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投放語音教學 廣州多個區試水智能垃圾分類

2020-12-13 環京津網

大洋網訊 扔垃圾也可以刷臉了?近日,白雲區永平街雲山社區「上新」4臺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市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投放垃圾。除了刷臉,還有語音宣傳杆,刷卡領取垃圾袋、通過二維碼追蹤每戶垃圾分類情況……今年以來,廣州市各區街不斷探索智能化垃圾分類工作,出現了不少亮點。

住戶「刷臉」後可破袋投放餐廚垃圾 受訪者供圖

白雲區永平街:

「刷臉」投放,語音教學

在白雲區永平街雲山居社區,自兩年前起就有了評選星級垃圾分類之家的獎勵制度,但以往垃圾分類情況多由人工來做記錄,難免出現積分漏記、錯記的情況。而近日社區內「上新」的4臺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就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吃過晚飯後,家住在雲山居社區的張阿姨拎著已經分類好的餐廚垃圾下樓進行投放,只見她剛靠近智能餐廚垃圾分類櫃,垃圾投放口就自動打開了。原來,該智能分類設備實現了與社區住戶信息的相互聯通,只要靠近設備,系統就會自動進行人臉識別,不僅投放口會直接打開,每位住戶的投放次數和歷史記錄也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記者留意到,設備的屏幕上除了顯示投放次數外,還會根據投放記錄,滾動展示垃圾分類優秀標兵。據介紹,雲山居將繼續沿用社區原有的垃圾分類獎勵制度,智能設備的「助陣」也會讓評選變得更加公正透明。

有居民擔憂,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雖到位,餐廚垃圾分類知識卻不一定全都懂?對此,智能餐廚處理設備還開發語音交互功能,不懂的分類可以直接問。

「請問貝殼類屬於什麼垃圾?」不確定垃圾袋中的扇貝殼是否屬於餐廚垃圾的陳先生朝著設備右側標示有「靠近揮手可以和我互動哦」字樣的語音感應處揮手並提問後,得到了智能設備的語音回答:「貝殼不容易分解,屬於其他垃圾,記清楚了嗎?」得知答案後,陳先生自覺地先將貝殼挑了出來,再將餐廚垃圾破袋投放入智能餐廚垃圾分類設備中。體驗過這一功能的居民們都表示非常便利:「以後不用拎著垃圾查手機了。」

據介紹,目前雲山居小區已全面撤銷原有的多個垃圾投放點,全新設置了3個智能定時投放點和1個智能24小時投放點。白雲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雲山居小區引入餐廚垃圾分類智能設備是白雲區探索智能垃圾分類的創新之舉,接下來還會根據居民的使用體驗進一步優化智能設備,並逐步在全區推廣。

景泰街引進「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幫助居民提高垃圾分類準確投放率。

白雲區景泰街:

垃圾怎麼分,智能語音杆告訴你

「垃圾請分類入桶,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危險廢物放進紅色桶、其他垃圾放進灰色桶……」在白雲區景泰街,居民們時不時會聽到粵語、普通話播放垃圾分類宣傳話語。近日,記者獲悉,為了廣泛宣傳調動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積極性、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準確投放率,景泰街引進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吸引了社會關注。

記者走訪景泰街景泰北社區,只見定時投放點與垃圾收集房均設置「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這個外表白色的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高不過幾十釐米,在路邊並不顯眼,但只要聲音一播放,就能吸引到路人觀看。

「這個垃圾宣傳杆很有意思,它的聲音很柔和好聽,我們垃圾分類時不清楚的,聽一下裡面的話就都知道了。」居民吳阿姨笑道。「我們扔垃圾的時候,不清楚怎麼分配垃圾,聽聽這個杆子就都明白了,真方便。」居民吳伯伯談起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連連誇道。

「定點投放時我們都有志願者在指導如何科學精準地進行垃圾分類,如果志願者不在現場指導時,這些垃圾宣傳杆就起到了不少用處。」景泰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垃圾分類智能語音宣傳杆會設置在轄內定時投放點與垃圾收集房附近,與四色智能垃圾分類桶、原石洗手臺等硬體設施組成街道各區高配置的垃圾投放點。「只要居民經過廣播宣傳杆,垃圾分類語音提示會自動播放,提醒並指導居民分類垃圾。」相關工作人員如是說。

據介紹,目前景泰街道今年8月以來,科學設立誤時投放點,目前已在轄內的頤和上院、體育花園、萬科峰境等多個物業小區與開發小區投入高配置投放點。

垃圾袋上均有二維碼,可溯源。

海珠區素社街:

在海珠區素社街蘭蕙園小區智能垃圾分類項目中,素社街引入了第三方公司——杭州益趣科技有限公司,由其主要負責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

