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員掃碼垃圾袋就知誰扔的 居民給「虎哥」發微信回收垃圾

2020-12-20 騰訊網

在禁塑和垃圾分類的這個共性難題上,杭州給出了特色鮮明的「網際網路+」方案。根據當地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今年底,杭州將率先在市區建成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全市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

前端分類

每個住戶家裡

都放著至少3個垃圾袋

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二維碼,掃碼就能知道是哪戶扔的垃圾;分得好,手機就會收到一條感謝簡訊,分得不好,則會收到提醒簡訊;居民在家中派單,「虎哥」上門、物流車回收、總倉分揀,最終完成資源再生……在杭州,上述「虎哥模式」只是垃圾分類「杭州方案」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垃圾智能分類模式進行精細化處置的一個縮影。杭州市政協官員坦言:塑料等垃圾分類是手段,核心工作在末端處理。不斷完善垃圾從源頭產生、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到末端處置的全鏈條治理閉環。

在杭州餘杭區,680個城市居住小區已實現分類垃圾桶全覆蓋,近13萬戶農戶家家門口都有可腐和不可腐垃圾桶。每天8點到10點,在每個小區投放點,推行小區乾濕垃圾分類。社區組織的志願隊便承擔了前期上門宣傳、在巡檢當天開袋檢查小區裡的每一袋溼垃圾、根據分類情況上門勸導住戶、定期給住戶打分評星等一系列工作。其中,志願隊都要檢查小區裡的「溼垃圾」分類情況,並掃描二維碼對每戶的分類打分。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打高分,做得不好的,打低分。這些分數,公布在小區每個單元入戶電梯牆上的垃圾分類光榮榜上。每周,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滿分的住戶可以得到一個紅星。「保證每一位住戶都能看到,大家都有榮譽感,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

進入每個住戶的家裡,都放著至少3個垃圾袋——綠色的用來放溼垃圾,藍色的用來扔幹垃圾(即可回收垃圾),黃色的用來扔受汙染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前端分類做好後,運輸中轉環節也杜絕了垃圾「混裝混運」,基本實現「綠桶綠車、黃桶黃車」分類運輸,對於可回收垃圾,餘杭區則引入市場力量進行回收處置。

源頭管理

督導員每日現場督導掃碼巡檢

實現到戶的精準管理

「禁塑實際上是限制和減少塑料汙染,創新『網際網路+垃圾分類』開啟的智能模式是我們的驕傲。」有杭州市政協官員坦言,在限塑方面,主要是推進減量工作。

據測算,以40萬戶居民為例,「虎哥回收」相當於減少了1座500噸/日的垃圾焚燒廠的工作量,並解決了2000人的就業問題,還相當於建成一個縣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此外,「虎哥」推出的垃圾分類「環保金」激勵機制,還為打通群眾參與度不高的堵點開闢了全新路徑。在餘杭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國企參與等多種形式,讓企業在垃圾分類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城市居住區,推進「溯源巡檢+定時定點」模式,開發全區生活垃圾分類評價平臺,通過二維碼實現源頭可溯,通過督導員每日現場督導、掃碼巡檢、簡訊提醒,實現到戶的精準管理;在農村居住區,推行「國企參與+環衛保潔」模式,將垃圾分類與環衛保潔相結合,實現到戶管理的同時,減少保潔員配備,降低政府支出;在城郊接合部,將垃圾分類情況納入出租房「旅館式+星級化」管理體系,將承租戶垃圾分類情況與出租房準入掛鈎,壓實房東與承租戶的責任。

在塑料垃圾等分類過程中,餘杭區會把利用價值高的塑料等垃圾分類回收利用,低價值的塑料垃圾等全部焚燒處理,達到了塑料等垃圾減量的效果。

在源頭控制也有相應要求,部分酒店已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而許多酒店都不主動提供塑膠袋。記者在一些商場看到,大型超市已經不主動提供塑膠袋給顧客。而部分菜市場,雖然提供塑膠袋,但買菜的人表示,回家後將按照垃圾分類方法,進行有效處理。

回收作業

垃圾分揀

將塑料作為一個大類

在餘杭區許多小區門口,都設有「虎哥回收」站點。站點採用「乾濕兩分」,幹垃圾包括廢舊家具、家電、金屬、塑料、紡織品等,用戶只需將這些幹垃圾統一打包進行回收即可。例如廢舊家電、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虎哥」也上門回收,簡化操作流程,讓老百姓輕鬆就能理解和實現。

