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抑鬱症的原因和治療

2020-12-20 寶寶知道

據調查顯示,有98%的準媽媽都會在孕晚期產生焦慮心理,但只要這種負面的情緒及時排解了,問題就不大。但一些準媽媽沒法愉快的度過這一難關,導致心理焦慮越來越嚴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準媽媽得產前抑鬱症?

1、怕寶寶畸形。由於缺乏孕育的經驗,一些新手準媽媽可能就會很擔心寶寶的健康,看了某些負面的新聞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2、缺少聊天的對象。一些準媽媽可能性格比較內向,本身沒什麼朋友,所以遇到很多難以應付的事情時,由於得不到幫助,情緒就變得消極,最終患上產前抑鬱症。

3、身體不適。到了孕晚期,一些準媽媽可能會有各種不適症狀,不比如水腫,這樣就容易讓自己比較焦慮、煩躁。

4、和家人相處不好。懷孕其實意味著準媽媽放棄了許多自己的東西,比如事業,此時可能會比較不開心,加上擔心老公在外面沾花惹草,或者當自己處理不好事情時,就會埋怨老公,埋怨家人,而家人也沒有給予足夠多的關懷,最終導致準媽媽很抑鬱。

產前抑鬱症對準媽媽的影響還是蠻大的,準媽媽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傳遞給胎寶寶,這樣可能會影響胎寶寶的發育。如果準媽媽一直走不出來,不但會連累胎寶寶,還會對自己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準媽媽應該如何緩解產前抑鬱症?

放鬆心情

準媽媽有時候可能過於敏感了,而當自己受了委屈後,又不和家人溝通,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許多不愉快,這樣勢必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準媽媽可以做一些放鬆身心的運動,比如瑜伽、散步。

多和另一半、朋友傾訴

準媽媽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最愛自己的人就是老公了,所以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可以和老公談談,甚至是指正老公的不當之處。當然除了老公以外,你還可以依靠你的朋友,平時和她們出去逛逛街,不整天悶在家裡。

