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正式發布了升級版的管理條例,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同時在清單中新增了38個華為的子公司。這對於華為來說,真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華為外購晶片的計劃或將泡湯。
當這些列入實體清單的公司作為採購方、中間人或者用戶進行交易的時候,這筆交易就會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說這麼做是為了阻止華為獲得美國技術開發或生產的電子元件,而根據美國在各個電子元件的市場佔有率,華為將會面臨更加艱難的處境。
根據之前的禁令,華為雖然沒法找臺積電代工自研的麒麟晶片,但還是可以向聯發科等購買晶片的,因為這些晶片屬於「標準品」,各個廠商都能買。但這次新禁令中加了很多條,比如基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產品不能用以製造或開發任何華為子公司(實體名單內)所生產、購買或訂購的零部件、組件或設備。也就是說華為的晶片或許會面臨徹底封鎖的局面。
華為到底在威脅什麼?出身中國不是它的錯,發展5G不是它的錯,負責任地參與全球通信產業鏈也不是它的錯。它的競爭符合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的基本規則和倫理,是合規範的,但遭到了美國的全面制裁和封殺。它做得太好,逼迫美國不惜破壞規則與形象進行封殺,這是一種特殊的肯定和榮耀。
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及其他一切美國霸權所及的市場,安全是唯一的理由,但安全的證據並不存在。美國不相信華為無後門,不相信華為不與政府秘密合作,因為美國的霸權規範就是政企秘密合作維護霸權利益。看看美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背後操作,看看斯諾登,美國不相信華為是例外,也不相信中國是例外。
華為可能不同,華為可能例外,華為是中國復興的一個絕佳縮影,這樣的歷史意象刺傷了美國的深層自尊。美國一定封殺,一定報復。華為就像那架傷痕累累的戰機一樣,只有應戰,只有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啃下技術突圍的最硬骨頭,直到登頂為安,亦為王。
自主創新曾被認為費力無功,不符合全球化合作精神,缺什麼買就是了。偷懶誰都會,創新卻很難。對貿易自由和產業鏈的迷信是對美國及其全球化的迷信。美國在光鮮的法治外表之下還有著蓬勃霸蠻的國家理性。川普代表了這種國家理性,華為遭遇成為全球化神話的絕佳反諷。
華為的企業文化很好,美國虐待若此,生死相逼,甚至非法劫持人質(孟晚舟),但華為仍堅持與美國企業合作,相信最終是世界離不開華為,而華為一直保持自信與開放。華為一如中國,或可以艱難困苦的自主創新再造一個更加公正共享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