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也能唱出"天籟" "好聲音"可後天練成

2020-12-15 大河網

  眼下最火的選秀節目要數《中國好聲音》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唱出驚豔四座的「好聲音」。但是,有專家說,沒有一個出色的歌者從唱歌的第一天起就擁有真正的好聲音,如果天生五音不全,這個願望還能夠實現嗎?有沒有可能通過對發聲器官的後天訓練來得到動人的歌喉呢?專家為您揭開「好聲音」的秘密。

  說到好聲音,也許有人會理解成天生的好嗓子。當然,遺傳賦予的優質的生理結構讓好的聲音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沒有一個出色歌者從唱歌的第一天起就擁有真正的好聲音,好聲音是一定要通過練習才能獲得的。其實,最終站上《中國好聲音》舞臺的,大多是常年自我練習,或者接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甚至是已經有了一定演出經驗的人。

  聲音是如何發出的

  好聲音的評價屬於藝術範疇,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儘管如此,無論是外行還是內行,對於好的聲音還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

  中央音樂學院嗓音研究中心主任韓麗豔表示,從醫學的角度,聲帶是光滑的,沒有充血、水腫,沒有任何病變,就是好嗓子。但是,先天有好的發聲器官不一定就有好聲音。在這個過程中,受過訓練與沒受過訓練、有樂感沒樂感、用心不用心,都關係著聲音出來的最終效果。

  南京醫科大學解剖研究室教授丁炯介紹說,人體直接參與發聲活動的器官由呼吸器官、發聲振動器官、共鳴器官、語言器官與聽覺感受器官等五部分組成。呼吸器官由口、鼻、喉頭、氣管、支氣管、胸肋、肺臟、橫膈膜、腹肌等組成。歌唱時完全依賴這些器官進行吸入與呼出空氣的循環交替,來完成歌唱活動的全過程。肺臟是呼吸的中心,在肺臟與腹腔交會處,有一層韌性很強的隔膜,叫橫膈膜,這是極其重要的歌唱呼吸器官。而發聲振動器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喉頭聲帶,沒有這一部分參與,再好的聲音也出不來。

  丁炯說,喉位於頸部中央,上接咽腔,下續氣管,由5塊喉軟骨構成——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會厭軟骨和成對的杓狀軟骨。它不僅是氣體進出的門戶,也是人類發音原動力器官,成年男性的喉長約4.4釐米,女性長約3.6釐米。

  5塊軟骨是喉的支架,就相當於身體的骨骼系統,只不過這個骨骼是「軟骨」,在支架上,還有關節和肌肉,而軟骨主要靠關節相連,運動則是靠肌肉帶動。

  雖然有5塊喉軟骨,但其實和聲音相關的,大體是甲狀軟骨和杓狀軟骨。每條聲帶的前端附著於甲狀軟骨,後端分別連著兩側的杓狀軟骨。「就像小提琴,聲帶就好比小提琴上的弦,而這根弦兩端固定的地方就是甲狀軟骨和杓狀軟骨。」韓麗豔說。

  甲狀軟骨和杓狀軟骨是可以活動的:呼吸時分開聲帶,發聲時則使聲帶閉合,並拉緊它們。聲帶是一個彈性結構,通過周圍喉肌和喉軟骨的協同牽拉作用,可延長約50%。

  「聲音的大小和音調的高低其實就和這兩塊軟骨相關,發聲時,聲帶這根弦拉得是鬆弛還是緊繃,決定了音調的高低;而兩塊軟骨的距離,則決定了聲音的大小。」丁炯說,人們之所以可以聽到很有質感的聲音,是因為聲音發出後,還要產生共鳴。歌聲共鳴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與各竇組成。其中胸腔、鼻腔屬於不可調節的固定共鳴腔;而喉腔、咽腔與口腔屬於可調節的可變共鳴腔。歌唱時,聲帶所產生的震波,一部分順喉室、咽腔、口腔、鼻腔、頭腔各竇去形成共鳴,而另一部分則順氣管到支氣管(胸腔)去形成共鳴。

