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遠牽離人心,一位遊子的思鄉情

2021-01-08 李凱婷小說篇

皓月千裡,人心千裡。

皓月當空

我的孩子們,爸爸媽媽,你們在家鄉還好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圓圓的月亮向這個城市灑下銀輝,城裡璀璨的燈火淹沒了這銀色的光輝。朗月你在天上,可看見了這城市的繁華?

璀璨的城市燈火

謝雨君心裡總覺得有一股子勁,想要把他拉到另一個地方去。城市裡晚上人多,開車不便。他便騎上摩託車來到海邊,海天空曠,圓月更孤單也更明亮了。

他把車放在公路邊。踏上一處斷崖,席地而坐。

遠處,海的盡頭和天接在一起,銀色的光輝在海天之間灑落,朦朦朧朧讓人迷茫。

「爸爸,你為什麼經常不在家?」

「爸爸要做工賺錢,撫養你長大呢。」

「爸爸,我不要長大,你留在家裡好不好?」

「不行啊,爸爸也要贍養爺爺奶奶啊。」

「好的,那爸爸去吧,爺爺奶奶會陪我玩的。」

圓月

三年前,女兒三歲多,如今也有六歲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光呀,你能不能慢些走呀?

他突然間有股衝動,騎上摩託車一路狂奔。沿海公路寂靜無人,他把車子開得飛快,月亮就在他的前面,他追著月亮飛馳,海風呼呼地從臉上耳珠邊刮過,一陣陣生疼。但他沒有停下來,天上的月亮像在指引著他向前向前。

遠處一座高山立在海岸邊,他減了車速,在山頂處停下來。看看時間,已經飛奔了一個半小時。月亮雖然越來越近,但終究是夠不著。他下車走到峭壁上,伸出雙手,想要擁抱什麼。

明亮的月光

月亮啊,是你在指引我走上回家的路嗎?可是這裡離家鄉還是太遙遠了,縱然我飛馳如風,也還是被遙遠的距離阻隔,回不到你的身邊。

風兒啊,你把我帶走吧,帶回家鄉吧,我想見見我那可愛的女兒,想見見我那鬢染白髮的雙親,還有我的愛人,你們在家鄉都好嗎?

遊子的思鄉情,即使相隔千裡萬裡,心與家鄉永遠在一起。

涼爽的風

朦朧的月色

瀚如煙海的夜空

渺茫又實在

我觸摸到的

觸摸不到的

都成了我心底

最柔軟的存在

明月生輝

鄉愁

如銀輝灑落

形成絲絲縷縷的絲線

牽著我在這頭

也牽著家鄉在那一頭

我的心忽而明亮起來

明月千裡寄相思

你們一定知道

我在想你們吧?

