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東莞南安藥店醫藥分離背後利益鏈

2020-12-19 搜狐網

醫藥分離調查

  明年起東莞市將在全市公立醫院推行「醫藥分開」政策。該政策的設計初衷是改變「以藥養醫」的積弊、減少患者的醫藥開支,也是今後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大勢所趨。然而長安鎮屬公辦的長安醫院,在宣稱實行「醫藥分離」制度至少4年之後,於近日徹底放棄這一做法,恢復設置闊別十餘年的中藥房。近十年來,長安醫院只保留西藥房,其醫生開出中成藥後讓患者自行購買。然而據眾多患者投訴,該院醫生經常指定或暗示患者到醫院門口的「南安藥店」買藥。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南安藥店的老闆何某早年與長安醫院前院長交往密切,承包了該院的中成藥房,後轉變為醫院門口的藥店。近年來,長安醫院的「醫藥分開」政策,至少給何某帶來過億財富。長安醫院「醫藥分開」制度的立與棄,及其背後潛藏的利益勾結現象,或許對東莞市今後的醫療改革具有標本意義。在東莞市全面推行醫藥分開政策之際,相應的監督機制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

  A

  投訴 醫生指引下買到過期藥品

  「醫院和藥店的這種行為,對一個孕婦太不負責了,這種藥我還敢讓老婆用嗎?」

  患者懷疑醫生與藥店有利益關聯

  2013年6月18日,市民溫先生投訴稱,6月17日其帶老婆阿鳳到長安醫院做產檢,醫生開了四五份藥,叫其到醫院門口旁邊的南安藥店買。其通過相關應用軟體查詢了這些藥品的條形碼,結果顯示有的藥品編碼早在1999年已被註銷,藥品早已停產,網絡上還曾有人發帖投訴過。

  「醫院和藥店的這種行為,對一個孕婦太不負責了,這種藥我還敢讓老婆用嗎?」據溫先生介紹,老婆懷有幾個月的身孕,當時只是去長安醫院例行檢查。醫生稱其有先兆流產的跡象,建議保胎處理。醫生在藥單上開了四種藥,包括複方潔身液四瓶、孕婦金花膠囊兩盒、保胎靈膠囊和保婦康栓各一盒。

  溫先生回憶,醫生開好藥單後告訴他「這些都是中成藥,我們醫院沒有中藥房,你可以到醫院門口的南安藥店自己買。」南安藥店位於長安醫院門口旁邊,與醫院的院牆連成一體。四種藥價格共計223元,而且藥店不開發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妻子在長安醫院檢查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加起來僅132元。溫先生認為,醫生之所以這樣「吃裡扒外」,很可能與南安藥店有利益關聯。

  賣藥不開發票 衛生局稱管不了

  溫先生和妻子的遭遇並非個案,南都記者隨後在網絡上搜索,發現有大量關於南安藥店的投訴,網友們紛紛懷疑長安醫院的醫生給南安藥店「搞利益輸送」。在東莞本土某知名網站「網絡問政」平臺上,就有兩則經官方回復過的投訴信。

  2008年7月28日,網友李先生以「長安醫院中藥房怎麼沒發票開」為主題,在問政平臺上投訴,稱其到長安醫院看病,醫生建議吃中成藥,但到了「中藥房」買藥才發現,這裡既沒發票也沒廣東省醫療機構門診收據開,只能開個普通收據。

  時隔近半年後的2009年1月6日,東莞市衛生局通過網絡問政平臺做出回復,稱長安醫院將位於長安鎮長青路167號的長安醫院正大門右側商鋪租給何某從事經營活動,每月定期收取一定租金。該地址商鋪現名稱為「東莞市長安南安藥店」,是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的一家從事藥品和藥材零售的個體工商戶,由於其不屬於長安醫院的藥房,所以不能開具醫院的發票或門診收據。市衛生局還稱,由於藥店不屬於該局職能管轄範圍,其不開正規發票的行為建議向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反映。