在素社街環監所的協助下,項目方建立了專職垃圾分類服務團隊,團隊配備項目經理1名、項目專員2名,同時,還有多名志願者與技術人員負責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蘭蕙園智能垃圾分類項目,重點也在智能二字。記者了解到,素社街完成了垃圾分類工作大數據監控中心建設,後臺管理系統能夠與手機APP系統、智能設備的數據實時傳輸、管理和遠程監控。同時,它能對居民的投放信息進行數據採集;實現用戶垃圾分類信息管理、對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評分、溯源評分、清運工作評分等;對居民垃圾(袋)投放數據、垃圾分類抽檢評分數據、線上線下居民學習交流數據、可回收品收集減量數據、各類可回收垃圾回收佔比、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管理數據、餐廚垃圾處置數據等進行實時監控。

素社街垃圾袋智能分發設備、智能回收箱也是亮點之一。記者了解到,居民用發放的居民卡(每戶一碼),在智能取袋機上掃碼便可領取環保垃圾袋,居民每月可免費領取廚餘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各一卷(每卷30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環保垃圾袋上印有二維碼,相當於每戶一碼。有了這些二維碼後,每戶的垃圾分類情況均可溯源。根據各戶分類情況,素社街督導員將進行評分,對於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較低的住戶,他們將再次入戶宣傳。

此外,居民用發放的居民卡掃碼,便可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投放後,回收箱會自動給居民所投放的物品稱重,並自動為居民卡增加益幣,居民可根據卡內的益幣,到該街環保驛站兌換生活用品等禮品。

