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了許多老人農民沒有上過幾年學,但在日常勞動中卻總結了許多書上沒有的學問,像是我們在在對話中經常聽見的一些俗語,就是他們在田地裡,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典,希望子孫後代們能夠少走彎路。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幾句,來體會一下鄉下農村人的智慧吧。
在古代,科技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人們那是總是會把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用陰陽五行來表達,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所以這些事物放在古人的眼裡就變成了陰面和陽面,在古代,晚上屬於陰面,白天屬於陽面;青山屬於陽,綠水屬於陰;而男女性別也是分陰陽兩部分的,男人屬於陽,女人屬於陰。按照這樣的約定俗成,由此便誕生了這樣一句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
古代是沒有任何電子產品的,包括最基本的看時間的工具——手錶,都沒有(放在現在估計我們會崩潰,連生活都無法自理),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古代的人一般都是看天上太陽月亮星星來推測時間,不過只能知道大概的時辰,並不能像我們現在這樣可以得到準確的時間。
這句俗語「男怕三更子」中的三更子就是現在大概凌晨12點,在古代的這個時間段,據說是一天之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男孩子在命格上與自己的屬性相剋,不利於自己的運勢,所以會有「男怕三更子」這一說法。
而下一部分和上面的意思差不多,「午時辰」就是現在大概中午12點,在古代的這個時間段,是一天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女孩子在命格上與自己的屬性相剋。不過這樣的說法式沒有科學依據的,是比較迷信的一套說辭,所以現在已經沒有人在沿用下去了。
在那些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很多工作都不像現在這樣靠機器完成的,大家都是純手工製作一些用品,所以在那些時代,有力氣就代表有出路,家裡面一個男人,無疑是一個家庭生活的保障,而比起男人體力相對較弱的女性,一般都是在家處理家務勞動,照顧孩子。因此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就此產生,有一句俗語表達的就是男人在社會上的主導地位:「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
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就是,家裡要是生了一個男孩,家裡在怎麼樣也不會窮到哪裡去,畢竟男人就相當於無形的勞動生產機器,只有幹活就會有收入,有收入家裡就不會餓死,遲早都會富足起來。
而相反,若果一個家庭只有女孩,縱然原本的家庭是很有錢,很富有,但是總是會有一天家裡的錢財會被消耗殆盡,因為女人沒有收入來源,之會花完家裡的錢財,而等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會帶著一筆錢財嫁妝嫁人,這樣的家庭遲早都會破產。
不過這樣的說法已經是很老舊的觀念,當今社會,男女平等,大部分女性已經置身於社會之中,在外工作打拼,而且工作起來絲毫不比男人差。
現在的女子不光跟男子一樣,賺錢養活家,發家致富,在某些女性有優勢的領域內比男子都出色,所以,這樣的俗語已經落伍,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