  聲音是如何分好壞的

  正是靠這些器官的緊密配合,聲音才得以發出,但是我們聽到每個人的聲音卻千差萬別,有的好聽,有的不好聽,這就不光是生理結構的問題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發聲的原理。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音樂教師陳家蘭在聲樂方面已經有32年的教學經驗。她介紹,歌聲可以分為物理屬性與心理屬性。聲樂學上認為,物體振動具有三種物理屬性,即頻率、振幅和振動成分。由此對應在聽覺感受上,也產生三種心理屬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

  歌聲的振動頻率即聲帶每秒鐘振動的次數。一般而言,在產生振動時,聲帶形狀越長、越厚、越鬆弛,聲帶振動的次數就越少,發出的聲音越低沉;聲帶形狀越短、越薄、緊張度越強,則聲帶振動次數越多,發出的聲音越尖銳。比如女性的聲帶比男性的聲帶更短、更窄、更薄,因而音區比男性天生高一個八度。

  音量主要取決於聲帶振動的振幅。強音量是聲帶作較大幅度、較寬振動的結果,而弱音量則是聲帶作較小幅度、較窄振動的結果。一般而言,平時說話時,聲門下的氣壓在呼氣時在667pa左右,而歌唱發聲時則迅速增至5.3kpa-6.7kpa左右。因此,聲門下氣壓大,聲帶振幅大,聲音就響亮。

  陳家蘭說,音色因人而異,而對於同一個人來說,音色可以算是固有屬性,較難改變。「音色主要和聲帶以及發聲方式相關。」發聲方式主要是後天的一些訓練,因此,說話聲音動聽與否,有時不純粹是天生的。

  「出生在演員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會得到正確的發聲訓練;而從小生活在有濃重方言家庭的孩子,不僅得不到正確的發聲訓練,如果再喜歡大喊大叫,聲帶可能會有小結,聽起來嘶啞,那整個人說起話來就難聽了。」陳家蘭說。

  科學方法助力好聲音

  雖然人的聲帶天生是有區別的,聲帶的厚薄造成了音色的不同。但不同的發聲方法,也會導致聲音的區別。比如學唱歌、學播音的,說話的聲音就會和普通人有很大區別。另外,有些人雖然嗓子天生不錯,但因為不好的發聲習慣,比如噎著嗓子說話,聲音也就不那麼好聽。

  陳家蘭認為,如果聲帶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病變的話,經過後天的練習,資質平庸的人也能唱出「天籟之音」。這種練習大致包括兩個方面:

  1.學著「聞花香」,練習胸腹式呼吸方法。2.不斷練耳、試唱,練出「音樂的耳朵」。

  在陳家蘭看來,學唱歌,第一要務是學呼吸。

  平常人說話,主要是口腔產生共鳴,但因為嘴巴張開不大,空間不夠,因此聲音不嘹亮、空曠。對於歌唱家、播音員、配音演員來說,他們的聲音之所以「好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胸腹式的科學呼吸方式。什麼是胸腹式呼吸?陳家蘭解釋,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就好比一個人正在聞花香,在吸入空氣的同時,腰也隨之擴張、膨脹起來,人們此時會發現,腰帶緊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保持住呼吸,腰間也保持膨脹,然後慢慢吐氣,不要一下子洩氣;等一句唱完,再將這個過程重複,唱下一句。

  在這個過程中,唱歌的人會感覺到,身體裡的氣息像拉彈簧一樣分為兩邊,一邊的氣被提起,一邊的氣「沉丹田」。在氣往下沉的同時,人們應將一般總是耷拉著的軟顎(口腔上方,硬顎與扁桃體之間的部位)提起、舌根放下,讓更多的氣被放出來。氣息衝擊聲帶,發出來聲音就會變得圓潤好聽。

  陳家蘭指出,唱歌時,特別是美聲、民族唱法,用氣顯得非常重要。而除了使用胸腹式的科學發聲方法,帕瓦羅蒂、彭麗媛這樣的知名歌手之所以能飆出如此高音,還在於他們胸腔、口腔,甚至頭腔產生共鳴。