  長安鎮:院外購藥屬「醫藥分離」

  2010年4月19日,網友鄭龍也在網絡問政平臺上投訴,稱在長安醫院看病,基本上每次醫生都開兩張處方,一張是在醫院的西藥房拿藥,另一張醫生會說「到中藥房去拿藥」。而醫院根本沒有中藥房,但醫院的門口有一家「南安藥店」,生意異常火爆,拿著醫院處方的人都到這裡拿藥。

  鄭龍還吐槽說,南安藥店裡的藥都很貴,一般都要百元以上。其8個月的小孩曾患溼疹,醫生開了西藥房的軟膏和一種洗劑,還有一張中藥處方單,到南安藥店拿了藥一看是「複方潔身液」,主要是婦女用於陰道炎的,兩瓶50元。「藥是買了,沒有給孩子用。」

  投訴一個多月後,長安鎮政府回復,稱長安醫院因為醫改,實施醫藥分離,醫生只負責開處方,由患者自行到外面藥店購藥,醫生沒有明示或暗示患者到哪一家藥店買藥。長安鎮政府最終建議投訴者指出具體亂開藥的醫生,以方便他們開展工作。

  南都記者注意到,長安醫院將「中藥房」外包給私人經營的現象由來已久,長安鎮此次對鄭龍投訴的回覆,是有據可查的官方首次公開宣稱長安醫院「實施醫藥分離」。然而事實上,長安醫院始終保持有西藥房,長安鎮政府僅以不設中藥房就宣稱「醫藥分離」的做法,顯然無法讓患者們接受。

  長安醫院:沒有的藥才會叫病人出去買

  南都記者還發現,長安醫院官方網站設置了「院長信箱」,其中也充斥著大量關於南安藥店的投訴和質疑。院方對這些投訴均做出回復,不過從未提到「醫藥分離」字樣。

  據南都記者梳理,長安醫院官方對於南安藥店問題的回覆大概包括以下內容:其一,南安藥店不屬於長安醫院,它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在醫院只是租賃了一個門面。其二,一家醫院不可能藥品齊全,如果患者需要的品種而本院藥房又沒有時才會叫病人出去買,病人有權選擇自己信得過的藥店買藥(如果患者信不過南安藥店的話)。其三,原則上在長安醫院藥房有的品種是不允許醫生開單出去拿藥,如果患者發現有這種情況可以隨時投訴是哪位醫生開的單,保留好單據。其四,不是本醫院藥房出去的藥,如果藥品質量出現問題,本院是不負責的。

  B

  調查 醫生開藥後建議到院外藥店買

  接受採訪的5名患者均表示「是醫生叫我來這裡的」。

  多次要求才開具發票

  長安醫院醫生開藥,到南安藥店拿藥的這種現象,到底是患者們質疑的利益輸送關係,還是官方所謂「醫藥分離」的醫療改革?

  2013年6月19日,南都記者找來一名產婦張女士配合暗訪。長安醫院產科2室的副主任醫師楊曉萍看完病後,開出一張藥單,建議產婦張女士到南安藥店購買。楊醫生開的處方箋上,空白處只寫了簡單幾個字「潔身液3」。南安藥店工作人員看了一眼後說「交費75元」,隨即開出一張機打的《南安藥店收款收據》,上面註明「憑收據取藥」。另一名工作人員此時已將3瓶「複方潔身液」裝進黑色塑膠袋,遞給記者。記者要求開張發票,工作人員稱「我們這裡一般只開收據」。記者再三要求下,工作人員才開了發票。

  南都記者在南安藥店門口觀察發現,從長安醫院拿著藥單來此買藥的人絡繹不絕,10分鐘內就有8個患者買藥,而且幾乎沒見過要求開發票的。接受採訪的5名患者均表示「是醫生叫我來這裡的」,其中有2人認為「這是醫院開的藥房」。

  「複方潔身液」屬無證生產

  長安醫院醫生屢屢開出的「複方潔身液」到底是什麼藥?其外包裝顯示是外用洗液,適用於各種婦科炎症。南都記者用「我查查」軟體掃描其包裝上的條形碼,結果顯示「已於1999年註銷」。時隔一年後,南都記者再次掃描發現,該物品編碼已變更到無錫一家服飾有限公司名下。記者登錄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官方網站,證實「我查查」軟體掃描的結果無誤。

