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4月26日,東旭光電發布公告,武吉偉當選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召集人。這意味著,繼東旭藍天和嘉麟傑之後,東旭集團旗下的所有A股上市平臺全部實現了職業經理人執掌時代。武吉偉當選東旭光電董事長之後的「首秀」選擇了證券時報,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職業經理人制度有望增強企業組織的有序性和戰略的可持續性,未來東旭光電的產業布局將緊密圍繞「科技」展開,同時還將穩步推進國際化戰略,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布局初步完成,在推進國際化的過程中,除了現有的營銷中心建設之外,未來還將實現產能的國際化。
職業經理人化
對於東旭光電而言,武吉偉並非「空降」,此前曾任東旭集團常務副總裁,分管產業運營。在中國石油、中國誠通和中國建材等大型央企擔任核心管理層,並有豐富的產業運管經驗。
面對這次行業跨界和從央企到民營企業的「雙重轉型」,武吉偉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相對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則各有特色,每家企業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管理方式的區別較大。但是,任何企業的管理實踐和經歷,都可以奠定一個人的思維、做事風格與人格。東旭具有平臺和機制雙重優勢,東旭光電近年來經營發展和品牌發展很快,同時與中國建材類似,具有市場化和規範化兩大基因,可以保證職業經理人放手去做,推動重要戰略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朱勝利從2016年12月起擔任東旭藍天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冰洋從2018年4月13日期任職嘉麟傑董事長,再到武吉偉出任東旭藍天董事長,東旭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全部進入了職業經理人執掌的時代。
對此,武吉偉分析說,職業經理人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也是東旭從發展模式、管理模式上做出的一次突破。「通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將在集團資源配置、發展方向、戰略定位、戰略選擇等諸多方面投入更多經歷,而東旭光電的執行效率和專業程度也會相對提高,從集團到上市平臺的組織有序性和戰略的可持續性都有望增強。」
藉助內生與外延「兩條腿走路」,東旭光電總資產從2011年收購之初的3.7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677億元,歸母淨利潤也相應從千萬元級別跨越式增長到2017年的超17億元。隨著公司產業迅速成長,引入專業、高端管理人才成為必然。因此,公司認為,在公司戰略目標明確、發展路徑清晰、產業布局逐步完成的情況下,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符合公司長遠發展戰略,有助於公司產業的穩健發展。
實際上,除了職業經理人團隊之外,人才戰略已經成為東旭光電戰略的重要組成。經過6年發展,東旭光電員工總數已經從2011年不足600人快速發展到2017年的7931人。武吉偉介紹說,未來公司將一方面吸引人才,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另一方面也將完善內部培養機制,發揮人才效應。「通過外部選拔和內部競聘並舉,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價值大於成本。」
業務布局的加減乘除
根據東旭光電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173.3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27.15%;2017年的淨利潤為15.4億元,同比增長60.15%。主營業務包含高端裝備製造、光電顯示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等。
武吉偉認為,光電顯示材料及高端裝備製造是公司重要的基石,而東旭光電各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很強。他強調,未來的東旭光電,要做到主業突出,但是絕非一元。在這個目標下,將對現有的業務條線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以新材料為例,武吉偉表示,這是公司未來非常重要的業務板塊,其中以光電顯示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將實現技術升級和產品轉型,最少做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同時,石墨烯產業的發展目標也非常明確,研發、製備和應用至少要做到國內第一,並向國際一流進軍。
武吉偉介紹說,東旭光電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布局初步完成,東南西北的基地化建設已經開始。下一步將從兩個方面前進:首先,要實現產品類型的擴展,從現有的客車發展到專用車、物流車等車種;同時要進一步走向國際化,除了現有的營銷中心建設之外,未來還要在其他國家進行組裝線和市場營銷中心的多位一體式布局。
「國際化過程中企業也會面臨較大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所在國政策風險、貨幣風險、匯率風險等多個方面。因此,公司在推進國際化過程中,社會安定、公平貿易是大前提,同時還會重點考慮人口多少和產業層次等多個方面,以解決市場問題和設備能力問題。」 武吉偉對記者表示,東旭光電會首先沿著「一帶一路」推進國際化,目前重點關注的國度包括泰國、印度和南非等。
武吉偉強調,未來東旭光電將會緊密圍繞「科技」二字開展所有產業布局,無論是產品還是產業布局,都會使科技成為最重要的要素。其中,裝備製造方面要強化科技支撐,沿著高端化、智能化方面發展,不排除在智能製造等方面大力布局;新材料方面,則繼續以科技為核心,通過國家實驗室、產學研合作、戰略性投資等方式,進一步提升新材料的科技創新水平。
(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