  電影演員讀臺詞時,主要是胸腔、口腔產生共鳴,而歌唱家唱到高音,還會在頭腔產生共鳴。此時聲音越高,氣就越往下沉,用的氣也就越多。

  學會了如何呼吸,還得練習如何快吸快吐、慢吸慢吐、快吸慢吐、慢吸快吐。將這些練熟,人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歌聲已經與之前產生了很大的區別。

  五音不全是耳朵的問題

  韓麗豔說,有的人嗓音條件不錯,但「五音不全」,發出的音總是不準,「其實,這並不是嗓子的問題,而是耳朵的問題,聽不出音高。」在很多時候,如果將同一首歌聽上十幾遍,大部分人就基本會唱。可有的人唱得準,有的人就「根本不在調上」,根本原因在於,後者的聽覺「有問題」——耳朵聽進去後,自己想像出一種音高加以模仿,可因為開始就聽得不對,因此模仿出來的也是錯的。聲樂老師們把這種情況稱為「沒有音樂的耳朵」,也就是天生的音準不行。

  不過,哪怕就是這種情況,後天也可以糾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聽,一句一句跟著重複。一邊進行不斷練耳、試唱的訓練,一邊自己琢磨著聲音是對還是錯,音準的問題便可以慢慢得到修正。

  陳家蘭建議,如果普通人想自己練習唱歌,必須首先學會呼吸,「聞」進來後,開始發聲,同時注意保護嗓子,如果發現嗓子疼痛,說明發聲方法可能不對;其次是經常聽歌、模仿,一句句地琢磨聲音對還是錯,並注意音準、節奏;最後還要關注吐字,口腔打開、字正腔圓地進行歌唱。在這樣經常性的訓練下,普通人一般半年就能見到成效;在老師指導和帶領下,三至四年便可以達到進行小範圍演出的水平。