  複方潔身液的包裝顯示,生產廠家為瀋陽市康得利保健品有限公司,產品批准文號為「遼衛消證字[2003]第0022號」。然而南都記者從遼寧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官方網站查詢到,該許可證號的所屬單位為「瀋陽光彩消毒藥劑開發中心」,該中心官網公布的產品名錄中,未見「複方潔身液」。

  遼寧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官網還曾於2013年4月22日,發布過一份《遼寧省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註銷企業名單》,康得利公司就在其列,其註銷原因是「有效期滿未延續」。該名單顯示,康得利公司的許可證號為「遼衛消證字[2004]第0054號」,發證日期為2008年07月16日。另據南都記者了解,這種衛生許可證的有效期均為4年,這意味著瀋陽市康得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衛生許可證早在2012年7月中旬已被自動註銷。記者從購得的「複方潔身液」外包裝上看到,生產日期為2013年2月1日。

  C

  揭秘 知情人士:南安藥店十年收入至少過億

  「南安藥店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藥都是暴利,不受衛生部門限制。」

  變故:藥店關門後,醫院恢復中藥房

  在南都記者的前期採訪過程中,多名遭遇或聽說過南安藥店亂象的人,均提及一個問題「南安藥店老闆到底什麼背景,竟能在長安醫院門口撈金這麼多年?」在長安鎮政府某重要部門任職多年的一名工作人員(非正式公務員)也向南都記者吐槽說,多年前其曾陪同妻子到長安醫院看病,「醫生當時更瘋狂,開完藥單明確要求去南安藥店買,而且還要把藥拿回來給醫生看,然後才會告知服用的劑量和次數。」該名政府工作人員稱,他後來向部門同事打聽南安藥店的背景,得到的答覆是「肯定跟長安醫院院長有關係,我們本地人都知道,所以本地人絕不會去長安醫院看病。」多名長安醫院醫生表示,南安藥店的老闆低調而又神秘,「大家都知道他有關係,但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來頭」。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南安藥店登記成立於2007年10月23日,法定代表人名為蔡某義。南都記者通過多個權威渠道打聽到,蔡某義並非長安本地人(長安鎮霄邊和烏沙兩社區多蔡姓),也從未聽說蔡某義這個人。

  2014年春節過後,南安藥店突然關門,工商資料顯示其處於「已註銷」狀態。長安鎮教育衛生局新任局長蔡少霞隨後告訴南都記者,其自2013年下半年就任後,發現關於南安藥店的投訴特別多,其認為該藥店影響惡劣,於是強行勒令關停這家藥店。

  今年8月,在南安藥店關門近半年之後,長安醫院恢復設置了中藥房。長安鎮官方媒體《長安報》報導稱,長安醫院「密切聯繫群眾,傾聽患者心聲」,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了中藥房,以滿足患者需要。中藥房現配備6名中藥師,收存大概400多種常用中藥,每天收到的處方有100多張。

  關係:前院長拉進門,與醫生關係密切

  今年國慶節之後,就在南安藥店逐漸被人們淡忘之際,來自長安醫院的多名知情人決定打破沉默,向南都記者揭露南安藥店的內幕。

  據知情人士透露,南安藥店的真正老闆,並非工商登記的法人代表蔡某義,而是一位姓何的廣東茂名籍人士。此人與長安醫院前任院長孫某交往甚密,十餘年前在孫某任院長期間(長安鎮政府權威人士告訴南都記者,十餘年前正好是孫某任長安醫院院長,孫於2007年左右退休),何某承包了長安醫院的中藥房,當時中藥房就設在醫院老門診大樓裡面,患者們根本不會想到這是一家私營藥店。何某也善於經營,因此從中獲利頗豐。另一名2002年進入長安醫院的老員工也證實,他入職時何老闆就在醫院門診樓裡開中藥房。

