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厚雄奇,筆墨恣意,張大千繪《潮音洞》

2020-12-19 薩培喇談藝錄

張大千的畫作有一種貴氣,也有一種逸氣,看多了會覺得華美。這樣的印象很難扭轉。對於藝術大師來講,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駕馭多種風格。這幅《潮音洞》是張大千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通過這幅畫,讓你看到一個和印象中不一樣的張大千。整幅作品沒有貴氣,也沒有強調逸氣,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生氣。看上起奇幻瑰麗的景色,帶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張大千把他自己研究的潑彩技法與傳統技法勾皴染相結合,讓畫面看上去十分壯美。這種面貌的山水畫在張大千的作品中不太常見,那種大開大合的霸氣,甚至能夠讓人聯繫到宋代畫家筆下的巨嶂山水。

張大千 潮音洞

《潮音洞》描繪的是普陀山的一處自然景觀。普陀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是觀音菩薩修行的地方。真實的潮音洞沒有畫中描繪的這般險要,張大千為了讓作品看上去更加奇麗,運用了一些藝術創作上的技巧。在藝術創作中可以誇張,可以融入想像力,但要注意分寸。張大千畫《潮音洞》時,營造了一種神秘感,這種感覺很容易產生敬畏的情緒。再結合潮音洞的傳說,讓作品看上去合情合理。畫家在創作中要追求自由,這種自由不是失去管控,而是要描摹自然的趣味。就像潮音洞所在的石壁沒有畫中描繪的那麼高大,張大千為了突出這個自然奇觀,誇張了石壁的險峻與高大,這樣創作是自由的,又是能夠讓人接受的。在很多人的感受中,大名鼎鼎的潮音洞就應該這樣,才能配得上那些美麗的傳說。

張大千 潮音洞 局部

張大千研究潑彩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傳統山水畫技法的提煉。畫中有兩處相當精彩,堪稱點睛之筆。一處是,遠山烏雲壓頂,山與雲有交融又有層次。在水筆寫意的同時,潑彩、潑墨雙管齊下,奇幻的景色就此誕生於張大千的筆下。幾筆勾線利落地劃分出山的層次,濃墨粗筆稍加皴擦,山體立刻躍然紙上。看到這裡,都能想像得出來,張大千手捧長髯,大筆一揮,然後心滿意足。

張大千 潮音洞 局部

潮音洞有潮水湧入,洞口會泛出七彩光芒。畫中對潮水的描繪,是第二處點睛之筆。近代畫家中陸儼少很擅長畫雲水,張大千筆下的雲水和他有相似又不同。張大千畫潮水浪花的時候,用筆略緊,沒有陸儼少那樣暢快放鬆。張大千有很強的摹古功底,他畫水的技法來自於宋代院體風格。嚴謹的筆法與粗獷的風格怎麼銜接在一起,成了創作中的一個大問題。張大千重點描繪浪花翻滾時的樣子,簡化了水流波動的線條。這樣一來,線條成了次要的,墨點和墨塊成為重點表現對象,正好和奇石峭壁的自由筆墨相映成趣。

張大千 潮音洞 局部

這是一幅不像張大千作品的山水畫,正因為讓人感覺到不像,所以更加欽佩張大千的功力。畫來畫去都是一個味兒的作品,很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真正的藝術家不能故步自封,在創作中要有寫實、有誇張、有變化、有感染力,這樣才能百看不厭。

