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萬國牌」的印度,裝備眾多口徑的輕武器,後勤維護苦不堪言

2020-12-23 網易新聞

提到印度的軍事,除了三天兩頭的摔飛機,就是後勤保障不力的新聞。或許在外界看來,印軍的裝備雖然多種多樣,乍一看十分唬人,但是否能保養到位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了。

2020年3月,印度成功購買了以色列IWI公司的「內蓋夫」NG7輕機槍,這使得該國的武器庫中再次增加了一個新成員。而算上「內蓋夫」,這已經是印度軍隊麾下的又一款不同型號、不同口徑的輕武器了。

NG7是原以色列「內蓋夫」輕機槍的衍生版本。後者自1995年服役以來,以可靠、精準且操作簡單的優點,深受以色列國防軍士兵的喜愛。其設計藍本源於比利時FN公司的「minimi」機槍,使用彈鏈和彈匣供彈,不同之處在於「內蓋夫」將彈匣口設計在機匣下方,其兩腳架還可以充當前握把。

而NG7是在原5.56mm口徑的基礎上,衍生設計的7.62×51mm版本,其"NG"即為英語"下一代"的縮寫(Next Generation)。與「內蓋夫」相比,NG7保留了原版握把左側的快慢機,因此它是目前少數可以半自動發射的7.62mm通用機槍。

「內蓋夫」NG7機槍

為了方便模塊化處理,NG7的槍管可以快速進行拆卸,並與「內蓋夫」一樣搭配了一支摺疊式提把。供彈方式上,NG7拋棄了原機槍可使用突擊步槍彈匣供彈的方式,而是與FN Minimi 7.62一樣完全採用彈鏈和彈鼓來進行供彈,容量可以半容量,也可以全部滿載。

外形上,NG7標準款槍管長度為508mm,供特種部隊使用的NG7-SF型,長度變為420mm,槍身採用長行程活塞氣動式,使用轉栓式槍機;標準型槍口初速達到每秒860米,NG7-SF型則為每秒810米,有效射程為300到1000米,夜間戰鬥型則為100米。

除了可以使用機械瞄具外,機槍上的導軌還可以安裝紅點、反射、全息等多種類型光學瞄具,夜間作戰時還可安裝夜視儀和熱成像儀等輔助用具。加之重量較輕(7·6和7·5kg),因此特別適合士兵行軍或乘坐載具時使用。除了以色列將其列為制式槍械外,菲律賓、越南也採購了一部分,並且反饋十分不錯,所以印度才會在這次招標中選擇這款輕機槍。

按照兩國籤署的合同,印度總共採購16479挺NG7機槍,合同總金額約合8.3億人民幣,所有機槍將在兩年內製造並交付完畢。按照印度方面的表示,NG7是經過實戰檢驗,是一款十分可靠的裝備。「與印度軍隊現役老舊機槍對比,NG7將極大提高殺傷力和射程,為印度士兵保駕護航」。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為了此次的輕機槍替代方案,印度軍方一直在尋找相關的廠商。例如保加利亞的MG-1M機槍,以及韓國的K12機槍,但在綜合考量之下,印軍最終選擇了以色列的「內蓋夫」NG7機槍。

其實不光在輕機槍方面,在突擊步槍、狙擊槍等領域,印度也是一貫地「大手大腳」,奉行著「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原則,大肆採購不同口徑類型的輕武器。步槍上,廣受詬病的「英薩斯」步槍被邊防部隊徹底放棄,而是換裝了5.56mm口徑的CAR 816 CQB步槍,另外還購買了7萬多支SG-716步槍用於精確射擊,其中的目的不言自明。

對於最大的武器進口大戶——俄羅斯來說,印度軍方也是不敢怠慢。按照最新的消息,印度方面正在與俄羅斯商議購買AK-203步槍的生產線,一旦成功,印度部隊就可以裝備這款新式的突擊步槍,來代替「英薩斯」步槍。

狙擊槍方面,印度軍方採購了Minerva"戰術毒蠍(Tactical Scorpion)(下圖)",以及12.7×99mm的巴雷特M95大口徑栓動步槍。兩者總計達到6000支,主要交付特種部隊和邊境精銳部隊使用。

之所以換的如此頻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確實本國的「英薩斯」步槍的確太糟糕。雖然在設計上,「英薩斯」借鑑了不少名槍的設計思路,例如導氣系統和閉鎖原理學習以色列的「加利爾」步槍;機匣、彈匣和快慢機師從蘇聯的AK系列;制退器和氣體調節器學習比利時的FN FAL步槍......但這些特點組合在一起,居然誕生了一款令外界哭笑不得的槍枝。

子彈方面,因為早年間沒有生產5.56mm彈藥的工廠,所以「英薩斯」的子彈供應從以色列而來;而且為了節約彈藥,「英薩斯」也只能單發或三連發點射,不可以連續射擊;另外在實戰中,「英薩斯」也出現了零件損壞或破裂的現象。還有發生過連續射擊槍管炸裂、火藥傷人等事故。