  「孫院長退休後,新任的麥院長跟何老闆關係一般,醫院高層未能從他處獲利而有微詞。」知情人士稱,大概2007年左右,何老闆的中藥房被從醫院內部「排擠」出來,他於是租用醫院門口的物業,註冊開張了南安藥店。此時的何老闆,已經跟長安醫院的門診醫生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凡是醫生推薦到南安藥店買藥的,何老闆均會根據處方箋給予一定的「回扣」。院方雖然明令禁止醫生的這種行為,但由於何老闆和醫生們都做得很隱蔽,不會留下證據,院方很難追查。因此何老闆雖然失去了醫院高層的支持,但仍能通過門診醫生們的支持賺得「盆滿缽滿」。

  長安醫院多名醫務人員稱,何某今年50多歲,看起來是個樸素的農民,但為人謙遜低調、辦事穩妥,深得醫生們的信任,其和妻子阿連兩人把南安藥店經營得風生水起。南都記者注意到,有的醫生手機通訊錄將何老闆的電話存為「中藥房何老闆」,老闆娘的電話存為「中藥房阿蓮」。「在很多醫生的心目中,南安藥店就相當於長安醫院的中藥房。」一名醫生說道。

  多名醫生至今持有何老闆名片,名片上的身份是「南山金龜鱉養殖場東莞市總經銷」,這是何某在老家茂名市電白縣望夫鎮南山村修建的養龜場,其曾向醫生們推介金錢龜業務。

  暴利:「估計每年藥品收入3000萬元」

  知情人士透露,何老闆夫婦近年通過南安藥店獲利驚人,其在長安鎮某高檔小區購置了豪宅,另有豪車數輛。南都記者通過權威渠道進一步核實到,何某目前已落戶珠海市,居住在香洲區中心某高尚小區。

  那麼何某這十多年來到底通過南安藥店獲得了多少利益?知情人士表示「無法估量,但至少過億」。

  長安醫院另一名行政管理人員則給南都記者算了一筆帳,其稱長安醫院每年的毛收入都有3億多元。「一般醫院藥品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大概為40%-50%,長安醫院由於只保留西藥房,損失了一大部分中成藥收入。我們保守點估計,把藥品收入比例定為20%,那麼長安醫院每年的藥品收入大概有6000萬元。」

  「門診部醫生開中成藥(到南安藥店拿藥)比較多,而且一般劑量很大,但住院部醫生開的藥則都來自西藥房。兩相對比,長安醫院西藥房與南安藥店的開藥量估計相差不多。」即便如此,該名行政管理人士仍採取保守原則,將南安藥店每年藥品收入定為3000萬。「我仍不敢說他十年賺了3個億,但收入過億絕對不在話下,至於他給別人多少分成就不知道了。」

  該名行政管理人士還表示,公立醫院開的藥有嚴格規定「溢價不超過10%」,即進價10元的藥,賣給患者不能超過11元,因此利潤空間很小。「南安藥店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藥都是暴利,不受衛生部門限制。」該名行政管理人士分析說,這也是長安醫院當初願意將中藥房承包給私人的重要原因。

  藥商:潔身液是為南安藥店量身定做

  南都記者曾嘗試撥打「複方潔身液」藥商瀋陽康得利公司老闆的手機號碼,一直無人接聽。11月9日傍晚,記者意外等到了這名老闆的回電。

  南都記者自稱是東莞藥店老闆,諮詢其複方潔身液包裝上的信息為何那麼混亂。康得利老闆解釋稱,他們平時只抓藥品質量,不捨得在外包裝上花成本,因此包裝做得很差。至於包裝上為何冒用其他公司的衛生許可證號?該老闆表示,這是由於其藥廠位於瀋陽的郊區,遇到徵地拆遷,於是在其他公司租賃了一個車間繼續從事生產,「根據相關部門的規定,在哪裡生產的,就要用哪裡的許可證號」。