每天,居民通過微信、簡訊等方式向「虎哥」發送上門回收垃圾的需求。1小時內「虎哥」會上門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回收。「為鼓勵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人員會對每個居民的手機號進行登記,回收垃圾時會按每公斤0.8元返還『環保金』到他們的帳戶裡,『環保金』可以在『虎哥』商店裡購買商品。」

垃圾運輸到回收車間,133名專業分揀「虎哥」在7條流水線上作業。他們先要將垃圾分為玻璃、金屬、塑料、廢紙等6個一級品類,再進一步細分為40多個二級品類,作為再生原料進行資源化利用。「塑料垃圾可以做成再生粒子,金屬是冶煉的重要原料,家電會被送去拆解企業;至於大件木製類家具,我們會對純淨的木質成分進行破碎,最後送去燃煤電廠做生物質燃料。」分揀環節的王師傅說。

垃圾分揀後會發往燃煤電廠、冶煉廠、拆解企業等6類不同方向的下遊企業,95%以上實現了市場資源化利用。不同的垃圾被送往不同方向的下遊公司,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垃圾回收服務鏈。

★浙江治塑方案

浙江「治塑」時間表

比全國提前2年

浙江省再度升級的「禁塑令」提出,2020年底,浙江塑料垃圾年底零填埋,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2020年底,浙江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縣城以上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將被淘汰;市面上將不再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浙江不再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相比國家要求,浙江「治塑」工作總目標、任務單、時間表比全國提前了兩年。」

浙江重點聚焦的是四類塑料製品汙染: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將分步驟、分領域禁止、限制使用相關塑料製品。

據測算,塑料廢棄物產生量約佔浙江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量的20%左右,是塑料汙染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浙江的計劃是,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省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普遍推行科學適用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3年底,所有設區市及50%的縣(市、區)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杭州今年底

實現塑料垃圾零填埋

在垃圾分類基礎上,最新版的杭州「禁塑」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率先在市區建成區(六城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全市塑料垃圾實現零填埋。

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區、縣(市)完成「無廢城市」建設,縣城以上建成區的商場、超市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普遍推廣,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

到2023年底,縣城以上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全市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膠帶,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高效運轉,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治理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5年底,農村地區的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同時,提出了大力推動源頭減量、加強回收利用處置等任務和措施。

