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白的「心像山水」畫是真厲害,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2020-12-24 騰訊網

講創新繪畫對於當代山水畫家來講太難了,想要搞出一套新的繪畫作品更難。但這一點對於老藝術家來講,其實並不難,該嘗試的該挖掘的繪畫方式大家都見過。

傅抱石的山水筆墨皴法厲害,張大千的混染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位大師劉知白的作品,他筆下的特色繪畫「心像山水」令人佩服,而且嚴格一點來講,影響力其實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為什麼專業的畫家對劉知白筆下的作品評價這麼高?原因就是在眾多大師玩盡的繪畫領域之中,站在國畫的領域之中,劉知白還能帶給大家「心像山水」系列的繪畫作品,這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細看劉知白的作品,獨特的繪畫技巧前無古人,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的存在。不仔細看,他的作品就如漫不經心畫出來的,而且融為一體,沒有任何的章法與界線,甚至連筆黑的線條感都沒有。

張大千的染色厲害,但在劉知白的筆下,他的染色真突出,看似乎是左塗右抹的繪畫,但轉眼之間,整個作品中所透露出來的大師手法不可小覷,非常有意境。

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山水畫的筆墨玩法?答案是肯定的,這也證明了劉知白筆下的作品意境之高,他對筆墨山水國畫的理解能力不輸張大千。

高手過招,輸贏往往就是那麼一瞬間,欣賞劉知白的「心像山水」,不是專業的畫家還真看不懂,不懂他從哪裡入手的,不懂他最後結束又是如何收尾的。

他就如江湖之中的高人一樣,對於他來講繪畫從哪裡下手從哪裡結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從第一筆開始,他的作品就已經順勢而生,隨筆落墨有巧然天成之氣,非常厲害。

看了劉知白的作品,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一切都可以打破界限、圓融合一這一個概念了吧。

欣賞他的山水,是因為他玩的是真筆墨,沒有投機取巧的半點意思。筆墨大氣濃厚,又不失氣度,細筆濃墨之間展現自己的繪畫技巧。

難就難在他渾然天成的繪畫天賦上面,沒有筆墨,沒有墨界,獨成一派。這樣子的大師,真不比張大千差,好作品!

