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2020-12-19 薩培喇談藝錄

賈又福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他畢業於中央美院,師從李可染、何海霞等多位名師。賈又福的山水畫常以太行山為主題進行創作。太行山橫跨四省,自北向南綿延八百裡。太行山風光雄秀、大氣磅礴,自古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山脈。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這幅《無聲的呼喚》就是賈又福描繪太行風光的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他的代表作。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從師承上講,賈又福的老師李可染、何海霞在學習傳統上都有極深的造詣。李可染的皴法、何海霞的設色在山水畫領域都是極好的。賈又福在接受傳統的同時,沒有固守傳統,他結合了皴染與潑墨畫出一派新景象。有人說賈又福的作品具有「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大氣。這幅《無聲的呼喚》描繪了雲海奔騰中的太行主峰,天光一線,冷月如鉤。在清冷的色調中,雲層泛出幽深的光澤,如海浪翻湧,如汪洋一片。運用潑墨劃分出山脈的走向,運用細節皴擦,畫出山巖的立體結構。在湧動的黑色中,多處留白,仿佛山脈迸發出的無限能量。這種大氣與壯美,一下子就擊中了欣賞者的靈魂深處。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一

這幅畫不以線條取勝,不炫耀墨色淋漓的變幻,完全以大局為重,畫出天光月影下的太行美景。雖無一點彩色,也能覺得色彩飽滿生動,極儘自然之美。古人常說,墨分五色,此言不虛啊。在寫實與寫意之間,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賈又福在畫中又加入了一種魔幻主義色彩。畫中的太行山脈仿佛已經脫離地球,成了宇宙中的星團,漂浮在茫茫夜空。這種震撼的感覺,很難在其他作品中感受到。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二

賈又福除了繪畫,也研究畫論,教育育人。他曾經說過,繪畫要精細。看似一筆抹過但其中的甘苦與磨練都是日積月累的功夫。潑墨是抒發情感的手段,皴染是對傳統技法的繼承。在變與不變中,賈又福開創了極具立體感的新山水畫風格。

賈又福 無聲的呼喚 局部三

拓展閱讀·名家山水畫作品欣賞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近現代畫壇大師李可染繪《桂林山水甲天下》

