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100篇閱讀量最多論文

2020-12-12 澎湃新聞

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100篇閱讀量最多論文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07-09 12:20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旗下多學科、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公布了2018年閱讀量最多的論文。排名基於網站(nature.com)數據分析,論文的完整列表已發布於自然科研官網。

在覆蓋全部學科的100篇全球閱讀量最多的論文中,有3篇涉及中國作者:《咖啡因導致靜息腦熵普遍增加》(Caffeine Caused a Widespread Increase of Resting Brain Entropy);《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在配對設計數據中的應用》(Application of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for Data from Paired Design);《白堊紀緬甸琥珀帶來的溼熱帶森林青蛙的最早和直接證據》(The earliest direct evidence of frogs in wet tropical forests from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上述3篇文章的閱讀量居全球第31、53和54位,分別被閱讀了10213次,7278次和7207次。

除上述3篇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外,《科學報告》此番公布的2018年閱讀量最多的論文中,位居全球閱讀量前3位的論文是:《太平洋大型垃圾帶正迅速積累塑料的證據》(Evidence that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is rapidly accumulating plastic);《基因編輯玉米對農藝、環境和毒理學特性的影響:對21年田野數據的薈萃分析》(Impa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ize on agr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toxicological traits: a meta-analysis of 21 years of field data);《面積不足5平方公裡的受衝擊林地數量是影響巴西亞馬遜區域瘧疾發病率的重要驅動因素》(Abundance of impacted forest patches less than 5 km2 is a key driver of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in Amazonian Brazil)。

這3篇論文的作者來自荷蘭、紐西蘭、美國、英國、義大利和巴西等國家,分別被閱讀了158421次,60517次和54081次。

自然科研發布的新聞稿提到,科研合作的情況在閱讀量最多的論文中比較常見,這再次證明了合作,尤其是國際間合作,在科研領域已經無處不在。上述3篇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中有2篇是由中美兩國研究者合作完成。

除覆蓋全部學科之外,《科學報告》還按學科發布了閱讀量最多的100篇論文,即環境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細胞和分子生物學、腫瘤學、材料科學和地球科學。這些分學科排行榜中共有88篇論文涉及中國作者。

「對於我們所發表研究的質量及其可以實現的影響力,我感到十分自豪。」《科學報告》主編Richard White說,「我們的編輯並不評估研究的影響力,或者研究能引出怎樣的發現——我們的角色是通過實施嚴格的同行評審流程來確保論文在技術上的可靠性。我們所發表內容的重要性是由其讀者和使用者來決定的。這些很高的論文閱讀次數表明了這些研究確實為更廣泛的科研共同體帶來了價值。」

與自然科研旗下的其他期刊一樣,《科學報告》也提供文章層面的各項指標,例如每篇文章都設有頁面提供文章的下載量、引用量和線上關注度(Altmetric分數)等數據,以顯示文章所獲得的關注度。