相關焦點

  • 山水走獸,張大千樣樣精通,唯獨不肯畫老虎,只因他哥哥一句話
    能夠有此殊榮,這說明他的繪畫確實有著很高的造詣,張大千在山水畫上面特別有成就,他的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不拘泥於框架,隨意使用。他畫飛禽走獸也十分的傳神,民國時期求畫者絡繹不絕,張大千也有很多畫作流傳於世間,不過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張大千什麼都敢嘗試,山水走獸,樣樣精通,西方的油彩他也頗有興趣,但是唯獨老虎,張大千卻從來不肯畫,曾經有一位商人,要花費重金請張大千畫一張猛虎圖,張大千卻堅決推辭,不肯執筆,這究竟什麼原因呢?原來,這都和他的二哥張善孖的一句話有關。
  • 「名家清賞」墨滋山水潤 筆走煙雲生—山水畫家張潤生作品賞析
    13歲跟劉知白先生學習傳統中國繪畫,其後並得到宋吟可、王振中等諸多先生、名家的指導和幫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政協委員、貴州省國畫院原院長、中國北方畫院藝術顧問、貴州省政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貴州省文史館研究員、貴州省國際文化交流學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
  • 潤祥鑑賞:中國畫派與名家欣賞 564 (海上畫派 張大千山水兩千篇之 31集)
    畫中的山水,兼取高遠、深遠二勢,遠處之高山,千巖萬壑,綿延起伏,峨嵋山之奇崛,盡出筆下。近處緩坡,樹木豐茂,有山徑、河流交錯而過。大千此時的成熟,還主要表現在對於筆墨技巧的使用和安排,已能為胸中丘壑而動,積色積墨,皆恰到好處。配合張大千所書七言詩,峨嵋清音閣之山水意境已深入觀者心懷了。
  • 香港郵政發售名家山水作品郵票
    本報香港5月21日電 (記者陳然)香港郵政宣布21日起發行以「香港館藏選粹——至樂樓藏品選」為題的特別郵票,展示張大千、唐寅、石濤等書畫名家的5幅山水作品。  此次用以設計郵品的畫作均為中國畫壇獨一無二的瑰寶,廣為後世傳頌。
  •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張大千 漁人罷釣歸 這幅《漁人罷釣歸》是張大千晚年的作品,畫中描繪的山水正好和江湖有關,並且從畫風上看是他晚年很少創作的寫意山水。畫中有位漁夫緩緩而行,正好切合歸隱的主題。在元代繪畫中,漁夫又被稱為漁父,是隱士的代稱。他們代表著徜徉於山水之間,親近自然的文人情懷。張大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也是有致敬傳統的意思。張大千晚年有眼疾,視力不太好,所以不太畫一些需要線條皴染的作品。根據畫中款識,這是他80歲時的作品,還能保證章法氣度就顯得更加可貴了。
  • 紙上山水,精神表達的凝結——吳木離的筆下山水
    現為國家文化部特聘畫家,新加坡妙華藝術家協會中國區水墨畫顧問,新加坡宣和文物、大唐藝苑中國畫首席畫家。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傑出藝術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大陸「船王」;曾獲「廣東省群眾藝術突出貢獻者」稱號、"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稱號、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 畫說——何大嶽山水作品展開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 12月19日下午,《畫說——何大嶽山水作品展》在西安力邦藝術港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六十餘幅,均為畫家近期新作。陝西美術界著名人士、各界來賓兩百餘人參加開幕式。陝西廣播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銀河主持開幕式。
  • 畫說何大嶽山水作品展西安開幕
    12月19日下午,《畫說——何大嶽山水作品展》在西安力邦藝術港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六十餘幅,均為畫家近期新作。陝西美術界著名人士、各界來賓兩百餘人參加開幕式。陝西廣播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銀河主持開幕式。
  • 汪採白:對傳統青綠山水的再創造
    關於這兩個創作階段的劃分1978年汪世清在給汪孝文的信中講到:「採師畫至三十年代而境界益高,已臻上乘。然二十年代作品,今存《採白畫存》一冊,共收二十一幅,筆墨功力已深,秀逸澹遠之風格已備,均有可觀也。」歷史上畫黃山之最著名者要數漸江、梅清、石濤、雪莊等,近代的賀天健講:「漸江的黃山之質,梅清得黃山之影,石濤的黃山之靈。」
  • 【保利拍賣2020秋拍】雲霄雨霽,彩徹區明——張大千山水佳構清賞
    《張大千精品集》,第40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2.《中國書畫作品集(二)》,第192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說明: 此作品由北美華人藏家早年於美國經營畫廊期間直接得自於畫家本人。後將作品帶回上海家中,珍藏至今。
  • 畫中窺見大美張家界 張伯遠·張家界山水畫作品分享會舉行