對藝術的追求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長安畫派何海霞畫《萬山紅遍》

筆墨中充滿了歌頌祖國山河的自豪之感,何海霞繪《三峽圖》欣賞

筆墨因時代而變,唐雲描繪革命聖地的佳作《愛晚亭》欣賞

是胡亂塗抹,還是揮寫恣狂,陳子莊繪大寫意山水《山居待渡圖》

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大師,石魯繪《華嶽雄秀》欣賞

相關焦點

  • 【遊山西 讀歷史】 登太行之巔 賞雄奇險峻
    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紅色革命的遺蹟,古代建築的藝術,心馳神往的傳說……巍巍太行,綿延400餘公裡,涉及山西37個縣(市、區)。這裡奇峰絕崖,巍峨雄渾,集太行雄奇、壯美於一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堪稱一絕。 1937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遵照指示,將榆次韓莊的修配所遷到這裡。在黃崖洞水窯山建立兵工廠,建廠初期只有200多工人,經半年邊生產、邊建設發展到近700人,取名「軍工所一所」,受軍工部直接領導,對外稱「流動工作團」,後改稱「兵工營」。主要生產步槍、手榴彈、馬尾彈、五零炮等。
  • 中國美術學院首屆山水畫基礎臨摹與寫生研修班太行寫生
    南太行山西緩東陡,受風化和河流衝刷切割,多森林、山嶺、峽谷、洞穴、泉眼、瀑布、水潭、河流等自然景觀,以雄偉、壯觀、幽邃、奇特、秀麗、險峻取勝。踏霧而出在這裡,處處都是可入畫的田園景色郭熙的一個「笑」字,讓南太行的春天在我們的心中更加生動,傳遞出南太行春天生命的蓬勃。蓮花峰上觀雲,觀景臺上看花。春山寫生,其樂無窮。有句話說「人勤春來早」,在楊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同學們冒陽抗寒,比學趕幫,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師生共完成寫生作品近百幅,在那幽幽的山谷裡,不斷傳來師生們在寫生中的歡聲笑語,學習其實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興奮的事情啊!天氣雖然有點冷,但還是要快樂出發去畫美景。
  • 山水畫教學|賈又福:丘壑為天地所有,筆墨為天地所無
    寫生的兩個階段(與王恪松談山水畫寫生)文/賈又福寫生分兩個階段:對景寫生與對景創作。寫生的階段不同,則要求不同。到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階段仍然要有寫生課,這是寫生的高級階段。寫生課的對景創作成分要求更明確更深入。首先,從觀察感受大自然開始,在大自然中擇取最新、最美、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個局部)拉近再拉近,放在自己的心中捂著,賦予它真的性情、真的溫心、真的認識、真的智慧,並升華到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的高度。
  • 國畫大家|賈又福:學會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
    寄語新生文/賈又福下鄉寫生三周,重在啟發學生通過實踐,扎紮實實的抓要點:正確理解和把握大自然生活與山水畫創作的關係。可以一周畫一、二張寫生,不求多與雜。感情凝聚到某一點,即屬於自己的那個「天人合一」的特殊點。即使一次寫生只解決一兩個小問題,只要透徹看似收穫很小, 實際上可以舉一反三、一通旁通。搞透、記牢、貫通、用活 如面對一塊石、一棵樹,如何交流?對話?物我合一?精神感應?再感悟其他品類自然容易通達......
  • 去最美的地兒,畫最好的畫——帶上心靈與畫筆,開啟秋季寫生遠行
    仁美大學堂白崇然教授山水工作室一直以來重視寫生,將寫生課程納入課程教學重點安排,白崇然老師常年帶領寫生團隊深入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進行寫生,四季皆有出行,足跡踏遍南北,採寫了很多反映祖國大好河山的寫生素材資料,並創作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學員們更是通過一次次的寫生活動,在實踐中找到了提高自身創作的學習方法。寫生教學對於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提升藝術創作水平的重要過程。
  • 太行山脈就是林州郊區的一個著名景點,很值得一去
    太行山大峽谷有著典型的北方山水特色,除了林海和瀑布,還處處可見刀削斧劈的懸崖,可以欣賞到雄奇的北國風光。整個景區分為三大區域:桃花谷、王相巖和太極冰山,此外還有桃花谷附近的太行天路可以遊玩。景區有桃花谷和王相巖兩個入口。
  • 賈又福: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二)文/賈又福打個比方,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我看哪個山和我最有緣分。你相的那個親,它一輩子跟著你。賈又福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
  • 旅行在花蓮,體驗太魯閣大峽谷的雄奇險峻
    寶島臺灣的高山形成於千萬年前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不斷碰撞,花蓮立霧溪豐沛的流水日久天長竟然切割出了壯麗的太魯閣大理石峽谷。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臺灣著名的景點只有阿里山和日月潭,而在臺灣本島人的心目中太魯閣大峽谷才是絕對的第一!
  • 武功山:雄奇險峻 景色迷人
    武功山雄奇險峻,景色迷人,自古為江南三大名山之一,有「衡首廬尾武功中」之美譽。武功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世界罕見的養生勝境。
  • 賈又福:最忌諱的就是所謂到大自然中印證傳統!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四)文/賈又福某一地方的特點,有它外觀的特點,有它用心靈照出來的特點。在某一個地方,要有某一個地方的側重點。賈又福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
  • 雲南昭通有座雞公山,融合了柔美秀麗與雄奇險峻
    在昭通市昭陽區有一座雞公山,三面絕壁、狀若雞頭,雄奇險峻。雞公山與大山包仙鶴湖相距不遠,仙鶴湖是來自北方的黑頸鶴冬季的棲息地。雞公山,這是個很有趣有山名,源於山頭狀若雞頭。這裡修建了長長的木製棧道,走到最高處,能夠觀賞到巍峨蒼茫的山頭。到了冬季,昭通的氣溫會很低,雞公山更是如此,結冰、下霜、下雪是常有的事。茫茫山野多了幾分滄涼。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明代唐志契說:「昔人謂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繪事微言》)傳統繪畫的「寫生」與當下中西結合後產生的「寫生」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可以理解為一種手段,而前者則不僅是手段,更是一種審美精神。站在中國傳統繪畫的高度上看寫生的發展過程,宋代「寫生」的表現範疇和審美取向充分體現那個時代的繪畫特色而成為繪畫史上的焦點。
  • 遊三峽:體驗雄奇險峻幽深之美(組圖)
    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裡的群峰重巖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裡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裡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裡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 徒步二百公裡穿越晉豫北太行:縱橫十萬太行山,巍峨險峻聳雲端
    《北太行》縱橫十萬太行山, 巍峨險峻聳雲端。 峽谷奇石列陘道, 松林碧波看飛泉。戶外寫生的男女學生,三三兩兩分散在溪流旁、小橋邊,見此景致清幽可人,我們無意再繼續前行,找到一家旅館住下歇息,不想這一住無端引起笑貓與老闆娘一段似是而非的情緣來。
  • 一段最險峻、最雄奇的長城——北京箭扣長城!
    北京箭扣長城,一段最險峻、最雄奇的長城,一段沒有任何人工修飾的原汁原味老長城,一處上鏡率最高的長城攝影熱點。箭扣以驚、險、奇、特、絕著稱,被無數登山愛好者、攝影家、遊客所追逐,每行走一步都會感覺心驚肉跳。
  • 渾厚雄奇,筆墨恣意,張大千繪《潮音洞》
    張大千的畫作有一種貴氣,也有一種逸氣,看多了會覺得華美。這樣的印象很難扭轉。對於藝術大師來講,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駕馭多種風格。這幅《潮音洞》是張大千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通過這幅畫,讓你看到一個和印象中不一樣的張大千。整幅作品沒有貴氣,也沒有強調逸氣,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生氣。
  • 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
  • 林州市石板巖鎮:「兩山」理論照耀太行大峽谷
    林石公路石板巖鎮區段「隱藏」在太行大峽谷中的石板巖鎮是林州市的「後花園」,是一處超然於世外的「桃花源」,是一幅懸掛在太行大峽谷中的「山水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照耀著太行大峽谷,並在石板巖鎮得到實踐印證。
  • 烙鐵為筆火為墨 木板上烙出雄奇蜀道
    烙鐵為筆火為墨 木板上烙出雄奇蜀道     2017 記錄□本報記者 何浩源  木與火相遇,並非只有燃燒殆盡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