  「除了天生的聲帶損傷,一般人的聲帶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會存在差異,因此,後天的努力是可以唱出令人驚豔的『好聲音』的。」陳家蘭說。此外她也提醒家長,如果在嬰兒階段,孩子哭的時候聲音太高、時間太久,可能會造成聲帶損傷;而小朋友平時亂喊亂叫,也可能會「叫壞了嗓子」,使得聲帶發生病變。如此一來,後天則不太容易修復,孩子的一副好嗓子,將來可能就一直沙啞下去了。(綜合《現代快報》、《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聲部鑑定才能唱出「好聲音」
    近來,隨著「超女」「快男」「好聲音」「好歌曲」等聲樂節目的比賽和熱播,使得音樂愛好者,尤其是眾多懷揣「成名成家」夢想的年輕人奮不顧身地投入到選秀熱潮中。  但在這些熱衷追求音樂的「發燒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了解什麼樣的歌曲是適合自己的,不清楚以自己的嗓音條件能夠駕馭和演繹哪種類型的音樂,從而導致比賽失利,甚至聲帶受損。
  • ​如何 拯救五音不全的自己
    唱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天賦,許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很高的歌唱天分,也有不少人一直都被自己的「五音不全」所困擾。究竟五音不全是天生使然還是可以後天彌補的呢?針對種種問題,已經有不少聲樂學校開設專門的課程,矯正發音,作氣息訓練,事實證明,通過後天的練習和訓練,的確可以使五音不全的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這對於喜歡唱歌卻又總跑調的人來說,的確是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在這裡也奉上一些矯正發音以及訓練歌唱的方法,希望能對唱歌不是很好的人有所幫助。
  • 【電科技獨家】天籟K歌音樂排行榜——中國好聲音
    在這樣一個明媚的下午,電科技給大家帶來天籟K歌的榜單,讓我們一起回味上周的「中國好聲音」。 「緣」來對唱愛情的角色裡,演繹的是一場《錯過的情人》,卻留下了唯美失落的場景,紅顏已盡惟嘆《錯過了緣分錯過你》卻沒能回眸說「珍惜」,天使一樣的灑脫又何來《笑著說分手》後的失意
  • 生活中的小技巧,用對了,你也能唱出好聽的歌曲!
    B唱:清清的湖水,你的腳步流浪在天涯,我愛你,你卻愛著他,我決定你就我……A說:停、停停、停停停……實在受不了,唱什麼亂七八糟的,你串燒啦,五音不全,要命!為了能讓我們喜歡唱歌的朋友們,能唱出好聽的歌曲,下面總結一些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 五音不全的人有權利唱歌嗎?
    雖然我們這些生於七十年代普通家庭的人,少時根本就沒有多少機會能接觸到這些樂器的機會,但是莫名的就是喜歡。以至於大學時,自購了一管兩元錢的竹笛,就著一張簡單的使用說明書便胡亂吹奏起來,沒想到練了一段時間,竟然也能吹出歌曲來了,雖然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但大致的旋律基本上還是能聽出來的,越發信心十足,陸續又買了口琴、吉它等,但是練得最好的還是竹笛,最差的是吉它,因為吉它和弦太費手指了,我根本就用不上力,所以到現在,我也沒辦法彈好吉它喲。
  • 唱歌技巧:改正唱歌五音不全的小技巧,學會了你也能唱出好聲音!
    說起五音不全,其實很多的零基礎的初學者在唱歌時聽了自己的錄音後就一臉苦澀,難以想像錄音中那個刺耳又難聽的聲音居然是自己發出來的。 其實唱歌本身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同時如果你刻意去壓著嗓子唱,反而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聽起來會異常的怪異,讓人感到難聽。
  • 唱歌五音不全的人,擁有它瞬間變身麥霸
    不管唱的好與壞,讓自己開心最重要!音樂可以提升幸福感、使人心情愉悅,唱歌也是如此。但是 "工作壓力太大啦!"我們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聲!工作的壓力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於是去KTV唱歌成了釋放壓力的最好方法!不管唱的好與壞,讓自己開心最重要!
  • 秀出你的天籟之音,實用K歌麥克風讓你想唱就唱
    但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口就能唱出天籟之音,總有一些五音不全的人唱歌容易跑調音色不佳。不過這也不是沒有方法能夠改善,比如選擇一款出色的麥克風,不僅能夠優化聲效調節音質,還能營造出超有感覺的音樂氛圍,讓你自在發揮展示亮麗的歌喉。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功能實用音質出色的K歌麥克風,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款式吧。
