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增強記憶能力遵循「熟能生巧」。
記憶是人類適應社會生活的基礎技能,是人類能夠辯證我與同伴、我與自然關係的基礎。人們常說的記憶就是對曾經見過的事物具備再認的能力,記憶能力是個人進行系統性學習、實踐的基礎,生活中常用的記憶方式有機械記憶【也稱死記硬背】、理解記憶、趣味記憶等等。那麼,什麼是記憶,怎樣訓練記憶能力呢?
閱讀是增強記憶能力最便捷的方式
認識記憶
記憶,是人類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存儲的過程、是將自然事物與人類語言文字符號進行對應聯繫的過程、是將外部事物與自我關係形成連接的過程,完整記憶過程通常由識別、存儲、回憶或再認三個環節組成。如果把記憶活動與計算機存儲工作相類比,記憶活動就是完成輸入、存儲、輸出的過程。
1、識別
識記,是個人通過觀察、聆聽、感知等綜合形式對自然事物進行特徵進行區分,對事物的性狀、色澤等特質進行歸類並與人類語言文字的音、行、意進行一一對應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大腦活動將自然語言轉換為人類語言的過程。識別就是人類對自己和周圍事物進行「建檔立卡」的活動,是將特定對象的形體大小、高矮胖瘦、與周圍環境的自然關係等映入大腦,也就是感知到我與自然。對自然進行識別是動物生存、繁衍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完成了對自我與自然的認知,個體才能與自然和諧共存,比如漆黑的夜晚,沒有「夜視」能力的生命體就失去了活動能力;盲人在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就幾乎不可能存活......
識別又可分為有意識別和無意識別,有意識別就是在個體主觀意識主導下進行的識別活動,比如對同伴、食物等關係到生存物質的識別;無意識別就是在不經意間進行的識別,比如人類用火烹調食物就源於無意識識別,人們對自然界中石油、煤都資源的開發利用都源自於無意識識別。簡單的說,有意識識別就是為滿足生存而進行的、以滿足生存為基本目的的識別活動;無意識識別就是在意識之外的觀察發掘。
2、存儲
存儲就是個體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生存需要對識別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歸檔的行為。存儲又分為臨時存儲和長期存儲,就像檔案有些保存幾個月、有些保存10年、有些保存50年、有些長期保存一樣,人類的存儲行為也具有實效性。對生存影響大的信息就會被長期存儲、甚至進化為遺傳特質,比如說進食能力、躲避危險的能力;對生存影響小的事物就會立刻被遺忘掉,比如路邊遇見某個陌生人,他的樣貌就只會被存儲片刻。
存儲的基本功能就是對影響生存的信息形成定式,以便在後續的生活中能夠及時得到補給運用。人類大腦處理信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存儲和遺忘,遺忘就是將那些對生存無關緊要的信息丟棄掉,節省出空間以備後續生活中存儲其他有價值的信息。人類的存儲活動就好比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U盤傳遞信息,將需要的內容存進去,等感覺它對今後的工作沒有太大幫助的時候就將它們刪除。
3、回憶或再認
回憶就是人類對於曾經識別過的事物通過大腦將其再現出來,就如同電腦將存儲在其中的信息通過屏幕展示或者列印出來;再認就是人們對曾經見識過的事物進行再識別,知道他是曾經****的過程。回憶或再認是人類對存儲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調取以識別眼前事物的能力,是人類生存活動中最基本的能力,有了回憶或再認的能力人類才能與同伴兒建立親密關係、才能識別生活中的安全或威脅、才能賞析到自然之美、才能通過學習「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
學習就是系統性的強化記憶
訓練記憶能力
記憶是人識別、存儲、回憶或再認世間事物的能力,是能力就能夠被訓練、強化。
1、信息重現
記憶力是能夠被不斷強化加強的,比如每個人對家人的印象都特別深,這就是因為家人與自己親密接觸的時間最長久,經歷識別、存儲、回憶或再認的次數最多。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基於信息多次重現對記憶印象的強化。生活中,人際關係之所有分為熟人、陌生人,多環境的認知存在陌生與熟悉,其根源都在於相關事物在個人大腦中經歷的識別、存儲、回憶或再認次數不同。
2、信息圖像化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個人對絕大多數事物的認知都是通過觀察完成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生成長的根基。不同人對於同樣事物擁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認知、做出不同的行為,最終產生不同的勞動成果其根源就在於觀察。個人觀察、認知世界的能力開啟了人與人之間生活差異化的第一步,有人看見事物表面華麗的顏色、有人看見物體內部縝密的結構、有人發現物體與周邊環境的融洽協調......觀察是個人「見識」增長的重要途徑,觀察讓個人感知到外界事物相對位置、物體的形體大小、豐富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優美的線條結構......觀察能力是個人獲取知識信息最重要的途徑。
研究表明,人類更容易完成對圖像化信息識別、存儲、回憶或再認。這或許是因為人類認知世界最主要的方式是視覺觀察的緣故,視覺感知佔據人類認知世界的主導位置,人類對自然物體性狀、色澤、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聯繫等等的認知都是基於視覺感知的。因此,在眾多關於記憶訓練的研究中,無一例外的選擇將信息的表現方式圖像化,這也是人們更熱衷於視頻類文娛內容的根本原因,圖像所能呈現的信息量更豐富、能夠自主決定理解形態的空間更大。
3、信息諧音化
人類對於如同順口溜、短詩詞、歇後語等具有極強諧音的信息更容易形成長時記憶。因此,教學活動中也時常將內容諧音化,比如3.14159諧音化為山頂一寺一壺酒.....
實踐檢驗記憶能力
記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記,也就是見過、識別事物,將自然語言轉化為人類語言;第二部分是存儲,是將已識別的信息歸檔、以備後時只用;第三部分是憶,也就是將識別過並存儲起來的信息進行調用。記和憶是生活中相輔相成的兩端,記的目的是為了憶、憶的結果能夠強化記,記和憶中間的紐帶就是存儲。所以,提升個人學習記憶能力的方法就是多記、多憶,也就是多經歷、多練習,所謂「熟能生巧」。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