皓月千裡

風兒啊,我要跟著你走

回到家鄉

那時候

爸爸媽媽

我的愛人孩子

都會在我身旁

共享這明月光輝

人生最幸福的

就是共享天倫了

相關焦點

  • 十首思鄉詩詞,送給在他鄉的你
    詩詞君: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思江南》【唐代】方幹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望鄉情。
  • 疫情難阻思鄉情 遊子中秋「雲」團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團聚是這個節日不變的主題,而對於那些逐夢世界的海外遊子,因種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團聚,「團圓節」便成為了「思鄉節」。擔任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東段大直徑盾構項目經理高宇田告訴記者,「有了孩子以後,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才更能體會中秋的意義,更加重視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團圓的傳統」。
  •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1、《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表達的是深切的思鄉之情。4、《磧中作》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此寫西行於沙漠之中的孤寂與思鄉苦情。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偏傷旅客情。這是一首抒寫思鄉的小令,是作者客居異鄉的時候,所寫下的一首詞。上片意思是說:月明風清,秋色宜人,欄杆外梧桐葉被秋風吹動,發出陣陣輕響。睹景傷情,不禁悲從中來,輾轉反側,歸夢難成。秋風、秋月、落葉等等意向組合在一起,足以讓人睹景傷情,不自覺悲從中來,思鄉的愁緒湧上心頭,徹夜難眠。下片意思是說:臺階旁蟋蟀的悲鳴,夜間寂靜,樹上棲息的鳥兒見月光而驚飛。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橫於天際。北雁南歸,更使羈旅他鄉的遊子倍增傷感。
  • 思鄉詩詞100句,春節將近,遠在異鄉的遊子必備!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遠在異鄉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春節的臨近,又是一股歸鄉潮即將到來,但仍然會有不少朋友無法回家過年,遠在他鄉的遊子呀,來看看古人是怎樣抒發自己思鄉之情的吧。4、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5、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8、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 十首著名思鄉古詩詞,每一句都使人肝腸寸斷
    這句詩描寫遊子思鄉夜不能寐,披衣彷徨,露溼衣裳而不覺之情狀,表現了遊子深切的鄉思之情。3、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出自唐·孔紹安《落葉》。猶言,好像。此以落葉為比,寫遊子思鄉之情。前兩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落葉比遊子,寫其飄零他鄉的悽苦之情。
  • 詩人俞俊處的小詩《傷春》是詩人久客他鄉、輾轉漂泊的思鄉之作
    美人傷春,嘆容顏憔損,芳華不再;志士傷春,怨流年似水,壯志未酬;遊子傷春,恨歸思無計,漂泊天涯。宋代詩人俞俊處的小詩《傷春》就是詩人久客他鄉、輾轉漂泊的思鄉之作,美麗春光燦爛不了憂鬱的雙眸,勃勃生機反而增添詩人的憂愁苦恨。詩歌如此寫道:黏天芳草綠蒙茸,久客傷心望不窮。山色自隨人遠近,鶯聲只在水西東。
  • 詩詞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這首詩所表現的,正是遊子在落日黃昏時所滋生的濃鬱鄉思。鑑賞: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藝術力量。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
  • 溫庭筠最著名的唐詩,10個字精彩至極,寫盡天下遊子他鄉奮鬥之苦
    而在此時他所寫下的一首精彩唐詩,更有千古名句盡顯天下遊子他鄉奮鬥之苦。且看: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在這悽冷的早晨更是讓人思念那溫暖的故鄉,和天氣的涼意相匹配,內心思念故鄉的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因為居住在山村之中,所以接下來的這一聯是對於山村早上景色的整體描寫。
  • 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人筆下的詩詞是如何表達思鄉的?
    大詩仙李白這首《靜夜思》沒有華麗精美的詞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全詩二十字通俗易懂,直白敘述寫遠客思鄉之前。越是精簡卻反而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 背井離鄉,他鄉遊子
    人們常說: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背井離鄉是為了安身餬口,作客他鄉,是為了他朝衣錦還鄉,榮歸故裡。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對於古代的士大夫、詩人來說,若想有所成績,必然要遠走他鄉。或為求官,或為求財,或為名利雙收,都需要到更富庶之地。而在古代極不發達的交通與通信條件下,很多人一走就是幾十年,很多人自離鄉之後,都再也沒有回來。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中秋佳節:二十首思鄉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句句肝腸寸斷!
    中秋佳節:二十首思鄉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句句肝腸寸斷!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勾起無數遊子的思鄉之情。隨著科技的發展,交通的更加的便利,就算你遠在他鄉,只要有時間都可以一天內回到家中。再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就算沒有時間回家都可以通過打電話、接視頻和他鄉的親人。但是在古時候因為車馬很慢書信很遠,古人出門在外回趟家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難事。
  • 此詩描寫音樂,不但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同時也感嘆時光匆匆
    周圍的人聽了這首曲子個個都是搖頭嘆息,也勾起了在外漂泊的遊子對家鄉無盡了思念,流下了思鄉的淚水。這裡主要描寫了這種樂器它吹奏的聲音有一種蒼涼悲壯的感覺,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中間這一部分主要描寫了,這種樂曲曲調變化波瀾起伏,給人感覺就像是過山車一般。
  • 濃濃思鄉情,落在畫紙上,就有了這幅《望雲樓》
    比如宋代的範寬畫高山挺拔,是為了抒發豪情壯志;南宋的馬遠夏圭畫邊角小景,是為了感懷山河殘破。到了元代,用畫作表達情感的畫家就更多了,黃公望畫《富春山居圖》致敬六朝山水散文,倪瓚畫清冷孤寂的一江兩岸表達冷酷到底的決心。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技法,二是表達方式。這兩者的關係類似於形式和內容,雖有主次之分,但又缺一不可。近現代有一位天才畫家,畫過一幅《望雲樓》,把濃濃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 這首歌訴說了很多八九十年代背井離鄉遊子的心酸
    陳星的歌聲充滿磁性,情感揮灑得淋漓盡致,把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娓娓道來,唱出了千千萬萬流浪者的心聲。思鄉是人類最美的情感,他在歲月的心河裡愈釀愈香。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此生若得幸福安穩,誰又願意顛沛流離。
  • 對於孤獨的人,中秋的圓月,是思鄉的離愁!
    每逢此時,遠在他鄉的遊子,總是難掩心中那鬱郁的思鄉之情。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日裡,一人在外總是感到分外的孤獨!自古以來,圓月便是鄉愁,而中秋則更是對思鄉的寄託。一輪皓月當空,獨自站在漸寒的夜色裡,沐浴著清冷的月光。「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照見了幾多悲歡離愁,不變的是月光裡那份對故鄉的牽掛,變了的是牽掛故鄉的人。
  • 念吾家風月:歸正人辛棄疾的思鄉情
    在流傳至今的詩詞中,辛棄疾也曾表達了思念故鄉的情愫,如「家何在,煙波隔」「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晚年的辛棄疾結廬瓢泉,更是讓人想到他是因念家鄉泉城。事實上,在南宋作為身份特殊歸正人,辛棄疾在思鄉情緒的表達上難免有尷尬和為難之處。  23歲離濟,畢生未歸故鄉1140年,辛棄疾出生在濟南歷城四風閘。
  • 王勃在他鄉遇到故人,當真是兩眼淚汪汪,寫下一首詩更是感人肺腑
    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哪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也都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經過了十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是高中進士,這也就意味著人生迎來了新的篇章;此時又是洞房花燭夜,人生又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