  • 五音不全、唱歌跑調會遺傳給孩子嗎?如何避免孩子長大後五音不全?
    我們之前也做過幾期與音樂相關的選題,每次都會收到這樣的留言:「我五音不全,會不會遺傳給孩子啊?」「我五音不全,都不敢唱兒歌給孩子聽,好苦惱……」「我五音不全,有什麼辦法能幫助孩子別像我一樣樂感不好呢?」
  • 五音不全的人,可以通過學習唱歌不跑調嗎?
    有網友問我:五音不全的人,可以通過學習唱歌不跑調嗎?唱歌跑調五音不全,確實對你的社交產生了影響,對你的信心有較大打擊。但是,不要害怕,任何五音不全都會通過後天矯正的。我就通過以下辦法告訴你怎樣去做。五音不全者再其次,你是真的跑調,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跑,好,看下面:
  • 沒聽過這八首歌,不足以談「天籟之音」
    「天籟之音」的呈現方式也比想像中多樣或高亢穿透或搖滾動感四位天籟歌者竭盡所能 用心演繹賦予藏族民歌新生命他們唱盡高山、草原、溪水、天空《卓瑪》山歌也能唱出國際範兒——扎西尼瑪弦樂、民族樂、流行樂的完美融合造就了《金色殿堂》的恢弘大氣當大鼓敲響
  • 「五音不全」挑戰金鐘 彝族小夥歌聲讓人感動
    金鐘獎北京賽區選手「五音不全」  深圳衛視中國流行音樂金鐘獎北京賽區日前正接受地面報名,自開賽以來,金鐘獎一直強調歌手要專業,想要拿獎兩位來自北京齊魯音樂學院的彝族小夥馬建鵬和徐航此次組成「五音不全」組合報名,特別以自嘲和謙虛的心態向專業大獎發起衝擊。  「五音不全」組合平均年齡才18歲。別看兩人年紀不大卻有豐富的演唱經驗。2007年與上屆金鐘獎冠軍阿魯阿卓合作演出;2010年又分別參加快樂男聲,並得到成都賽區第一、第二張PASS卡。
  • 「唱歌跑調,五音不全」,英語口語怎麼說
    緊張的工作之餘,或者是接著酒後餘興,去卡拉OK吼上幾嗓子即可消除疲勞,釋放壓力,又可增進朋友間感情。但是有的朋友五音不全,唱歌跑調、五音不全,就只能當觀眾了。那「唱歌總跑調,五音不全」用英語怎麼說呢?我五音不全。1.I'm tone-deaf.
  • 唱歌跑調的人都是因為五音不全嗎?
    可是,唱歌也並不是人人都擅長,有些人唱歌會跑調,也常被取笑為「五音不全」,那麼,是不是唱歌跑調的人都是因為五音不全所致呢?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唱歌跑調是指一個人唱歌不在調上,不符合聲調標準,讓原本優美的旋律聽起來不和諧。
  • 五音不全的人能學好樂器嗎?五音指的是哪五音
    只要有心,什麼樂器都能學古代有句話叫做「五音不全」,什麼叫做「五音不全」呢,今天就和大家說說。五音不全,也是指唱歌把握不好節奏或音唱不準,還有就是聽力或聽覺存在一些問題的人,這裡得分兩種情況而論。古箏演奏2、聽力有問題的人也不是什麼樂器都不能學的,如果只是聽力障礙,能聽到聲音,可以買個助聽器學習,倘若完全失去聽力了,那只能學習一些有固定音的樂器了,如吉他、琵琶、鍵盤樂器等,
  • 全民K歌聯合華為nova 5,AI智能修音唱出天籟之音
    請點擊輸華為nova5發布會現場演示全民K「AI美音」是一套專為歌唱優化的語音識別系統,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唱出悅耳動聽的歌聲。全民K歌與華為nova5系列手機的此次合作,將智能修音功能載入手機,支持數千首歌曲的一鍵美音,用戶演唱完歌曲之後,打開智能修音功能,就可以智能矯正並優化歌曲的節奏和音準,並且手機和耳麥還可以聯合降噪,從而享受到屬於自己的「天籟之音」。
  • 誰說「五音不全」的孩子不能學鋼琴,掌握這三個方法就可以!
    60年代出生的蔡國慶,三歲就開始學習了鋼琴,憑藉著帥氣的長相和乾淨的嗓音,使他唱出的每一首歌都有著獨特的味道,其個人也是紅遍大江南北。其實,他還有一位顏值不輸他的弟弟。在很多時候,「五音不全」似乎成為決定我們能否有機會去參加一些活動。小時候,小編也是因為這個問題而失去了和大家同臺演唱的機會,甚是懊惱。很多時候,總能聽到這麼一句話「五音不全的孩子可以學音樂麼?」經科學證明,兒童時期正是鍛鍊和培養孩子才能的最佳時期。
  • 官山鎮:「非遺」民歌唱出廉政「好聲音」
    在黨風廉政建設宣教活動中,丹江口市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呂家河民歌為「切入點」,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閃光點」,以民歌中廉潔、向善、孝親、正義等元素為「興奮點」,以「非遺」文化根植於群眾、百姓喜聞樂見為「共鳴點」,讓民歌唱出廉政「好聲音」。
  • 賀蘭山天籟藝術村未來可期
    12月13日,40多位藝術家、手作達人、藝術教育工作者、媒體人、藝術愛好者齊聚,參加「賀蘭山天籟藝術村項目推進與願景規劃研討會」,暢聊在未來的賀蘭山天籟藝術村裡,文化與藝術如何連結更多可能,讓曾經規划過的藍圖如何變成現實。 NO.1藝術村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