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提高到40%以上

2020-12-14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

今(24)日,市城市管理局召開《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解讀新聞通氣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從今年起的三年內,全市城市建成區內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的街鎮要從50%提高到100%,開展示範的行政村將從30%提高到50%,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從35%提高到40%以上。

▲新聞通氣會現場

會上,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為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細落實,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於9月13日印發了《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對2020—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確定了路線圖、制定了任務書、落實了責任人、明確了時間表,是未來三年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總綱。

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細化了三大工作目標。一是分類效果的剛性指標。包括按照分類示範標準開展示範的比例和回收利用率。從今年起的三年內,全市城市建成區內開展示範的街鎮從50%提高到100%,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的行政村從30%提高到50%,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從35%提高到40%以上。

據介紹,目前,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344.8萬戶居民(佔比89.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35%。二是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目標。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是形成分類處置鏈的關鍵。三年之內,該系統的建設要從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延伸到其他區縣,從局部擴展到全域,實現從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基本建成到全市基本建成的跨越。三是具體工作計劃指標。包括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和其他區縣生活垃圾分類任務計劃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市級示範村建設任務計劃表等。

同時,《行動計劃》從推進全域覆蓋、實施源頭減量、完善分類體系、推進資源化利用、發動社會參與、完善工作機制等6個方面,清單式列出45項具體措施,明確各行業領域垃圾分類具體任務和牽頭單位,推動垃圾分類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綜合治理、全區域統籌實施、全社會普遍參與」。

據介紹,在推進全域覆蓋方面,要重點解決我市垃圾分類總體覆蓋率不高的問題;而實施源頭減量方面,要重點解決生活垃圾減量的問題;完善分類體系工作,則重點解決垃圾分類前端投放、中端收運和後端處置各個環節銜接不夠、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推進資源化利用方面,重點解決可回收物回收網絡體系不健全、無配套政策等問題;發動社會參與方面,要重點解決全社會深入發動不足的問題;完善工作機制方面,要重點解決隊伍機構、考評獎懲、監督執法等問題。

