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一位十八歲少年與心中的山水,表達出寬廣的胸襟

2020-12-15 有文化的小哥

說到山水畫,很多人能夠想到沈周、張大千,但是在宋代的畫壇上有一個18歲的少年,畫了一幅《千裡江山圖》,堪稱山水畫的典範之作,很難想像一位18歲的少年有如此手筆,所表達的山水氣韻是一般畫家難以企及的。

這個人就是王希孟,當時的王希孟在十多歲的時候進宮學習繪畫,被宋徽宗發現了他的才能,並且加以指導,在十八歲的時候創作出山水畫的精品之作《千裡江山圖》。繪畫到了宋代,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因為宋徽宗注重書畫發展,培養書畫人才,這時候各種書畫風格、主題,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但是在山水畫上,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是難以逾越的高度。關於王希孟的記載很少,甚至連他的生卒年也沒有詳細的記載,唯一讓後人記住的是他的這幅畫。這幅畫長度12米左右,畫面中山峰高松雲霄,氣勢連綿不絕,將浩渺的山川河流融入到方寸之間,顯示出王希孟精湛的書畫技藝。

整幅畫可以分為五個部分,每一個部分既可以單獨成畫又可以前後銜接,成為一個整體,凝練概括,很難想像這位18歲少年的審美高度。其實這幅畫的美不僅僅體現在表面形式上,更體現在王希孟的美學思想上。

在繪畫上有著這麼一個說法,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王希孟真的見過這些真實的景象嗎?王希孟是不是有過遊歷山川的經歷呢?這些都是後人的疑問,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為什麼能畫出這麼一幅傳世之作呢?

首先,這與當時的書畫氛圍有很大的關係,當時各種畫法得到了發展,相互融合,這使王希孟從各家汲取精華,受到了趙伯駒、董源的影響,所以他對山水畫有著十足的了解,對畫中的美感傳達有著自己的見解,所以說王希孟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壯闊的山水景象。

在創作上,王希孟沒有拘泥於古人,而是有著自己的藝術標準,雖然王希孟不一定走遍山川河山,但是他對自然中的山水應該有過寫生經驗,所以才能夠把自然中的景象與心中的美學標準結合的恰到好處。

筆下所畫的景象,從頭至尾連綿不絕,波瀾壯闊,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王希孟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因為筆下的景象是一個人內心修養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一個人胸懷和品格的表現,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畫出這麼大氣磅礴的畫作。

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往往只注重繪畫的表面形式,不論工筆還是寫意,追求一種表面的瀟灑順暢,忽略了畫中的境界和內涵,和王希孟相比起來,要遜色很多。