  至於包裝上為何使用過期的物品編碼?康得利老闆解釋稱,那是很多年前註冊的編碼,後來由於他們的消毒液不通過市場上零售,用不著繼續花錢註冊,於是沿用過期的條形碼。

  南都記者詢問康得利公司如今有無繼續生產複方潔身液,該老闆稱由於廣東的總經銷商何經理「最近出了點事,好像是跟長安醫院鬧了點矛盾」,因此公司暫停生產該消毒液。南都記者試圖打聽其中的內幕,引起該老闆的高度警覺,他反覆詢問記者的身份。南都記者只好慌稱「認識何老闆,想接手南安藥店」,不料引起康得利老闆的極大興趣。

  康得利老闆告訴南都記者,他生產的這種潔身液是「11味中草藥精心熬製,通過口服液的工藝,酒精萃取」,質量比「婦炎潔」好得多。其稱十餘年前曾想通過深圳某醫藥公司打入廣東市場,不料虧本。後結識何老闆,發現此人很可靠,而且銷量巨大,因此決定把整個廣東市場都交給何老闆來做,「消毒液的包裝也是為何老闆量身定做的,別的地方都不叫這個名字(複方潔身液),價格也不一樣」。

  「我給他的每瓶價格絕對不超過10元。」康得利老闆說,其也知道何老闆對外的零售價高達25元每瓶,即便給廣東其他的藥店和醫療機構的批發價也高達17.5元每瓶,「雖然何老闆賺了大頭,但我沒所謂,我們十多年的交情,合作非常愉快。」

  「何老闆給醫生每盒提成1元,你給1.5元嘛」

  康得利老闆表示,南安藥店關門的這半年多時間裡,他拒絕了廣東所有藥商的購貨要求,一直在等待何老闆挺過難關重新開張。

  在與南都記者長達45分鐘的通話中,康得利老闆多次慫恿記者將南安藥店接手過來,他不厭其煩地描述了其中的利潤並向記者傳授經營之道。「現在接手南安藥店,雖然沒有何老闆早期賺的那麼多,但利潤也是相當可觀,一年賺個300萬元,跟玩兒一樣,那就是白撿。」該老闆稱就兩種方式賺錢,如果關係夠硬就直接搞定院長,把中藥房承包下來。如果搞不定,還是開藥店,走醫生路線。「醫生開的處方單都有籤名,你把單子收集整理好,根據開的藥給提成,直接打到醫生的銀行帳號上,不會有任何問題。何老闆以前每盒藥給醫生提成1元錢,你就給1.5元嘛。醫生不會不要的,只要你辦事穩妥。」康得利老闆稱,何老闆不僅買地修建了豪華別墅,還購買了幾輛豪車,每輛都是價值上百萬元。

  現在接手南安藥店,雖然沒有何老闆早期賺的那麼多,但利潤也是相當可觀,一年賺個300萬元,跟玩兒一樣,那就是白撿。

  —「複方潔身液」藥商瀋陽康得利老闆

  公立醫院開的藥有嚴格規定「溢價不超過10%」,因此利潤空間很小。南安藥店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藥都是暴利,不受衛生部門限制。這也是長安醫院當初願意將中藥房承包給私人的重要原因。

  — 長安醫院一名行政管理人士

  [算帳]

  「長安醫院每年毛收入都有3億多元。一般醫院藥品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大概為40%-50%,長安醫院由於只保留西藥房,損失了一大部分中成藥收入。我們保守點估計,把藥品收入比例定為20%,那麼長安醫院每年的藥品收入大概有6000萬元。

  門診部醫生開中成藥(到南安藥店拿藥)比較多,而且一般劑量很大,但住院部醫生開的藥則都來自西藥房。兩相對比,長安醫院西藥房與南安藥店的開藥量估計相差不多。「按保守原則,將南安藥店每年的藥品收入定為3000萬元。我仍不敢說他(何老闆)十年賺了3個億,但收入過億絕對不在話下,至於他給別人多少分成就不知道了。」

  — 長安醫院某行政管理人員

  [長安醫院回應]

