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尊師重道,明師之恩,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值此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濰坊專門策劃了教師節主題徵文--《我與老師的二三事》。截止目前,已陸續收到孩子們的投稿。即日起,我們將擇優推介優秀來稿,獻禮教師節。今天,我們推介的文章是奎文區孫家小學六年級四班馮語馨同學寫的《我眼中的「懶」老師》。
馮語馨與王曉豔老師
五年級秋季開學,我們班迎來一位新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王老師。可是開學沒多久,我就發現新任班主任特別「懶」。
開學第二天,學校給每個班發了一個足球架,需要安裝起來才能用。王老師指揮同學們,去把足球架裝起來,這可難為壞了我們這群小少爺小公主。在她的監督下,同學們有的看說明書,有的插架子,有的瞎指揮……,一個個手忙腳亂的。王老師也不去幫忙,就在一邊靜靜地看著,我心裡想:這個班主任和以前的有些不一樣,有點懶。
很快我就發現,王老師不僅在生活中「懶」,教學方式也很「懶」 。
上語文課,我都習慣了老師的套路:先讀,然後寫生字詞,講解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等等。可是王老師一上來,就讓我們自己預習,自己劃重點詞句,自己總結中心思想,然後讓我們談談自己的理解。我心裡想:王老師可真懶,什麼都讓學生「代勞。」於是,下課的時候,我們就湊在一塊討論王老師的「懶」。
王老師仿佛看透了我們的心事,她還在班會上強調:不僅在學校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自己幹,還要說服家長讓我們在家裡多幹活。這可是對我們進行雙重加壓啊!
慢慢地,我就發現了王老師的「懶」帶給同學們的好處了。半個學期後,我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比如以前連個笤帚都不會拿的我回家能幫媽媽掃地,拖地了。我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提升了,不管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閱讀,我都習慣性的對文章進行總結,找出其中的重點詞句。同學們上課發言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再也不怕老師的提問,爭先恐後的發言。我們班以前是一個紀律特別差的班,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還能主動的互相提醒保持課堂紀律。
我明白了,王老師的「懶」不是真的懶,而是一种放手。她的懶是為了養成我們動手的能力,主動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王老師,謝謝你的「懶」!(奎文區孫家小學 六年級四班 馮語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