《千裡江山圖》局部

這位十八歲的少年,在創作完《千裡江山圖》之後不久離開了人世,這也是發現唯一的一幅王希孟繪畫作品,這足以讓王希孟立足於畫壇,並且受到後人的稱讚和學習。

相關焦點

  • 這幅山水畫近12米長,被稱為傳世之寶,是出自一位18歲少年之手!
    說到傳世名畫,大家可以說出來很多,但是有一幅畫被稱為傳世之寶,被歷代文人雅士稱讚不已,並且出自一位十八歲的少年之手,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疑問呢?其實大家不用質疑,這幅畫就是《千裡江山圖》,是王希孟在十八歲的時候所作。
  • 宋代畫家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幅員遼闊的帝國版圖
    中國古代很少有像王希孟這樣的畫家。少年成名,技法不凡;可他成名即逝,相當可惜。王希孟作為畫家群體中早慧的特例,有一幅名為《千裡江山圖》的青綠山水作品傳世。史料對王希孟的記載頗少,不過此圖的題跋卻對王希孟做了簡單的介紹,我們不妨從此下手,了解這個天才少年的一些故事:「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踰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
  • 十八王希孟、八十黃公望:人生迥異,卻不約而同在下苦功夫……
    更令人讚嘆的是,畫它的王希孟,只是一個十八歲少年。 而《富春山居圖》出自元代的黃公望,他仕途失意,繼而棄官歸隱,一度想當道士。最後,他拿起畫筆,自學成才。歷經四年,終畫成了這副曠世名作。提筆的那一年,他正好八十。 煌煌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世名畫才堪堪十幅。平攤下來算,可謂五百年一遇。
  • 孤篇橫絕——評王希孟和《千裡江山圖》
    【延伸閱讀】《局部》第一期,丹青老師由《千裡江山圖》開聊,帶我們認識18歲的王希孟以及重新認識「童年」。
  • 這幾個星座個人能力強,胸襟寬廣,一般人比不上
    事實上,這是對獅子座的誤解,論胸襟還沒人比得上他們,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們的表現一定會讓那些曾經小瞧過自己的人後悔。由於獅子座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配得上心中的目標,自然不會讓自己小氣,被人瞧不起。就個人能力而言,獅子座不會輸給其他人,至少比他們周圍的大多數人都強。
  • 滄州文化名人張愛民:山水胸襟出畫卷,人居河海富滄州
    滄州文化名人張愛民山水胸襟出畫卷,人居河海富滄州趙剛在和滄州李金臺先生交流時,他向我推薦了一個網名為靈鼠臥牛的滄州書畫名家這是一組山水畫作,我頃刻之間就被畫作深深地吸引住了,從畫作的落款中我才知道,靈鼠臥牛原名叫張愛民。之後,由李金臺先生牽線,我和張愛民先生互加了微信。張愛民,字艾民,號臥牛,1961年出生於河北省滄州市,畢業於滄州師範學院美術系、河北大學美術學院,拜林墉先生、祁兆繁先生、張立辰先生等為師。
  • 傅抱石:山水畫可以使人胸襟寬廣,山水畫是品格和精神的融合
    到了第二個時期,傅抱石結合油畫之中的技法,把西畫中的精髓融入到了傳統的筆墨之中,創造出了抱石皴,同時提出山水畫的人文精神,認為山水畫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描摹,而是體現一種精神和畫家本人的人格,所以他說畫山水畫可以使一個人的胸襟變得寬廣。
  • 王之渙最寫景的一首詞,雖然只有20字,確卻抒發作者寬廣之胸襟
    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給讀者塑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一部佳作。黃鶴樓的舊址在山西永濟市,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這首詩是歷代傳誦的寫景名詩,描繪了大好山河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登高遠望時所表現出的寬廣胸襟和遠大抱負。
  • 這才是宋代青綠山水畫風!
    高度發達的採礦業以及精細的手工加工業,為宋代青綠山水的復興提供了色料的物質基礎。北宋晚期的王詵、王希孟到南宋的趙伯駒、趙伯驌兄弟,都是青綠山水畫名家。北宋末期出現的《江山秋色圖》(趙伯駒作品)和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分別是小、大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
  • 18歲天才少年的遺世之作,一生只畫了這一幅,火了一千年
    而在中國繪畫史上,有位18歲的天才少年,只留下一幅遺作,也好比《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兩宋,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不為過。宋徽宗第一次見這幅畫時驚嘆:「朕十八歲時,斷然畫不出此等青翠河山,此方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
  • 盧禹舜|法備藝臻 百代標程——談宋代山水
    李成、範寬皆師從五代北方山水畫派,但因所處地域的不同及胸襟氣質的差別,在宋初山水畫壇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他們都在忠實自然的基礎上,為山水畫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把北方山水畫派推向一個新水平,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
  • 《十八歲出門遠行》:另類青春仿夢小說,餘華對迷茫少年的警醒
    餘華單單用簡單生動的語句,就勾勒出一個幼稚天真迷茫的十八歲少年,期待著外面的世界,卻遭遇了欺騙、掠奪和暴力,不由地讓人想起曾經那個傻乎乎的自己,和現在這個經歷了社會人情冷暖而滄桑的自己。小說講述了十八歲的「我」為了認識世界而出門,在尋找旅店的路上,搭上了一輛汽車。可後來車拋錨了,車上的蘋果被人全搶走了,自己還挨了打。
  • 清華大學最小博士生僅十八歲,自古英雄出少年,祖國的希望,加油
    2000餘名精英成為清華園的新住戶,其中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有十八歲,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八歲的天才是祖國的希望,願你們能成為國之棟梁,為祖國譜寫華章! 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呢?
  • 11歲少年捐光壓歲錢,「豆狀元杯」見證小朋友的大胸襟
    核心提示「朗讀冠軍」、「河南廣電全媒體小記者」、「小小曲藝家」……11歲的少年段淳曦早已成了全家人的小偶像。最近,他在第二屆「豆狀元杯」小學生創意寫作大賽中再次獲獎——9位評委清一色給出了最高評分檔:優秀。錦峰有使星,光芒夜燭天。
  • 山水紋飾前半生:由紙絹到瓷器,文人筆墨的「自娛」與「娛人」
    帳內都督展子虔一幅《遊春圖》,布局豁達、層次豐富,有咫尺千裡之趣,展現出豐腴蒼茫的文人心境。這也是目前保存下來的最早的山水捲軸。天才少年王希孟的一幅《千裡江山圖》,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王希孟《千裡江山圖》此時,一位名垂青史的文人卻因為不受「保守」和「改革」兩派待見,被排擠出京,他就是蘇軾。
  • 中年人的附庸風雅,復刻版王希孟《千裡江山圖》
    這幅畫來在宋朝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由藝術家的禮物公司進行專業復刻製作的。之前沒聽說過王希孟這位古人,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於是網上搜了一下,好傢夥,這夥計來頭不小而且神秘,算是宋徽宗的親傳弟子吧。總所周知,不想當書法家的皇帝不是好畫家,說的就是宋徽宗這位渾身長滿藝術細菌的皇帝老兒,他親自點撥王希孟,可謂孜孜不倦。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詞,尤其是最後2句,寬廣的胸襟不見來者!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文人。他在當時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包括詩,文,詞,賦,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同時,蘇軾又經歷磨難重重,宦海沉浮漂泊,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塑造了蘇軾洞悉社會和人生一切真諦的能力,使得他對社會和人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在他的文學創作中處處展現,始終表現出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激勵著無數後世文人前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篇《浣溪沙》,便是蘇軾身臨逆境卻又滿懷曠達樂觀精神的極致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