  院長:南安藥店沒任何違法行為

  南都記者昨晚就「中藥房」一事,致電長安醫院現任院長麥天恩,其表示20年前醫院的中藥房是承包出去的。「後來人家做成藥店,我們就租個鋪位給他,不屬於承包。」麥天恩表示,南安藥店是獨立的藥店牌照,沒有任何違法行為。「後來考慮到既然這麼多爭議,所以合同到期就不租給他了。」麥天恩說,現在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規範,今年7月份,醫院自己籌建了正規的中藥房。

  南都記者隨後問到「為何這麼多年一直不設中藥房」,麥天恩回應稱「當時是出於醫院經營的考慮」。對於院方當初將中藥房外包的行為,麥天恩表示「20年前的歷史,誰也說不清楚,有可能是前任(經手的),也可能是前任的前任。」

  南安藥店涉嫌利益輸送鏈

  進貨:進價10元 賣25元

  「複方潔身液」藥商瀋陽康得利,給南安藥店何老闆每瓶藥價格不超10元。何老闆對外零售價高達25元,轉給其他藥店的批發價也高達17.5元。

  提成:每盒藥給醫生提成1元

  承包:原院長促成何老闆承包中藥房

  何老闆與長安醫院前任院長孫某交往甚密,十餘年前在孫某任院長期間,何某承包了長安醫院的中藥房,當時中藥房就設在醫院老門診大樓裡面。

  被排擠:搬出醫院 在門口開藥店

  孫院長退休後,何老闆與新任院長關係一般,中藥房被從醫院內部「排擠」出來,何租用醫院門口物業,註冊開了一家南安藥店。

  回扣:與門診醫生建立密切關係

  凡是醫生們開藥後推薦到南安藥店買藥的,何老闆均會根據處方箋給予一定「回扣」。

  關門:今年春節後南安藥店關停

  長安鎮政府教育衛生局新任局長發現關於南安藥店的投訴特別多,認為其影響惡劣,於是要求關停這家藥店。

  重開:今年8月長安醫院恢復中藥房

  賺錢就兩種方式,如果關係夠硬就直接搞定院長,把中藥房承包下來。如果搞不定,還是開藥店,走醫生路線。何老闆以前每盒藥給提成1元錢,你就給1.5元嘛。醫生不會不要的,只要你辦事穩妥。