相關焦點

  • 讓廚餘垃圾袋變得更「透明」 「全民互評」或將成為新風向
    眼下,這場「參與垃圾分類瓜分萬元紅包」活動,正在江北區部分街道熱熱鬧鬧地開展。包括蔡阿姨在內的不少居民隱約察覺到,未來,這樣一種參與打卡、居民互評的模式,也許會演變成更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新潮流」,讓每個家庭的廚餘垃圾袋變得更「透明」。掃碼督導員對小區內廚餘垃圾的分類質量進行評價。
  • 「虎哥回收」帶領百姓奔向綠色生活
    「虎哥回收」是浙江九倉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自主打造的廢舊物資回收平臺,通過線上網絡平臺和線下物流體系相結合,搭建再生資源「網際網路+回收」的立體服務。200輛車、600名「虎哥」在城區範圍內提供服務,同時「虎哥服務站」輻射33個小區,服務24794名居民,截至目前,已累計回收可回收垃圾總重超過1500噸。
  • 廣州撤桶現狀:垃圾分類督導員「守桶日記」,最不接受分類的竟是……
    也有人問,督導員去哪了?10月29日,咩事跟著廣重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張月菊,記錄了她「守桶」的一天。今年8月底,沙園環監所組建了一批10人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輪流到各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指導物管人員、保潔人員進行站桶督導。如今,沙園廣重小區的居民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九成多。
  • 掃碼積分還可兌獎 蘇州常熟垃圾分類引進「網際網路+」模式
    掃碼積分還可兌獎 蘇州常熟垃圾分類引進「網際網路+」模式 2018-08-03 09:14:00
  • 海口秀英區垃圾分類「神器」上線 可快速查詢「是什麼垃圾」
    「可回收物0.8元/kg,廚餘垃圾0.3元/kg,其他垃圾0元/kg,有害垃圾0.5元/kg」,據崖州區「垃圾分類督導員」介紹,用戶註冊「網際網路+分類回收」再生資源回收O2O平臺——量心回收小程序後,通過掃碼即可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收集亭內部將自動稱重,根據系統規則發放「量心幣」。
  • 韓國垃圾計量收費制度:扔生活垃圾須買專用垃圾袋
    其中一般生活垃圾是指無法進行回收使用的垃圾,飲食物垃圾指可用作動物飼料的垃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部分廚餘垃圾和食物殘渣並不屬於這裡所說的飲食物垃圾的範疇,如肉類骨頭、魚刺、蛋皮蟹殼、堅果外殼、果核茶渣等均應歸入一般生活垃圾。   可回收垃圾可進一步細分為塑料類、塑料包裝類、玻璃瓶類、紙類、鋼鐵製品類等,居民要按要求分門別類將這些垃圾分開投放在不同收集箱內,便於將垃圾再生利用。
  • 「24小時可回收資源收納房」現身居民區 家裡的幹垃圾有地方回收了...
    小房子的最上方些寫著 " 垃圾分類 美麗石家莊 ",門上寫著 " 微信掃碼開門 ",旁邊貼著回收模式的介紹和 " 石家莊市垃圾分類指南 ",房子內堆放著一袋垃圾 , 編織袋上還縫著一個二維碼。正在進行房子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資源收納房 24 小時開放,居民掃碼註冊微信小程序後,領回家一個專屬編織袋,在家中將幹垃圾放入發放的編織袋內,待編織袋裝滿以後將它放到這個垃圾房中,工作人員會對編織袋稱重,通過編織袋上的二維碼將環保金發放給用戶。△居民在觀察小區這個 " 新房子 "。
  • 環保秘籍 我在日本與垃圾「作戰」|廚餘|生活垃圾|垃圾袋|垃圾回收...
    比如生活垃圾包括廚餘、玻璃、碎燈泡、玩具、舊牙刷等;資源垃圾裡飲料瓶、罐頭瓶和玻璃瓶類歸一袋,其他塑料包裝、洗髮水瓶之類的另放一袋;但炸制食物用過的油要放到區役所統一的回收處;報紙等紙張是珍貴的可再生資源,不能丟進可燃垃圾裡,要作為雜紙垃圾等待每月一次的上門回收;電視、洗衣機這樣的舊家電要聯繫當初銷售的商店來回收等等。生活中的物件多種多樣,垃圾也五花八門,沒一年半載,不可能熟練掌握垃圾分類。
  • 濟南首個生活垃圾四分類試點!可回收垃圾投入智能機立馬收到錢
    孫先生剛準備將西瓜皮等溼垃圾扔入綠桶內,就被垃圾桶邊一位身穿藍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叫住了,在得到了肯定的回覆後,孫先生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將這袋溼垃圾放到了綠色垃圾桶裡。這位身穿馬甲的工作人員是社區垃圾分類的督導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各個垃圾桶邊進行監督和指導,幫助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 回收新模式高效又環保 垃圾智能回收太原駛上快車道
    回收站離家大概兩三公裡,他們年紀大了,經常累得腰酸腿疼,休息好幾天才能緩過來,勸說很多次都不聽,他們就喜歡這樣,沒辦法。」張女士說。上個月,她偶然在路上發現有一個回收車,可以通過微信預約上門回收。張女士說:「他們年紀大了,不捨得扔掉有點價值的東西,但不能因為這點東西 讓身體受累受罪。我就通過掃二維碼預約了一次紙箱回收,讓我爸媽體驗一下,服務還真不錯。
  • 寶安B面:部分小區集中投放未見分類督導員,過時也可扔廚餘|直擊...
    在西鄉安居家園的垃圾分類投放點,蹲守發現居民多是直接將垃圾扔在其他垃圾桶中,從垃圾情況來看,並未進行分類,紙殼、剩飯、果皮等夾雜其中。「每天晚上7點到9點,我們義工督導員會到現場督促居民進行分類。」前來該小區檢查分類情況的垃圾分類督導員馬先生說道,從垃圾分類工作開始後,為方便管理,西鄉安居家園垃圾回收站從5個縮減至3個。下午4點左右,一名女士正提著兩袋垃圾急匆匆扔進其他垃圾回收箱中,督導員馬先生提醒她需要將垃圾進行分類,女士以要接孩子放學為由,匆匆離開。
