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習俗裡面,舅舅是最親的人,農村有句老話「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外甥跟舅舅的親密程度要遠遠超過自己的叔叔大大,尤其是離現在比較久遠的古代。在過去女性的地位比較低下,嫁到婆家去如果娘家不幫襯著點很容易就會受到婆家人的欺負。那麼他們的利益誰來維護呢,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媽媽的兄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身上。女人自己跟婆家一家人鬥,無論如何都是很吃虧的,因為全家除了婆婆之外都一個姓,所有人都會極力去維護家族的利益,自然沒有人去維護這個外人,女性如果自己去爭取也破壞了三從四德的名聲,所以除了那些擺上譜的女中豪傑,基本上沒有幾個自己出頭露面的,但是她的兄弟是都是親兄弟,一脈相傳,看到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受了欺負就不能坐視不管了。所以最後出頭的都是自己的娘舅,娘舅到了姐姐妹妹的婆婆家,也會被好生對待,不敢造次。
即使到了現在親娘舅的地位也是至高無上的。首先跟自己的叔叔大大相比,叔叔大大都是親的,但是在各自結了婚之後就會變了味道,妯娌們開始勾心鬥角的都想從老人這裡多得點,所以絕大部分叔叔大大們想真幫你,但是最後都不能幫你,怎麼說呢,畢竟已經成兩家人了。然後就是自己的姑姑也會外嫁他人最後不站在你的立場,所以最後能真正一碗水端平的就只剩下自己的親娘舅了。
在古代無論是分家還是訴訟忤逆不孝,都需要親娘舅登場。分家不找自己的叔叔大大因為他們都看著你們長大,對於下一代,難免有偏有向,所以就做不到公平公正,最後無論是分多分少都會鬧矛盾,而舅舅對於外甥來說就相對公平的多,他沒有利益糾纏在裡面孩子們都是自己姐妹的兒子,就容易一碗水端平。訴訟忤逆就更是如此,如果叔叔大大訴訟你忤逆,應為跟你利益瓜葛很深,可能會懷疑要霸佔你家家產,一般都不會去管,但是如果是舅舅訴訟你忤逆那可能就真的是忤逆不孝子,縣官直接問要是活的要死的,舅舅說要死的就直接打死,舅舅說要活的縣官就問你要打多少下該不該。你看沒,舅舅就是有這麼大權力。所以啊,都對你們的舅舅好點,別老惹老人家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