過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2019年最後一天,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時間即將進入2020年!身在農村,大年三十可是要遵循很多客家農村習俗,做很多事情,為了辭舊迎新,一大家子都要忙碌起來。

農村四合院.家

這是我老家,傳統的農村客家院子,我老爸四兄弟在九十年代一起建的房子,住在一起,過年熱鬧的很!

大年三十,大人們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宰雞宰鴨了。

宰雞
宰鴨

把這些雞鴨煮熟,準備好,接著就要去還福了!

籮擔

還福是我們這邊農村的習俗。即是在第一年的時候你家去廟裡祈福了,那麼第二年你家就要去還福了!簡單的來說就是感謝吧。

還福完了,回到家就要準備做吃的了,不是做飯哦,是做我們當地的特色美食!

搓糯米粉
做客家籺

這是客家特色美食之一,普通話讀「籺(he)」。用糯米加一點粘米泡一個晚上,然後倒幹水,用機器打成粉,用開水搓成團。然後擰成一小團,在裡面放餡就行了,跟包餃子差不多。

吃飽喝足,睡一下午覺,基本上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啦。

下午醒來,基本上是倆點鐘了。準備要去拜神了。

挑著擔蘿就出發,早早去,要不然晚一點人多起來就很擠了。

拜神,每個農村地方都有,我想基本上都差不多,只不過形式上會有很多不同吧!

拜的神多,自有神保佑!

拜完神,回家就要拜祖先了,也要祈禱祖先保佑:一年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工作的順順利利,做生意的賺多多錢!

拜完祖先,就要做正正事了,那就是貼對聯!貼對聯!貼對聯!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貼對聯是件很隆重的事情,辭舊迎新就看它了!在農村老家,貼對聯我是從小貼到大,每一年從不間斷。

貼完對聯,再搞好衛生,剩下的就是做年夜飯了。其實年夜基本每一年都是差不多,不過是現在生活好了,吃的菜就好了起來。我覺得年夜飯吃的什麼飯菜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開開心心的!

農村過年與城市過年確實很不一樣。農村過年,吃完年夜飯,該玩的玩,等到晚上十一點左右,家家戶戶就會挨著一戶一戶放鞭炮、煙花,熱鬧迎新年了!

鞭炮與煙花齊鳴,如此燦爛、熱鬧!凌晨十二點,迎接2020年,在新的一年裡,祝願親人朋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風俗,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客家人新年