  • 通州居民發明破袋神器 垃圾投放兩秒破袋不髒手
    日處理能力達2530噸的有機質垃圾處理站,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一組組數字,記錄的是通州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堅實腳印,也奠定了十月份垃圾分類綜合排名在城區中位列第一的好成績。通州居民發明破袋神器 垃圾投放兩秒破袋不髒手張新向居民演示「破袋神器」使用方法。「不用太往裡,您在上邊一帶就劃開了。」張新是通州區永順鎮惠蘭美居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一大早,他都會早早來到自己負責的垃圾投放點。
  • 刷臉投放語音教學 廣州多個區試水智能垃圾分類
    大洋網訊 扔垃圾也可以刷臉了?近日,白雲區永平街雲山社區「上新」4臺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市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投放垃圾。除了刷臉,還有語音宣傳杆,刷卡領取垃圾袋、通過二維碼追蹤每戶垃圾分類情況……今年以來,廣州市各區街不斷探索智能化垃圾分類工作,出現了不少亮點。
  • 垃圾分類督導員: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王碩督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趙婉姝 攝每天8時守候在小區的垃圾桶前翻垃圾、分垃圾,是南關區新春街道垃圾分類督導員王碩一天工作的開始,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查看垃圾分類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就及時重新投放……像這樣的督導工作,25歲的王碩已經幹了一年多。23日9時許,王碩早已守在天倫中央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
  • 「誰吃的外賣盒沒分類!」上海男領導在工作群怒批下屬:垃圾扔錯了!
    幹垃圾則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廢棄物,投放要求為儘可能瀝乾水分,難以辨識類別的生活垃圾投入幹垃圾容器內。這波分類結束後,正好晚上七點半。於是,記者和同學一起前往指定地點扔垃圾。電梯門一開,裡面站滿了「同行」——幾乎每人手中都提著幾個垃圾袋。同學說,其實以前每個樓道下都有分類垃圾桶,但過去大家也都亂扔的。
  • 黃埔垃圾分類「黑科技」:垃圾桶有了電子「身份證」,居民AI掃臉扔...
    給分類垃圾安裝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證」,發現垃圾混裝,就可以輕鬆追溯源頭;採用AI人臉識別登錄,居民通過投放垃圾獲得積分,可實時結算投放收益……在廣州市黃埔區,依託物聯網、AI、大數據等「黑科技」,一場「垃圾革命」正在悄然興起——這就是黃埔區自主開發建設的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分類監督員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記者走訪了福田區園東花園、城市主場和鵬盛村等小區,從垃圾督導員的視角展現當下深圳垃圾分類的進展和問題。「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好,廢物可利用,減少環境汙染。當督導員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福田區園嶺街道園東花園垃圾督導員韓愛葉說。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④|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分類監督員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記者走訪了福田區園東花園、城市主場和鵬盛村等小區,從垃圾督導員的視角展現當下深圳垃圾分類的進展和問題。「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好,廢物可利用,減少環境汙染。當督導員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愛心帳篷」為垃圾分類督導員「遮風擋雨」
    本報訊(記者 金黃璐敏)12月14日,隨著迎春社區主管衛生與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毛雨平將最後一頂帳篷送到縣城工商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黃洪良手中,社區8個迷你垃圾廂房外的帳篷全部到位。垃圾分類督導員從此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平時上班碰到颳風下雨都沒處躲。這裡離江邊又近,現在到了冬天,冷風直吹真有點受不了。現在能在帳篷裡遮風躲雨,心裡暖暖的。」
  • 怎麼分、怎麼扔:處理廚餘垃圾「破袋」環節有點難
    具體而言,深圳市財政將採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各區每年實際撥付的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的50%,對各區予以經費補貼。廚餘垃圾要不要破袋?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扔廚餘垃圾時要將垃圾倒出,再將垃圾袋扔到其他垃圾的桶中,這是北京新版條例中要求的破袋處理。有市民提出,廚餘垃圾破袋過程不僅容易弄髒雙手,破袋後還會導致垃圾散發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