    12月28日下午,「慶祝改革開放40年——張伯遠·張家界山水畫作品分享會」在湖南省國畫館舉行。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記者 袁思蕾 施文 夏君香)「張家界不好畫,但他卻畫出了自己對張家界的理解,讓人眼前一亮。」12月28日下午,「慶祝改革開放40年——張伯遠·張家界山水畫作品分享會」在湖南省國畫館舉行,與會嘉賓對張伯遠作品的藝術價值給予了肯定,並深入交流張伯遠其人其畫。
  • 張大千長孫女繪畫欣賞,作品總價值超9個億,藝術成就勝過爺爺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在中國繪畫史上相當的高,與齊白石一樣,老人家可以說是山水國畫的代表人物,算是一座繪畫界的「高峰」 普通人一般無法超越。
  • 於是有了觀畫作之景的山水,感受了真山水的意境美
    中國藝術美學主張:主體對客體「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認知方式,是直覺性、模糊性、整體性。審美主體運用視覺、聽黨、觸覺感官進行感性體驗,然後運用直覺思維進行「體悟",即把自己的情感、觀念投射到客體上,自己的心靈與客體內在本質相交融。
  • 箏哥藝述丨宋國良之青綠山水:一幅三尺小畫也需耗七日!
    作品發表刊載:香港「收藏家」畫刊,「中國西部名家作品集」,「中國西部大地情」專集, 「當代名家臨摹與創作」,「美術」月刊,「收藏快報」青綠山水專版,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藝術專版,中國嘉德主辦的「收藏報」專刊,中國改革報文化創意《風採》欄目以「青綠山水裡的寫意精神」作專題報導,「國畫大家」期刊,「中國當代書畫家翰墨精品集」,「升值潛力無限的中國美術名家(川渝精英版)」,「巴蜀水墨精英首選投資圖鑑
  • 山水清音——吉林省博物院藏近現代山水畫作品賞析
    整幅作品運筆迅疾,節奏感強,方勁雄健,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畫面墨色的強烈對比,產生了奇特的效果,也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個人面貌。石魯 山水圖《山水圖》,石魯以水墨表現形式描繪了秦嶺山川之景象。近景焦墨山林與遠山淋漓溼潤形成鮮明對比,空間的空氣感與密實的灌木叢相互襯託,荊棘滿布之中既可感到密不通風的原始自然之態,山谷間留白進山小道伸向畫心,不僅使畫面「透氣」,也使雜密的山林感到雜而不亂,把秦嶺山川特殊的自然地貌表現得神形備至。
  • 渾厚雄奇,筆墨恣意,張大千繪《潮音洞》
    張大千的畫作有一種貴氣,也有一種逸氣,看多了會覺得華美。這樣的印象很難扭轉。對於藝術大師來講,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駕馭多種風格。這幅《潮音洞》是張大千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作品,通過這幅畫,讓你看到一個和印象中不一樣的張大千。整幅作品沒有貴氣,也沒有強調逸氣,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生氣。
  • 張大千與齊白石的壽桃圖,卻因為少了兩隻鳥,價格就差了100倍
    ,且不說他的蝦和山水,這都是世人熟知的事物,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他其他的果蔬類畫作張大千作畫圖同樣本篇的主角還有張大千,他是我國著名的潑墨畫家,其實他是晚年遊歷多國,自歐洲回來才開始作潑墨畫的潑墨畫雖好,但在於山水之間,可以見得張大千的山水畫非常了得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浦君藝術創始人胡桂忠與滿維起合影浦君藝術帶您從滿維起手中取畫如今滿維起的青綠山水在當今畫壇備受矚目滿維起的作品多是以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為創作基地,他長期深入苗家侗寨生活採風,嘉陵秀峰、林木豐茂、水溪串流的苗洞山水風情,給滿維起的創作提供了最好的圖示藍本。
  • 王希孟:一位十八歲少年與心中的山水,表達出寬廣的胸襟
    說到山水畫,很多人能夠想到沈周、張大千,但是在宋代的畫壇上有一個18歲的少年,畫了一幅《千裡江山圖》,堪稱山水畫的典範之作,很難想像一位18歲的少年有如此手筆,所表達的山水氣韻是一般畫家難以企及的。首先,這與當時的書畫氛圍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各種畫法得到了發展,相互融合,這使王希孟從各家汲取精華,受到了趙伯駒、董源的影響,所以他對山水畫有著十足的了解,對畫中的美感傳達有著自己的見解,所以說王希孟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壯闊的山水景象。
  • 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黃君璧花鳥畫作品欣賞
    他早年學山水時喜愛漸江,中年仰慕夏圭,曾臨摹古代名畫數百件,是一位傳統繪畫功力極深的畫家。黃君璧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其致力於山水畫,以畫雲水瀑布為長。 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臺灣畫壇把溥心畲、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是一代山水畫大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他筆下的作品雄偉壯麗,氣勢萬千,雲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