相關焦點

  • 來梅州,不去領略這些客家文化,你將錯過很多
    來梅州,不去領略這些客家文化,你將錯過很多 2020-11-05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帶您領略不一樣的客家特色美食——瀏陽蒸菜!
    與瀏陽河一樣有名的還有瀏陽煙花和瀏陽蒸菜。2大圍山是瀏陽河的源頭,也是湘東最高峰,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瀏陽蒸菜就是在幾百年之前由客家人遷徙到大圍山之後,把客家人獨特的乾菜、罈子菜、臘製品製作工藝與瀏陽豆豉結合逐步形成的。
  • 深圳,給你不一樣的非遺
    深圳,給你不一樣的非遺經濟高速發展的深圳,除了擁有絕味的美食和俊麗的美景,還有那些經典的非物質遺產,也是值得令人欣賞的,而這些作品更是崇高的。沙頭角魚燈舞客家人的傳統舞蹈深圳沙頭角魚燈舞源於已經有300多年歷史的客家村落鹽田「沙欄嚇村」  。屬於廣東省漢族民俗文化之一。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我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勳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臺灣客家春節習俗多 早期「春聯」在門前貼兩張紅紙
    原標題:年味漸淡「客」氣仍濃--臺灣客家春節習俗一瞥導讀:「臺灣的春聯文化最早都是從大陸傳來,早期的『春聯』就是在門前貼兩張紅紙,後來文人墨客多了,才開始在紅紙上吟詩作對。」鍾克誠向記者介紹說,「從前我隨便寫什麼村裡人都喜歡。
  • 廣東梅州客家博物館,配套完善的客家文化展覽館
    位於廣東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大道2號的中國客家博物館是我國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也是一個傳承客家文化的博物館,從這個大型的客家博物館也是廣東梅州唯一的以客家人文化展覽館。從當地的文化館可以看出梅州客家文化一直是當代人為傳承客家文化聖地的地方。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賀知章的家鄉情結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有的時候無奈選擇了遠方,而家鄉的民俗文化依然成了我們最深的情懷。我來自江西贛州農村,贛南地區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們的祖先就來到了這裡生活。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的贛州已成為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要說起我們家鄉的鄉村文化,那就不得不說起著名的客家文化。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你,會在什麼時候突然間就想起了童年?是在街上看到被爸媽牽著的那個可愛的小朋友?還是在某個地方看到你小時候熟悉的物件?很多重要的酒席,舅舅不來是不允許開席的。而散席的時候,不放鞭炮送舅舅,其他人也是不會輕易離席的。在客家人傳統的習俗裡,結婚生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經過說媒、看妹子、送庚帖合八字、定親、掃三節、(男方買禮物去女方家,春節、端午、中秋)納彩正日子、送親、迎親、拜堂(祠堂內)、吃婚宴、三朝回門、送姜酒等流程。
  • 客家文化|客家婚禮習俗知多少?
    在廣州的白雲區、增城區、花都區也有不少客家聚居村落。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遷徙中,不僅保留了古老中原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還對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取其精華而吸收,從而使客家文化千情萬種、雲蒸霞蔚、獨具特色。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2015年的春節,我是隨嶽父嶽母和我一家三口去他們老家過得年。妻子老家是廣東梅州大浦縣,是個客家人。由於妻子坐車暈車,儘管嶽父嶽母此前多次回家探親,那年47歲的她,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在客家過春節我感覺到異常的熱鬧,客家人很重視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都會在自家門前或陽臺上掛著內存帶著燈的紅燈籠,甚至在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夜晚休息時主人會告誡你,無論如何紅燈籠裡的燈,不能關掉。到了深夜,各家門口、涼臺上一排排的紅燈籠隨風飄動,閃閃發光,就像無數個紅色火車在開動。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祭祖大典 那麼你了解什麼是客家人和客家文化嗎? 客家人是一個具有華夏族特徵的漢族分支,也是漢族分布較廣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向來被公認為中原漢族客居南方的一個民系,該民系分布於南方各地,如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省份,近代亦有些回遷陝西、河南定居。 客家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為華夏曆經歲月之瑰寶。客家人交流的首要語言是客家語,客家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能與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
  • 客家文化考試統一卷!贛州客家人,你能得多少分?
    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漢文化為主體的移民文化,它不僅具有中原文化的精髓,還體現了作為移民所特有的文化面貌。客家人,你是否精通自己的客家文化?請先過了今天的考試再說。(共20道題,每題5分,總分100分)A.客家人好客B.客家人是從北方遷徙到閩粵贛地區的移民,與原住民相比較是「客」C.客家人客居異鄉D.客家人足跡遍天下A.自然災害     B.躲避戰亂     C.改善環境     D.住膩了客家先民在遷徙過程中不忘將祖先的骸骨帶上
  • 客家雞酒已經有罐裝的買了,你還不知道嗎,客家人都懂得
    客家人都懂的客家雞酒的效果是經期和產後飲用可祛風通血、避邪逐穢、有利於惡露的排出、推動子宮收縮、對產後受風等有舒經活絡有神奇妙用,有補血養顏、延緩衰老、塑身養元的特殊功效。一口客家娘酒,甜甜的醉在心頭,再嘗一口娘酒雞,清甜的娘酒將家養土雞的鮮美激發得淋漓盡致,這就是客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奉上的一道美味。梅州客家還有個習俗就是客家婦女坐月子一定要喝黃酒。但這時我們不叫黃酒叫「雞酒」。因為這黃酒加了老薑紅棗外加上客家土雞一起燉。這種「雞酒」有補血等作用,坐月子婦女一般要喝上一個月的「雞酒」。
  • 「客家十裡不同音」,但徐是客家人常見的小姐
    為什麼客家人如此熱衷於他客家人的祖先在南方從中原遷移到山區,這也給北方帶來了麵食文化。南方沒有麵粉。於是客家人以當地的澱粉原料為主食,逐漸地創造走出了現在的客家飲食文化。在這個時候客家人,我們需要開發南方,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生活,所以我們正在進行繁重的勞動。
  • 客家文化、川西民俗、千人祈福……過一個有特色的新年
    星星點點的蓮花燈緩緩飄散在水面,點綴得河面宛如星空銀河般迷人,它們承載著無數家庭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飄向來年。洛帶古鎮品美食 感受別樣客家年春節年年過,如果今年想體驗一下不一樣的年味,洛帶古鎮一定是你最佳的選擇。這裡建於三國蜀漢時期,一街七巷子格局千年未變。
  • 客家人的二次葬習俗:遠古的繼承和對祖先的敬畏
    隨著年齡的增長,筆者逐漸了解到客家人這個群體的與眾不同,其中不得不提及客家人的二次葬文化。客家民居客家人自古就有二次葬的文化,至今仍舊施行。因此也常為外人所不解。關於二次葬習俗,其實沒有外界傳言的那般玄乎。
  • 客家美食「興國四星望月習俗」
    這一飲食習俗,世代相傳,始終不變,而且輻射到周邊縣市,影響贛粵閩客家地區。再有,各族姓族長見面施禮互為問候,以示團結和親,並商定各族姓迎請菩薩,抬抬架的人員,確定抬架巡遊路線,驗看各族姓編織的龍和扎制的紙馬、牛、羊及花卉、動植物的燈彩等活動中發生的酬勞攤派事宜。 興國四星望月反映了客家人「年年有餘(魚)」的企盼,寓含著客家先民動人的傳奇故事。
  • 客家粄裡客家情 風味小吃傳承文化習俗
    等到入冬,剛蒸出爐的熱騰騰的蘿蔔粄則是任何一個客家人都難以拒絕的誘惑。薄薄一層皮中裹著蘿蔔絲、臘肉等餡料,咬下一口,汁水伴著鹹香在口腔中蔓延開來,剛出鍋的滾燙也擋不住想嘗第一口鮮的心情。  粄是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客家話就是廣東話嗎?」然後Cathy便答不上來了。Cathy姐妹倆都出生在梅州,生長在深圳。阿公阿婆常叫她們客家妹,有時會跟她們講客家話,但家裡和幼兒園都是普通話環境,她們不會講客家話,也不了解客家的文化和習俗。這個春節,帶Cathy姐妹回梅州過年。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客家的服裝講究實用,樸素大方,同時也秉承中原古風,「漢冠唐巾,袍服直裰」。客家人長年在邊遠山區艱苦勞作,遠離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他們雖歷經朝代更迭,服飾卻變化不大。服飾文化是客家文化最外在、最具體的表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客家服飾的演變既與中原服飾基本一致,又具有地方特色,體現了客家人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客家的服裝講究實用,樸素大方,同時也秉承中原古風,「漢冠唐巾,袍服直裰」。客家人長年在邊遠山區艱苦勞作,遠離中國經濟文化中心。他們雖歷經朝代更迭,服飾卻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