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高考報名人數越來越多,擠高考這座獨木橋成為大學生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高考人數那麼多,總有幾個落榜的。目前,人們對於「高考落榜」的印象都是:分數沒有達到本科線,不具有進入本科高校學習資格。
那些分數沒有達到本科線的學生,要麼進入大專高校學習,要麼就此結束學習之路進入社會打拼。當然了,如果分數連專科錄取分都沒有達到,學生自然是沒有進入大專高校學習的資格。
不過,很多進入大專高校學習的學生都喜歡將自己稱為「大學生」。這個稱呼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人們紛紛在討論:專科生真的算是大學生嗎?
專科生是不是大學生
如果不深究大學生是本科教育還是專科教育,專科生其實算是大學生
所謂大學生,指代的是那些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學生。大專雖然拿不到學位證書接受的教育也非本科教育,但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有資格被稱作為大學生。
專科是三年制,本科是四年制,兩者都是全日制的高等教育。大專畢業生與本科畢業生都具有考研資格,只是大專生需要畢業兩年後才能考研。
我們無需將大學生稱呼嚴格限制在本科高校學生中,畢竟連教育部在近兩年都逐漸看中專科教育。
如果在就業市場上,大專生往往會被默認為不是大學生
誠然,大專生是一種技能型人才,就業市場是非常殘酷的,絕大部分公司在招聘時,都不認可大專生的「大學生」身份。
大專生畢業之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要穿著學士服拍照,嚴格意義上來說,大專生並沒有穿學士服的資格。大專生穿學士服,就像沒有拿到行醫資格證的醫學生穿白大褂一般,只是為了一種紀念意義而已。
在目前就業市場上,絕大部分工作環境較好、薪資待遇尚可、工作穩定性不錯的工作,都要求應聘者得有本科以上學歷。
專科生並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差,部分專科錄取分超過本科高校
之所以人們認為大專生不屬於大學生,是人們普遍認為大專生屬於「落榜」類學生。其實,並非所有大專生高考時的分數都低於本科錄取線。
每年高考都有一批分數超「老三本」分數線二、三十分的學生不想進入學費高昂的民辦高校學習,也不想復讀,但普通公辦高校的錄取分又普遍超「老三本」分數線40分以上。此時,學生想繼續讀書,就只有公辦專科這個選擇。
專科高校中,有很多具有專業特色的優秀大專分數線超過本科線一二十分,這種大專院校就是那些高考分數剛超本科線一到二十分的學生的最佳選擇。專科生並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差,專科生自然也有資格被稱為大學生。
給專科生的一些建議
專科學歷比起本科生而言,確實更具劣勢,但絕對不會決定工作上限
很多大專生在學歷的限制之下,總是悲觀地認為自己不如本科生,未來找工作時肯定也無法找到和本科生一樣的好工作。
其實,學歷只會在就業前面兩三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越到後期,決定我們工作上限的就是我們的個人能力。專科生與其一直對自己學歷保持悲觀情緒,倒不如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永遠保持理智和清醒,堅持學習
專科生與本科生相比,智力情商根本沒有差距。專科生的自制力、自學能力、對學習工作的計劃能力和執行力都會更弱,這些特徵其實都可以被學生自我鍛鍊出來。
換言之,專科生想要縮短自己與優秀本科生的經濟差距,就必須要保持清醒,杜絕墮落,培養自己的學習意識,持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及專業素養。
多參加專業競賽並且獲獎,對以後很有幫助
無論是大專還是本科,專業競賽都不少。相比本科,在大專階段得到含金量不低的競賽會更加簡單。如果學生能夠在大專階段參與專業比賽,並且獲得國家級獎項,對於今後的就業、考公或者考研都會有很大幫助。
大專生要如何提升學歷
專升本:專科生提升自己學歷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專升本,專升本分為全日制專升本和非全日制專升本,其中普通全日制專升本的含金量最高。
普通全日制專升本只限於應屆大專學生,換言之,大專生只有一次機會參與全日制專升本的考試。如果大專生成功通過考試並升入本科高考學習,將需要繼續進行兩年的全日制本科學習。
除了普通全日制專升本外,還有成人高考、自考、電大等方式將學歷提升到本科。但是這種非全日制的升本方式不太受各大企業的認可。
同等學力考研:大專生也可以考研,但得在畢業兩年後才有資格考研。如果大專生錯過了唯一的全日制統招專升本機會,那麼考研就是專科生最強有力的「翻身戰」了。如果專科生能順利考研上岸,學歷就會從專科晉升成為碩士。
專科考研可不簡單,每年都有大量專科生決定要考研,卻也總是以自制力不足、學習能力太弱、備考過程中有較大的經濟壓力等原因放棄考研。
專科考研註定是一條不平凡之路,既然大家已錯過了全日制專升本,那就必須經歷一番風雨才能獲得碩士的學歷。
總結:嚴格意義上來說,專科生屬於大學生之列。在就業市場上來講,專科生從未被公司或者企業當成真正的實力較強、學習能力較強的本科畢業生。
大專生一定要認清現實,好好把握學歷提升的機會,儘量成功考過普通專升本考試成為一名真正的全日制本科生。如果你錯過了專升本考試卻又還想要含金量較高的高學歷,那就好好籌備考研吧!
今日話題:專科生還有哪些提升自己的方式?#1月新年啟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