拓展閱讀

千巖萬壑,竟然沒有雄偉霸氣的味道,王時敏繪《蒼巖雨色》

三分鐘,帶您簡單了解明代的行政機構

史海鉤沉,明初關於定都的討論

為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是什麼人

相關焦點

  •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張大千 漁人罷釣歸 這幅《漁人罷釣歸》是張大千晚年的作品,畫中描繪的山水正好和江湖有關,並且從畫風上看是他晚年很少創作的寫意山水。張大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也是有致敬傳統的意思。張大千晚年有眼疾,視力不太好,所以不太畫一些需要線條皴染的作品。根據畫中款識,這是他80歲時的作品,還能保證章法氣度就顯得更加可貴了。
  • 深入寫生,畫出太行山脈雄奇險峻,賈又福繪《無聲的呼喚》
    賈又福幾十次遊覽太行美景,寫生創作,他筆下的太行山雄奇險峻,異秀壯美。這幅《無聲的呼喚》就是賈又福描繪太行風光的一幅佳作,同時也是他的代表作。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近現代畫壇大師李可染繪《桂林山水甲天下》
  • 美術研究|張大千筆繪荷花贈偉人
    題款旁鈐朱印兩方,表現出張大千對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由衷傾慕和崇高敬意,不失為畫家無數荷花作品中的上乘之作。1948年12月,「張大千畫展」在香港舉行。翌年3月初的一天,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女士專程趕到香港九龍亞皆老街,拜訪寓居於此的張大千及其四夫人徐雯波。何香凝是著名民主人士,時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執行委員,集政治家、美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於一身,在海內外卓有聲譽。他和張大千皆是畫家,私交甚篤。
  • 潤祥鑑賞:中國畫派與名家欣賞 564 (海上畫派 張大千山水兩千篇之 31集)
    張大千畫山水講究意境,且擅用筆墨來表現意境。畫面的結構和位置,需要特別注意。張大千在大量臨摹古人畫作的同時,十分重視師造化。
  • 張大千自畫像全集!
    鈐印:張大千、大千張大千寫生水墨減筆肖像畫,講究筆墨,妙傳神情,表現了他寫生肖像的超凡能力。水墨意筆《三十四歲自畫像》,1932年作,大半身左向側面立像,長髯短髮,描繪較細,一筆點睛,十分傳神;意筆淡墨鉤畫肩背部。左側草書題款。
  • 張大千再傳弟子鄭鴻光 鄭鴻光寫意花鳥畫欣賞
    尤其是當代書畫大師的作品,升值空間更大,所以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位當代書畫大師——張大千的再傳弟子鄭鴻光。  隨著時間的流逝,鄭鴻光大師的書畫均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張大千傳統美術史上的畫虎大家層出不窮,但近現代繪畫的頂級大家中卻罕有以畫虎聞名的大師,人人皆知的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這一批名家都沒有一個是以畫虎著稱的,而且,甚至在當代流傳一個關於畫老虎的順口溜: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
  • 傅申談張大千的生平、創作與辨偽
    傅申(澎湃新聞 蔣立冬繪)2010年11月,傅申先生來滬,在陸蓉之老師的引薦下,我得幸在幾天裡四次見到傅先生。多年來,每每與傅先生在一起時,不論是談論古書畫,還是閒聊,總離不開張大千這個話題。高居翰這樣的認知,表示他對張大千了解不夠,不僅對張大千了解不夠,而且對張大千筆墨的能力、筆性了解不夠,只知道張大千很會造假,一看到有張大千的題字,他就聯想起來了。另外,在佛利爾美術館還有八大山人畫的一套冊頁,是非常好的真跡,附了一件還沒有裱的張大千的臨本。
  • 文物大講堂|如何識真辨偽張大千山水畫作品
    張大千先生「僅只在他最為滿意的畫作上方得鈴蓋」。「秋日本」不管是從構圖、物象、筆墨、暈染等藝術魅力來說,都在「閏月本」之上。我們從風神氣象上來品味,也更符合張大千先生的本色筆墨,而「閏月本」的用筆、用色、用水有很多地方不類張大千先生的繪畫特點。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內容摘要]本論文首先介紹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歷史,進一步分析了其在現代社會的表現方式,最後總結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創新與傳承。中國畫在這一時期正式開始由色轉向墨,傳統筆墨的表現方式和手法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空間,為後期中國畫筆墨走向獨立的審美體系奠定了基礎。
  • 縱觀張大千各個時期荷花的特點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
  • 【口述歷史•第七季】85歲「好色之徒」邱笑秋:原創川劇《張大千...
    與張大千、陳子莊等四川畫家有共同點:童趣。」梅丹裡還表示,和張大千一樣,邱笑秋的畫體現出強烈的中國風骨。2008年,他出版專著《破墨潑彩張大千》。2019年,在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的時候,邱笑秋還寫了論文《是破墨還是潑墨》(再論張大千晚年變法),此文於張大千5月10日生日那天在《中國藝術報》上全文刊登。也是在2019年,邱笑秋還把早年的《張大千》劇本重新進行了修改。
  • 劉知白的「心像山水」畫是真厲害,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傅抱石的山水筆墨皴法厲害,張大千的混染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位大師劉知白的作品,他筆下的特色繪畫「心像山水」令人佩服,而且嚴格一點來講,影響力其實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 歷史上造園名手,大多擅畫,看看這位先生的筆墨功夫!
    像明代的四大造園家張南陽、周秉忠、計成、張南垣,都精於繪事,我們熟知的大畫家唐伯虎、鄭板橋也是造園能手。在現代,有位先生叫陳從周,大家都把他看作傑出的園林大師,卻忽略了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大家,張大千的入室弟子。
  • 筆墨迎新春,丹青繪華章!遷安迎新春書畫展要開始啦!
    筆墨迎新春,丹青繪華章!遷安迎新春書畫展要開始啦!「筆墨迎新春 丹青繪華章」遷安市2021年迎新春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歡迎廣大市民前來參觀開幕式2020年12月26日上午九點半
  • 麵包塗辣椒 自寫乞食圖 張大千在海外的「川味生活」
    【張大千和弟子孫雲生在八德園。 (孫凱供圖)】張大千旅居海外時,永遠著一襲長衫,講一口四川話。藉助特殊的燈光,觀眾恍如穿梭在大千的夢境,跟隨他的筆墨榮歸故裡。策展人孫凱稱呼張大千為「太師父」,他的父親孫雲生是張大千最親密的門生,追隨師父47年。孫凱12歲就遠赴巴西「八德園」,曾陪伴大千生活了8年。出於對這個晚輩的疼愛,大千將其小名改為「毛江」並賜號「怡勝」,出國遊學還會寫信給「怡勝小友」。
  • 蒼冷渾厚,古意盎然|張倉健山水畫
    他將宋法元意融匯於寫生實踐,把法理、生意匯聚於腕中筆下,勾寫點染之間,另闢出一種古雅渾茫的筆墨意境。可以說,他蒼冷渾厚而又古意盎然的詩畫風格賦予這一境界以強烈的抒情魅力,體現了一種線墨交融的寫意精神自由。我相信以他的刻苦和悟性,他的山水畫很快能夠進入到水墨酣暢而又內含筋骨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