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對於新手寶媽來說,沒有經驗往往會在很多小事上手忙腳亂,比如說孩子吐奶。
其實在寶媽們眼裡的吐奶,很可能是兩件事,一是真正的吐奶,二是溢奶,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需要採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寶媽搞不清楚很可能沒法解決問題。
前幾天群裡還有寶媽因為這個問題頭疼,後來在大家的詳細問詢和幫助下,才搞清楚了問題所在,幸好及時採取了措施。
吐奶和溢奶都是咋回事?
先說吐奶,吐奶指的是孩子在剛剛餵完奶不久或者半個小時之內,出現了張嘴伸脖子、表情很痛苦狀態,奶水從口中吐出,這是吐奶。
而溢奶則是因為孩子胃部或者食道中的奶水流了出來,相對吐奶來說,孩子溢奶的狀態不會太痛苦,並且流出的奶水量也比較少,只在嘴邊會有一小部分殘留。
還有一種吐奶是非常嚴重的,就是噴射性吐奶,這說明孩子的情況很危險,需要家長及時就醫諮詢。
最後,無論是吐奶還是溢奶,都說明孩子的消化系統存在一定的問題,家長需要注意。
寶寶吐奶都有哪些種類?
根據實際情況和原因的不同,寶寶吐奶基本分為兩種,一種還是生理性的,一種是病理性的。
1)生理性吐奶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況,也是一種正常現象,生理性吐奶往往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新生兒是最常見的。
孩子小時候,生理器官和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孩子吃奶的時候吃進嘴裡的奶水與空氣不能夠很好的被分配進食道和氣管,所以就會誘發吐奶的情況。
隨著寶寶進入胃裡的空氣最終會被孩子打嗝排出,一小部分未消化的奶水也會被順著帶出來,就出現了吐奶的情況,這幾種情況下寶寶吐出奶汁較少,孩子吐完後也會比較舒服。
此外,由於孩子的胃部還很小,寶媽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給孩子餵奶餵多了,這樣會造成奶水回流的情況,也會引發生理性吐奶,隨著孩子的長大,大約6個月左右情況會慢慢消失。
溢奶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輕度的生理性吐奶。
2)病理性吐奶
這種吐奶相比生理性吐奶就比較嚴重了,這是有一些潛在疾病誘發的吐奶。病理性吐奶會發生在孩子任何年齡段,無論多大,都有可能發生病理性吐奶。
一般來說,病理性吐奶的情形都比較嚴重,甚至會出現噴射性吐奶,並且孩子吐出的也並非只有奶水,會連帶著胃酸一起吐出,吐出的奶水裡會有明顯的酸臭味。
寶媽一旦發現孩子吐奶的情況嚴重,並且嘔吐物中有酸臭的味道,孩子還表現的極為痛苦,一定要警惕起來,找到孩子的病因所在,或者及時就醫,千萬不能當成一般的吐奶來處理。
寶寶吐奶,家長該怎麼解決?
1)將孩子上身抬高
寶寶在吐奶時,如果嘔吐物倒回進氣管,是很容易引發窒息的,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躺下時,墊一些物品,讓孩子的上半身抬高。
2)拍嗝
在寶寶吃完奶之後,家長可以輕輕的給孩子拍嗝,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寶寶胃部的空氣壓力,幫助寶寶把胃中的空氣順利的通過打嗝排出體外,這樣可以減少吐奶或者溢奶的發生。
3)補充水分
孩子在吐奶之後,30分鐘之內,家長是需要給孩子補充水分的,但是家長一定不能著急,要等孩子徹底休息好了再喂,不然容易引發再次嘔吐。
4)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奶嘴
對於寶寶來說,奶嘴太大太小都不合適,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嘴巴的大小給孩子選擇,小奶嘴容易引發孩子吐奶,大奶嘴容易引發孩子嗆奶。
5)給孩子少吃多餐
寶媽還要注意一點,平時給孩子餵奶不能一次餵太多,採取少吃多餐的節奏,並且餵完孩子也不要著急把孩子放在床上休息,多抱著孩子溜達溜達,走一走,也能促進消化,減少吐奶。
錦鯉媽咪有話說
溢奶相比之下要比吐奶好處理,上述方式也都適合處理孩子出現溢奶的情況,當孩子出現類似的異常情況時,家長先不要緊張,找準原因所在,之後「對症下藥」即可。
只要寶媽們把必要的常識和處理方法了解了,孩子再吐奶也不至於手足無措,甚至耽誤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