統籌/信息時報記者 譚啟菊

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譚啟菊 曾易琳 劉詩敏

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譚啟菊 曾易琳 郭柯堂

相關焦點

  • 武漢:智能垃圾分類箱來了!刷臉投放可回收垃圾,現金秒到帳
    楚天都市報10月11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趙志宏 劉俊)11日萬先生在武漢宜家薈聚中心廣場一臺智能垃圾分類箱前,通過刷臉系統,將2公斤多重的紙盒,投放進箱體內,現金很快到了他的個人帳戶上。在礄口區,這樣的智能垃圾分類箱,正全面投放,方便市民參與垃圾分類。
  • 武漢智能垃圾分類箱:刷臉倒垃圾,老人小孩無障礙
    2017年,武漢市被納入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增加遊客登錄功能、刷臉就可以開箱投放……藉助「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智能垃圾分類箱目前已進入武漢東湖高新區多個小區,吸引更多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居民把紙盒、瓶子等投入智能垃圾箱就可自動稱重、積分,積分存入居民綠色帳戶。垃圾箱邊,有兩臺積分兌換機,居民可以用垃圾回收的分數,現場換取紙巾、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可兌換各種生活用品。
  • 智能投放、循環使用 德清垃圾分類智慧綜合體的妙處可遠不止這些
    智能垃圾投放區域 德清阜溪街道供圖  阜溪街道興山社區位於德清縣高新企業集聚區,農貿市場坐落其中,便利的交通、生活配套設施吸引了大量新居民租住於該區域。目前,該智慧綜合體設置了六大功能區塊:智能垃圾投放、無害化生態處置、垃圾分類宣教互動體驗、物物智慧共享小屋、全域智慧監管平臺和智慧醫療體驗。
  • 智能技術加持,廣州垃圾分類來得更輕鬆更高效
    、垃圾焚燒發電效用大......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不僅市民參與率高、垃圾分類氛圍好,而且通過智能科技加持,提高了分類效果,探索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新路子。
  • 廣州住宅小區:居民投放生活垃圾不分類 物業可拒收
    廣州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服務工作指引出臺今後,小區居民如果不按垃圾分類指引投放生活垃圾的,物業可以拒收。近日,廣州市住建局根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結合廣州市實際,制定《廣州市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服務工作指引》。
  • 新北區加快垃圾分類體系建設,試行垃圾四分類智能投放
    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根據各鄉鎮街道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現狀,細化要求,下發指標,通過制定《常州市新北區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施計劃》《新北區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表》《2020年新北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分考核細則》等文件,指導督促各鄉鎮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45個小區,354單位,46個行政村的垃圾分類的設施建設工作。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北極星固廢網訊: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代表齊聚廣州。這一次,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成為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榜樣。大會的前一周,來自國內25個省及自治區的垃圾分類觀摩團實地走訪觀摩了廣州多個區的垃圾分類現場。
  • 廣州垃圾分類回收返現 打造星級投放點
    央視網消息:作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廣州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為了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率,不少社區想出了建立資源回收系統、打造星級垃圾分類點等辦法,規範管理、貼心服務,提升社區幸福感。
  • 垃圾怎麼分類 智能攝像機來教你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王燕平 通訊員 朱而皓走近垃圾投放點,音箱突然響起:「你好,垃圾請分類入桶,餐廚垃圾扔綠桶,其他垃圾扔黃桶。垃圾也有家,各自回各家,謝謝合作。」不過,自從不久前村裡聯繫海康威視安裝了智能攝像機和智慧音柱的搭配方案後,情況有了明顯好轉,也大大減少了村委會工作人員的提醒和監督成本。在老鴉堰村的中心廣場一角,堆放著多個黃、綠兩色的垃圾桶。只要有人走近垃圾投放點,上方的音箱就會發出文章開頭寫到的通俗易懂的語音提醒。
  • 你會倒垃圾嗎?垃圾分類即將開始,記者為你揭秘如何「倒垃圾」
    大小資訊客戶端12月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雲 通訊員 劉偉 李尚鈞 攝影報導)在家按照四分法將生活垃圾分好類刷卡、刷臉或者掃碼打開智能垃圾分類箱正確投放,積分等信息適時上傳刷卡刷臉掃碼 倒垃圾也將用上高科技懂得如何分類了,還要知道「倒垃圾」的流程。記者從煙臺市環衛中心了解到,現在居民垃圾分類流程基本是:在家按照四分法將生活垃圾分好類;刷卡、刷臉或者掃碼打開智能垃圾分類箱;正確投放,積分等信息適時上傳。「基本就是這麼個流程,比較簡單。」
  • 廣州最新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來了!
    樹枝樹葉是什麼垃圾? 廢棄化妝品是有害垃圾嗎? 大件家具應該如何投放? 還在為「你系咩垃圾」撓破頭? 莫慌!《廣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2019年版)》來了! ◎ 最新版的指南細緻列舉了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100多種細目,對不同生活垃圾種類類別、投放注意事項、容易混淆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較細緻的列舉。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不少與會代表還對昨日《廣州日報》第7版報導的《智能加持 廣州垃圾分類更高效》的報導印象深刻,認為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智能垃圾拆解技術的應用,都為廣州實現垃圾分類效果提供了實際有效的幫助。在越秀區白雲街廣九社區,與會代表看到這裡設置了網際網路新型舊衣物回收箱、微生物除臭等新型智能垃圾分類設施。在定時垃圾投放點,還有監控攝像頭,對居民的投放予以實時監測。
  • 垃圾「刷卡」乘車 科技全程「護航」廣州黃埔智慧治理開創垃圾分類...
    包括瑞東花園在內,黃埔目前區共有300餘組智能分類設備。通過「有償投放、有趣運營」的智能管理模式,實現了分類宣傳、分類投放前端智能化管理。該系統採用AI人臉識別登錄,居民通過投放垃圾獲得積分,可實時結算投放收益。在鼓勵居民精準投放的同時,系統後臺根據登錄信息可以進行精準溯源、數量統計。
  • 分類投放讓垃圾資源化之旅更順暢
    12月4日,石家莊市高新區博仕名築小區居民陳寧拎著幾袋垃圾來到一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房前,拿出積分IC卡對準箱體的掃碼區,「咔噠」一聲門響後,把一袋垃圾扔進了其中一個投入口。隨後,她又走向另一個投入口,將垃圾歸類投放。
  • 不懂廣州版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幫到你!
    在廣州居住的你 怎麼能不了解這幾個問題呢~ 8月9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外發布了《廣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2019年版)。細緻列舉了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100多種細目。
  • 拉薩市城關區400多個小區已投放垃圾分類箱
    城關區環衛局黨委書記、局長米瑪次仁介紹,截至目前,拉薩市城關區已有400多個居民小區投放了垃圾分類箱,基本已實現全覆蓋。現場教市民如何垃圾分類當天上午10時許,穿著橘色衣服的環衛工人一邊給過往群眾發放宣傳資料、一邊向大家宣傳垃圾分類的具體做法,引導大家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 廣州 匠心鑄就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新名片」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為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GDI智庫發布調研報告,打造垃圾分類「廣州範本」
    《報告》調研範圍涵蓋廣州市越秀、海珠、荔灣、天河、黃埔、番禺、南沙、白雲、花都、從化和增城等區,調研對象包括政府相關部分負責人、企業單位、行業專家、物業管理人員、保潔員和居民等近百人,實地走訪了17個街道、社區,並對廣州居民開展問卷調查,調研深入、內容紮實,客觀、詳盡反映了廣州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現狀。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與會代表走訪廣九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與會代表在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參觀學習。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通訊員成廣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
  • 廣州:匠心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代表們表示,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初步探索出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路子。