按照現在的來看,印度軍隊除了上文所說的武器之外,還有以色列的TAR-21步槍、使用9mm彈藥的伯萊塔MX-4步槍、P90衝鋒鎗、瑞士SG-551步槍等等。乍一看確實科技化水平上來了,但在實戰中的彈藥選擇,對於後勤人員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表面看起來,「買買買」雖然從現實上能解決一部分武器缺失、火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對於一個國家軍隊的長遠發展,只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不過對於那些輕武器製造廠商來說,像印度這樣的國家當然還是越多越好。想想看,既能為自己的產品做「活廣告」,還能提升銷售額,清理積壓的庫存,兩全其美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印度軍工產業的落後,造成了自己武器裝備問題上的缺失,為了彌補這樣的缺陷,「白象」只能挖空心思,用不停地購買來滿足自己的目的。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只能讓自己陷入盲目消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1.《印度軍事白皮書》

2.《印度軍工的衰落》

3.《印度國防探索:輕武器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美國首推單兵自衛武器,PDW旨在裝備三線人員,取代傳統衝鋒鎗
    單兵自衛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簡稱PDW)的概念,最初是在1986年美國戰備協會舉辦的年會上提出的,後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在《美國輕武器總規劃》中正式提出開發PDW的設想,其目的是取代手槍、衝鋒鎗和短突擊步槍。根據該規劃的要求,PDW的裝備對象是駕駛員、操作員、司令部人員、裝甲兵、工兵、無線電員、飛行員、後勤人員或維護保養人員等。
  • 印度除了「買買買」,還經常租借武器裝備,自己造的不靠譜?
    在過去的幾年中,印度訂購了美國、法國、俄羅斯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大量先進裝備,其中一部分還沒有交付,在某類型武器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印度另闢蹊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那就是從其他國家租借裝備。印度除了「買買買」,還經常租借武器裝備對於很多人來說,大家只知道印度軍隊使用的是「萬國牌」武器,主觀上先入為主地認為這些裝備都是買來的,比如此前被印媒大肆吹捧的「陣風」戰鬥機,就目前局面來看,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異常緊張,而掌控制空權又是現代化戰爭的制勝法寶,印度之所以催促法國儘快交付該戰機就是想要給對手製造壓力,但過度稱讚其性能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
  • 不光是維護裝備,還要提供6億美元貸款,越南為何要買印度武器?
    始終懷有「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夢,印度顯然希望能將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出南亞和印度洋,其中,軍事合作成為了印度拓展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諸如與越南的各類軍事合作。近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印度和越南將深化雙邊防務貿易關係,印度將向越南提供6億美元貸款,供其採購印度武器或者接受印度方面的訓練和維護。在這筆資金中,已有1億美元分配給越南邊防警衛隊採購巡邏艇。不過,雙方尚未就越南將用另外的5億美元採購何種裝備達成一致。
  • 二戰法軍輕武器盤點,拿著一流的裝備,打出三流的戰績
    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自稱「第一陸軍強國」的國家,法軍的輕武器如何呢? 可惜,MAS36誕生的不是時候,當時法國人的重心主要放在了馬其諾防線上,對輕武器的投入太少,這也導致MAS36研發了足足十年。
  • 後勤:型號超過10種,腦殼炸裂
    該槍由美國奈特軍械公司(KAC)推出,口徑為7.62毫米。目前,包括海豹隊和三角洲在內的多支美國特種部隊已裝備該槍,而且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地區也有裝備。這次SR25的意外出鏡,極有可能表示越南軍方也裝備它了。越南軍方目前裝備的單兵輕武器型號極為雜亂,型號估計超過10種(不含手槍),後勤保障會哭暈。
  • 全球輕武器類型眾多,為何子彈口徑多數不採用整數?難度非常大
    目前,全球輕武器可謂派系林立,但是其所用的槍彈無外乎以下幾種,比如手槍基本採用的是5.45mm、5.8mm、9mm、11.43mm等口徑的槍彈;自動步槍基本採用的是5.45 mm、5.56 mm、5.8 mm、7.62 mm等口徑的槍彈;大口徑的機槍,基本採用的是12.7mm、14.5mm
  • 日本國產子彈獨一無二:雖然口徑相同 卻不能用進口槍械發射
    但即便日本陸上自衛隊早就擁有96式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同口徑的MK.19還是只能使用從美國進口的彈藥——原因很簡單,因為二者的彈藥雖然口徑相同,但規格完全不通用。確切地說,眼下日本陸上自衛隊大部分和西方盟友"口徑相同"的槍械,其彈藥規格都是獨一無二的。