相關焦點

  • 安慶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出臺 這四種生活垃圾分類要...
    根據《實施方案》安慶將分階段建成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到2020年底全市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達到全覆蓋;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到20%以上;完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
  • 寧德中心城區這些地方試行生活垃圾分類,分類投放將獲積分
    寧德市中心城區開始試行生活垃圾分類了。中心城區試行生活垃圾分類目前已確定12個試點根據《寧德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寧政辦〔2018〕249號)要求,2019年下半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初步實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處理,到2020年底前,寧德市中心城市建成區基本形成可複製
  • 《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計劃今年出臺
    今年,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將如何進一步推行?「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持續保持西部第一,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我們將再接再厲。」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萬隆說,2020年,中心城區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1年,重慶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一步走深走實。
  • 寧德中心城區確定12個垃圾分類試點
    生活垃圾分類 確定12個試點根據《寧德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今年下半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初步實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處理,到2020年底前,寧德中心城市建成區基本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 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
    針對目前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面臨的「總量激增、分類難推」的嚴峻形勢,一些專家學者呼籲:在借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利用「網際網路+」的新型回收平臺,儘快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押金制回收體系,首先針對飲料標準包裝物這一低附加值廢棄物,實現高效安全回收和「瓶到瓶」循環利用,打開生活垃圾分類的突破口。
  • 重慶三年三步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重慶日前印發了《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分三年三步走,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建成的目標。根據行動計劃,重慶將推出45項具體舉措,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見效。
  • 中國2020年底46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2020年底46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35%以上   垃圾強制分類 中國動了真格  說起生活垃圾分類,山東青島的居民王女士深有感觸。「一開始,每家每戶都發放了不同顏色的垃圾袋,用來裝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投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裡。
  • 生活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利用
    北極星固廢網訊:垃圾廢物露天堆放或處理不當時,其中的化學組分和病毒、寄生蟲卵等有害成分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可通過大氣、土壤或地下水等環境介質直接或間接進入人體,從而使人致病、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垃圾的回收利用不僅僅是美化了環境,更是關乎我們自己身體健康的大事。所以我們要處理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中國是人口大國,這就意味同時是城市生活垃圾生產大國。
  • 這是什麼垃圾?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權威指南」來了!
    看目標: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類處理系統在按照國家要求抓好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同時,《方案》將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到「全地域」,明確提出,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督導員掃碼垃圾袋就知誰扔的 居民給「虎哥」發微信回收垃圾
    「保證每一位住戶都能看到,大家都有榮譽感,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進入每個住戶的家裡,都放著至少3個垃圾袋——綠色的用來放溼垃圾,藍色的用來扔幹垃圾(即可回收垃圾),黃色的用來扔受汙染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前端分類做好後,運輸中轉環節也杜絕了垃圾「混裝混運」,基本實現「綠桶綠車、黃桶黃車」分類運輸,對於可回收垃圾,餘杭區則引入市場力量進行回收處置。
  • 鄭州下發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 廢舊家具等特殊物品回收利用暫行...
    ,另外《鄭州市廢舊織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將於8月1日起實施。這是7月21日記者從鄭州市政府召開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獲知的消息。  年底前,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70%  該方案指出,到2019年底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市內5區和4個管委會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
  • 綠色社區來了 到2022年重慶六成以上社區將打造成為綠色社區
    從今年11月起,重慶正式啟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到2022年,確保60%以上社區參與創建行動並達到創建要求。此外,該社區還將節水節電、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垃圾分類投放、不銷售和食用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社區樹木花草等5項綠色生活倡議列入居民公約,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目前社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7%。
  • 湖北省鹹寧市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
    到2021年底,市城區基本無生活汙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到2021年底,各縣(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達到30%以上。到2022年底,整治完成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到2021年底,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比例達75%以上。
  • 垃圾分類了,然後呢?詳解垃圾處置和回收利用
    該條例規定,可回收物將交由可回收物利用企業進行資源化利用;有害垃圾採用高溫處理、化學分解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置;溼垃圾採用生化處理、產沼、堆肥等方式進行資源化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置;幹垃圾採用焚燒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置。  記者注意到,其中沒有出現「填埋」的處理方式,這是由於上海2020年將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測算:用數據丈量垃圾分類實績
    、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傳斌等人發表在《中國環境管理》(2018年第3期)的論文探討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科學內涵,並初步測算了全國尺度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我國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定位為重要民生工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內容,並對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示範城市明確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績效考核目標。由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由不同職能部門負責管理,不同來源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統計數據未有效整合,目前還缺乏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標測算的相關研究。
  • 長沙縣:「小藍屋」進小區 垃圾回收高效又環保
    建設「三網融合」藍色體系,將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從源頭進行分類。圖為三一街區居民將垃圾拿往「小藍屋」進行分類回收。目前,三一街區小區的業主已經形成將可回收物直接投放到「小藍屋」的習慣。2018年以來,全縣全面鋪開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探索,強化宣傳,在各部門、鎮街的共同努力下,全縣生活垃圾增長率從2017年的15%下降到2018年底的-1.38%,取得了「穩住總量、控制增量」的成效。目前全縣易腐垃圾、其他垃圾的收運體系已相對完整。
  •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再利用,開啟循環經濟新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產出量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根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出量已經超過2億噸,其中焚燒約佔41%,填埋約56%。
  • 2022年湖北將實現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率50%以上
    袁德芳說,為提振消費,省政府將提升大宗消費作為「六穩六保」的抓手。汽車產業鏈長,關聯度高,涉及面廣。汽車產業直接帶動消費2000億元。要構建汽車產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格局。我省在家電消費領域存在家電生產與消費不適應,不匹配問題,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不健全,不完善,資源利用效率整體不高。我省出臺的推動家電更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推動促進全省家電更新升級。從完善家電回收利用體系,促進家電更新消費等方面出臺了具體舉措。要求到2022年基本建成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
  • 垃圾分類條例施行百天:回收利用率達40.5%,生活垃圾回收量8400噸/...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100天以來,深圳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為8400噸/日,回收利用率達到40.5%,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度工作目標。全市垃圾分類入戶宣傳覆蓋率約為95.6%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昨日公布,垃圾分類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升幅34%,有害垃圾的回收量升幅88%,廚餘垃圾回收量升幅123%,其他垃圾處理量降幅18%。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為8400噸/日,回收利用率達到40.5%,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度工作目標。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到2022年,成都、德陽、廣元不斷鞏固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成果,形成一批示範片區。攀枝花、瀘州、綿陽、遂寧的中心城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和收集設施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