  —「複方潔身液」藥商瀋陽康得利老闆

  01-03版

  採寫:南都記者 徐章龍

  攝影:南都記者 劉在富

  製圖:陳芳

相關焦點

  • 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打掉的僅是「冰山一角」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電訊特稿網絡黑灰產業的蔓延發展,大大增加了網際網路行業監管和打擊網絡犯罪的難度,是當前各種網絡違法犯罪高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專案組民警先後奔赴四川遂寧、廣東珠海、湖南長沙、山東濟南、廣東揭陽、東莞實施抓捕,抓獲「卡商」龍某、劉某等人,「號商」何某、黃某等人和接碼平臺老闆劉某利等人。專案組民警李文昌說,購買電話黑卡和驗證碼的下遊黑灰產犯罪人員眾多,警方正抓緊擴線偵查。
  • 第二十屆中國藥店高峰論壇開幕 遠大醫藥立可安再獲「中國藥店店員...
    2020年12月3日,第二十屆中國藥店高峰論壇在山東青島開幕。  本屆論壇以「新動能 再生長」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知名醫藥工業與零售企業負責人、權威專家,共同探尋未來的新市場空間與出路;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線下消費向線上遷移的大背景下,傳統醫藥行業的發展新思路也迎來了各路大咖的「頭腦風暴」。
  • 醫藥大數據將是藥企競爭的核心能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靜    近日,國家財政部與國家醫保局聯合對全國77家醫藥企業進行穿透式銷售費用核查,這標誌著盛行十幾年的醫藥帶金營銷模式將徹底走向完結。    在第四屆中國醫藥供應鏈高峰論壇上,河南紫云云計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雲股份」)董事長羅建輝先生提出:「新零售的核心是直接賣產品給消費者,廠家掌控產品的營銷主動權。在醫藥行業,原來的藥品營銷方式大都是依賴於醫生的處方和零售藥店的推薦,很少有患者數據的積累。這次聯合核查,將會直接斬斷帶金銷售的利益鏈,大量的醫藥工業企業營銷將不得不轉型。」
  • 兒童補鈣背後利益調查:九成兒童被缺鈣
    最近,有媒體爆出國內九成家長接受醫生建議在給孩子補鈣,有關專家對中國孩子如此大面積、全民性的缺鈣現象產生質疑,認為吃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健康孩子並不需要補鈣,過量補鈣反而會加重孩子腎臟負擔,媒體懷疑補鈣現象背後可能隱藏利益鏈。
  • 全國「圍獵」連鎖藥店,數億元和幾千家藥店背後有哪些資本,後續會...
    醫藥零售正經歷「單體退、連鎖進」的過程,這一過程背後,併購整合是主因。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近年,天億資本、廣發信德、高瓴資本等專業投資機構,廣藥白雲山、天士力集團、步長製藥等工業企業在參與醫藥零售行業的投資併購,加上上市系醫藥零售企業加碼對小型連鎖藥店的兼併,醫藥零售行業的「圈地運動」開展地轟轟烈烈。
  • ...連鎖藥店,數億元和幾千家藥店背後有哪些資本,後續會如何發展?
    2012-2017年間,零售單體藥店「消失了」近5萬家。   食藥監總局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零售單體藥店為27.1萬家,零售連鎖門店為15.2萬家;至2017年,零售單體藥店銳減至22.6萬家,零售連鎖門店則增長至22萬家。  醫藥零售正經歷「單體退、連鎖進」的過程,這一過程背後,併購整合是主因。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醫藥網際網路化持續推進、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已迫使零售連鎖藥店尋求新出路。那麼,醫藥零售行業有哪些頭部公司、基本面表現如何呢?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又會對零售連鎖藥店有多大的衝擊?連鎖藥房第二梯隊上市潮來臨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醫藥零售連鎖行業最近五年來一直保持高景氣。
  • 徐州樂善堂醫藥連鎖公司沛縣康緣藥店違規 被警告
    中國網財經8月14日訊(記者 牛荷)日前,中國市場監管行政處罰文書網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徐州樂善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沛縣康緣藥店因藥品違規被警告。處罰決定書顯示,2020年7月14日,沛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到徐州樂善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沛縣康緣藥店現場檢査,並對該藥店經營的藥品抽樣核査。
  • 六部委重啟「醫藥分開」 連鎖藥店對紅利「沒反應」
    [ 「對現在的藥店來說,最實際的問題還是醫保支付環節,如果藥店拿不到醫保支付資格,消費者不能在藥店實現醫保結算和報銷,這項政策最終還是沒法落地。」 ]  4年之後,作為新醫改核心原則之一的「醫藥分開」被正式重啟。
  • 成都曝光160家違規定點零售藥店(附名單)(2)
    >金堂縣三江大藥房金堂縣趙鎮福安堂藥房金堂縣天天藥店保康堂藥房四川省德瑞堂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德壘藥房錦江區福廣藥店錦江區福順藥店四川省神草堂大藥房四川杏林醫藥連鎖有限公司錦江區東大街藥店成都平祥大藥房有限公司錦江區二環路東四段藥店成都市良元大藥房有限公司錦江區新華藥店
  • 二代身份證掛失仍可使用 起底「二代證買賣」灰色利益鏈
    震驚:被掛失的身份證能照常使用 起底「二代證買賣」灰色利益鏈  蘇州警方抓獲一名嫌疑人,半年賣掉200多張身份證,獲利超2萬元  起底灰色利益鏈  這些二代身份證是從哪「採購」來的?
