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太多的人,總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前段時間一位孩子的滑板車被其他孩子所霸佔,這位寶媽上前去理論,反而被對方的家長嘲笑,他們不懂得分享,嘲笑他們的孩子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氣得這位寶媽直接說不上話。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當年在抖音特別火的一個抖音段子,那就是一位姑娘在公交車上玩手機,這個時候旁邊的小孩就告訴這位姑娘,他想玩手機,剛開始這位母親拿出了華為手機給這個小孩玩,可是這個小孩非要玩蘋果手機。
於是這位母親就讓這位年輕的姑娘把蘋果手機借給他的孩子玩,結果這個手機被孩子摔爛了,這位母親還為了逃避責任,指責這位姑娘不應該把手機拿給孩子玩。雖然這只是一個抖音段子,但是那個時候引起了非常多的網友譴責,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我們也看到強行分享的下場,其實我覺得強行分享更多的不是分享,而變成了另外一種意義的強取豪奪,所以分享也應該建立在下面的這些基礎上。
1.自願基礎
我覺得分享第1個就應該是自願原則,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這個物品是他的東西,他如果自願分享給其他人,那麼他就分享,如果這個東西他不願意分享,就說明這個東西在這個孩子或者這個大人眼裡是非常重要的物品,那麼就不應該分享給其他人,屬於我們的私人物品,如果你分享給其他人,其實自己心裡也會有疙瘩,在這個基礎上自己還不預如不分享,所以分享一定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
2.快樂基礎
我還認為分享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如果我把這個東西分享給你,我得到了這份快樂,那麼整個分享的過程和整個分享的結果,我都是比較開心比較滿意的,他並不會對我的心情造成任何的影響,那麼這樣的分享其實是對孩子來說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整個分享的過程讓孩子感覺到特別的痛苦,甚至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特別難受,那麼這樣的分享,其實就是在傷害孩子,分享也應該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
3.自覺歸還基礎
除了看本人還要看對方,也就是說分享的過程當中對方必須如期的歸還我們的東西,因為分享不是給予,這是兩個完全不同意義的詞語,所以在整個動作過程行為過程都是不一樣的,分享是你必須要歸還他人的物品,你只是在某一段時間內能夠使用這個物品,僅此而已。而給予,是把這個東西送給他是不需要歸還的,所以在分享的基礎上也應該有自覺歸還的基礎,如果對方不願意自覺歸還,我覺得孩子也可以不用分享。
對於大人對那些強行分享的事情,我們知道如何拒絕,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拒絕,這個時候就是需要父母的教育,需要父母的幫助。
第一,讓孩子踴躍地說出來
1.首先讓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歸類,哪些是他自願分享的,哪些是他不自願分享的,讓孩子心裡大致的對自己分享的內容做一個規劃,他只有真正規劃了這個內容,他才知道哪部分他要說出來哪一部分,他可以適當的不說。
2.讓孩子對那些自己不能分享的物品踴躍的說出來,告訴別人,這個是自己的私人物品,這些東西是不能動的,你必須讓孩子把這個話給說出來,如果孩子只是心裡糾結,沒有把話說出來,他整個過程其實就沒有完成,只是憋在心裡,這樣會讓孩子心裡難受,但是又對這件事情無可奈何,所以一定要讓孩子說出來。
第二,合理的拒絕方式
1.首先說出來的方式要正確告訴孩子,如何委婉的拒絕別人,那麼你可以事先就把你的這些物品歸類好之後,告訴別人哪些東西是可以給你分享的,哪些東西是比較貴重的,這些東西連自己都不捨得碰,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朋友,這些東西是不能碰的,那麼很多時候這些朋友就不會動你的東西。
2.如果遇到陌生人,而且在外面的情況下,那麼別人看中你手中的這樣物品,你又該如何委婉拒絕,你可以直接的告訴他,讓你爸爸媽媽給你買一個,你可以給他介紹地址,直接了當的拒絕,因為對外都是一些陌生人,如果你不直接了當的拒絕,有些人就會得寸進尺。
3.如果在外面遇到自己親戚的情況下,可以告訴他這個東西很貴重,如果想要玩的情況下,必須經過自己的同意,並且不能毀壞。讓這些朋友讓這些親戚知道這個東西屬於你的私人物品,並且告知他們不能隨意的動用。
第三,適當的尋求一些幫助
1.在自己家裡或者父母在身旁的時候,自己不知道怎麼表達這樣的拒絕方式,就去找父母去解決問題,因為父母比你知道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父母也應該教育孩子遇到困難可以去找自己的父母幫忙解決,適當的尋求一些幫助。
2.如果在學校的情況下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和小朋友們解釋這個分享的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拿回自己分享的物品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找老師的幫助,這個時候老師一定會幫助我們。要教會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地去尋求老師的幫助,讓孩子的心裡知道自己在這個時候可以依靠那些人。
3.在對方強取豪奪之下,可以去求助對方的父母,讓對方的父母歸還自己的物品,其實很多時候大人比孩子更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再加上是小朋友自己去請求的這個過程,很多大人都會歸還物品,所以在教會孩子在一般情況下就去向對方的父母詢問這個問題。
分享並不是強取豪奪,所以一定是建立在他自願的基礎上,當不在這個基礎上時,他已經不是分享,而是成為了另外一種意義,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勇敢的對那些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