  • 二戰美國大兵常用單兵武器裝備
    今天我們來說說幾款美國大兵在二戰期間常用的單兵武器裝備。1907 年,美國軍方開始招標.45口徑的左輪手槍或半自動手槍作為其新一代制式手槍。由於戰爭的需要,在一戰中M1911由眾多廠商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在一戰後,軍械局評估了柯爾特.45手槍的戰鬥表現,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意見,改進後的新手槍在1926年6月15日投入生產, 並命名為「.45口徑M1911A1型半自動手槍」。
  • 輕武器玩梗第二彈,國外輕武器篇,軍迷自行認領
    上次寫了一篇國產輕武器的梗《輕武器也能玩梗的好不好 國產輕武器段子大全,以及他們梗的來歷》各位看官自行搜索。是的,我是懶得去找連結了[手動捂臉]。今天的話一個粉絲給我了一張國外輕武器的梗,要求我來破解一下。圖中的武器但凡是個愛玩射擊類遊戲的都能認出個大概,但是這些梗就不一定懂的全了,我自個也沒有全部整明白,反正一個個來,和上次一樣發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 二戰中影響力最大的輕武器TOP10,有實力反駁的嗎?
    好了,進入正題: 人類的每一次戰爭都無疑是一場災難,但是戰爭的同時催生了各國國防軍事的進步,二戰期間,各國的武器科技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短短5~6年的時間,就能完成以往20年所發展的成就。各種各樣的輕武器被發明出來,同時也誕生了許多武器。
  • 看香港警隊幾十年的手槍武器巨變
    實際上香港地區八大紀律部隊中成立時間最早的香港警隊,是一個擁有三萬多人員規模的準軍事執法機構,嚴密的組織結構,較高的業務素質,精良的武器裝備使其在亞洲乃至世界執法機構中享有盛譽,而警用手槍作為香港警隊最常使用的警械之一,代表了執法機構的發展水平,也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香港的歷史變遷。
  • 輕武器博物館 旁邊就是射擊場(組圖)
    在大閱兵之後,如果去一趟輕武器博物館,就能把輕武器都看個過癮。  輕武器博物館坐落於北京昌平南口,是國內唯一的輕武器專業博物館。去過的朋友說,裡面的輕武器真的很全,認真看的話需要一個小時。
  • 解放軍有種子彈動能超3萬焦耳,威力巨大,為啥裝備的不多?
    最尷尬的無疑就是在裝備序列中還存在12.7毫米這一口徑,兩者的作戰功能有重疊,雖然14.5毫米機槍威力更大,不過兩者的射程相差不大。 所以歐美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沒有裝備這一序列的武器。 與其用它,還不如直接上20毫米口徑的小口徑炮,這一口徑的彈藥已經具備面殺傷能力,其作戰效力遠超機槍彈,因為彈頭更大,所以裡面可以玩更多花樣。不管是射程、威力、穿甲厚度都比14.5毫米彈要大得多。 在重量和彈藥的攜帶量方面,卻相差不大。
  • 這拉皮AK74是怎麼坑印度的?
    與以往演練不同,此次演練中國武警全程使用了俄方武器,在俄方公布的一些照片中,獵鷹突擊隊用的一款步槍引起了軍武菌的注意。 5.45mm版 但隨著西方輕武器潮流的發展,AK74的一些不足也被俄軍發現,隨之改進出了AK74M,但可憐的伊熱夫斯克機械製造廠剛剛搞完AK-74M,蘇聯就解體了,工人們為了吃飯,就在AK74M的基礎上,推出了AK100系列,主要用來出口外匯。
  • 伊朗果然是個幌子,美國突然調轉槍口,目標直指印度
    印度「萬國牌」軍隊名不虛傳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與美俄兩國同時交好的國家,曾經有專家認為印度與美俄之間的關係是靠金錢維護的,印度自主研發武器的能力不足,很多國防裝備都依賴進口,並因此為美國和俄羅斯帶去了大量的軍售訂單。
  • 彈藥儲備增至15天,印度兩線作戰意義在哪?15天後舉白旗投降嗎?
    但當印度與北方大國發生邊境對峙以來,印度的彈藥不足問題就被迅速放大了。 很多印度媒體爆料,印度陸軍克什米爾一線三個軍15萬人的彈藥只夠支持10天的作戰行動。現代化作戰條件下,印度居然只能為一線部隊準備10天的彈藥,簡直是貽笑大方。當然十五萬人的部隊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印度的軍工生產,後勤能力,運輸能力的落後便暴露無遺了。
  • 用了30多年的步槍,印度陸軍嫌棄性能太差,無奈只能用回AK
    研發周期大,產品質量差,耗資巨大,效率低下是印度國防工業的代名詞,無論是印度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或是印度光輝LCA戰機都是如此,而印度在輕兵器領域同樣也有類似的產品。印度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便開始了對國產輕武器系統進行研製,並命名為INSAS系統(也就是印度輕武器系統的英文縮寫)。而印度也對此寄予厚望,並期望通過這款武器來替代此前的印度國產FAL步槍。
  • 彩虹6號圍攻 | 一場輕武器與戰術的強勢「盛宴」(手槍篇)
    緩衝器可以降低後坐感,在速射時尤其有利,其本身似乎不太耐用,但在陸戰隊裡面所有的武器都能得到定時和充分的維護,如果緩衝器破損會很快被發現並在出現問題前更換。USP戰術型剛推出時只有.45ACP口徑,後來又增加了9mm口徑型。遊戲中的側面遊戲中的USP TacticalMakarov PM遊戲使用陣營:俄羅斯阿爾法馬卡洛夫手槍又簡稱PM手槍,PM是其設計師馬卡洛夫名字的英文縮寫。1951年被蘇軍選作制式手槍裝備部隊,後來還廣泛裝備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