  • 醫院門口開藥店,生意好得不得了:為啥醫生讓病人去外面買藥?
    「我上午排了好久隊來醫院看病,看完後醫生讓我外面的藥店買藥,這應該不能報銷吧?」劉大叔身患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慢性病,過年前,他去到北京某三甲醫院做了一次檢查,想安心過個年。但與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醫生寫了兩張單,一張在醫院藥房拿藥,另一張則要去醫院門口的藥店買。這讓劉大叔感到很疑惑。
  • 網上藥店從此稱霸醫藥零售?
    上半年網上藥店增速超40%      近年來,我國醫藥電商規模在利好的政策環境下持續壯大。米內網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到6106億元,其中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達到905億元,市場份額佔比已由五年前的1.2%連續增長至14.8%。 儘管實體藥店在市場份額上仍然佔據大頭,但其銷售佔比連年下滑的態勢與網上藥店形成強烈反差。
  • 這家藥店曝光併購計劃 醫藥零售整合提速
    公告顯示,老百姓大藥房於2019年1月22日審議通過了《關於擬成立併購基金的議案》,擬參與投資設立規模預計為人民幣10.05億元(不低於6億元,不高於12億元)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作為有限合伙人投資參股不超過2億元,投資醫藥零售連鎖企業及高度協同行業的相關標的,以適應公司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和盈利能力。該基金80%用於收購藥店,其餘投資於高度協同行業。
  • 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部督」案: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部督」案件追蹤田某海口工作室內正在運行的手機卡。專案組民警先後奔赴四川遂寧、廣東珠海、湖南長沙、山東濟南、廣東揭陽、東莞實施抓捕,抓獲「卡商」龍某、劉某等人,「號商」何某、黃某等人和接碼平臺老闆劉某利等人。專案組民警李文昌說,購買電話黑卡和驗證碼的下遊黑灰產犯罪人員眾多,警方正抓緊擴線偵查。此外,整個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從業人員之間都是「多對多」的關係,本案打掉的僅是「冰山一角」。產業鏈是如何運營的?
  • 醫院藥店默契營銷 早孕試紙盒中夾醫院人流廣告
    藥店店員推薦人流手術患者能拿提成針對市民反映的多家藥店所售早孕試紙包裝內有醫院人流廣告這一現象,晨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種做法已成醫藥行業公開的秘密。為什麼藥店店員極力推薦這些帶有廣告的試紙呢?有藥店店員透露,這中間有些利益關係,每成功推薦一名人流手術患者,醫院給他們「提」幾十元不等的費用。
  • 成都曝光160家違規定點零售藥店
    崇州市羊馬鎮健康藥店崇州市保泰和藥堂羊馬鎮崇江中路藥店崇州市元通康泰麒麟藥房崇州市羊馬正新藥店崇州市九鼎大藥房都江堰市吉安藥房崇義鎮農民街店都江堰曉娟藥房(四川科創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鑫鑫藥房都江堰市鶴仁堂藥房都江堰市榮濟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幸福鎮蓮花南路藥房
  • 離職店員曝出:背後的「利益鏈」
    離職店員曝出:背後的「利益鏈」麵包的本身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食物了,而且對他嚴格來說就是屬於西式的,不過也就是因為它的製作比較簡單,味道也是非常的豐富,適合大眾的口感了,所以是會受到全世界的一些喜歡,麵包最簡單的方式也就是用澱粉和雞蛋攪在一起,然後用高溫烘製就可以了,而且自己在家做呢,也是可以的,不過在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會去麵包店或者是超市購買,因為它的價格也是比較的便宜
  • 一心堂入局 連鎖藥店搶灘處方外流
    醫藥連鎖藥店加快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布局。近日,一心堂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合資設立雲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名稱以主管機關核定為準),在藥品零售連鎖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以及智慧診療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在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等多項政策利好下,醫藥零售企業相繼布局「網際網路+醫療」等業務,為承接處方外流做準備。
  • 黑灰產業是什麼意思 起底網絡黑灰產「黑金」利益鏈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絡黑灰產已形成年產值達千億級別的龐大「黑金」利益鏈,並通過上中下遊的嚴密分工構建起了一個密切協作的網絡,輕則讓企業遭受數千萬元損失,重則讓企業直接破產。  網絡安全專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黑灰產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強,形式日益多樣化,而且絕大部分面向雲業務和移動應用等形態。傳統的「老三樣」安全產品——防火牆、入侵檢測和防病毒已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