自然科研還提到,2018年,《科學報告》有5篇論文躋身Altmetric全球100篇文章之列,與《科學》、《自然》、《美國科學院院報》、《柳葉刀》等刊一樣都有文章高居前20%之列。外界對雜誌的評估除了影響因子(IF)以外,還有多套評估系統,Altmetric就是其中一種,它主要評估的是文章的社會化影響、網絡分享等社會關注程度的指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基礎科研,《科學報告》,中國作者,全球閱讀量,澎湃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2018Top100—新聞—科學網
  • 中國學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2018 Top 100
    公布了2018年閱讀量最多的論文,進一步展現了該刊所發表的科研成果的影響力。在覆蓋全部學科的100篇全球閱讀量最多的論文中,有3篇涉及中國作者(點擊標題可獲取論文):這3篇文章的閱讀量居全球第31、53和54位,分別被閱讀了10213次,
  • 阿里人工智慧厚積薄發 11篇論文被AAAI 2018收錄
    2018年伊始,阿里巴巴傳來了在 人工智慧 領域的最新成果:11篇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AAAI 2018收錄,6位作者受邀赴主會作報告。論文內容涉及對抗學習、神經網絡、提高輕量網絡性能的訓練框架、聊天機器人、無監督學習框架、極限低比特神經網絡等技術方向。
  • 曹雪濤論文受質疑續:3篇論文作者承認用錯圖
    11月18日0點左右,曹雪濤在Pubpeer上公開回應,稱會立即和團隊及論文合作者採取措施調查,並仔細檢查手稿、原始數據和實驗室記錄。隨後的2天內,有6篇論文的作者(5篇論文的第一作者,1篇論文的通訊作者)針對此事作出回應。截至目前,有3篇文章的作者表示,論文中確實用錯了圖片,導致文內圖片重複。
  • 《中草藥》入選2015、2016年度F5000論文各22篇
    F5000是從國家科技部立項研究公布的「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中篩選,從2010—2015年或者2011—2016年每個精品期刊發表的論文中,根據論文的引用頻次及下載次數等指標擇優選取的學術論文作為F5000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 「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據科學網報導,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武漢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
  • 去年《科學報告》點擊量最高的論文是這3篇,3分鐘帶你讀完
    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旗下多學科、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日公布了2018年閱讀量最多的論文。位居全球閱讀量前3位的論文是:《太平洋大型垃圾帶正迅速積累塑料的證據》(Evidence that 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is rapidly accumulating plastic);《基因編輯玉米對農藝、環境和毒理學特性的影響:對21年田野數據的薈萃分析》(Impact
  • 武漢科技大學一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近日一則好消息來嘍武科大一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快來科科一起來看看是哪篇厲害的論文吧2020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2020年12月29日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我校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霍開富教授領導的「先進儲能材料與動力電池團隊」的一篇論文入選。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霍開富教授,博士生安威力和高標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繼江教授、博士生項奔和梅士雄為共同作者。
  • 國際期刊撤回已發表64篇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國際期刊撤回已發表64篇論文 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2015-09-17 02:53:47,全部出自中國作者。  國際期刊撤回64篇論文  昨天下午,2015年首都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吳孟超、薛其坤和潘建偉三位院士為首都高校6000名研究生新生作報告。
  • NIPS 2017 騰訊AI Lab 八篇論文入選,含1篇Oral
    被譽為神經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兩大頂級會議之一的 NIPS(另一個為 ICML)近日揭曉收錄論文名單,騰訊 AI Lab 共有八篇論文入選,位居國內企業前列,其中一篇被選做口頭報告(Oral),該類論文僅佔總錄取數的 1.2%(40/3248),我們將在下文解析。
  • 2015中國大學最具影響力百篇學術論文排行榜
    值得關注的是,最新2015中國大學最具影響力學術論文排行榜顯示,北京大學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篇次最多,雄居全國高校首位,清華大學排行榜第二,浙江大學列第三,復旦大學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學名列第五。
  • 東北林業大學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
    日前,2020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組織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並評選出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黃佔華教授課題組的《凍融循環和凍幹成型技術製備海藻酸鈉/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納米複合海綿作為生物活性傷口敷料》以排名第18位的名次成功入選。
  • 浙江大學校友靳遠祥論文入選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統計報告》,評選出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靳遠祥教授為第一作者、傅正偉教授為通訊作者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文章「Impacts of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 on the gut barrier, microbiota and metabolism of mice」入選。靳遠祥,1976年生,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 Science大型撤稿報告:IEEE狂撤7000篇論文,中國兩位超級撤稿大戶...
    新智元報導 來源:綜合Science編輯:肖琴,木青【新智元導讀】Science近日發布了一個「撤稿」報告,許多數字令人震驚: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撤稿率最高的國家中國排第7,撤稿最多的10位作者中,中國佔了兩人!
  • 百篇最值得一讀的「認知圖譜」經典論文
    那麼,想深入學習和研究認知圖譜,研讀該領域的經典論文,對於研究者和從業者都必不可缺。經過我們對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會/期刊中「認知圖譜」相關關鍵詞論文的計算,以及熱心讀者徐菁博士的整理,AMiner 推出了 100 篇認知圖譜經典必讀論文。這些論文可以說基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他們多是領域大佬+頂級會議的組合,讀完它們,相信你對認知圖譜的認認識肯定會有質的飛越。
  • 恩施菸草兩篇科技論文入選中國菸草學會優秀論文
    恩施菸草兩篇科技論文入選中國菸草學會優秀論文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5:16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0日電 (黃勇)近日,從中國菸草學會2020年學術論文評選獲悉,恩施州菸草專賣局(公司)選送的《菸草青枯病發病煙株根際土壤細菌群落分析》和《兩種蟲蛹冷藏存活率及其作為配對期食物對蠋蝽產卵的影響》入選中國菸草學會錄用論文。
  • 南開校長陷造假風波 3篇被質疑者檢舉論文作者認錯
    圖/視覺中國Pubpeer信息顯示,Bik在5天內連續分析了曹雪濤參與完成的350篇論文,並發現其中超過50篇論文中,不同組別的實驗數據間有著「令她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包括蛋白質印記、流式細胞術的分析結果等。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有超過40篇的通訊作者為曹雪濤。
  • NeurIPS 2020論文接收大排行!谷歌169篇第一、斯坦福第二、清華...
    :52篇下圖為本次 NeurIPS 2020 論文接收量全球機構排名,其中北大 37 篇,排名第 20。:1178 篇、中國:259 篇、英國:195 篇、加拿大:95 篇、瑞士:88 篇。>下圖是論文接收量在 7 篇以上的作者:
  • 重磅:陝西師範大學六篇論文成功入選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公示名單
    陝西省教育廳官方網站在2020年12月22日發布了《關於對2020年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進行公示的公告》,陝西省2020年共有99篇學術論文成功入選這個公示名單。陝西師範大學的照片。那麼,陝西師範大學究竟有哪些一級學科的優秀博士論文成功入選這個名單呢?陝西省目前唯一正規註冊的,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審批的專業權威機構一一西安市鄠邑區金牌(張帆)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中心的首席專家張帆老師為您具體的介紹如下:陝西師範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一級學科各有1篇優秀博士論文成功入選這個名單。
  • 外國期刊陷中國學術造假門 講師兩年發70篇論文
    閱讀提示  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官方網站刊發社論,承認來自中國井岡山大學的兩位教師至少70篇論文被證明是偽造的,決定撤銷。29日,井岡山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相關處理決定。  這起「論文風波」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兩年在一個刊物上發表論文至少70篇,這背後是什麼原因?《晶體學報》究竟是什麼性質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