控制情緒

想辦法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並且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凡事多看開點,不要為了小事傷神。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產前抑鬱症怎麼治療 會有後遺症嗎
    產前抑鬱症怎麼治療  產前抑鬱症比想像的要普遍,如果孕媽發現自己懷孕後出現焦慮、易怒、持續性憂傷的症狀,那很可能患上了產前抑鬱症
  • 產前抑鬱症的症狀
    點擊查看 產前抑鬱症的症狀。產前抑鬱症常發生於6-10周或開始為分娩作準備的孕媽媽,鹽城艾琪兒醫院專家表明,產前抑鬱症比產後抑鬱症的影響來得更嚴重。那麼如何預防產前抑鬱症?這就需要對產前抑鬱症的症狀有所了解。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產前抑鬱症的症狀。
  • 產前抑鬱症和產後抑鬱症的區別
    準媽媽除了防備自己得產前抑鬱症外,還得注意不被產後抑鬱症纏上,話說這個產前抑鬱症和產後抑鬱症到底有什麼區別? 這裡菩提果母嬰專家來為您解析一下產前和產後抑鬱症的區別,以便對症下藥。產前抑鬱症和產後抑鬱症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發生時間不同,產前抑鬱症一般發生在 分娩 前,而產後抑鬱症一般在分泌4-6周內會纏上新媽媽,也有少數新媽媽在分娩後數月患上產後抑鬱症。 其實產前抑鬱症和產後抑鬱症的表現都是差不多的,情緒低落、快感缺乏、悲傷、擔憂、焦慮、煩惱易怒,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悲傷絕望到想自殺。
  • 產前抑鬱症怎麼自我治療?教你實操的方法及步驟
    產前抑鬱症怎麼自我治療呢?產前抑鬱症是近年來高發的一種孕期心理疾病,給無數的孕婦造成苦不堪言的痛苦。當前針對產前抑鬱症的治療主要採用的是藥物和傳統的心理治療,然而藥物治療卻又會對孕婦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擔心對胎兒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而傳統的心理治療又難以短時收效,極大消磨了產婦的耐心和信心。  小雅(化名)就是重塑心靈心理康復中心收治的一名典型產前抑鬱症的患者。
  • 產前抑鬱症有多可怕?《急診科醫生》江主任教你如何預防和治療
    這部電視劇由演員王珞丹、張嘉譯等主演,除了劇情吸引人以外,對疾病預防、治療知識的普及也很有特色,不少觀眾在追劇的同時,學到了很多日常疾病急救和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被稱為是良心之作。隨著劇情的展開和各個主任、醫生的情感線明朗,觀眾們也是跟著體驗了悲歡離合啊!這不,護士吳靚就出現了問題。
  • 郭碧婷疑似產前抑鬱症,比產後抑鬱症更常見
    產前抑鬱症比產後抑鬱症更常見懷孕是婦女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孕婦的心理變化是複雜的,包括作為母親的喜悅和興奮,以及對分娩過程和胎兒的擔憂,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調節自己,就會發展成產前抑鬱症。
  • 這四個方法輕鬆預防產前抑鬱症
    我們都知道,孕媽媽在懷孕期間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處於十分敏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及時最好心理上的調整,很有可能會出現產前抑鬱。那麼產前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呢?如何預防產前抑鬱症?產前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 不光產後,還有「產前抑鬱症」,你知道嗎
    產前抑鬱症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治療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由於藥物容易產生副作用,所以能儘量避免使用藥物就要避免。【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適用於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要根據專業醫生的安排進行服用。
  • 產前抑鬱不可怕!認識產前抑鬱症,了解預防方法減輕孕期壓力
    產前抑鬱症是什麼? 產前抑鬱症是孕婦於懷孕期間,因生理、心理因素影響,出現負面情緒,進而影響正常生活的狀況,且產前抑鬱症可能發生在孕期任何時間。約有14-28%的孕婦患有產前抑鬱症,女性懷孕期間,容易因荷爾蒙的巨大變化,成為患抑鬱症的高危人群。
  • 產前抑鬱症有哪些病症表現?
    大家熟知的產後抑鬱症會對產婦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其實,產前抑鬱症的危害性遠遠大於產後抑鬱症,孕媽媽一定要當心產前抑鬱症來襲。了解一下典型的產前抑鬱症的病症表現,對產前抑鬱症的及早診治和預後效果十分重要。
  • 孕媽產前抑鬱症的"快樂秘方"
    尤其是很多媽媽懷第一胎的時候,對於生寶寶會心生恐懼,這更加劇了產前抑鬱的概率。今天育兒那些事兒懷孕第二講,我們一起來學習準媽媽們產前抑鬱那些事兒~1、 產前焦慮症有哪些表現?根據研究發現,患有抑鬱症的婦女會覺得心情低落,這段上會持續兩個星期或以上。
  • 產前抑鬱症是小病嗎?作為丈夫,你們要了解這些,給她們更多關心
    產前抑鬱症的症狀和我們普通抑鬱症的症狀其實是差不多的,就表現是一個煩躁,情緒的低落,經常容易哭泣,覺得很容易傷心,變得非常小氣,而且對過去感興趣的事情都沒有興趣了。2.產前抑鬱症是怎麼回事總的說來產前抑鬱它可能和這個懷孕以後身體的激素的改變
  • 二胎媽媽患上產前抑鬱症:死才是唯一解脫
    此外,產前抑鬱還會引發準媽媽產生厭食症和酒精、藥物濫用,間接損害母親和胎兒健康。而且,出現產前抑鬱的母親更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1、情感脆弱,不願獨處產前抑鬱症患者往往表現出比平常更脆弱的情感,對丈夫的依賴性更強烈,總需要人陪伴,無法忍受孤獨的感覺。行為表現在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斷電話、簡訊、上網聊天等方式和其他人保持聯繫,讓自己存在安全感。
  • 警惕產前抑鬱症
    問診過程發現,鄧娟因為過分擔心胎兒的健康狀況,焦慮成疾,患有產前抑鬱症,需要及時接受心理輔導。生物因素以及心理社會因素都容易給孕婦情緒帶來困擾生育是一段特殊的日子,懷孕後,女性體內雌激素短期內迅速上漲,和孕前相比,多數女性懷孕後都變得脆弱而敏感。除了這一生物因素影響外,基於對胎兒發育的擔憂、生產過程的畏懼等因素,都給孕婦情緒帶來一定困擾。
  • 產前抑鬱症有多可怕?《愛情公寓5》給你答案
    陳美嘉堵在門口和呂子喬吵架,各種肢體表現,脖子青筋暴起,眼睛裡淚珠閃爍,看得人十分可怕,不經歷的人是不會了解到的,有不少感同身受網友對此直呼:太真實!產前抑鬱症就是這麼可怕。 ,造成的產前抑鬱症。
  • 產前抑鬱危害大!解析為何職場孕媽更易得產前抑鬱症
    對於「抑鬱症」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而近些年,由於抑鬱症帶走的生命也在日益增多,所以對於抑鬱症,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咱們的孕媽媽。說到這,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產後抑鬱症」,但對「產前抑鬱症」這個知識點卻不是那麼了解。
  • 懷孕後,老公說他得了產前抑鬱症
    ,他可能得了產前抑鬱症了.每天上班,下班總是想著我怎麼樣怎麼樣了,完全沒心思上班.沒有看到我就心裡發麻....定不下心來,看電視上網都穩定不來心情.....有時晚上我起來上洗手間,就會看到老公很緊張的醒來,真不明白,怎麼他得了產前抑鬱症了?.....
  • 孕婦懷孕9個月,凌晨離家失蹤50天,什麼比產前抑鬱症更可怕?
    是什麼讓她寧願選擇一個人離去也不願和家人呆在一起?根據其丈夫的發現,可以推測原因有以下幾點:1、猜測患有產前抑鬱,導致孕婦做出不合常理的舉動「終於可以放下,這三十多年狗一樣的人生終於可以結束了,解脫了。」
  • 孕婦產前抑鬱的原因有哪些?
    產後抑鬱是比較常見的,也是大家所知曉的,除了生理上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情緒不穩定之外,產前心理也是會影響孕婦患上產前抑鬱的。孕婦產前抑鬱的原因有哪些?出現產前抑鬱怎麼辦?有哪些症狀,其實有些症狀是可以察覺的。我們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
  • 男人也會得產前抑鬱症,準爸爸同樣需要愛
    最近有科學研究表明,男性並不是產前抑鬱症的絕緣體。之前一直被忽視的準爸爸心理健康問題,終於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本文為編譯,有部分刪節。作者:Erin Schumaker 來源:《赫芬頓郵報》有10%到20%的女性會在懷孕期間患上抑鬱症,這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實,醫學界始終在尋求對策,相關的研究與討論也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